第8章 和宫下嫁
在这乱世之中,率先活跃起来的是极端尊攘派,特别是水户藩的。自刺杀井伊直弼之后,他们就几乎成了当时日本恐怖分子的代名词,整天不是除奸就是攘夷,把恐怖袭击活动搞得蒸蒸日上。
既然日本最大的日奸井伊直弼已经被杀,那么接下来,就该好好地攘一把夷了。
但具体攘谁,还是让他们想了很久,最终在文久元年(1861年)的春天才确定了目标——位于江户东禅寺的英国领事馆。
既然是攘夷,就得要真刀真枪地杀几个外国人。
当年5月29日,在水户藩士有贺半弥的带领下,总共有14个人偷偷地来到了使馆门外。
他们的目标是——没有目标。总之,计划就是冲进去,看到人杀人,看到东西砸东西,临了再放一把火。
半夜时分,有贺半弥一声令下,大家伙高喊爱国口号,杀了进去。
驻日的英国领事叫阿鲁考克,是一名资深的外交人员,他曾经亲自参与了和清朝缔结《南京条约》的大会,并且还担任过福州领事、上海领事以及广州领事。
顺便一说,此人还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个登上富士山的非日本人。
不过要说也算是他点儿背,其实他是刚刚到任不久,领事的椅子还没坐热,就被人砍上门来了。
情急之下,阿鲁考克保持了高度的镇定,他一边派人出去找日本的使馆警备部队求救,一边组织起使馆里本来的人员进行自救,大家拿着各式枪械,趴窗口或蹲门口进行射击。
尽管如此,水户藩士们还是冲进了领事馆的主建筑,双方展开了白刃战。
虽说白人的体格要比当时的日本人强壮很多,但毕竟对方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武士,所以一时间领事馆方面伤亡惨重。
书记官里弗奥多被砍伤,还有一个叫莫里森的人也受了伤。话说此人其实更倒霉,因为他压根就不是江户而是长崎领事馆的,来江户纯粹就是短期出差,结果差事没办完还挨了刀子。
阿鲁考克一看打不过,便趁乱翻墙逃出了领事馆。
眼看着要被全灭的时候,驻扎在附近的日本卫队才姗姗来迟,双方一阵混战,各自死了几个、伤了几个之后,水户藩的攘夷小分队撤退了。
立刻,英国人就向幕府提出了强烈抗议和严正交涉。
这不是走走形式的空头抗议,英国人是真的很愤怒。因为这已经不是东禅寺使馆第一次被人打上门来了,早在上一年(1860年),就有攘夷志士跑到领事馆,把使馆的翻译官岩吉给捅死了。
岩吉和仙太郎一样,也曾是荣力丸上的船员,之后跑去英国领事馆做翻译。这哥们儿属于心眼比脑洞大的人,案发当时正在使馆门口和小孩子一起玩风筝,结果被人从背后一刀捅杀,身体都被刺透了。
所以英国方面在抗议的同时,还提出了赔偿条件。
首先,幕府得给赔偿金、人被打伤的医药费、受到惊吓的精神损失费、东西被砸坏的修理费等,一分钱也不能少,总价为1万美元。
其次,要求日本方面加强对于使馆区域的安全警戒工作,要做到日夜巡逻,随叫随到。
最后,要求在英国领事馆里驻扎上英国的士兵。
自知理亏的幕府为了息事宁人,减少国际方面的负面影响,所以来了个照单全收,连个讨价还价都不带的。赔完了钱之后,便开始算账了。
参与袭击的那十几个人,除了当场死在使馆的,其余一律处死。
然后又加强了对各国公使馆的警备,严防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平心而论,不管怎样你跑到领事馆去杀人放火肯定是犯罪,幕府无论是惩处凶手还是尽责赔偿那都是他该做的分内事。可老百姓不这么想,大家抱定了洋鬼子都是来搞侵略,全都不是好东西的信念,一看幕府为了几个洋人又杀同胞又赔钱的,纷纷觉得这帮欺软怕硬的家伙又在卖国了。
你是不是觉得这世道简直没地说理儿,幕府忒冤?
其实一点也不冤。
话说到这里,我们就有必要来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上层学习西洋的同时,以中下层武士为主的尊攘派们还在搞攘夷?
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技不如人,打不过西洋列强吗?
嗯,不知道。
确切地讲,是幕府没让他们知道。
话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关于这场战争,幕府给出的消息大致是这样的:英国人很厉害,但和我日本相邻的大清也毫不逊色。在一场战斗中,大清的士兵们抓获了一名英国女将,审问后发现居然是英国女王的妹妹——大不列颠第三公主,于是英夷跪服,约定返还所有占领之地,只求释放公主云云。
当时日本民间一片轻蔑之声:英米鬼畜,岂敢敌我大哥中华?
幕府之所以要这么说,当然是有稳定民心之意,可任谁也没想到鸦片战争后十几年,列强就打到自己头上了。
虽说之后有《海国图志》这样的书以及长崎荷兰窗口开启民智,但毕竟影响有限,老百姓和下层武士到底还是看正统官媒的居多,坚信儒教神道培育出来的武士必然打得过洋鬼子。
结果洋鬼子真来了,却发现口口声声宣传抓女将的幕府带头开国了,能不嫌弃吗?
这就叫自食苦果。
扯远了,说正题。且讲幕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使馆的方针办法后,水户人一看这情形,知道以后杀外国人的机会估计是不多了,得,咱还是接着回去杀日奸吧。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老中安藤信正。
信正在井伊直弼死后掌握了幕府的实权,他其实也是一个开国派,只不过因为前任老大死得太惨太难看,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和教训,所以,信正走的是曲线开国的道路,就是一边在朝廷上下打点,让公家们以及天皇支持自己,搞搞公武合体之类,一边着手开国的工作。
说良心话这其实也没啥不对,可对于把人生目标定位为凡是鬼子一概杀尽的攘夷派来说,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文久二年(1862年)1月15日早上,总共6名水户藩武士袭击了护卫总人数在50左右的老中行列。行动的方案比较老套,跟上一次一样,先由一个人在前面喊冤,然后跟着在后面打个黑枪,最后大伙一拥而上,乱刀砍死老家伙。
不过因为这次对方人实在太多,而且自井伊直弼遇刺身亡之后,幕府对于高级官员的安全工作做了充足的预防准备,所以,不但暗杀失败,参与的6个人也全员当场战死。
尽管如此,但因继大老被杀又出现了老中遇刺未遂,让幕府原本已经就很低的威信再一次打了折扣,安藤信正也因此被削减了领地,还要求在家暂时反省一段日子。
这些实际上都是老生常谈了,幕府的威信每天都在下降,并无半点新鲜。唯一有必要多一句嘴的是,水户藩这次其实有叫上长州藩同去的,只是长州藩攘夷界的老大左思右想,觉得此次行动忒不靠谱,于是临时反悔放了水户的鸽子,没去。
这个没人品的老大叫桂小五郎。
连续的暗杀动乱事件,让整个日本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不仅是人,连神——半仙,也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了。
孝明天皇虽说为人强硬还攘夷,但他其实并不反对幕府,相反,他还觉得应该跟幕府合作比较好,也就是推行其所谓的公武合体。
说得透明一点,其实天皇的要求非常简单,他就希望没什么外国人来侵略,自己关起门来大家其乐融融地过过小日子,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让他一年拿10万石俸禄光研究学问,也能忍。
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理想,但在当时的世界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可天皇不愿意放弃,他还是打算努力地再试上一把。
他决定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和宫嫁给德川家茂。
其实这个决定不是孝明天皇本人做的,而是广大希望跟幕府搞好关系以求天下太平的佐幕派公家反复请求的结果,至于计划早在安政七年(1860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大家伙的脑海里开始酝酿了。
只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计划的成功性小于等于零。
主要是因为和宫是有婚约的。
不光有婚约,而且还是天皇本人给牵线搭桥做的大媒,对象是有栖川宫炽仁亲王。
所谓君无戏言,更何况婚姻乃人生大事,如果真的这么儿戏的话,不但毁的是自己亲妹妹的名声,更是往自己脸上抽嘴巴子。
所以天皇一开始是拒绝的。
当然,就这个主意本身而言,他也觉得不坏。因此原先的打算是换个人嫁过去,本来选的是女儿富贵宫,可没曾想天有不测风云,才有了想法,姑娘就得病去世了。
这下有点尴尬,因为把皇宫翻遍了也再找不出除了和宫之外第二个未婚妇女了。若是动真格要嫁,那么是她也得是她,不是她也得是她。
所以支持嫁和宫的人们觉得,为了江山社稷着想,这巴掌必须得抽在天皇脸上。
当年4月,京都所司代酒井忠义和关白九条尚志联名上书,要求作废和宫原先的婚约,并将她嫁给将军家茂,其他公家见此也纷纷附议。
所谓京都所司代,其实就是幕府的驻京办。
孝明天皇不想抽自己,也不想被人抽,所以就回绝了大家的要求,理由有三:
第一,和宫是有婚约的人,不能劈腿。
第二,和宫虽说是自己的妹妹,可从小娇生惯养,极具个性,她要干什么不干什么全凭自己的喜好,基本不把我这个哥哥放在眼里,所以,即便天皇我同意了,她不愿意,一样没辙。
第三,和宫年龄还太小了,不过14岁,你让她一个人嫁到离京都那么远的关东去,这太没人性了,明显是虐待小孩子嘛。
本来孝明天皇以为,这么一回绝,事情也就到此结束了,可不想隔了个把月,幕府亲自派使者求婚来了。更绝的是他们居然还做通了和宫的生母观行院以及伯父桥本实丽的工作,让他们帮着一起来游说。
这下天皇觉得有点儿头大了,也开始动摇了,前思后想之下,他找来了一个侍从商量。
日本的侍从跟中国的有些不一样,简单来说,就是今天的宫内厅官员。
这位侍从也是个没啥节操的人,发自内心地认为和宫没有必要守着一份可有可无的婚约,无论是为了满足孝明天皇自己的理想抱负,还是从家国天下的角度出发,都应该嫁给德川家茂。
天皇觉得这番言论甚得自己的心意,只是说到底也是自己的亲妹妹,何况还要自抽耳光一般地毁掉婚约,所以不由地感慨道:“这样是不是太便宜关东那帮小子了?”
侍从呵呵一笑:“陛下,这倒是不碍的,只要有言在先,如果幕府承诺舍弃开国,开始攘夷,那么就把公主给嫁过去。”
孝明天皇一听觉得这主意实在是好,不但通过联姻加强了公武合体,还能了了自己多年来的攘夷心愿,真是一举两得。
这位侍从的名字叫岩仓具视。
记住这个人啊同志们,这绝对是一个在坑界能和井伊直弼一较高下的狠角色。
6月,天皇颁布圣旨,大体内容是:如果幕府攘夷,就把妹妹嫁给家茂,什么时候攘,什么时候嫁。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双方终于在7月中旬敲定:和宫嫁给家茂,婚礼在3年内举行,但幕府在10年之内必须要将国体重新变为锁国。
双方皆大欢喜。
不过,他们都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和宫本人的意愿。
其实孝明天皇说得并没错,她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女孩,她不愿意的事情,说什么都是没用的。
当她听到要和有栖川宫炽仁亲王解除婚约,然后嫁到遥远的关东时,当下就表示拒绝,谁劝了也没用。
这下天皇急了,因为无论公武合体还是尊王攘夷,自己好歹还是皇上,你横不能这么来回抽他的脸吧?一会儿嫁一会儿不嫁的,别说亲妹妹,亲妈也不行啊。
所以孝明天皇跑去找到和宫,说:“妹啊,皇兄这两天被抽脸抽得心都累了,要是连你也不放过我的话,那我就只能退位了。”
和宫一惊。
紧接着天皇又说:“只不过苦了你了,因为不管接我班的新天皇是谁,他都会把你嫁给德川家茂的。”
和宫想说话,但什么也说不出。
孝明天皇一见这情形,连忙宽慰道:“其实你也不用太担心,真不想嫁也不是办不到,你出家做尼姑不就行了?回头我这就给你联系个姑子庵吧。”
此时和宫的内心已经崩溃了。
一个星期后,姑娘终于屈服了。
但是她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自己要在父亲仁孝天皇的忌日过后才能嫁人,并且此后每年的忌日,幕府都要放行自己去京都拜祭。
第二,自己进了幕府之后,在大奥的一切生活礼节全都按照宫里的标准,将军家原有的礼节可以无视。
第三,自己身边的侍女、女官都要如数带去。
孝明天皇全部答应了。
至于幕府方面,他们除了希望和宫快点嫁过来之外,别无他求。
文久元年(1861年)10月,磨了一年多的和宫,终于动身去江户了。
江户幕府历经14代将军,娶公主做老婆的,还是头一个,所以大家对这场婚礼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
沿途的大名们也纷纷被动员起来,保护和宫的安全以及行程的畅通。
整个护卫行列总人数超过了3万。
而和宫所经过的地方,基本上都事先被人变成了无人区——不许做生意,不许逛街,当地的居民要么选择去旅游,要么选择待在家里,不能开窗,不能开门,也不许站在高处眺望和宫一行的行列,违者直接法办。
发展到后来,连庙里每天敲钟都不让了,说是生怕这钟声太大惊扰了和宫。
还有更过分的,一些大名甚至规定,在和宫经过的区域内,连猫狗都不能出现,因为这些动物的叫声会惊扰到和宫,所以一旦见到,要么就地扑杀,要么关起来。
还有的大名规定,在和宫晚上睡觉的地方周围,百姓不许点灯,因为生怕有人拿着油灯的灯火点了火把搞恐怖袭击。
总而言之,一句话,天皇嫁个妹妹,老百姓要被折腾个半死。
于是大家又恨上了幕府。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伙总算是在1个月后的11月15日平安到达了江户城。
11月21日,陪同而来的侍从岩仓具视在江户城会见了当时的老中安藤信正。
两人就和宫下嫁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诸多讨论,并且针对近期来发生在日本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见气氛良好。
就在这良好的氛围中,岩仓具视突然发问道:“最近,我听说了很多不太好的流言,不知道老中大人可有所耳闻?”
信正表示自己尽管身为高官,但是一向喜欢深入基层,听到的流言多了去了,上到天皇要出家,下到江户的青菜涨价,几乎天天都有类似的事儿传到自己耳朵,所以还请侍从大人明示,到底是什么流言。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妨明说,这世间传闻,幕府之所以要让和宫下嫁,纯粹是为了找一个人质来压制朝廷,请问此事是否当真?”
信正一听连称绝无此事,还表示说,幕府是真心诚意地要响应天皇的公武合体的号召,所以才请求和宫下嫁的,为的是增进幕府和朝廷之间的友好交流以及亲情互动,绝对不是要什么人质。
说的时候态度极其诚恳,但安藤正信已经不拿正眼瞧岩仓具视了。
他觉得这人忒傻帽,哪有这么问问题的?就算真的要把和宫当人质,你这么问几下,就能不当了?
正信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这公家是个脑残,看来还真不是流言啊!
可岩仓具视似乎并不知道自己有多脑残,相反还反复地一个劲儿地追问:“是不是把和宫当人质?真的不是?真的真的不是?”
安藤老中也不好当场发作,只能跟着对方一遍又一遍地回答:“不是,真的不是,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告诉你,不是。”
岩仓具视笑了,笑得很开心。
安藤信正也笑了,笑得同样很开心,他觉得对方总算是相信幕府的诚意了,也不枉费自己这番口舌。唯独感到有点奇怪的是,这家伙咋笑得那么别致呢?总觉得有点……阴险的味道。
还没等他细细品味那笑声,岩仓具视再度发话:“既然老中大人如此肯定,那么就请幕府方面出具一张誓纸吧。”
誓纸就是保证书。
保证的内容是,幕府发誓让和宫下嫁纯粹是因为加强和朝廷的关系,而绝非是把和宫当人质。
安藤信正不干,换你你也不干。
假设你讨个老婆,临结婚了要你写个保证书,保证是真心相爱而不是为了女方家里的钱,你愿意吗?先不说伤自尊,不知道的看了还以为你做贼心虚呢。
当时在场的,除了陪坐的大小官员之外,还有幕府的另一个老中久世周广和朝廷的千种有文,众目睽睽之下安藤信正拍着胸脯口头保证,结果却连个书面证据也不敢留下,这实在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诚意,或者说是幕府的诚意。
而岩仓具视却不紧不慢地面带微笑表示,因为这流言实在是传得太厉害,所以朝廷方面也不能不当一回事儿,如果幕府觉得写保证书实在过于为难,那也不急,今天先把和宫给带回京都,等这流言过了,或者彻底查清造谣者的时候,再结婚也不迟。
说着,他起身就准备要走。
信正连忙挽留,表示不急,容自己想一想,考虑考虑。
岩仓具视则表示自己相当急,出差在外,家里老婆要忙里忙外忙不过来,孩子还要上学读书,都没人接送,所以希望幕府赶紧给个答案,成与不成都给一句话。
12月中旬,幕府向朝廷代表岩仓具视递交了保证书,发誓家茂跟和宫的婚姻中,除了公武合体还是公武合体,绝对没有第二个动机。
就这样,带着保证书,岩仓具视悠然回京。
但这事儿还没完。
文久二年(1862年)刚过完新年,孝明天皇突然就收到了妹妹和宫的来信。
信中的主要内容是哭诉。
哭诉自己在江户城遭到的虐待。
要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原本说好按宫里的生活习惯过日子,可到了大奥之后,里面管事儿的当场就反悔了,硬逼着自己按照将军家的家规待人接物。
第二,本来幕府答应让自己每年回京都祭奠自己的父亲仁孝天皇,可现在也反悔了,说是时间紧迫要求延期。
第三,天璋院对自己的态度非常蛮横无理,动不动就仗着自己混的时间长、资格老、辈分大欺负她。
第四,自己住的屋子阴暗潮湿还狭小,简直就不是给人住的,像牢房一样。
最后一条是跟随着和宫一起去的广大侍女提供的举报信息,她们称,自从来到了江户,和宫的脸上就经常挂着泪珠子,可见是被人欺负过很多次了。
对此,孝明天皇进行了冷处理。
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叫上了京都所司代问了问情况,听了听解释,便算完事儿了,同时还写信给自己的妹妹,要求她好好过日子,不要折腾。
当年2月11日,和宫和德川家茂正式举行了婚礼。
这一年,两人都正好16岁,和宫只比家茂小14天。
她觉得这简直是上天在坑害自己,自己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居然会嫁到这么一个四周充满了无数敌意的地方。
根本就是人质好吗?
婚礼结束后,照例是洞房花烛夜。
德川家茂盯着和宫看了很久、很久,然后笑了:“你真漂亮。”
和宫礼貌性地也笑了一下。
“对了,你爱吃甜的吗?”不知什么时候,家茂拿出了一个漆盒,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小点心,“这是羊羹,这是丸子,这是金平糖。啊,对了,这是长崎的荷兰蛋糕,你肯定没吃过吧?也是,你哥那么恨外国人,怎么可能让你吃蛋糕?来,拿一块过去尝尝吧,超好吃的。”
和宫接过蛋糕,咬了一小口。
“怎么样,好吃吧?”
“将军……平时喜欢吃这些?”
“那可不,德川将军家,代代都喜欢吃甜的。”
和宫笑了。
“真甜。”
她开始觉得,纵使出身深宫,纵使是一场政治婚姻,可自己未必不能拥有幸福。
当然,小夫妻的幸福归小夫妻的幸福,既然是政治婚姻,政治话题总是要提一提的。
大婚后,朝廷方面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和幕府约定,拟第二年让将军亲自去京都,和天皇一起探讨10年内完成攘夷的问题。在当时的日本,大名将军去京都,被称为上洛。对此,家茂一口答应。
这边皆大欢喜,那边却又有人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