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胜地
古邑如皋,风景如画,民风淳厚,物产丰饶,为江海平原的旅游胜地。据载,历史上曾有汉代大儒董仲舒来如皋,拜谒贾公之庙;南朝宋明帝来如皋,射雉郊野水泽;唐代尉迟恭来如皋,建行辕于仁威观(今灵威观);日本高僧圆仁来如皋,游踪写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宋代范仲淹来如皋,修筑功垂千古的范公堤;王安石来如皋,写下吟咏美食的车螯诗;曾巩、曾肇兄弟来如皋,读书于隐玉斋中;名将岳飞来如皋,留下行军遗迹度军井;状元宰相文天祥来如皋,丹心谱写爱国诗;明末评话大师柳敬亭避难如皋,指柳为姓保平安。明清鼎革之际,来如皋的名人更是灿若群星,难怪清初诗人刘体仁慨叹说:“时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王士禛(渔洋)、郑燮(板桥)、袁枚(子才)、邵潜、陈维崧、戴本孝⋯⋯名人接踵而至,留下佳话篇篇。
改革开放以后,如皋的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以“游古城、谒古刹、访名园、赏盆景、品佳肴、拜寿星”为主体的“长寿之旅”,更是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华东地区的一条旅游热线。如皋的博物馆群,如胡瑗纪念馆、李渔纪念馆、沙元炳纪念馆、李昌钰刑侦技术博物馆、长寿博物馆、红十四军纪念馆等,也都成了吸引游客的亮点。2006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第一节 名园胜景 文化旅游
如皋名园众多,宋代有进士史声奉养其父的芙蓉园,元代有淮南王世子的别墅万花园,明代有水绘园、露香园、三瑞园、逸园、指树园、壶领园等,清代有古柏园、霁峰园、文园、颐园、培园、闲园、锄金园、画隐园等,其他胜景载于县志的有:静娱斋、四壁斋、万竹轩、培桂轩、勤读轩、退补轩、弹蕉馆、斜阳馆、来雁馆、醉卧亭、水明楼、文昌阁、三台山、玉树楼、石溪草堂、烟云阁、听松阁、研经阁、古柏山庄、妙饮山庄、丛绿山庄、棲云别墅、白蒲书屋、南池书屋、清溪书屋等。仅这些充满诗意的名字,就足以让人意动神驰,心向往之。
水绘园 位于如城东北隅。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辟疆)携“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归隐之处。毛泽东曾赞扬他“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水绘园也因冒董二人而成为“天下名园”。
词人陈维崧说:“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会其中,林峦葩卉,坱圠掩映,若绘画然。”意思是因四面八方的水流都会聚其间,如同绘画一般,故名水绘园。园南临洗钵池,北依城墙,西望碧霞山,东邻逸园。小溪回环,西流经霞山桥下通露香池。园中佳境有妙隐香林、壹默斋、枕烟亭、寒碧堂、洗钵池、小浯溪、鹤屿、小三吾、月鱼基、波烟玉亭、湘中阁、涩浪坡、镜阁、碧落庐等。
说起冒襄,他与侯朝宗、方密之、陈贞慧、夏完淳、陈子龙、黄宗羲、顾炎武等同为复社名士。他雅好宾客,交游极广,与其交往者有董其昌、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禛、陈维崧等名流,诸人在水绘园中或曲水流觞,或登临宴饮,或拈韵赋诗,或鼓瑟奏琴,“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可谓极一时之盛。
20世纪80年代,在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指导下重新修建水绘园,与清代建筑水明楼合为一体,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水绘园已与冒起宗逸园、佘元美壶领园(古澹园)连为一片,成为气势恢弘的水绘园风景区。
水绘园外碧水环绕,烟波渺邈。园内有“妙隐香林”、壹默斋、寒碧堂、悬霤峰、洗缽池、水明楼等景观,让人目不睱接。
水明楼名取杜甫诗“残夜水明楼”意。楼系乾隆二十三年(1758)盐运副使汪之珩为缅怀冒襄而建,似一画舫漂浮于碧波之上。楼南北长约42米,宽近5米,由南而北依次为前轩、中轩和后阁,空间以雕花格扇分隔,格扇上雕刻暗八仙等吉祥图案。轩阁以曲槛回廊相接,隙地以蕉石竹树点缀,面积虽不大,却造就了无限的空间,颇具构思之巧。
陕西作家贾平凹游览水绘园时,欣然题辞:“才子可辟疆,佳人宜小宛。”上海作家茹志鹃挥毫题写了“梦境”二字,陈村则写下“水也”,茹志鹃接口说道:“月也”,一旁的周介人禁不住诗兴大发,脱口吟道:“昨晚风声起,今日听林鸣⋯⋯”文人雅趣,为水绘园又添一段佳话。
文昌阁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建,初名“崇德楼”,又名“望江楼”,或称“文峰阁”。在定慧寺西南,倚城而建。飞檐翘角,黛瓦朱栏。阁上悬楹联“东阁壮皋城,万丈文光联北斗;南楼环雉水,千年元气吸西江”。供梓潼文昌帝君和魁星、朱衣塑像。下层屏门上刻《文昌帝君阴骘文》。乾隆四十四年(1779)在阁下砌成围墙,朝北月洞门上镌“天梯云栈”石刻。又在阁旁建小楼两间,作为左右翼。院内种植竹木。后来僧人在围墙外建成文殊禅院,山门朝北,照壁墙上有“文治光华”石刻。墙北是玉莲池。
在康熙《如皋县志》中,“江楼月色”为皋城十景之一。县志说:“乘夜登之,素月澄空,碧天无际,远睇郊原,烟光露影,与天上下;回眺城中,万屋参差。果是玻璃碧浸,身在斗牛之墟矣!”登文昌阁,可观月色,可望郊野,可眺城区,美景如绘,真正要怀疑自身登上斗牛星座了。
明清两朝吟咏文昌阁的诗词歌赋较多。康熙二十八年(1689),冒襄作《鹊桥仙》词,写道:“今朝重上望江楼,怅南北烟林全换。尊前新谱,曲终雅奏,一字一声低按。纵然海水远连天,抵不得闲愁一半。”暗含明清鼎革、江山易主的悲哀。沙元炳也曾多次登临文昌阁,写下《九日偕同人文峰阁登高》、《九月十六日登文峰阁观稼》、《文峰阁送暑》等诗篇。1938年春,文昌阁毁于日寇战火。2004年依原有照片资料重建。
定慧寺 定慧寺位于如城东南隅,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初名定惠院,开山祖师为佛教天台宗的开创者智顗大师。唐代道宣和尚《续高僧传》载,隋开皇十一年,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会,授菩萨戒。智顗大师应邀赴扬州时,“道经如皋,诛茅建寺,立名定惠”,同时建七级宝塔一座。由于残唐五代的战火洗劫,到宋代时定惠寺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天禧年间,僧因惠重修,更名为定慧院。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高僧素芳率徒弟性乾来此挂单。性乾见殿宇残破,佛像剥落,遂发愿重修。他用油灯烤炙脚踝、将铁索穿于胛骨下,“苦行”募化,重建了大殿和金刚殿,将山门改为北向。到清朝后期,定慧寺有田1万多亩,僧人近百。光绪末年,地方上废庙办学。住持根源恐庙产不保,跋涉数千里,至京都游说庆亲王弈劻,从宫中接回龙藏经和慈禧的题词“辉映中华”。自此定慧寺奉勅改为“兴教定慧禅寺”,并且办起僧侣小学。如今定慧寺为南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定慧寺主体建筑呈“回”字形布局,外为楼堂,内为殿宇,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为中轴,东侧有祖堂、观音堂、引堂、方丈室、关帝殿、云水台、功德林等,西侧有华严楼、念佛楼、斋堂、讲经堂、寮房等,形成了“楼抱殿宇”的格局。
山门正对内城河,大雄宝殿巍峨雄伟,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殿高10米,为明代九脊歇山式建筑,殿脊中墩为一尊高2米的锡葫芦,脊两端各有—常转法轮,殿脊有吻兽。前附卷棚式走廊。殿面阔五间,梁架六副。采用减柱法,空间更显宽敞。柱头梁枋之间,方斗曲拱,层层累叠。柱底与素复盆石础中间加置了鼓状木柱櫍,既提升了屋面高度,又增强了防潮性能,充分体现出古代建筑师的聪明才智。殿檐采用唐、宋时代高级建筑“侧脚生起”的构造,中间檐柱低,两侧檐柱逐渐增高,显示出建筑艺术的高超和历史的悠久。
定慧寺的佛像更令人赞叹不已,宝殿正中,5米多高的毗卢大佛(如来佛)端坐于莲花之上。大佛身后佛光中有千佛相绕,姿态各异。上界是东方三圣凌空高踞,大殿两厢十八罗汉意态超然,栩栩如生,十二圆觉菩萨妙相庄严,毗卢大佛背壁有“慈航普渡”的海岛佛山一座,顶端为释迦修道像,中为地藏菩萨,下有观音大士居中而坐,善财、龙女侍立两侧。定慧寺的佛像为福建雕塑名家詹振辉先生辞世前之杰作,千手观音刚塑好,一代大师就丢下伴随他几十年的塑像工具,溘然而逝了。有中国“壁画之王”之称的袁运甫教授曾在佛像前伫足良久,并挥毫题词:“当代中国佛像之冠。”
正殿之南是藏经楼,所悬“法宝阁”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藏经楼东为玉佛楼,楼中的卧佛系1990年美籍华裔高僧寿冶大师为回报祖庭,由缅甸请回。法身长12英尺,重6.5吨,由整块洁白的汉白玉石精雕细琢而成。佛像神态安详,沉稳庄严。佛像周围的佛龛,金碧辉煌,气势磅礴,更是让游人叹为观止。
1990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费孝通来如皋视察时,曾欣然挥毫,留下了“定慧有缘”之墨宝。
定慧寺原有佛塔毁于五代,如今屹立在放生池畔的43.88米七层观音塔建成于2004年,塔名由书法家启功题写,每层内壁嵌大理石雕刻的观音圣像,共84尊。塔旁有洁白石亭两座,系旅台邑人张力耕、张培耕兄弟捐建。
灵威观 灵威观原先位于如城古运盐河北岸,初名祖师观,相传建于汉代。据《舆地纪胜》载,东汉时代如皋人乐子长游霍山,遇仙人韩衷,授他巨胜灵飞散,说“蛇服此药化为神龙,人服此药老翁成童,升云上下,改人形容,崇气益精,起死养生。子能服之,乃得度世。”乐子长服了仙药,活到一百八十岁180,名登仙箓。《历世真仙通鉴》也说他180岁时仍“色如少女”。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道士丁志伦扩修此观。后来提举苏均到观中拜谒真武大帝,忽见金蛇绕出。事传朝廷,徽宗赐“灵威”匾额,从此易名为灵威观。清朝后期的灵威观计有殿堂14座,房舍200余间,主神像124尊,其余神像不计其数。
当年灵威观西有增福财神庙和火德星君庙,东有烈女祠、关帝庙、都天庙,后有华王庙,连成为一片道观建筑群。明清时代在灵威观设道会司,管理一方道教,它与苏州玄妙观、句容茅山观宫合称为“江苏道教三大胜地”,编纂刊行过经书十余种,对苏北地区授戒,盛时戒子一次多达510人。
灵威观热心慈善事业,观内有育德堂专司其事。施医、施药、施粥、施棺、兴办义学。水灾之年,苏北一带来此受赈的难民举不胜举。观内恒春轩的楹联写道:“恒日自持道通今古,春风广被赈泽江淮”,这下联正是当年灵威观热心慈善事业的真实写照。
如皋是全国闻名的长寿之乡,灵威观与如皋长寿文化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如皋汉代有乐子长得道长寿;宋代有徐守信道长名列“八仙”之中;清代有如皋道士吴伯伟103岁长笑羽化,被称为“熙朝人瑞”;当今有102岁飞升的住持沈高澄。
灵感观于1997年移建于东水关与外城河之间的古三官殿故址,2007年有关方面募捐扩建。目前已建成的有仁威殿、三清殿、灵官殿、配殿、西楼、山门牌楼、八仙亭、五行阵、福祐池、青龙阁、卧虎厅等,如皋籍道仙乐子长、神翁徐守信雕像也已竖立于八仙亭前。
文庙大成殿 如皋文庙始建于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原址在今人民公园西侧。后两易其址,明嘉靖十九年(1540)迁建于闸桥东约200米处,即现今如师附小内。
文庙前的道路东西,各有一座飞檐翘角的牌楼,题额分别为“崇正学”、“育真才”。牌楼北侧为东云路巷、西云路巷,巷的两端均建有拱券门。路南有“泮池”,池畔有白石护栏,池南矗立着高大的照壁,称“万仞宫墙”。墙南是练习骑射的“射圃”。泮池两侧架有石拱桥两座,东名文德桥,西名武定桥。文庙原规模浩大,“名甲江淮”,今仅存大成殿。
大成殿,5间,殿内有楠木柱30根。殿前有高0.5米的白石月台,围以石栏,丹墀雕刻云龙。
清代末年,如皋文庙趋于衰微。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此办起公立高等小学堂。1930年,改建为县立实验小学。后又更名为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随着学校发展,房屋多次改建,至“文革”后,仅存大成殿、泮池、文德桥、武定桥,还有若干碑刻。大成殿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范公苑 范公苑在如城闸桥南,紧靠南门桥,横跨外城河,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而修建的。
宋朝时,如皋就有范文正公祠。北宋天圣三年(1025),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官时,倡议并主持修建沿海的堤堰,北起盐城、南接如皋,绵延一百四十里,历时三年而成。它捍海潮,保民田,功垂千秋。如皋百姓不忘范公的德泽,称此堤为“范公堤”。范公去世后,如皋人在掘港场范公堤上建“范文正公祠”。在丰利场文昌宫内也建有“范文正公祠”。明代初年,在如城南门建“二贤祠”,祀范公和胡公(瑗)。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县崔绳武在东水关内建“范文正公祠”。乾隆三十年(1765),范公后裔请于知县张起凤将范公祠迁到东云路巷。嘉庆二年(1797),增建寝堂三楹,斋房一间。东殿供范氏历代祖先神位,西殿供范公塑像。
世事沧桑,原先的范公祠大多不存。改革开放后,如皋人在南门桥畔建成了仿古园林范公苑。飞檐翘角,黛瓦朱窗,游人可在此品茗、小憩、观赏城河风光、选购土特产品。从桥北堍处拾级而上,则为范公苑大门,系三间东向的白石牌楼,上镌范公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牌楼后是汉白玉的范仲淹半身塑像,塑像基座的背面镌刻着范公苑的修建始末,表达了如皋人民对范公的怀念之情。
位于城市中心,占地仅五亩多的范公苑,却是有山有水,有大小桥梁,有亭台楼阁、有雕栏画栋、有楹联碑刻、有奇花异卉⋯⋯,人们不得不为园林艺术家化废为奇的巧妙构思和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所折服。
胡安定纪念馆 北宋崇宁元年(1102)如皋初建胡公祠于县治东南,祀安定先生胡瑗。元末祠毁于战火。明正统二年(1437),监察御史彭勗至如皋,下令重建于儒学右隅。成化二十一年(1485)移于宣化桥西北河边。此后多次修缮并增建。
2009年8月,为纪念胡瑗逝世950周年,如皋建成了胡安定纪念馆,纪念馆位于玉带桥北水绘园景区内,纪念馆展出了胡瑗的生平、学术、师友、门生及名人赞词、历代研究资料等内容,展览的陈列品中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宋史·儒林传》、历代《如皋县志》、嘉靖《惟扬志》、《湖州府志》等有关胡瑗资料的书影;有宋代范仲淹、米芾、司马光、文天祥为胡瑗所作的像赞;有欧阳修《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王安石《寄赠胡先生》、苏轼拜谒胡瑗墓园所作的诗《谒安定胡先生墓》等重要资料的图片;有胡瑗的珍贵墨迹“唐宋遗真”和他的著作《洪范口义》、《周易口义》等;有胡瑗讲学处苏州州学明伦堂故址、湖州讲学处故址、北宋太学故址和泰州安定书院故址、如皋安定书院故址(现安定小学)的图片;有胡瑗泰山投书涧、胡瑗为朝廷所制十二编钟、如皋安定墓园等模型;还展出了近现代海内外关于胡瑗研究的若干论文和论著。图文实物,相得益彰,参观者至此,胜过聆听了一场生动形象的史学讲座。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 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在今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内,位于如皋城东南隅,门前玉带河蜿蜒而来,碧波荡漾;河岸边杨柳依依,临风摇曳。古色古香的校门与千年古刹定慧禅寺隔岸相望,寺院的晨钟暮鼓、梵音诵呗与校园内琅琅书声、悠悠琴韵相互应和,使人顿生远离尘嚣、摆脱俗务之感。
学校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它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是全国第一所公立师范学校,历尽百年沧桑,仍在原址办学,且保存有当年建筑风貌,这在全国师范学校中是首屈一指的。创办人沙元炳,字健庵,光绪二十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其座师为光绪之师翁同龢。沙元炳目睹顽固派血腥镇压变法运动的罪行,遂以双亲年迈,奉养无人为由,挂冠还乡。从此与南通张謇相互勖勉,立志以“启迪民智,御侮图强,洗雪国耻,振我华夏”为己任,以振兴教育为第一要务,兴办学校多所,其中以创办师范学堂用力最勤。
沙元炳选定了近于荒废的常胜庵和南东岳庙为校址。这里东临乡野,远避市廛;西邻冒家巷(古集贤里),宋代状元王俊乂、词人王观、龙图学士王觌就是从这里走出了雉皋小城,巷内还有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故居,是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地带。
校舍建造参照了日本宏文学院的建筑图样,既继承了中国传统书院建筑风格,又借鉴了日本近代学校的布局结构,整个建筑分东、中、西三院,加上修建的庙房,共174间。现存的东、中二院,一进五堂,基本保留了当年的风貌。“青砖小瓦马头墙,廊檐穿堂格子窗。”曲廊回环,留下了“雨天不湿鞋”的趣话。1989年,日本中学生旅游团来访,听导游讲述了当年从日本取回宏文学院图纸以及聘来若干日籍教员的经过,团员们一个个激动不已,盛赞这一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作为全国第一所公立师范学校的故址,有关方面正准备将它办成一座“中国师范教育博物馆”。
石合泰民居 “石合泰”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如皋城内的一家商号,石合泰民居是如皋旧城改造中重点保护的一处景点。1996年,江苏省首席文物保护专家、省文化厅古建筑专家组组长戚德耀教授来如皋进行文物普查,曾感慨万端地说:“我普查古建筑41年了,像石合泰这样完好地保留着明代建筑特征的建筑,还是第一次发现,应该把它作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2500多平方米的总体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面积,明代的建筑风格,前店后宅的商家建筑特色,小花园中保留完好的明代古井,都使石合泰民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石合泰主人石筱舫的事迹在第一章已有介绍。
整理开放后的石合泰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如皋商业文化展示区,通过石合泰富有传奇色彩的发家史的展示,彰显了以石合泰商号为代表的如皋商业文化的闪光点,即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开放合作的经商手段,乐善好施的经商作风;通过当年江苏省省长、省议会议长、如皋县长、文化教育名人与石氏的交往的介绍,展示了如皋商品经济发展所走过的一段历程,以及商界名人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另一块是如皋民俗展示区,在民俗展室中您可以观看到清末民初如皋岁时节日、婚丧喜庆中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还可以亲身参与,当一次历史剧中的相关人物,体验一下粉墨登场的特殊滋味。您还可以在茶社中一边品茗,一边欣赏传统评话艺人的精彩表演,领略一下旧日如皋的茶馆风情。
内外城河风光带 位于如城中心区的内外城河风光带是如皋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水环城,城包水”,6千米长的双环河两岸,护栏蜿蜒,灯光绚丽,形成了极具观赏价值的奇特景观。
凌空俯视,两道城河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她既像蜷伏在古城大地上的两条卧龙,又像围绕在古城四周的两条玉带。河面碧波粼粼,游船竞发,河畔桃红柳绿、芳草萋萋,不管是漫步在河畔大道之上,还是荡浆在城河之中,都会让你心旷神怡,其乐融融。
关于如皋的内外城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发威风,潮水淹没了许多田地和百姓。玉皇大帝大怒,令龙王火速退潮,让出海滩100千米,并派龙后娘娘从海滩游向长江,迂回入海,形成入江大河,以利百姓灌溉。龙后出发时,龙子悄悄尾随着,在他们游过的地方就成了大河。游到现在的如城时,龙子直喊累,龙后娘娘便蜷曲成一个大圈,让龙子在大圈里蜷成一个小圈,准备歇一下再游。托塔李天王奉旨察看进展,以为这母子有意怠工,就抽出鞭子,对准他俩狠抽了两鞭。龙后挨鞭后,直窜向东南方去了,龙子被抽后,拼命扭动身子,扭下了九十九道弯子,窜向长江,也回东海去了。这龙后母子蜷成的圈就成了如皋的内外城河。他们向南游过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龙游河。
沿着内外城河风光带,分布着如城的40多处文化景点,可分为四大景区:
东北为水绘园风景区:以水绘园为中心,包括水绘园、灵威观、人民公园、东大街等景点。水绘园、灵威观前文已作介绍。人民公园有明代古澹园、逸园、九狮图假山、花厅、中山亭、东水关、儿童乐园等景点和游乐处。东大街为如皋旧城改造中保护性开发的古建筑群,展示了当年如皋古街市的商贸民俗风情。
东南为集贤里景区:包括定慧寺、集贤里、百年如师校园、文庙大成殿、文昌阁、丞相亭等景点。集贤里为江苏省首批保护的十大名人故居之一。
西北为颐园、石合泰景区:包括颐园、石合泰民居、唐镇遗址、百花亭等景点。颐园为清初如皋沙氏先人沙跃其的私家花园,恢复的颐园景点内竖立有沙元炳塑像,有志颐堂,其匾额由著名学者叶公超题写。志颐堂中陈列了沙元炳的著作,展出了他对如皋所作贡献的有关资料。唐镇遗址碑为纪念世界旅行家、日本高僧圆仁而立,圆仁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渡海入唐求法,历尽艰辛,从古如皋登陆。石合泰民居再现如皋历史民风、民俗。百花亭景点则是如皋革命斗争史上的两处珍贵遗址。
西南为安定广场景区:包括安定广场、射雉亭、范公苑、吕岱像等景点。安定广场是为纪念宋代理学先驱、大教育家胡瑗而命名的。另有胡公碑林也正在筹建之中。射雉亭得名于《左传》中“贾大夫射雉”的动人故事。吕岱为三国时东吴的大司马,如皋人,享年97岁。
内外城河上还有形状各异的29座桥梁。其中有的是历史遗迹,如迎春桥、钱家桥,也有的虽经重修,但仍保留着历史的信息,如丰乐桥、望月桥、冒家桥,有一些桥梁还流传着动人心弦的历史传说,让您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如皋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