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yánɡ
【姓氏来源】
杨姓的来源主要有四:
其一: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为唐侯。又唐地临晋水,因而称晋国。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武公灭瑉侯统一晋国。长子晋献公灭包括杨国在内的周围诸小国。后晋献公封其二弟伯侨领地于杨,以地名取姓为杨姓。伯侨遂为杨氏得姓始祖。
其二:出自赐姓。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又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因其父的功绩而被赐予皇室姓氏。
其三:出自他族改姓。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汉化政策,将原莫胡卢氏改汉字单姓,为杨姓。
其四:出自他姓改姓。据载,广东梅州有杨氏,原为林姓。
【郡望堂号】
杨姓郡望主要有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到上邦(今甘肃天水市)。
河内郡:楚汉时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西晋移到野王(今湖南沁阳)。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姓的堂号较多,主要有“四知”、“清白”、“衔善堂”等,其中以“四知堂”最为著名。
【繁衍变迁】
杨姓发源于山西,春秋时期,杨国被晋国所灭,杨国子孙向西迁移,陕西、河南等地都有杨姓人的分布。春秋战国时,有部分杨姓人已经迁至湖北等地,并进一步向东南方向播迁至江西地区。另有一支杨姓人从山西向江苏、安徽等地区迁徙。秦汉时期,杨姓人就已经散布在四川。魏晋南北朝时,杨姓人继续向江南地区迁移。唐朝时,朝鲜半岛已经有了杨姓氏族的分布。及至宋朝时,杨姓已经以福建为中心,遍及江南各地。元朝末期以后,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杨姓陆续向海外移民,主要迁至东南亚各国。
杨姓在当代中国人口排行中排位第六。
【历史名人】
杨修:字德祖,东汉末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学识渊博而著称。代表作有《答临淄侯笺》、《神女赋》、《孔雀赋》等。
杨坚:即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
杨玉环:即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业:北宋名将,又叫杨继业。抗击契丹的战斗中骁勇善战,与儿孙杨延昭和杨文广等并称为“杨家将”。
杨万里:字廷秀,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至今被人吟咏传唱。
杨炯:弘农华阴人,初唐四杰排名第二,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尤以描写军事题材的边塞诗影响最大,有《杨炯集》传世。
杨业抗击契丹。
【姓氏名人故事】
“圣人可汗”杨坚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势,统一了分裂长达百年的中国,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实现了传颂千古的“开皇之治”。
杨坚本是北周皇室的外戚,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后,杨坚控制了朝政,并先后平定反杨叛军。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定国号为“隋”,称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开支,多次减税减轻百姓负担。稳定了经济发展,促进国家农业生产,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隋文帝杨坚像
南北朝时,北方最主要的游牧民族突厥时常侵扰内地。北周时期,杨坚一直采取和亲政策。杨坚统一中国,建立隋朝后,不再向突厥赠送礼物,突厥怀恨在心,屡犯边境,大举南侵。隋文帝派兵将其击败,并大修长城加强防御。杨坚分化突厥势力,将其分为东西两部,致使突厥内乱不息。东突厥向隋朝称臣,尊杨坚为“圣人莫缘可汗”,即贤圣的君主,杨坚即为隋朝皇帝兼任突厥名义上的君主。杨坚北击突厥,打击了嚣张的外来势力,使北部边境逐渐趋于稳定,为隋朝以至于后朝各代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