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王阳明的修养心法(4)

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中,排除一切干扰,向内心的自我提问,在你的心目中,自己希望过着怎样的人生,什么东西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自己的梦想有可能实现的话,自己为什么不去采取行动?当前是什么东西阻碍了自己?如果你一定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你要改变哪些行为习惯?你会做些什么?

静静地、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聆听心中浮现出来的答案。

得到答案后,就做出一个庄重的决定,改变那些对实现自己梦想不利的旧习惯,慢慢调整自己,坚持朝着前方的梦想奋斗。当你坚持得足够长久时,整个世界的门才会为你打开,让你看到梦想散发出的绚丽之光。

6.释放怒气的方法

【王阳明语录】

问有所忿懥一条。

先生曰:“忿懥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凡人忿懥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且如出外见人相斗,其不是的,我心亦怒。然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如今怒人,亦得如此,方才是正。”

译文:有人请教“有所忿怒”一条。

王阳明先生回答说:“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而已。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加了很多主观思想在其中,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所以心有所愤慨,便不能做到端正。如今对于忿怒这些不良情绪,它们来了,不要过分强加自己的主观愿望在上面,只是个顺其自然,心境自然不偏不倚、廓然大公,从而能够中正待物。比如在外面看到有人互相斗殴,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地方,我心中也会动怒。不过虽然动怒,此心却仍然冷静清明,不会失去理智。如今对别人生气时,也必须如此行事,这样才能保持心体中正。”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及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现代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情绪非常容易失控的社会。

在那些容易失控的情绪中,危害最大的就是怒气。当一个人心中积累了相当大的怨恨、愤怒等情绪时,只要受到一定的负面刺激,就如同将一个导火索扔进炸药桶里,瞬间就会引发情绪爆炸,酿成一系列不可预知的后果。

如近期媒体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案例。

一位妇女因为丈夫回家晚,深夜两人吵架后,丈夫被她用锤子赶出家门,由于气愤难平,她直到凌晨才睡着。

正睡得迷糊之际,这位妇女听到屋里有响声,睁眼一看,原来是差不多快三岁的儿子已经醒了,正在地上一边玩积木,一边从一个塑料袋里找东西吃。

由于嫌儿子在塑料袋里翻掏零食的声音吵到了自己,加上与丈夫吵架后,该妇女憋了一肚子的怒气,这时连睡个觉都被儿子吵醒,心中不禁想到自己结婚后,由于过得贫困而痛苦,养育两个小孩,自己一个人操劳家务,没有一个人能帮忙分担,这样的日子何时有尽头?她看不到一点希望,便把长久以来所憋的怒气一股脑儿地撒到儿子的身上,疯了一般把儿子拎起来,狠狠地摔在地上。

见儿子痛得哇哇大哭,她已经被怒气彻底冲昏头脑了,一心要让儿子安静下来,便丧心病狂般地将装零食的塑料袋套在儿子头上,然后又盖上棉被,自顾自地又去睡了。一个小时后,等她睡醒过来,却发现儿子早已窒息身亡。

事后,该妇女被依法起诉,在法庭上,她流着忏悔的泪水,不知重复了多少次“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让他安静下来”这句话,然而这时已经迟了,儿子的生命再也不能挽回,她也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

这个案件,就是由暴怒引发情绪失控,导致发生惨剧的一个典型事例。当事人因长期的积怨得不到释放,积压于内心,碰到外来刺激的时候,又不能妥善加以处理,积累已久的负面情绪终于以失控的暴怒状态暴发出来,以致她以残忍的手段杀死了亲生儿子。

其实就像王阳明所说的,那些如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问题是看你如何对待它,怎样掌控它而已。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程度更高,我们遇到各种强烈刺激的机会更多,也更容易被各种不顺心的事物所激怒,如开车与别人斗气,为了超车相互追逐,最后大打出手;购物排队时,也会为了别人插队的不良习惯而被彻底激怒,造成肢体冲突;更有甚者,有人会为了一句口角之争而对别人拔刀相向……

我们常说“冲动是魔鬼”,一点也不错,如果在怒气将要暴发的那一刻,把握不住自己的情绪,心中的善就会被压抑住,而内心的恶就会彻底释放出来,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面对外来的刺激时,如何才能释放自己的怒气,把握住情绪呢?

要想把握住情绪,平时的涵养相当重要。假如一个人的脾气十分暴躁,动辄暴跳如雷,摔东砸西,如果没有平时的锻炼,心灵没有一点定力,没有一点正能量的积累,在关键时刻要想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是非常难的。

而所谓涵养,就是平时对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进行调控,去掉其中过于偏颇的成分,使其比较接近宇宙运行的规律,看问题不那么主观过激,为人处事有一种淡定从容的气质。

在情绪容易失控的人群中,在思想上主要有一种“受害人”心理,认为自己过得怎么这么憋屈啊,生活对自己怎么如此不公啊,自己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受害者,承受了太多的牺牲,遭受了太多的痛苦等等……

这种“受害者”心理,使人们的内心处于很纠结的状态,相对身体上所遭受的痛苦而言,遇到某一件事,在思想上看不破,想不通时所遭受的煎熬和痛苦才是最难以承受的。

而要改变头脑中的“受害人”心理,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一般来说,陷入“受害人”心理的人,大多数都是从自我的角度、物质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认为凡事只有顺遂我的心意了,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了,自己才算过得幸福,才算不枉此生。

所以要扭转这种负面的想法,就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要改变自己对幸福的认知。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种发自心底、持久的满足感和快乐,而对于“快乐”的定义,有一位名人说得很好:“什么是快乐?就是你能真正把心沉下来,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

当你完全接受生命中的真相,不再徒劳地与现实对抗,而专注于当前要做的事情时,你的心就平静下来了,你能从新的角度找到事物的光明面,而不是为不可改变的事情生闷气。在这里所说的不与现实对抗,并不是要你不求上进,消极地认命,而是指在心理上不纠结于现实与自己愿望的差距,在保持平静的基础上尽力而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磨练自己的能力,也许这样才有机会改变当前无奈的现实。

遇到刺激时容易动怒,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着了太多的意思”,即从这个刺激上联想起了太多的负面事情,加上了很多自己的主观看法,死钻牛角尖,觉得自己太憋屈了,结果越过了情绪控制的临界点,一下子就暴发出来了。

所以,在觉得自己心中那些愤懑的情绪在不断积累,即将爆发出来时,一定要及早觉察,知道情绪不对了,就赶快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坚决制止自己,深呼吸放松自己,不再往负面事件联想下去,同时想想辽阔的天空,宽厚的大地,尽量往好的方面去想,用大自然的力量来冲淡心头的愤懑,让心胸保持一种豁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