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与黄宗贤书
【题解】
王道,字纯甫,初学王阳明,后学湛若水。本文是王阳明对王纯甫批评阳明心学的回应。文章第一部分夸赞黄宗贤对王纯甫的钟爱之情。第二部分则叙述作者与王纯甫的师友之谊、王纯甫学术观点转变的过程以及作者的态度。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作者的论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作者回忆与王纯甫的师友之谊,以纯甫转官北上为转折;第二层次,回应社会浮薄流言;第三层次,总结反思师友之情,以“惟宜自反自责而已”的胸怀坦荡应对纯甫。文章最后述说近来状况,询问应原忠近况等。文章体现了王阳明对待朋友的钟爱态度、自我反思的内省精神。阅读此文,我们或可返照自身,提升自我修养境界。
书来,及纯甫事,恳恳①不一而足,足知朋友忠爱之至。世衰俗降,友朋中虽平日最所爱敬者,亦多改头换面,持两端之说,以希俗取容②,意思殊为衰飒③可悯。若吾兄真可谓信道之笃而执德之弘④矣,何幸何幸!
仆在留都,与纯甫住密迩⑤,或一月一见,或间月不一见,辄有所规切⑥,皆发于诚爱恳恻,中心未尝怀纤毫较计⑦。纯甫或有所疏外,此心直可质诸鬼神。其后纯甫转官北上,始觉其有恝然⑧者。寻亦痛自悔责,以为吾人相与,岂宜有如此芥蒂⑨,却有堕入世间较计坑陷中,亦成何等胸次!当下冰消雾释⑩矣。其后人言屡屡而至,至有为我愤辞厉色[11]者。仆皆惟以前意处之,实是未忍一日而忘纯甫。盖平日相爱之极,情之所钟,自如此也。
旬日间复有相知自北京来,备传纯甫所论。仆窃疑有浮薄之徒,幸[12]吾党间隙,鼓弄交构[13],增饰其间,未必尽出于纯甫之口。仆非矫为此说,实是故人情厚,不忍以此相疑耳。仆平日之厚纯甫,本非私厚;纵纯甫今日薄我,当亦非私薄。然则仆未尝厚纯甫,纯甫未尝薄仆也,亦何所容心于其间哉!
往往见世俗朋友易生嫌隙,以为彼盖苟合于外,而非有性分之契,是以如此,私窃叹悯。自谓吾党数人,纵使散处敌国仇家,当亦断不至是。不谓今日亦有此等议论,此亦惟宜自反自责而已。孟子云:“爱人不亲反其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14]自非履涉亲切,应未识斯言味永而意恳也。
仆近时与朋友论学,惟说“立诚”二字。杀人须就咽喉上着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15]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虽私欲之萌,真是洪炉点雪[16],天下之大本立矣。若就标末妆缀比拟,凡平日所谓学问思辩者,适足以为长傲遂非之资,自以为进于高明光大,而不知陷于狠戾[17]险嫉,亦诚可哀也已!以近事观之,曾见得吾侪往时所论,自是向里。此盖圣学的传,惜乎沦落湮埋[18]已久,往时见得,犹自恍惚。仆近来无所进,只于此处看较分晓,直是痛快,无复可疑。
但与吾兄别久,无告语处耳。原忠数聚论否?近尝得渠[19]一书,所见迥然与旧不同,殊慰殊慰!今亦寄一简[20],不能详细,见时望并出此。归计[21]尚未遂,旬月后且图再举。会其未定,临楮耿耿[22]。
【注释】
①恳恳,诚挚。②希俗,迎合世俗。容,悦。取容,取悦。③衰飒,颓废、失落。④弘,大。⑤密迩,靠近。⑥规切,劝诫规谏。⑦较计,计较。⑧恝,音jiá,淡然。恝然,冷淡貌。⑨芥蒂,梗塞、怨恨。⑩冰消雾释,消失、去除。[11]厉色,怒容。[12]幸,庆幸。[13]交构,离间。[14]“爱人不亲反其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语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朱熹注:“我爱人而人不亲我,则反求诸己,恐我之仁未至也。智敬放此。”[15]心髓,心之深处。[16]洪炉点雪,雪入火炉,立即融化,形容私欲消失殆尽。[17]狠戾,凶残暴烈。[18]湮埋,掩埋。[19]渠,第三人称代词,他。[20]简,书简、书信。[21]归计,归乡计划。[22]临楮,临纸。耿耿,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