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儒传:夹在道与势中的儒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弗恨厥学坠 祇怜“吾道穷”——孔子传(2)

季桓子有个宠臣叫仲梁怀。他与桓子的另一个家臣阳虎有些不睦。阳虎想把仲梁怀赶出国去,被同伴公山不狃劝止了。这年秋天,仲梁怀益发骄横,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阳虎气坏了,终于派人把他抓了起来。季桓子一看阳虎竟然如此大胆,敢抓他的宠臣,就想把阳虎杀了。阳虎预先知道了消息,先下手为强,把季桓子干脆也抓了起来。后来桓子答应不追究阳虎这件事,两人结盟发誓,阳虎才释放季桓子。经过这次冲突,季桓子威信大跌,阳虎更加看不起季桓子。但是季桓子虽然在手下人这里栽了跟斗,对他的主子鲁定公却没有好颜色,鲁国的国政几乎掌握在季桓子手里。于是在鲁国形成这样一种怪现象:国君被大夫控制,大夫被家臣控制,国政实际上掌握在阳虎这伙人手里。孔子一向主张要有上下尊卑次序的,对鲁国这种贵贱易位的现象很看不惯,所以辞去了鲁君给他的官位,闲居在家继续研究他的诗书礼乐。不过他的名气随着学问的增长也越来越大了,天下好学的人都跑来向他请教,他的弟子益发多了起来。

鲁定公八年,季氏的家臣公山不狃由于得不到季氏的赏识,决定发动叛乱。公山不狃和阳虎的关系比较好,就和阳虎合谋一同起事。阳虎的力量很大,也看不惯季桓子。于是就发兵将季桓子抓了起来,要挟季桓子废掉现在的“太子”,改立另一个与阳虎关系较好的儿子为继承人。季桓子想,如果不答应,恐怕性命就保不住了,只好假装答应。阳虎一伙信以为真,就放了他。哪知季桓子回去立刻发兵,反攻阳虎。总算季桓子力量还未尽失,把阳虎打得大败。阳虎一看大势已去,于是逃到齐国去了。齐国人不怎么愿接纳他,他只好又改逃宋国,也遭到同样待遇。最后改逃晋国,怕这次又不接纳,预先准备了一份厚礼,送给晋国权臣赵简子。赵简子贪图这笔厚礼,才接纳了他。孔子听到这个消息,说:“连阳虎这样的乱臣都收留,赵氏以后要出乱子的。”

在阳虎叛乱这一年,孔子已经50岁了。他本想当官,在鲁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只是因为没机会,他也觉得鲁国太乱,有些犹豫。比如前两年阳虎派人送了一头蒸熟的小猪给孔子,想等孔子拜谢时劝孔子出仕。那时候阳虎正囚禁季桓子,孔子很不满意他,但出于礼节又不能不答谢。于是探听到阳虎外出时去拜访,可是不巧在路上碰到阳虎的车了。阳虎说:“怀里藏着治国安邦之策,看着国家颓败而不出来拯救,这是智者应有的行为吗?这能算是仁义吗?”孔子老老实实说:“不是。”阳虎又说:“喜欢为国家做事而又屡次抛弃机会,这能算是聪明吗?”孔子只好又说:“不是。”阳虎叹口气,说:“岁月一眨眼就过去了,它可是不等人的呀!”孔子想了想:“好吧,我还是出来做官吧。”

孔子虽然答应了阳虎,但最后还是没有出仕。不过,他想干事业的急切之心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在公山不狃叛乱时,派人邀请孔子去治理费这个地方,孔子就很想去试试自己的才能。他对弟子说:“我还是去费吧。当年周文王武王在丰镐之间称王的时候,地方也不过百里。费这地方虽小,大概也差不多可以了吧。”他的弟子子路不高兴了,叫孔子不要去。孔子一向对子路很器重,就听从了。但还有些不甘心,说:“公山不狃叫我去,难道是一句空话吗?如果能用我,我可以把周文王武王之道在费地兴起来。”心下很有些踌躇。

不过这年孔子终于出仕了。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过了一年,孔子把中都这个地方治理得蒸蒸日上。四方小县都开始效法中都的做法。由于这项政绩,孔子官开始越做越大,由中都宰升为小司空,旋即又升为大司寇。

鲁定公七年的春天,鲁国和齐国讲和。夏天,齐国大夫黎对齐景公说:“鲁国重用孔丘,这对齐国可不是什么好事。孔丘这人很有才能,鲁国强大必然对齐国有威胁。”于是齐国邀请鲁国在夹谷相会。想在会上显示力量,压服鲁国,使鲁国无条件成为自己的附庸。鲁定公决定去。孔子这时以大司寇身份兼摄相礼一职,对鲁定公说:“我听说有文事时必有武备,有武事时必有文备。古时诸侯出国境,必带兵前往。这次也不应例外。”鲁定公答应了。齐国在会上果然气焰嚣张。开始齐国的官员假惺惺地提出奏四方之乐,刀枪剑戟,旄羽祓鼓噪而至,以图在混乱中劫持鲁君。孔子一见,立即登上临时筑成的盟坛土阶,眼睛直视景公,一甩袖子怒斥道:“我们两国国君在此作友好会盟,夷狄音乐,到这里来干什么?请管事的快快斥退。”齐景公有些惭愧,就挥手把他们斥退。过一会儿,齐国官员又提出奏宫中之乐。这回是一伙倡优侏儒喧呼而戏。孔子又登上土阶,说:“这些人惑乱诸侯,应该诛杀。”兵士一拥而上,将倡优一伙斩手断足。齐景公忐忑不安,自知失理,回去后对随从人员说:“这是寡人之过啊。人家孔子引导他的国君遵循古人礼义。你们却引导我学夷狄的陋俗,这是为什么呢?”有个官员说:“君子有过错则备礼为谢。如果大王对这事耿耿于怀,请备份礼物去谢过吧。”于是齐景公把以前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三地归还给鲁国,当作谢过的礼物。孔子的名气更大了。

鲁定公十三年夏天,孔子对定公说;“臣子不应该私藏甲兵,大夫不应该有太大的城池。我建议大王拆毁季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的城堡。”孔子当时说这话正投合鲁定公心意。因为鲁国从前几代君主开始,权力已经被季、孟、叔三家掌握。三家号称三桓。是鲁国先君桓公的3个儿子的后裔。孔子对三桓擅权、三桓之权又被家臣垄断很不满意,认为违反“忠君尊王”之道。他感到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强公室,抑三桓,贬家臣。鲁定公也早就为自己无权苦恼,两人一拍即合。折毁三家城堡这时正碰上好时机。因为三城平时被三桓的家臣盘踞,三桓也对此不满。加上以前阳虎据费反叛季孙氏,候犯据郈反叛叔孙氏,使他们都很狼狈。孔子便趁机建议把他们家臣据以叛乱的三城拆毁。三家立刻同意。于是第一步比较顺利,拆了叔孙氏的郈都,第二步拆季孙氏的费都时,却遭到费的长官公山不狃的强烈反对,并先发制人地以费邑兵力袭击曲阜,幸赖孔子指挥曲阜兵力反击,大败公山不狃,使他逃奔齐国,终于拆毁了费都。第三步拆毁成邑时,却遇上了麻烦。成邑长官公敛处父一贯忠于孟孙氏,从无叛意。他看出拆成对孟孙氏不利,就对孟孙氏说:“拆了成邑,齐国人很容易入鲁国。况且成邑是孟孙氏的保障。没有成邑,就等于没有孟孙氏啊!”孟孙氏一听有理,就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全力反抗,抵制拆城。孟孙氏的态度也使季孙氏、叔孙氏醒悟过来,感到原来孔子主张拆三城是为了削弱三桓,加强公室,也都改变态度,支持公敛处父。鲁定公本来就没掌握多少兵马,三桓不合作,他是没有力量进攻公敛处父的。拆毁三城的计划就这样失败了。这次失败使孔子和三桓的关系陡然紧张起来。这时又出现了另外一件事。

原来齐国听说孔子当了司寇,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都感到恐惧,竞相说:“孔子掌管国政,鲁国必定成为霸主,那样的话,我国最靠近他,最可能被他先吞并。不如把以前侵占他的地还给他,表示和好。”黎说:“还是先试着败坏他的国政吧。如果不行,再还地给他。那也不算晚呀!”于是挑选齐国美貌少女八十人,都穿着精美的绣衣,能歌善舞,坐着华丽的马车送到鲁国。在曲阜城南边表演舞蹈。季桓子偷偷跑去看了三次,决定收下。然后和鲁定公天天观舞听乐,不理朝政。子路对孔子说:“看样子,老师可以走了。”孔子还是犹豫,还是有幻想,希望季桓子悔悟过来。所以对子路说:“鲁国即将举行郊祭,如果仍将祭祀用的烤肉按礼送我一份,那么我还可以留下来。”结果,孔子参加陪祭后回到家中,又没见送来祭肉,于是忍无可忍,加上以前折毁三城失败造成的不愉快,只好匆匆弃官离开鲁国。这年是鲁定公十四年,孔子56岁。季桓子对孔子还是比较尊敬的。听到孔子走了,喟然叹道:“夫子是因为妇人的原因而怪罪我呀!”

三、凤兮凤兮

卫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姬封始建的国家。姬封和鲁国的始祖姬旦是兄弟。在中原诸国中,卫国当时还是比较富庶的。孔子又久闻卫灵公是个贤君,广招贤才,非常迫切。卫灵公据说也是个传奇人物。当年他母亲怀孕时,梦见卫国始祖对她说要把卫国交给她儿子,并给她儿子取名叫姬元。他母亲把这个梦告诉丈夫卫襄公,襄公大惊,说:“此真是天意啊!”最后果真立姬元为太子。本来卫灵公的母亲身份低,是不配有这样的好事的。

孔子在卫国,住在子路妻子的哥哥颜浊邹家里。颜浊邹是卫国的贤大夫,就把孔子推荐给卫灵公。卫灵公也早闻孔子大名,立即召见,问孔子:“你在鲁国得多少俸禄呀?”孔子说:“奉粟六万。”卫灵公说:“我也给你六万。”孔子到卫国不久,就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的坏话。孔子在卫国待了10个月,也没见卫灵公请他治理国家,觉得没多大意思,也就怏怏地离开卫国,准备到其他国家去碰碰运气。

下一站准备去陈国。路过匡这个地方,颜回为孔子驾车,举着马鞭子往前一指,说:“当年我到匡的时候,是从这个城缺口进的。”匡地方的人听到了这句话,再看看孔子,以为是阳虎来了。因为阳虎曾经欺负过匡人。匡人一看,正是报仇的好机会,立刻发兵围住孔子一伙。一连围了五天,孔了最宠爱的弟子颜回后来赶到。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心下大是欣慰。颜回说:“夫子在,我哪里敢死呢。”匡人逼迫孔子一伙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害怕。孔子说:“天如果要灭亡文武大道,我就不知道要怎么样了。天如果不想灭亡文武大道,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后来通过复杂的解释,说孔子不是阳虎,只不过和阳虎长得像而已。才总算解了围。

但是经过这个变故,陈国没去成,又无可奈何返回卫国。卫灵公乐呵呵地到郊外来迎接,说:“我虽然不是个贤主,但是夫子也不应该说走就走呀!”孔子本来一肚子不高兴,看到卫灵公这么懂礼貌,觉得还不错,就又在卫国住了下来。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是个有名的美人。她也早闻孔子大名,想见他一面。就派人对孔子说:“四方的君子愿意来卫辅佐我们国君的,一定要来拜访我们的国君夫人。我们夫人想见见你。”孔子本来不想去,后来想既然这是卫国的礼节,他不应该例外,就去了。南子坐在帷幕里面,孔子恭敬地稽首,南子也在帷中回拜。孔子只看见帷幕中有个窈窕的身影,行动时身上玉珮叮当,发出清脆的响声。孔子说:“我以前不曾按礼节来拜望,现在算是补偿吧。”两人的见面还算愉快。可是子路听说这件事,不高兴了。子路是个鲁莽的人,当初曾经看不起孔子,还侮辱他。后来发现孔子确实了不起,才请求做他的弟子。但子路脾气一点没变,觉得孔子见南子不对头,马上指出,毫不留情。孔子只好发誓说没有别的意思。过了一个月,卫灵公一伙出宫,自己和夫人同坐一辆车,还让宦官雍集也坐在他们旁边,却让孔子坐另外一辆车跟在他们后面,招摇过市。孔子大觉耻辱,说:“我从来没见过好德像好色一样的人。”意指卫灵公好色胜过好德。于是再次离开卫国。这年,鲁定公死了。

孔子一行路过曹国,在宋国都城外大树下歇息,同时演习礼节。宋国权臣司马桓魋听说孔子来了,大怒,立刻发兵想去杀孔子。因为司马桓魋刚做了一个石槨,花了3年时间才完工,孔子觉得浪费民力,看不惯,就骂了司马桓魋一句,所以遭此忌恨。孔子幸好风闻司马桓魋要来杀他,赶快化装逃跑。临走时自我安慰道:“上天已经降下厚德在我身上,小小的司马桓魋能把我怎么样。”这句话后来倒成了名言,成了一些人大言自壮的有效话头。

他奔向郑国,郑国不接待他,弄得很狼狈,和弟子们也失散了,孤孤单单一个人站在郑都东门下。郑国的人看着好笑,就对孔子另一个得意门生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额头像尧帝,肩膀像子产,但从腰以下还短禹三寸,累累似丧家之犬。”子贡后来找到孔子,把这句话复述了一遍。孔子欣然笑道:“说我像丧家之犬。确实不错!确实不错!”其实这句话引发了自己久不得志、明主难遇的悲伤之情。

最后到了陈国,住在陈国贤大夫司城贞子家,也通过他向陈湣公推荐获得了一个职位,但仍是有名无实。住了一年,吴王夫差攻打陈国,夺取了陈国3个城邑才罢兵。楚国这时又围攻陈国附近的蔡国。吴兵来救蔡,最后把蔡国民众迁往吴国境内。同年,吴兵又败越兵于会稽。陈国周围一片乱糟糟的景象。

有群老鹰掉在陈国宫廷院内死了。它们身上都插着箭。箭头是石头磨成的。箭身长一尺八寸。陈湣公看到这事,摸不着头脑,想起孔子在陈国,就派人去问他。孔子说:“这群鹰来的地方可远了,那些箭是北方肃慎国射的。当年武王克商,征服了九夷百蛮,叫他们各以其地所有的财贿来贺。肃慎国贡进的是石箭头的长箭,也是长一尺八寸。先王想显示他的美德,把这些箭赐给大姬,也就是陈国始祖的妻子。她应该把这些箭带到陈国来了。”陈湣公赶忙打开内府,果然发现了这些箭。于是对孔子的博学嗟叹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