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看清趋势才有未来
一、趋势大于优势
从我做销售到现在,至少经历了四代经销商。第一代是糖酒公司、副食品公司、土产公司;第二代是1996年、1998年从单位辞职下海的一批人;第三代是2002年、2003年新经销商时代的一批人;第四代是创业的这一代人。每一代经销商发展起来,都会迎合时代市场的发展趋势。
我在1996年开始做业务员、跑业务,打交道最多的经销商朋友是刚刚从副食品公司、供销社和土产公司出来的。那时候一部分人刚从单位出来下海,自己做个体户,都在聊某某人有多大优势,在过去的公司积累了多少关系等。当这些个体户发展起来后,一些糖酒公司、土产公司和副食品公司就办不下去了,原因是个体户符合趋势,更容易服务于市场。
在2005年左右的时候,很多商超发展起来,冲垮了很多夫妻店,因为它比夫妻店的商品更全、购买环境更好、规模优势更明显。
2013年开始,沃尔玛公司在中国关了很多家店,因为电商崛起之后,大卖场的优势不明显了。我们知道,一般大卖场都在最繁华的位置、最好的路段,房租最贵,不仅各种费用高,还有各种税收,而电商因为是仓储物流商,没有房租和高昂的管理成本。当电商发展起来之后,抢走了商超大卖场最赚钱的电子、服装及化妆品类产品的利润,最后大卖场支撑不住了。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必须经常思考两件事:第一,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没有危机感;第二,也不要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没有未来。
为什么?因为即使你做得很好,如果没有把握趋势的方向发展,让后来者抓住趋势,后者就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取得胜利,这就是趋势大于优势。谁能更迎合市场发展、渠道变革和消费需求的趋势,谁就更具备发展的潜力。
二、消费者变了
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使市场发生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的“BB”机,到“大哥大”,再到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厂商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基本结束了,消费环境进入了信息一体化时代。
有一部智能手机便可知天下事,这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形态、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购买习惯。酒鬼酒的“塑化剂”事件,老坛酸菜的“坛子门”事件,康师傅的“地沟油”事件,无不充分说明信息一体化对消费趋势的影响,消费者对每个品牌、每个品类、每个产品消费认知的深入,且获得信息的方式如此方便。
过去,我们调研市场、走访终端店,店老板说得最多的是:“我们卖什么,客人就买什么。”然而,现在店老板说得最多的是:“众口难调,也不知道哪个好卖。”从这种消费需求变化不难看出,过去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这个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慢慢成为主流,我们正在进入消费主权时代。在消费主权时代,不是你有什么产品就能卖什么产品,不是你定什么价格就能卖什么价格,消费者有自动价值认知。
经销商如何应对信息一体化?一是提升经营产品或品牌的市场拉力,以品质助力消费;二是服务终端,提升终端与自身的黏性,增强渠道推力;三是迎合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打造顾客价值认同感。
三、服务要跟上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经销商之间的竞争白热化,各个品牌的产品品质同质化日益严重,那么谁能为下游终端客户乃至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将至关重要。经销商对终端、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就是其市场能力强弱的具体体现。综观当下经销商所做的市场服务,往往不是市场增值服务,而是为了弥补产品的不足。服务并未带来产品的附加价值,如果不能增值,服务将失去意义。
服务是行动而非形象。大家可能都去过麦当劳、德克士,它们的就餐大厅中有一个儿童乐园,当有带儿童就餐的顾客入店时,就会有专门的幼教店员领着小朋友一起在儿童乐园做游戏、唱儿歌、看护小朋友等。这种服务就是它们为消费者所提供的增值服务,并为此付出了实际行动,是消费者看得到、体会得到的实际服务。
我们也接触过很多经销商,他们的门店里到处摆着货物,产品堆放杂乱无章,买东西的人你挤我扛,车子随意停放,坐没坐的地方,站没站的地方,但他们还是把让顾客满意的招牌挂在墙上。服务不是态度而是承诺,比如为顾客提供一张凳子、一杯水、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等。海底捞火锅为何在三伏天顾客也排长队?因为在这里等的顾客有人给擦皮鞋、修指甲,还提供水果拼盘,还能上网、打扑克、下象棋,而且全部免费!吃饭的时候有衣罩、手机罩、眼镜擦拭布等。他们的服务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对顾客做出的承诺。
作为经销商要梳理哪些是二级经销商做出的服务,哪些只是流于形式,需要自身改变和提高的。要把服务变成客户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东西,把服务能力转化成自身的市场能力。
四、渠道多样化
2013年10月起,沃尔玛开始在中国市场启动门店调整计划:未来18个月,计划在中国市场关闭15~30家门店。据悉,2013年1年,沃尔玛就在全国关停了14家店。2014年3月,沃尔玛关停了6家店,传统零售行业的这种关店速度似乎前所未有。更加想不到的是,当年广州五大商业街之一的“状元坊”商业街,在5年前没有一个广州人会相信这条街会迎来“倒闭潮”。冷清的街道和以前要“挤进去”的景象对比,几乎让人以为是走错了地方。据《2013年主要连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显示,2013年主要外资零售商超关店总数达31家(不含家居、电器类),国内主要连锁零售企业关店总数达31家。其中,沃尔玛关店14家、乐购关店3家、卜蜂莲花关店2家、永辉关闭门店7家、新华都关闭3家、人人乐关闭2家等。百货业态关闭门店15家,其中包括王府井北京大钟寺店、广百百货成都富力天汇店、广百百货武汉摩尔城门店及四川泸州成商集团旗下的人民商场等。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代,为什么实体店却面临关店潮呢?
这和互联网电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企业的飞速成长,迫使传统零售企业遭遇关店潮。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除了沃尔玛外,国内的其他传统零售商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小米的成功充分说明了电商发展带来的骄人业绩。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在2014年1月2日总结会上通报了小米2013年的业绩:2013年,小米总计销售1870万台手机,增长160%;含税收入316亿元,增长150%,其中,仅12月当月销售322.5万台,含税53亿元。小米产品用户突破3000万人,2014年销售至少4000万台,这是互联网思维模式的成功。
我常说,传统的实体经济是少林武当,但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是机关枪!在机关枪面前,什么功夫都不堪一击。所以,我们不要和互联网斗争,而要拥抱互联网,要结合互联网重塑核心价值,创造自己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互联网思维模式发展带来了以互联网为主渠道模式的日新月异。电商、微商、微店、B2C、O2O等互联网营销模式无不冲击着传统渠道营销模式。传统渠道商“躺着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渠道利润逐步回归到合理空间。在消费主体转移和传统主流渠道被分割的情况下,渠道明显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网格化。
从当下和未来渠道的发展趋势看,我们不难发现,为了利益,它们之间既相互利用又相互排斥,最终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比如O2O模式,就要求线上推广和线下实体店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完成品牌宣传、产品推广、客户关系建立和顾客满意等战略性问题。
无论渠道如何变化,最终决定成败的核心是顾客价值认同感。只有完成渠道和顾客价值认同感的有机结合,只有更深入、更贴近消费者,才能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才能有效掌控渠道,完成自身的蜕变。
五、微利经营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厂商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已经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信息一体化的微利经营时代,传统经销商最初靠简单卖产品挣差价的盈利模式将变得举步维艰。
“薄利多销”是一些生意人的口头禅,这句话道出了当下微利时代经销商盈利模式的真谛。可口可乐的经营理念中有一条“三买策略”,就是“买得到、买得起、乐于买”。“买得到”就是规模效应,没有这种规模效应,消费者怎么能做到向产品伸手;“买得起”就是以人性化的盈利模式迎合顾客价值的认同感,创造顾客集群一体化。
规模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快进快出强势品牌的产品分销,经销商通过规模降低运营成本,赚取大量的现金流。在规模盈利模式下,经销商将成本作为扩张的基础,把价格作为主要的扩张武器,通过低价经销产品获取市场份额,争取下游客户,实现“快速放量”。
在现实市场中,那些大卖场就依靠规模盈利。它们把所有经营要素都与低成本相匹配,实现“薄利多销”,并不指望价格越高盈利越高。其规模盈利的三大途径:一是占有率,扩大行销区域和深度分销,做细、做强、做大市场,才能确保地位。如原来只做大流通批发渠道的现在投身夜场、酒店等渠道,不过,一定要做最擅长的。二是销售量,增加产品线和渠道数量,销售量越大,越有发言权。三是销售额,加大促销力度、增加促销手段,销售额越大越有盈利的机会。
“规模分摊成本”,规模大了,运营成本低了,盈利能力自然也就随之增强。
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渠道模式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那么,经销商如何调整自身的渠道结构提升盈利水平呢?要调整渠道结构,构建自身核心渠道。过去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增长速度快,经销商一般采取全面突围、跑马圈地的市场运作方式,这也无可厚非。现在行业增速放缓,需求对市场成长的拉力明显减弱,如果我们继续在多元化、碎片化的渠道里进行市场运作,势必造成运营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盈利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身实力及能力调整自身的渠道结构,强化核心渠道的忠诚度和占有率,并依靠核心渠道优势,形成别人无法攻破的壁垒,赚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