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镜头看历史00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杨贵妃——盛唐之乱的红颜(2)

就算是高力士也不可能在李隆基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向李隆基推荐杨玉环。因为这么做实在太冒险了,万一估错了圣意,后果将会很严重。所以这事情只能是李隆基自己一手操办。当然,在皇上已经明确示意了自己想法的情况下,下面大臣自然会去附和上意。如果非要给李隆基和杨贵妃找一个牵红线的人,这人到底是谁根本不重要,因为他只是一个附和者。

不过,杨玉环的姿容风仪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李隆基的心房。正所谓“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虽然心仪的佳人是自己的儿媳,为了解相思之苦,李隆基自然要想尽办法将佳人从儿子身边转到自己这块。很快就有一件事情可以替李隆基解决这个问题。武则天当政时代的长寿二年正月初二,李隆基生母窦氏被武则天秘密杀害。唐睿宗第二次登基后,追封窦氏为昭成皇后。李隆基继位后,加尊追封窦氏为太后,与唐睿宗合葬于乔陵,并将其神位迁于太庙。所以,每年正月初二,窦太后的忌日也就成了举国上下都例行悼念的日子。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自然也不例外。悼念仪式完毕之后,李隆基当即以为太后追福为名,下了一道《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借为已故几十年的母亲追悼祈福的名义度寿王妃杨玉环为女道士。可见李隆基为得到这株新的解语花也是煞费苦心。

就这样,杨玉环顺利地从寿王的身边来到了李隆基的左右。从此,杨玉环又多了一个别号——“杨太真”,宫中的人除了称她为太真妃以外,大部分情况下都亲昵称她为“娘子”。不知道当时杨玉环是乐意,还是不乐意。君命难违,身不由己的因素怕是少不了的。毕竟李隆基是天子,他决定的事情,谁敢不从命?若逆龙鳞直谏反抗天子的决议,那即便是天子眼前的红人怕是也有性命之忧的。不过呢,为人在世并非人人都将性命放于第一位。自古忠言直谏逆龙鳞全然不顾自己性命的大臣还是有很多的,相应的忠贞烈女也有很多。远的不说吧,就说李隆基刚继位的时候,他曾经打算将柳齐物的侍妾娇陈纳入后宫,娇陈不愿意,直接就拒绝了。李隆基也尊重了娇陈的选择,并没有将她强行纳入后宫。虽然天宝时期的李隆基圣明不及自己的青年时代,但他终究是一位天子,也是一个父亲。若杨玉环这个儿媳当真不乐意进后宫侍君,李隆基多半也不会将她强行纳入后宫。毕竟这事情真的闹开了,最丢人的是李隆基。有些事情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杨玉环那会儿未必多么不能接受进宫侍君这事情。杨玉环当时的身份和地位远比娇陈要高得多,娇陈都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何况杨玉环呢?

天宝四年八月初六,李隆基生日的第二天,便正式宣布册封杨玉环为贵妃。为了尽量不落人话柄,李隆基不仅在册封杨氏为贵妃时刻意隐去杨玉环的养父,还特地在前一个月给寿王李瑁安排一位新的寿王妃。这位姑娘来自去天尺五的京兆韦氏,也是出身高门的丽人,她和寿王也还算般配吧。

生男勿喜,生女勿忧,最早说的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汉喻唐,将这则典故化用在了杨玉环的身上,陈鸿则更爽快地在《长恨歌传》说:“故当时谣谚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可见没有当上皇后的杨玉环,身上的光环丝毫不逊于皇后。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从杨玉环做上贵妃后,李隆基便按着亲属的远近关系逐个给杨玉环的娘家人推恩。首先享受到福利待遇的自然是杨玉环的父母。天宝四年八月,李隆基追赠杨玉环父亲杨玄琰为太尉加齐国公,杨玉环的母亲也被追封为凉国夫人。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追封杨玉环的养父杨玄璬,难道杨贵妃自己富贵却把养父给忘记了。答案并非如此。

人要脸,树要皮,万人至尊的天子自然不能没有面子。为了掩盖杨玉环曾经是寿王妃这一事实,李隆基册封杨贵妃的诏书中故意没提杨玄璬,只提到了杨玄琰。这样做是为了造成杨贵妃和寿王妃是两个人的假象。虽然这是皇帝的新衣,但是有一层新衣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吧。

接下来被推恩的就是杨玉环的兄弟姐妹。杨玉环的亲哥哥杨铦最初被李隆基任命为从四品上的殿中少监。后来又被提升为从三品上的鸿胪卿,再授三品、上柱国,还被特许享有“私第立戟”的待遇。

杨锜是杨玉环叔父杨玄珪的儿子,算起来是杨玉环的从兄。关系远了些,所以他的起步也低了些。他开始只是一个从六品下的侍御史,但是在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之后,他立马就娶了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于是,他跟着也就做上了从五品下的驸马都尉。杨玉环还有另一个堂弟杨鉴也娶了公主。

男儿被推恩完了,杨家女儿的推恩自然也不能少,尤其是杨玉环那三个才貌双全的亲姐姐更是不能遗漏的。杨玉环的三个姐姐早年分别嫁给了裴家、崔家、柳家。自打妹妹当上了贵妃,这三个姐姐也开始跟着走大运了。天宝七年十一月,李隆基正式宣布将崔氏封为韩国夫人、裴氏封为虢国夫人、柳氏封为秦国夫人。从此,她们可以任意出入宫闱,依仗着贵妃恩宠,她们的得意气焰足以震动天下。用杜甫的诗句来说,此刻的杨家是“炙手可热势绝伦”。就连李隆基的亲妹妹玉真公主也不得不对杨家敬让三分。李隆基本人也因为宠爱杨贵妃的关系,亲热地管贵妃这三个姐姐叫“姨”。

三位皇姨生财有道,她们利用闲暇时间给李隆基那些皇子皇孙、公主县主什么的拉红线牵红绳,促成了不少恩爱的佳偶。当然,红娘不是白做的,一次佣金不得少于一千万缗钱。低于这个价,三位皇姨绝对不会稀罕。因为李隆基每年给他这三个敬爱的皇姨,光是脂粉费就要百万钱。

虢国夫人是三位皇姨中最为富有的。然而,这不是因为她和李隆基有着什么特别的私交,而是因为她是一个挣得多、花得少的人。之所以花得少,也不是因为她很节省,而是因为她很会压价。一次,她看中了韦嗣立的旧宅,于是就带着若干侍从直接跑到韦家人那儿谈价了。她说:“这房子不错啊。你打算卖多少钱?”韦家人压根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虢国夫人其实并不在乎主人想不想卖,她知道只要有贵妃在,她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没有多久,虢国夫人就让人强制拆迁了韦家人的房子,然后随便给了韦家人十多亩地为补偿。如此的生财有道,虢国夫人想不富裕也很难啊。

正所谓“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阴促”。天宝年间的李隆基什么都有,唯独光阴不多。作为一个文艺老青年,在四海承平时,李隆基偶尔也会客串一下乐师。一次,李隆基自我陶醉地打完羯鼓,突然跟三位皇姨开起玩笑说:“乐部阿满,今日很荣幸可以为夫人们演奏,请赐一缠头。”秦国夫人一听天子要缠头,立刻笑应道:“我是大唐天子的阿姨,哪有没钱的道理!”说完,秦国夫人很爽快地命人拿了三百万钱赏给了“乐部阿满”。

平心而论,虽然三位皇姨颇有些吝啬,但终究一些花费还是要自己掏出腰包的。“乐部阿满”家里还有一个比三位皇姨更能花钱而从不需要自己掏腰包的人,她就是“乐部阿满”挚爱的娘子杨玉环。杨玉环光是做衣服就要聘用七百人。

这种花钱法,就算皇帝也会入不敷出。为了改变现状,他急需一个会理财的助理。这时杨玉环家正好有一个远房亲戚很擅长这个,他就是杨国忠。这里,咱得替杨玉环澄清一下,虽然影片中,在杨玉环成为贵妃后,杨国忠直接成了大唐帝国的宰相,很多人也喜欢将杨国忠和杨玉环联系在一起,并且认为杨国忠之所以能发迹完全是因为他是杨玉环的亲戚;但这样的情节和观点值得商榷。

杨国忠起初就是一个小小的度支郎,而获得这个职位同杨贵妃的关系也不太大。杨国忠和杨贵妃并没有什么深交,因此杨家人第一次被李隆基推恩的时候,什么官职都没有轮到杨国忠。后来杨国忠之所以会被推恩,除了他是杨贵妃的远房亲戚,最重要的是他和虢国夫人是情人关系。尽管度支郎职位不高,但算是一个美差,主要工作就是帮皇帝理财。天宝八年,杨国忠以他优异的业绩被李隆基赐金紫,提升为太府卿。后来他又凭借自己聚敛的强项在李隆基那里越混越好。

此外,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李隆基对杨家的偏爱。天宝十年正月十五,上元节,长安城中的百姓拥簇到西市的街上看花灯,李隆基的女儿广宁公主不巧和三位皇姨撞上了。结果因为争道,杨家一奴婢用鞭子打到了广宁公主的衣服,广宁公主心一慌便从马上摔了下来。广宁公主的丈夫程昌胤实在气不过,便把方才那个打到公主衣服的杨家奴婢狠狠地揍了一顿。后来广宁公主跑到父亲那里哭诉这件事情,原以为父亲会给她撑腰,结果李隆基最后把那个杨家奴婢杀了,罢了驸马程昌胤的官,从此也不许广宁公主再进宫拜见。可见当时李隆基对杨家的宠爱已经超过对自己的子女。

也许有人会说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感人的缘由正在于此——他们冲破伦理道德限制、年龄差距走到了一起。我想说冲破年龄差距没有问题,但是冲破伦理道德就着实让人不敢恭维了。如果爱情连最基本的伦理道德都没有了,那么这样的爱情是什么?也许它也是爱情的一种,但这样的爱情只能是一个得不到祝福的悲剧,而且它所伤害的人远远不止当局者迷的那两位。

杨玉环的幸福之处在于她是李隆基最后一个喜爱的女人,但这种喜爱并非挚爱。说真的,我也无法相信一个人会到六十岁才找到人生的挚爱,难道说他六十岁以前的人生都是空白的?就李隆基而言,他六十岁以前的人生远比他六十岁以后的人生精彩。李隆基二十六岁发动唐隆政变,二十九岁继位为天子,三十岁正式掌权。之后他开始效仿他的曾祖父,黜前朝徼幸之臣,焚后庭珠翠之玩,禁女乐而出宫嫔……

开元之初,励精图治的李隆基把大唐从武则天后期的动荡拉入了正轨。到了天宝时期,李隆基变成了一个迷信道教、贪图享乐、固执且自私的老头,而这个老头正用自己的偏执将大唐重新带入歧路。

渔阳鼙鼓动地来

天宝六年,让大唐陷入危机的关键性人物出现了。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来朝,摸准李隆基心思的安禄山厚颜无耻地自请让杨玉环收他为养儿。要知道,当时的杨玉环才二十九岁,安禄山已经四十五岁了,这干儿子的年纪比干妈还要大十多岁……不过这也不妨碍安禄山给杨玉环当干儿子,更不妨碍安禄山这个老干儿子对小干妈尽孝心。

每次李隆基和杨玉环一起接见安禄山时,安禄山都是先拜杨玉环,再拜李隆基。李隆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安禄山又献媚地说:“那是因为我们胡人的习惯都是先拜母后拜父的。”李隆基听了以后很高兴,也对安禄山格外优待。后来安禄山还请与杨贵妃的三姐姐约为兄妹。杨家和安禄山的关系看似走近了,但辈分却乱了套。影片中,也是杨国忠将安禄山推荐给皇帝,让其深受器重。其实历史上作为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从来不买杨国忠这个杨贵妃远房堂兄的账,所以杨国忠和安禄山的关系一直都不好。

天宝十年,李隆基和杨贵妃又赐了很多东西给安禄山。此刻,李隆基依旧丝毫都没意识到他包藏的祸心。天宝九年以后,安禄山的官职除了上柱国、柳城郡开国公、东平郡王等等好听的虚衔以外,还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和河北道的采访使,他的势力早已今非昔比。自李林甫去世以后,安禄山更是无所忌,他和杨国忠的矛盾随之激化。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以讨杨国忠、清君侧为名,在范阳起兵。大唐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惊变——“安史之乱”。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中的这两句诗真的非常适合描述安史之乱。伴着霓裳羽衣曲悠扬的旋律,开元二十八年,大唐的人口终于超过了隋朝。天宝十四年,在安史之乱爆发前的一次人口统计中,大唐的人口达到5291.9309万,这个数字超过了前隋大业五年人口统计得出的4601.9956万,可以说这是大唐的人口之最了。然而,这个数字在安史之乱发生后的唐肃宗乾元三年,一下子被刷到了1699.3806万。可以说李隆基一手把大唐推向鼎盛,又一手将大唐推向颠覆的边缘。

天宝十四年的十一月十五日,在安禄山起兵后的第七天,李隆基终于相信了这个消息是真实的。白居易在诗中用“兵渡黄河疑未反”来讽刺李隆基对安禄山的轻信。整整七天时间,太原城、东受降城皆向长安发来急报,上奏安禄山反叛一事。李隆基却以为这是小人的捏造,直到第七天叛军快要打到博陵了,李隆基才不得不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

不过影片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很莫名其妙的情节,之前一直自私懦弱的寿王李瑁在得知安禄山叛乱后,竟突然充满了男子汉气概,领兵上阵最后战死沙场。要知道人家李瑁可一直好好地活到了唐大历五年,也就是公元775年,而且子孙满堂。在这里真想问一声,影片主创们是对寿王李瑁充满了深深的恶意吗?他已经被戴绿帽子了,你们还让他背黑锅,然后又早死……

历史上,十一月十六日,李隆基在华清宫召见了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商量对策。封常清早年跟着高仙芝,靠军功起家,说来他也是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战将。次日,李隆基安排封常清为范阳、平卢的节度使。当日封常清便赶赴东都洛阳,而后十天里募集了六万军队。十一月二十一日,李隆基还没轻松几天,叛军已经攻下了博陵。叛军的步伐离长安越来越近,不由得让李隆基心慌起来。他再也没有雅兴待在华清宫了,急急返回长安的兴庆宫,又做了一番新的部署。任命如下:以塑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塑方节度使,领陈留等十三郡;卫尉卿则任用了张介然;用程千里担任潞州长使。而后在叛军冲击的几个郡,李隆基都设置了防御使。同月二十二日,李隆基又宣布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征讨元帅,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令高仙芝征河陇之兵募屯于陕郡以御之。

荣王李琬做了没几天的征讨元帅就病逝了。这可能是寿王李瑁莫名其妙战死沙场的故事原型,只是“荣”冠“寿”戴了一下。当然,历史上荣王李琬病死这事情倒不影响王师出征,因为荣王李琬只是一个挂名的元帅。这次出征平乱本来主要靠的就是高仙芝。高仙芝可以说是盛唐时代的李靖,人长得英俊不说,而且战功累累。十二月初一,李隆基募集齐了出征的人马,宴请完高仙芝等人后,又特地到望春亭给他们送行。上路前,李隆基又安排一个宦官边令诚到高仙芝身边做监军。就这样,高仙芝带着这个边令诚和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进驻了陕郡。

李隆基虽然亡羊补牢地做了一定部署,但终究错过七天的时间,叛军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就打到了黄河的边上。十二月初二,叛军已经渡过黄河,将灵昌郡攻陷了。十二月初五,陈留太守郭纳开城向安禄山投降。国难当头之际,正是考验人心的时候,安史之乱中既涌现了一群忠臣,也涌现出了很多见利忘义的小人,更多涌现出的是一群无奈的人。陈留太守郭纳属于第三种。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到陈留没几天,安禄山就率叛军来了。起初张介然命令士兵登城守卫,士兵惊恐,不能作战。张介然因为抵抗无效兵败被杀,陈留太守郭纳无奈开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