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观察法:修炼求知的慧眼
爱因斯坦说:“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
詹姆士说:“所谓天才,不过是一种以非习惯性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能力而已。”
罗曼·罗兰说:“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
天上出现闪电,我们看到了,这算不算观察呢?不算,因为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自然界发出的信息。观察是有目的地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不要去看你家的钟,试着把钟面画下来。要画出长短针的形状、数码的类型和排列,以及牌号和商标等细节。你会发现许多地方都画错了。虽然,你每天都少不了看那钟,但是没有观察就仍然不知道它的细节。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他就什么问题也发现不了。而一个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人,即使在平常的事件中也会有所发现。
一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生病躺在床上,端详对面墙上挂着的一幅世界地图。同样的地图,已经被全世界的人不知看过多少次了。但是,魏格纳却通过观察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互相拼接在一起,由此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后来由于地壳的移动,才被“扯开”“漂移”,形成了今天的各大洲和大洋。
这个学说同以后发现的许多科学资料相符合,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我国古代有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在考察雁荡山的时候,把雁荡山那“峭拔险怪”的奇异现象和河南成皋、陕西大涧中高耸的土堆相联系,从而得到“流水侵蚀”的正确判断。
观察不仅能发现问题,有许多问题也是通过观察才找到解决途径的。例如,我国浙江省出产的香榧子是很有名的。可是,有些香榧树却有几年不结果的现象,浙江会稽山区果农蔡志静和青年教师汤仲埙,通过长年对香榧树进行的细致观察,终于发现问题出在授粉上。后来,采用了人工授粉的方法,使得香榧子的产籽率提高了15倍。
观察是聪明的眼睛,让自己长一双火眼金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生。
观察是创造的前提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但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上,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事实上,很多科学家的成功是建立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上的。
瓦特通过观察水蒸气冲动壶盖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发明了蒸汽机,大大促进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两个时代的更替。
巴甫洛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他长期进行消化生理研究,设计了巴氏小冒等手术方法,对未麻醉动物消化液分泌等功能进行终身观察。多么执著可贵的观察精神!由于他对消化生理的研究贡献,他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进而他又从唾液腺的精神性兴奋出发,转移到对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从而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证明语言功能为人所特有,并且是以语言的刺激作为条件反射的。
他是成功的科学家,他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用心观察,他把自己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贴在实验室的墙上,时刻勉励自己。
观察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知识之间细微的差别,发现别人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信息,从而找到新发明,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
现在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是怎样被发现的?它是观察的结果,最初发现分子运动的是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
有一天,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漂浮在水面上的花粉,结果使他大为惊奇。他原以为花粉在无风也无摇搅的平静的水面上会静止不动的,不料他却发现花粉粒一直在不停地运动中。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没有轻易放过,又进行更加仔细的观察。
他发现花粉不但不停地运动,而且是很不规则地运动,没人能预料到下个时刻它会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与人们的日常观念大相径庭,谁看见过没有动力推动的船在水面上会前后左右地乱窜?
布朗观察到的花粉运动现象也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重视,并一同进行了探索,最终确立了分子运动理论,以罗伯特·布朗的名字命名为“布朗运动”。
一个观察结果引起了一场物理学的革命。
英国细菌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在研制消灭葡萄球菌的药剂时,曾花费了几年的时间,耗尽了大量的精力,经过无数次实验,却没有找到能克制这种细菌的药物。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在努力研究。
1922年,他发现人的眼泪、唾沫及感冒后的鼻涕里都含有一种能溶解细菌的物质,并为它取名为溶菌酶。弗莱明认为,溶菌酶可用做抗生素。为了进一步研究溶菌酶的抗菌效果,他需要纯化的细菌。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能用琼脂培养皿自己培养分离不同的细菌。一切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直到1928年夏天,弗莱明发现其中一只培养皿内的霉菌有点特别,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但远处的细菌却正常生长。弗莱明对这一现象百思不得其解,但多年形成的科学素养让他觉得不该将这个奇怪的现象随便放过。敏锐细心的弗莱明不仅保留了原始的培养皿,而且还拍了照,并就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将这种奇特的霉菌孢子取出,单独培养,并在其周围划分扇形区,接种上不同的细菌,结果发现有的细菌生长、有的则不生长。他又将该霉菌种入液体培养基中,也发现有的细菌生长、有的不生长。通过分析后他发现,该霉菌能杀死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凶猛的革兰氏阳性菌,而革兰氏阴性菌如痢疾杆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等都不受影响。根据长期研究溶菌酶的经验,弗莱明推断这种霉菌一定是产生了一种抗菌物质,而这种抗菌物质有可能成为击败细菌的有效药物。
弗莱明在研究青霉素时,倘若他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清醒的头脑,那么成功的机会就会白白错过。所以,观察力是创造的前提。
典型观察,找出差异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培养观察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人们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学和杂交技术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观察的典型性。他是奥地利修道士,也是一个业余植物学家,十分爱好园艺。在修道院的后花园里,孟德尔种植了豌豆、菜豆、玉米、草枣等多种作物,并不断地进行杂交实验。不过,在他的实验研究中,他主要选择豌豆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为什么要选择豌豆呢?首先,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豌豆具有明显的、易观察的、稳定的相对特征,如种子的形状(圆、皱),子叶的颜色(黄、绿),茎的高度(高、矮)等;其次,豌豆花的雄蕊和雌蕊由花瓣包裹起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自花授粉,易得到纯种,一般不会受到外来花粉的影响;再次,豌豆具有容易栽培、生长期短的特点,可缩短观察周期。
孟德尔在观察时选取豌豆豆粒表皮的圆滑和皱褶、植株的高和低、豆粒颜色的黄和绿等相对性状作为观察指标项。他经过8年的精心实验和观察,发现了豌豆杂交后代特征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条重要的遗传定律,即遗传因子分离定律和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定律。这一科学研究成果对植物品种的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从观察事实中获得客观本质,就必须暂时地、有条件地撇开与当前无关的内容,撇开次要过程和干扰因素,从而对有代表性的对象在比较典型的条件下观察其比较纯粹的状态,让其主要的方面、过程充分暴露出来。其目的在于简化观察过程,保证观察结果具有典型意义。当然,典型与否是相对而言的。
在典型观察当中,主要是抓住选择典型观察对象和选择典型观察条件两个环节。
自然界的现象纷纭繁杂,姿态万千。即使是同一类客体,也有不可尽数的个体。为了研究某一类事物的一般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事物的全体逐一进行详细观察。这时,为了使观察结果具有普遍意义,必须选择足以代表其他个体的客体作为观察对象。有时为了尽可能减少可变因素,简化观察的复杂程度,也需要选择典型的观察指标项。
在观察中,选择适宜的观察时空条件也是极为重要的。有时这不仅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地进行观察以及观察结果的可靠性程度,甚至决定着观察的成败。
观察力的训练
练习一:静止物观察
观察静止的物体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很快地抓住它的主要特征还是得下点工夫的。你可用选择一幅画或者一个美丽的景色,进行观察。
练习二:人物观察
对人物进行观察,不仅要观察其外表相貌、衣着等特征,而且要进一步深入到他的心理活动、思想品德方面。你不妨选择一个新近认识的人进行观察。
练习三:事件观察
对于事件的观察,我们可以从小的事件着手,比如一次郊游活动、一次比赛等。对于这类事件的观察,需要较高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因为,事件的真相不是显而易见的,它往往给人以假象。所以,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