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创意与女人:创意成就女人的多彩人生(2)
立法型
细心的女人可能会有这样的发现:那些善于创新的人往往喜欢写论文或者做课题,他们不喜欢做那些简答题或者选择题,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题目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只能按照题目本身来思考。而有探索性的习题却能让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思维,尽一切可能去思考。
事实也的确如此,古往今来的科学家、艺术家,或者很有创意的成功者在做事时都不愿意受到外界干扰,他们更喜欢、更乐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立法型的风格有助于人们创新的思维风格,否则即便拥有较多的知识和能力也不会轻易开发创新思维。
执法型
执法型思维风格的人喜欢定形的生活方式,不喜欢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创新,他们容易被既定好的事情或路线固定了思维,所以很难创造出新奇的东西。
心理学家指出,在这一点上,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往往落后于男性。传统顺从依赖性格的驱使,加之长期按部就班行动的影响和天生胆小的原因,致使她们在主动探索和创新方面总是稍逊一筹。
马丽读研究生时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而且她的每一门课程都学得很好,在众人眼里,她很有实力。但是在研究生毕业的那半年,导师要求她必须独立完成一个课题,这在大家看来对她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她却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之前的一些课题都是在导师给出了整个方案以后由她来执行的,而这次由她独自来出方案,让她不知所措了。结果她的课题勉强完成了,但是却一点也不突出。
其实,像马丽这样的女性有很多,无论是在读书时还是在工作时,都会有这样的女性,她们的考试成绩不错,本职工作也能做好,但是却没有突出的表现,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她们的执法型思维风格造成的。
喜欢被别人告诉该怎样去做、怎样生活,却不愿意自己去探索。这类型的人,在面对一个交代下来的任务时会完成得非常出色,但就是不喜欢也不善于自己去探寻一个新的科目和项目。
在工作方面,他们往往也是跟随别人的脚印行走。如果从事的是设计方面的工作,他们可能用的都是别人的设计风格;如果是从事写作方面的工作,他们可能也会根据他人的写作风格进行模拟,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甚至从不去想如果拥有自己的风格会是什么样,从而难以有所成就。
这样的人也会在一定领域里取得成功。故事中的马丽若从事一些助理、合同签署等方面的工作,会做得相当出色,正是因为她这种执法型的风格,会促使她一丝不苟、规规矩矩,把工作做得万无一失。如果你不想做这样的工作,你希望突破,寻求创新,那么,你就一定要注意摆脱执法型的思维风格。
审判型
如果你身边有总是喜欢批评别人的言论或做事方式的人,尤其面对他人的劳动成果,会选择更猛烈地批判。那么他肯定是具有强烈审判型思维风格的人。
这一类型的人适合的职业是评论家、法官或者各种行业的咨询师顾问,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特点,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和你的丈夫其中有一个人是这种思维风格的人,那么你们一定不要把对方作为评判对象,这种风格会让两个人之间相互苛责、吹毛求疵,很容易引起双方争吵。
立法型思维风格虽然能够帮助人们提出新创意,但是只有新创意而缺少评判意识和评判能力,那么,这种新创意就有可能会被就此搁置下来,或者由于不明确其可行性而导致该创意产生负面影响。这时,就需要审判型的思维风格来发挥作用了。
苏珊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她的文笔很好,文章立意也总是很新颖,深得读者的喜爱。
但她也有很大的毛病,虽然能编辑出独特的稿件,但是自己却从不校对、通稿,往往是完成一篇稿子马上交上去,主编发现问题后再让她修改或者由其他同事进行修改和校对。这不但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还给他人的工作带来诸多麻烦。但是由于苏珊的文章深受读者追捧,主编对她也就不那么苛刻了。
后来,另一家杂志社发现苏珊的文笔不错,想要高薪将苏珊挖走,苏珊也对那家杂志社向往已久,于是很快跳槽去了那家杂志社。可是,到了新单位后,苏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原来,这家杂志社分工很细,稿子必须由本人全权负责到底。由于她不认为自己的东西有什么缺点,因此,在修改时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但是在交稿以后却往往会被退回来,文章虽没有大问题,但是却有不少小毛病,可是,苏珊又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修改。胡乱修改一下后再给主编看,依然不能通过。这里的领导甚至开始怀疑苏珊的工作能力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苏珊这样的女人,她们不愿意发现或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也不愿意去寻找自己的不足,可能在一个地方工作时还能过得去,但是换了一个地方却会遇到很多麻烦。她们往往也比较冲动,可能拥有丰富的思想火花,但也可能会为自己带来很多困难。
因此,最完美的创意者,要在立法型思维风格和审判型思维风格中找到平衡,这样才能让创意得到从一而终的结局。
创意启示录
思维方式能让女人在创意时恰当地运用智力因素,思维方式能够阻碍创意的产生,也能促进创意的产生。
思维不要局限于一定的桎梏中,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这才是我们永远不断创新的动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聪明的女人总能突破重围,标新立异,找到创新发展的道路,走向更加宽阔的天地。
创意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结构。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特质是在很多情境中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特质,每个人的人格特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不少人认为想要有所创意,与自身的人格特质没有太大关系。在他们看来,只要内心有丰富的想法、独特的思维,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也许一个人一次两次的创意是出于脑部思维,再经过分析加工最终得以实现,但是不可能一个人一生的创意都能靠这些得以实现。要想做一个始终充满创意的人,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人格特质,无论是乐观的、坚强的,还是固执的、倔强的,都属于人格特质的一种,都可能让人拥有更多的创意或者阻碍创造力的产生。
人格特质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说,人格特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心理学家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大家来培养利于发挥创造力的人格特质,希望可以对我们有所帮助。
面对困难继续向前的坚毅态度
从很多成功人士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一个共性:在面对困难时他们往往能够坚持不懈。很多人可能也有很多新点子,也曾试着把它变为现实,但是却往往在实践中一遇到困难就放弃,难以坚持到最后。而另外一少部分人在把创意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不会知难而退,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于是,他们便用自己的坚毅态度成就了自己的成功人生。
科乐思是源自美国的一套积木,其建造出来的模型较大、立体空间感较强。在美国、以色列及欧洲各国,科乐思深受学生喜爱,并成为各校的创意、科技教育的主要教材。然而,即使是如此受欢迎的产品,在最初推广时也遭遇了重重阻碍。它的创造者格里克曼当初带着他的设计到各个玩具厂去做推广时,经常被拒之门外,甚至有人对其极度不礼貌。但是格里克曼丝毫不气馁,他始终坚信自己的设计能得到众人的认同。因此,他依旧坚持去推广自己的设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设计最终被众人认可。如今,科乐思已经获得多个奖项,因为着重于技术、科学和教学,所以在这期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格里克曼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成功就在于我‘野牛’般的倔强个性,因为这种个性让我顶住了压力,承受了困难,坚持到最后!”
如果格里克曼在面对别人的拒绝或嘲笑时选择放弃,那么他的伟大设计也不会被世人所认可,更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价值。
敢于冒险并且具备承担风险的勇气
要想让创意实现价值,还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很多女人考虑事情过多,所以往往在预测到可能存在风险时犹豫不决,但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有敢于承担已经预测到的风险,才能够创新,也才能够让自己与众不同。
渴望得到进步的决心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是在取得一次创新成功后,能继续努力再去创新。如果一个人为他自己的创意付出了思想、时间和精力,那么他成功后所取得的回报便会源源不断,而且非常丰厚。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不少人在研究出一项新科技成果后就很难再有所成就;一个公司研发出一件红极一时的新产品后就渐渐淡出了市场……之所以如昙花一现,就是因为他们在一次创新之后便不再有其他新鲜的创意,或者满足于现状而不去追求进一步的突破。长此以往,曾经的创新也会因更多的创新的出现而成为明日黄花,其命运也必将是被社会所淘汰,被时代所抛弃。
积极接触外界的外向型性格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活中,之所以有的人总能提出新鲜的创意,而有的人却总是难以产生任何新的想法,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便是因为人与人的性格存在很大的差别。那些总能提出新创意的人,往往开朗乐观,愿意和外界的任何事情接触。而那些与新创意无缘的人则往往内向羞赧,只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几乎和外界断绝接触。前者在与外界的接触中会不断地有所感悟,发挥想象,拥有创意,后者却在封闭内向中错失了能给自己带来创意的各种机会。
一般具有外向型性格的人往往都会对外界的人和事感到好奇,也愿意去寻求其中的原理,他们能让自己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也愿意将自己的新奇想法变成行动,因此也使得这些人的创意层出不穷。而那些具有内向型性格的人却往往对各种情感都持消极的态度,他们遇事不愿去探求,即便好奇也不想去弄明白,更不会去积极实践,所以,此类人的创意便无从谈起。
拥有认定自己不比别人差的信心
当你为你的创意感到惊喜,别人却投来怀疑的目光时;当你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内心深处也可能响起劝你放弃的声音时,该怎么面对来自外界和自己内心的阻挠和牵绊呢?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女人特有的性格特征,她们很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特别是在感到孤独和无助的时候。想想你是不是也像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具备大多数女人的共性呢?如果是,那就按照心理学家给出的心理疗法的建议:排除各种干扰,忽略外界质疑,排除内心疑虑,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不断为自己打气。当你告诉自己你不比别人差的同时,就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别人你是最棒的。
作为女人,都渴望拥有幸福,同时也希望获得成功。虽然幸福和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但是它们也是很容易得到的。很多时候,不幸福与幸福仅在一念之间,不成功与成功也仅为一步之遥,而这“一念”就可能是你的一个小创意,这“一步”就可能是你的一个小创新。这些无数个小创意和小创新又往往来自于你所特有的人格特质,所以,培养利于自己创新的人格特质,会让自己离梦想中的创意生活更近一步。
创意启示录
很多女人在进行创意时,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甚至是别人的质疑或强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你的人格特质来坚强面对,勇于挑战极限,正视别人的质疑。如此,你的各种新鲜的点子便会如泉水般涌出,你的生活也将从此变得与众不同。
动机是创意的助推器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作为动词则与“激励”意思相同,而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通过激发和鼓励,能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内在驱动力可以使人们朝着自己期望的目标前进。由此可见,一个女人如果也希望自己像诸多成功人士那样创意无穷,就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了解更多的知识,其中尤为关键的是要了解动机对创意的推动作用以及动机究竟包含哪些方面。
心理学上将动机分为两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欲望较为强烈,一般是受外界利益的驱使,而内在动机大都是人的内在需要,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能从中获得满足感。下面的具体分析,能够让我们理解得更为透彻。
人的内在动机
一位外国发明家说:“每个人都有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人喜欢美食,有人喜欢旅游,而能让我废寝忘食的事情就是发明。”可见,这位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废寝忘食地进行发明,就是因为发明是他感兴趣的事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感兴趣便是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动机。基于这个内在动机,这个人才能将这项活动做得更好。因此,时下流行一句话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自己所做的工作正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有些绝对,但是却不无道理。无数事例也证明了,每个有创造力的人往往都是将自己的工作当做兴趣爱好来做的,他们既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又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这种积极的内在动机驱使下,他们往往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相反,那些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的人,则往往很难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做出什么突出的成就来,与此同时,快乐也荡然无存。
所以,心理学家建议女人们,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一定要寻找到符合自己内在动机的事情,而不要去迎合某种动机。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挂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同时也因为自己的行动符合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得以从中体会到诸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