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十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注释

①《醉花间》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②韦苏州:即韦应物(737—约790),长安人,唐玄宗时,曾在宫中任三卫近侍,因被人轻视,入太学读书,后应举中进士,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故世称“韦苏州”。由于他一直担任基层官员,更能切身体会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故其作品多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他正直,故仕途坎坷,虽然对官场腐败有清醒的认识,但又无力抗争,无可奈何之余深感苦闷,因此多有赠别、感怀的作品,多发真情实感,感人至深。也多田园山水之作,简淡秀朗、气韵澄澈。著有《韦苏州集》。

③《寺居独夜寄崔主簿》韦应物

幽人寄无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更深,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④孟襄阳:即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故世称孟襄阳。他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年轻时久居鹿门山,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去长安应进士,屡试不第,终断了谋求官职之路,只好还归故园。孟浩然的一生,虽然隐居山林,但仍与当时的达官显宦有往来,曾做过宰相张九龄的入幕之宾,并且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来往。在公元704年,孟浩然与王昌龄携游襄阳,后因背上毒疮发作病故,时年五十二岁。孟浩然终身布衣,其诗自然平淡,与王维并称“王孟”。他突破了唐初时多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将个人的思想感情融于诗中,为唐初的诗坛开创了新局面。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著有《孟浩然集》,为当时“秘府”所保存。

⑤疏雨滴梧桐:此句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孟浩然)尝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译文

冯延巳的词除了《鹊踏枝》《菩萨蛮》这十几阕最著名外,如《醉花间》中一句“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我认为韦应物的“流萤渡高阁”和孟浩然的“疏雨滴梧桐”也无法超越它。

赏析

冯延巳的词开了风气之先,王国维认为他超越前人,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这则中的三句佳句,一句为词,一句为五律,一句为联句,本不是同一类属,怎么比呢?别忘了,王国维是以气象论词的,这三句放在一起比较就不足为奇了。这阕《醉花间》是首描写思念的词,高树、斜月、鸟鹊、高巢、寒草都是室外景物,意象宽阔幽远,表达思念在外的远行人之意。“鹊衔巢”,这细微的声音更衬托出暗夜的静谧和孤寂;“明寒草”,极具画面感,一个“明”字给画面涂上了一层清冷的颜色,使夜更加落寞。其中鹊巢还有归宿的象征意义,意味悠长。而韦应物的这阕《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同样写离情别绪,寒雨在暗夜里绵绵下着,点点萤火在阁殿高大空旷的空间中缓缓流动,景象拘于室内,不觉中限制了想象的余地,不如冯延巳的这句深远。孟浩然的这句联句一经吟出即震惊四座,对仗工整,微云对疏雨、淡对滴、河汉对梧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巧妙异常。虽然这句写的是室外景象,想象空间也够大,同时传达出了清绝的感受,但可惜的是其中没有更深层的意思。先生一向以境界论高下,更注意词的意味深长,所以给出了冯词高于韦、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