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心宽一寸,受益三分(4)
在我们身边,那些真正具有智慧的人都是懂得含蓄节制、处世不张狂的人。特别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适度的收敛,才不会遭到周围人的反感,也不会有什么把柄落到别人手上,从而不会人为地在自己前进的路上设置障碍。《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位深谙此道的人,他懂得在什么时候露出锋芒,更懂得在什么时候恰到好处地收敛,因此无论在刘备手下还是辅佐阿斗时,他都能相安无事,进退自如。
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动诸葛亮“出山”,并且对他极为信任和器重,事无巨细都向他请教,因此诸葛亮可以尽露锋芒而无所顾忌,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占其一。
刘备死后,阿斗即位。刘备生前曾当着群臣的面对诸葛亮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佐,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无能,你可以自立为君。”
听了刘备这句话后,诸葛亮并没有喜形于色,善于自省的他反而从中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自己,他说让自己为君,怎么知道他没有杀自己的心思呢?于是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呢?”说完,叩头流血。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立即收敛锋芒,他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制”的把柄,甚至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
毫无疑问,诸葛亮之所以能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以保全自己,除了他的声望外,另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他能通过自省,迅速调整自己的处世态度,即在阿斗即位后,立即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如果他不懂得反省,就不明白低调做人的重要性,也就不能在复杂的局势得以自保。
不过,如果我们总是深藏不露,就有可能无法得到重用;但锋芒太露,又容易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显露才华要适可而止。当我们既有才华又懂得在什么时候有分寸地表现时,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极具智慧的人。而那些咄咄逼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人,喜欢到处“显山露水”,却常常成了别人的靶子!
同样是三国时的杨修,自幼才气过人,后入僚曹营,在给曹操当主簿期间,把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深得曹操赏识。但杨修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喜欢锋芒毕露,即使在曹操面前也不知道收敛,结果因此而白白丢掉了性命。
有一次,曹操大兴土木,扩建府院,整修房舍。在房子还未完全盖好时,曹操去视察了,但他感到不满意,就派人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见了,谁也不敢问原因。
当曹操离开地后,工匠们才七嘴八舌地说道;“这是什么意思啊?是嫌我们设计得不够灵活吗?还是想让门活动起来?”
恰在这时,杨修看到了“活”字,就叫人把大门改小。大门改小和“活”字何干?杨修解释道:“门中加个‘活’字,不就变成‘阔’字了嘛!丞相是嫌门太宽了。”工匠们将门改小后,曹操果然很满意。
又有一次,有人送曹操一盒点心,曹操只吃了几口,便在盒盖上题了3个字:一合酥。大家不知曹操写这个字的玄机。
这时杨修把盒子打开,吃了一口点心。
众人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丞相要大家‘一人一口酥’,你们还愣着干吗?”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合”字拆开念就是“人一口”,那么“一合酥”就变成了“一人一口酥”。
曹操的本意虽如此,可是杨修的不断卖弄却使他非常反感,从而生出要治他一治的想法。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攻汉中,曹操打算弃守,却心有不甘,于是左右为难起来。
有一天,部属向曹操请示军中口令,曹操竟出令为“鸡肋”。
“鸡肋?”又一个令人费解的词语,大家都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惟有杨修开始动手整理起行囊,准备打道回府。大家感到惊讶,就问他为什么那样做。
杨修说:“鸡肋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用它来比汉中,这不是明摆着要撤军吗?”
曹操巡营,见众将士在收拾行装,明白原因后,抓住这个机会以“惑乱军心”之罪名把杨修给杀了。
其实,杨修聪明绝顶,他不是不知道曹操早就对他心怀不满,但他恃才傲物,不知道反省自己,更不知道君臣之间还是有巨大的区别的,如果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有所节制地显露才华,从而避免杀身之祸。
当然,在现代社会里,无论我们怎样张扬、咄咄逼人都不会遭到杨修那样的结局,但是一个不懂得自制、到处张扬的人,肯定会引火烧身,而放底姿态做人则是成功处世的前提。
要有气度,生活不会亏待有雅量的人
一个人的成就和他自己所拥有的气度和胸怀是分不开的。心胸宽广之人,在宽恕他人时,也能够赢得他人的爱戴和信任。
雷尔·忽亚累思是1858~1872年的墨西哥总统,墨西哥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民主主义者。他是个纯血统的印第安人,牧童出身,连续当了四任总统。微贱的出身和他建立的丰功伟绩,使他成为一个传奇人物。
一次,忽亚累思到维拉克鲁斯视察。他被迎进了卡利州长的官邸。州长给共和国总统安排了最好的房间,但忽亚累思借口奥坎波的房间更接近浴室,恳求和他交换。在总统一再要求下,奥坎波让步了。第二天清晨,忽亚累思走出房间到浴室去。可浴室没有水。他拍了几下手掌,来了一个名叫罗娜的女仆,她是个乡村妇女,已经不很年轻,还很有点脾气。
“你要什么?”女仆问道。
“请打一点水来。”忽亚累思请求她。
“你要乐意,就等着吧。好个爱干净的印第安人!我总得先招待总统吧!”
忽亚累思什么话也没说,就回自己房间里去了。过了一刻钟左右,总统又请她打点水来。
“你要乐意就等着,我得先伺候忽亚累思先生!真不像话!没见过你这么不识相的人!这么着急,你就自己动手嘛,水龙头就在那儿!”说着给他指点了庭院一角的一个盥洗处。
忽亚累思没对发脾气的罗娜说什么话,自己走去打水漱洗。
到吃午饭的时候,那个女仆穿上了她最好的衣服,心情紧张地盼着见到共和国总统,希望有机会荣幸地伺候他。
突然间,她看见那个不识相的印第安人穿一身黑色大礼服,在主人卡利陪同下,沿着走廊穿过大厅。
“那家伙也来了。”那个女仆自言自语道。
当女仆看见大家一直等那个印第安人坐到他的高背椅上之后才敢入座,她吓得面无人色,浑身哆嗦,不由得惊叫一声。大家转过身来瞧那个尴尬的女仆,她哭得悲悲切切。忽亚累思站起身来,亲切地拉着她的胳臂说:“别哭了,小姐。您不要担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嘛。如果您的工作是招待大家,那您就干去吧,因为这里每个人都应当尽自己的本分。”
人在愤怒的时候,总是说些尽可能伤害别人的话,这样才显得话的分量。但当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也许会后悔曾经的冲动。当你遇见生活中不如你所愿的事时,请你冷静下来,多一份包容吧,包容别人,也就是包容自己。
应该承认,有些高贵的品质是普通人毕生企望但仍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但一个人的雅量却是完全能够通过修炼而得到的。
佛家有典故说:释迦牟尼佛功得圆满,有人却妒性大发,当面恶意中伤他。
佛祖笑而不语。待那人骂完后,佛祖问:“假如有人送你东西,你不愿意要怎么办?”
那人答:“当然是还给他了。”
佛祖说:“那就是了。”
于是,那人羞愧而退。
这个故事就是告诫人们要多些雅量。
有人问雅典的哲学家汰波士:“你由哲学中获得了什么?”
“一个人无法具有和所有人交往的能力。”汰波士回答说。
有人以挖苦的口气对他说:“我常常在富人的邸宅见到阁下在……”
这种语气对哲学家似有非难之意,但是汰波士坦然地回答说:“这就如同在患者家中见到医生一样,只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想当医生而不做病人吧!”
史拉科赛王问汰波士道:“为什么富有者都不想进入哲学的殿堂?”
这位主张快乐主义的哲学家慨然回答说:“哲学家知道自己的需要,而有钱人却不知道。”
有一次,哲学家的朋友有事请求国王应允,但国王却不答应,哲学家于是跪在国王的脚下。国王终于答应了朋友的请求,但四周的人却没有一个愿意称赞他,反而幸灾乐祸地说:“你们瞧一瞧,那卑屈的态度算什么呢?这怎能算是哲学家呢?”
嘲笑他的人不少,但是他却若无其事、表情淡淡地说:“该受到嘲笑的也许不是我,而是耳朵长在脚上的国王吧!”哲学家的这份雅量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记住:生活不会亏待有雅量的人!
待人要厚道,让善念相伴一生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家培根曾说:“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这种天然倾向的人,就是‘仁者’,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因为它属于神的品格。”可见,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质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很久以前,西藏有一位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的时候,他都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辨识善念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石子一颗放在另一边。
佛法中的善念是利益大众,恶念则不简单指杀人越货。在脑中转瞬即逝的享乐之念以及贪慕、忌妒、嗔恼等都可称之恶念,而欺诈偷盗已是罪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