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居住环境的脏、乱、差,另一方面导致农田土壤、农田大气,特别是农用水体的污染,对于宁夏这样一个水资源极为紧缺的省份而言,影响不容忽视。2006年,宁夏开展了以乡村清洁工程为主体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试点建设工作,为防治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积累了经验。
宁夏乡村清洁工程试点初探及发展对策
宁夏地表水体普遍受到来自乡村生活废弃物、农用化肥、农药残留、畜禽养殖废弃物四个方面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污染逐年加重。随着农村农业集约化生产和集约化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性更加显现出来,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镇环境、湖库及景观水体功能、农田环境质量和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探索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乡村清洁工程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核心,通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等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村容整洁。通过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既节本增效,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实施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工程,制定管理办法、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措施,开展宣传培训,加强督促教育,推行“村民理事”和“一事一议”等民主管理制度,提升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基层管理民主。
2006年,宁夏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根据我区不同区域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选择地处中部干旱带中宁县的两个自然村开展了以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的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工作。
一、宁夏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据宁夏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2005年调查:宁夏农业面源污染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居住环境的脏、乱、差,另一方面导致农田土壤、农田大气特别是农用水体的污染。影响黄河宁夏段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和氨氮,氨氮是对黄河干流宁夏段影响最大的污染物质。2004年,银古公路桥断面氨氮年平均浓度较上年上升了7.7%,出境断面氨氮年平均浓度有所降低。但境内各断面氨氮年平均浓度是入境断面的2.02~5.41倍,表明黄河干流宁夏段氨氮污染主要来自区内,农业面源排放的氨氮占氨氮排放总量的30%~55%。
农村水污染对农业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引黄河水量不足以及无引黄灌溉的地区,必须引用排水沟水补水或直接抽灌,对农田土壤、粮食产量和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中卫镇罗、灵武临河、贺兰立岗、平罗沿黄新干渠、惠农引五济惠、银川兴庆区通贵和掌政等地区,污水灌溉造成作物出现烧苗、死苗和生长不良等现象,土壤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由水污染引发的环境纠纷时有发生,永宁县通桥乡东升引排水沟污水灌溉导致220hm2水稻绝产,永二干沟水污染加重使引水灌溉的兴庆区通贵和掌政等地区几千亩水稻生长不良,西夏区芦花镇盈北的部分农民的水稻由于排水沟被堵污水进入稻田,使稻子贪青不接实等。全区污水灌溉面积近2万hm2,且还在扩大,部分地区的农田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有超标现象。
从技术角度来说,农业面源的污染起因于农业化学物质的大量投入和畜禽粪便的大量输出,其后果是增加了面源污染物的潜能流失;从管理角度来说,农业面源的污染起因于农业环境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其后果是造成了面源污染物的实际流失。
从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看,由于粮食生产压力的存在,单纯的追求产量,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从畜牧业发展看,计划三年内全区奶牛数量要达到30万头、肉牛100万头、羊1500万只。届时粪便产生量将达到3000万t,比现在增加67%。
从污水灌溉看,黄河水源的紧缺,特别是在引黄河水量不足,以及无引黄灌溉的地区引用排水沟水补水或直接抽灌,污水灌溉面积将不断扩大。由于水量减少,排水沟水得不到补偿稀释,污染物浓度增大,污染负荷加重。
二、宁夏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情况
为探讨我区中部干旱带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2006年选择了中宁县石空镇太平村、余丁乡石空村开展了以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的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工作。
(一)试点示范村基本情况
1.中宁县石空镇太平村。地处集镇近郊,辖4个村民小组520户,农业人口2300人,土地面积163.33hm2,农业生产结构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为主,农民人均收入3700元,是该县经济发达的村之一。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和玉米,各种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了1200t,还田的占40%,其他大部分焚烧。每年农药投入量1.2t,每年化肥用量240t,以无机氮为主,氮肥利用率为32%,磷肥利用率为20%左右,流失量较大,农膜使用量每年2t,回收利用率30%。畜禽粪便年排放量8000t,农村生活垃圾年产量达120t,稻草等废弃物310t,综合利用率为38%,生活污水排放量25000t。这些都造成境内的农田灌溉水和农田大气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因此,各类粪便和生活污水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2.中宁县余丁乡石空村。辖10个村民小组,570户,农业人口2272人,土地面积215.3hm2,农业生产结构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为主。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元。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和玉米。各种农作物秸秆年产量200t,还田的占48%,大部分焚烧。每年农药投入量1.6t,每年化肥用量280t,以无机氮为主,氮肥利用率为32%,磷肥利用率为20%左右,化肥的流失量较大,给农村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污染。农膜使用量每年8000t,回收利用率30%。该村养殖业较发达,畜禽粪便年排放量16000t,农村生活垃圾年产量达160t,稻草等废弃物2100t,综合利用率为38%,生活污水排放量27000t。这些都造成境内的农田灌溉水和农田大气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因此,各类粪便和生活污水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二)试点示范建设的措施及成效
1.农业生产净化工程。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试点村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根据土样分析化验结果,制定了合理的化肥施用量和科学施肥方法。测土配方施肥入户率达100%,试点村水田化肥施用量由原来100kg/667m2,减少到50kg,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肥料造成的污染。同时,充分利用试点村畜禽粪便,进行沼气池利用还田,既增施了有机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培肥了地力,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作物秸秆资源实现循环利用。试点村玉米全部实行秸秆还田,水稻全部采用半喂入式机械收割,杜绝秸秆乱堆乱弃和露天焚烧,秸秆还田率达到90%,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以沼气池建设为中心,加强人畜粪便及废弃物的处理。开展以沼气池建设为中心,结合改厕、改厨、改圈的农村“一池三改”环境整治,帮助有条件的农户建立沼气池。两个试点村共建沼气池150口,使人畜粪便得到有效处理。
2.农村生活环境清洁工程。
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工程。生活污水处理采用将每户的生活污水用U型管接至封闭式排污沟(建成封闭式排污沟5条共527m),再进行净化处理,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乱排放生活污水的现象,使原先乱排乱放臭气熏天、污水漫道的现象得到了改变,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村生活垃圾采用“分类堆放,分级回收,集中处理”的原则,对70户农民每户分配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其中红色垃圾桶收集有害垃圾,黑色垃圾桶收集玻璃容器类垃圾,绿色垃圾桶收集可降解垃圾。在2个新建居民点设立封闭式垃圾箱6个。另外试点村每年出专款,签订责任合同,定专人承包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工作。其中有机垃圾送至堆沤池进行堆肥处理,有害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场,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生活垃圾乱堆乱弃影响环境的现象。
农村清洁饮水工程。现在试点村已有35%的农户饮用了自来水,其余每户都建有一个手压井。全村清洁饮水工程入户率达100%,饮用水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经过一年的建设,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促进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两个试点示范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同类地区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奠定了基础,为防治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积累了经验。
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统一协调各方面力量,确保人、财、物科学有效投入。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需多部门协调配合完成。为确保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宁夏相关单位成立了宁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乡村清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中宁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不够协调统一的问题,没有完全形成合力。今后应进一步协调统一,探索政府的补贴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于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用民主协商的办法,投工投劳,全面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农业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技术尚待完善。监测和检测是了解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快完善区级和重点地市、县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检中心体系建设,实行定期的信息发布和预警预报制度,实现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畜禽产品基地的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障食品安全,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在试点的基础上,继续选择不同类型地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和防治技术试点示范工作,及时对示范区内建设的模式和技术措施进行总结,特别是生活垃圾的清运,沼气、沼液、沼渣的利用及污水净化,垃圾、秸秆堆肥物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扩大试点示范效果。
开展农业投入品使用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依据国家和地方发布的《农业法》《宁夏农业环境保护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制定相应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和政策。
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技术培训。结合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宣传工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农民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的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的使用农业投入品,组织区市、县相关部门的管理技术人员到做得好的兄弟省区进行学习取经。同时,采取开现场会、培训会等多种措施培养高素质建设管理队伍,保障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正风,马京军.宁夏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宁夏农林科技,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