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原理,对同心草畜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剖析,旨在促使我县及宁夏中部干旱带草畜产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用生态学的观点浅析同心县草畜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同心县位于自治区中南部,属中温带干旱地区,气候类型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数2000~3000小时,年均气温5℃~9℃,年均降水量274.2mm,年蒸发量2200mm,年均无霜期150天,气候特点有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草场植被类型为干草原、荒漠草原为主,有多年生草本、木本植物56种。这里的农户素有养殖牛羊的传统习惯,滩羊就是在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多年培育形成的一个地方良种。这里十年九旱,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原本就十分脆弱,加上改革开放以后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畜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羊存栏最高年份达到59万只。由于超载放牧、盲目开荒、滥挖甘草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漫漫黄沙的飞扬和旱情面前人门领教了大自然的惩罚,缺水、缺草、缺料已成为制约这里和中部干旱带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三大因素。为此,各级部门开始着手调整产业结构和饲养规模,优化区域布局进行生态的保护和“三化”(沙化、退化、盐碱化)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三化”治理,成为广大专家学者和畜牧工作者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通过对现有草场进行人工补播改良和围栏封育、禁牧、打窖集水、种草养畜、牛羊舍饲圈养及一些生态项目的实施,使草—畜—粮这一生态系统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6年5月在同心实地考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域特点决定了该地区发展草畜产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发展不平衡,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畜牧产业化程度不高,畜禽品种资源单一,肉牛肉羊改良进度缓慢,饲养管理水平滞后,商品率低,畜产品深加工不够致使缺乏市场竞争力等。这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在诸多的生态系列因素中经济效益的高低,市场竞争力的好坏,质量档次的高低都取决于人们各阶段的需求,这一生态效应将对该地区及中部干旱带地区草畜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作用与影响。因此,运用生态学规律,采取符合实际的对应之策和相应的技术措施,指导我县乃至整个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草畜产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有草地资源的治理与保护问题
同心县现有天然草场20.4万hm2,由于草场退化和人为破坏等因素,植被覆盖度约30%,近年来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牧还草的政策机遇为突破口,大力推行退耕种草,共累计人工围栏封育16.33万hm2,累计草原补播改良9万hm2,栏内植被覆盖度达75%以上,截至2006年7月份统计共人工种植多年生禾本科、豆科牧草8.67万hm2,燕麦、青草、草谷子等当年生牧草1.33万hm2。有效缓解了草—畜—粮三者的矛盾。结合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及天然草场保护与植被恢复项目的实施,对该地区45°以上坡地全部实行了退耕还林还草,使退化的草场得到了休养生息,植被得到了很大恢复,从生态学的规律上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因此,要使草畜产业健康发展最为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更进一步地加大封山禁牧、草原管护及建设力度,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依法治草的长效机制,坚决制止草原“三滥”,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同心及整个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发展草畜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畜种资源的保护与杂交改良利用问题
品种资源的保护和杂交利用是相互依存和互相协调的关系,盲目地开发利用和改良只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品种资源的枯竭。因此,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说是生态资源的客观规律,也是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规律。同心县属宁夏中部干旱带,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历史的原因更增加了其复杂性,这里又是一个回族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回族人口占83.89%,所以在数千年的畜牧生产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惯和要求,形成了以牛、羊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格局。同心县的羊品种有滩羊、中卫山羊、本地绒山羊、滩寒杂交羊及近年来在扬黄灌区引进的萨福特、陶赛特、特克萨尔、布尔山羊的杂交后代,牛品种有蒙古黄牛、秦川牛及引进的短角、利木赞、西门塔尔、夏洛莱杂交后代,这些品种既有近期改良育成,也有历史悠久的地方品种,品种性状各异,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高低不一,但作为一个品种均在其品种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它们与本地的生态经济系统构成一个整体,这是十分重要的生态特征,但人们往往在追求单独的经济利益时就会忽略了这种资源属性,往往带来严重后果。如上所述,当强调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时,极易导制品种资源的消失与个别品种的灭绝,而在生态环境上又是复杂的,在人类的潜在要求上又是多种多样的,而生态稳定的前提是物种的多样性,这是客观生态规律。
发展草畜产业就是要解决上述两个矛盾,找出最佳途径与方法使之结合起来,即兼顾眼前利益也考虑子孙后代长远的利益,既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保证生态结构的稳定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严峻的任务。多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要达到上述目的主要有效措施就是把滩羊品种资源的保护纳入政府各级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共同促使牛、羊品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尤其是在舍饲养殖、封山禁牧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滩羊和中卫山羊等固有地方良种的保护,也是我县草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品种资源的保护,方法和技术非常重要。建议在巩固已有改良成果的同时,应根据境内实际,在灌区加大肉牛、肉羊改良力度,促使牧业增产、农民增收。在山区及滩羊主产区实行品种保护,加大滩羊选育力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产业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稳定。目前,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国家已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畜牧法》,并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无疑对品种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畜产品及其深加工问题
从牧业生态观点来说,对草畜产业的发展最大的要求就是对畜产品及其深加工问题提出了最大挑战。我县属回族集聚区,回族人口占83.89%,加上周边地区如甘肃、青海等省区,由于民族特点形成了对牛羊肉的需求量很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开展牛羊肉深加工未尝不是一项前景广阔的事业。同心县又是一个羊毛、绒贸易集散地,依靠发展羊毛、羊绒产业的优势进行绒毛深加工,在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初步建成了以阿伊河清真牛羊肉屠宰加工及德海绒毛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但还存在着规模小、深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如何拉动我县畜产品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仍然是今后面临的问题之一。
四、严格遵循以草定畜的生态学原则,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
2003年3月1日,我县及宁夏中部干旱带实行了全面禁牧。禁牧后饲养方式得到了改变,牛羊实行了舍饲圈养,饲养环境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户养殖业开始由过去的粗放经营向精养过渡,养殖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加。养殖观念上的转变,使养牛养羊单产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推行了适度规模经营,但也不能忽视以往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造成的大片土地荒漠化、沙化的严重问题。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天然草场在禁牧的历史条件下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和恢复,以草定畜的生态学原则仍然是发展草畜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综上所述,生态规律与生态学原则是保证草畜产业健康发展的理论依据,在没有草料增产措施的情况下,决不能盲目地增加畜禽数量,是草、畜、人三者之间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性的循环与发展。建议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让生态科学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我县及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草畜产业快速、稳步、健康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