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香木部(2)
者。沉香一两。肉苁蓉酒浸二两。各研末。以麻仁研汁糊丸。梧 沉香木得水方结。多在折枝枯干中。或枝干因水朽而又得朝阳之久照。而膏脉凝聚。大抵禀于地之阳。而酿于天之阴。且故他香疏导滞气。而沉之宜于气郁气结者不同。木香升降滞气。而沉香祛寒开胃。而沉之调中止冷保和卫气者不同。檀香升发清阳。而沉不同。虽云独行则势弱。然其为阴阳气化所结。究非禀草木之专气者中气虚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仲淳) 须要不枯。如嘴角硬重。沉于水下者。半沉者次之。不可见火。入煎剂。磨汁用。
丁香
生交广南番。木类桂。凌冬不凋。其子出枝蕊上如钉。长三四分。紫色。其中有粗大如山萸者。俗呼母丁香。二八月采。一云盛冬生花。至次年春采子。雄为丁香。雌为鸡舌。
辛温纯阳。气浓味薄。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畏郁金。主温脾胃。去胃寒。益元气。
治朝不发脾之得之更加半夏。治呕吐因于寒。或寒月饱食伤胃。
芽。治小儿伤生冷腹痛。小儿虚寒吐泻。
异功散。治痘疮虚寒。又值冬月。寒气薄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鼻中息肉。丁一两。麝香一分。为末。日揩。有患血风疙石膏(上)甘草(中)升麻(上中)葛根(上中)射干 丁香以辛味能发香之臭。即就香气转致辛之用。故于脾胃冷气诸证。治有殊功。
夫阏血。
极辛 雄者煎膏中用之去丁。盖乳子免发背痈。雌者颗大如枣核。力大。不可见火。
丁皮即树皮也。似桂皮而浓。气味同香。治齿痛心腹冷气诸病。方家用代丁香。
檀香
本出外国。今岭南诸地亦有之。皮实而色黄者黄檀。皮洁而色白为白檀。皮腐而紫檀。并坚重清香。白檀尤良。
白旃檀气味辛温。入手太阴足少阴。通行阳明经。散冷气。引胃气上升。治噎膈吐食。调胸膈之上。处咽嗌之间。止霍乱心腹痛。涂肾气痛。(水磨涂外肾。并腰肾痛处。)并消肿毒。亦能补脾胃。理元气。(海藏)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辅以根缩砂益智豆蔻。佐以姜枣。通行阳明经。
洁古以白檀引胃气。进饮食。而濒湖治噎膈吐食。是能升者。又能降也。东垣言白也。
而阳 用过。宜以纸封收。不令泄气。
降真香
一名紫藤香。紫而润者良。瘦劲者劣。深紫色不美。番舶来者色较红。气甜而药殊胜。
气味辛温。香中之清烈者也。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李 )主消瘀血。疗折伤金疮止代郁金神香刮末入药下。研末掩之。血止为末敷之。痈疽恶毒 辛温药类治气分。此以质润色红为良。固假其气以入血分而奏功也。(即白檀紫檀辛温例)
乌药
岭南者色黑褐而坚硬。天台者色白而香软。或云。天台不及海南者力大。吴楚山中极多。根叶皆香。但根不甚大。才如芍药。嫩者肉白。老者褐色。并以八月采根。
辛温微苦微香。气浓于味。阳也。入足阳阴少阴经。除诸冷。疏寒疫。理元气。肾间冷气攻恶心昏沉药气逆。
邪气冷恶心腹草炙四末。每虚肿。
香汤下乡村温服。溏蘸食。以产后。铁小儿慢 乌药之用。粗者谓其专于辛散而已。如止于辛散。何遽能化宿食。止血痢。节便数儿积用者中之其精字。
却不冷。
气虚服。
根采旁附(直根不堪用)状如镯珠连者佳。去皮心。略炒。
嫩叶炙研。煎汤代茗。补中益气。止小便滑数。(藏器)乌药下通肾经。上理脾胃元气丹溪补阴丸药中。往往加乌药叶。
乳香
西出天竺者色黄白。南出波斯等国者色紫赤。其树类松。以斤斫树。脂溢于外。结而成香。聚而成块。薰陆是总名。乳是薰陆之乳头。透明者滴孔。(新出未离沙石者)次为乳塌黄。
气微温。尝之无味。纯阳善窜。入手少阴兼入足厥阴足太阴经。主治活血伸筋定痛。疗风水腰膝不死凡肌同延和空心。酒下三十丸。难产催生。乳香朱砂等分。为末。麝香少许。酒服一钱。良久自下。
乳香系南番树脂。得木气而兼火化。其气微温。而日华子谓为辛热。洁古且云纯阳即以致大肠泄阳而归血生化谓治肾由血而痈疽已溃。不宜服。诸疮脓多时。未宜遽用。(仲淳) 紫赤色者良。恐不可得。取黄色明莹者。箬盛烘燥。灯草同擂。若合丸散。
罗细
没药
出波斯及海南。今广州亦有之。其木岁久脂溢。下地凝块。大小不等。色赤黑而明者良。
味苦气平。气薄味浓。阴也。降也。入足厥阴经。通滞血。散瘀壅。滞血不去。其气壅瘀女子发。
筋骨疼清肌解热作汤。送夏枯草忍治内伤半两各半服之。
方速。
仲淳谓乳香禀于木火。没药禀于金水。观乎乳取紫赤。没取赤黑。赤火黑水。
则木之阳以阳气孕妇不宜服。凡痛因血虚。而非瘀血停留者。不宜。痈疽已溃者。不宜。目赤肤翳非血热甚 与乳香同。
血竭
一名骐 竭。出南番诸国及广州。其木脂液从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久而坚凝。形如干血。敲断有光。磨指甲红透。故名。味甘咸。气平。气薄味浓。阴也。降也。入手足厥阴经。主治散滞血诸痛。金疮恶疮。折伤打损。止痛生肌。并内伤血聚。血气搅刺。(俱宜酒服)妇人血气。小儿螈 。补心包络肝血不足。(好古)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第乳没主味咸虫黄为细末每温酒梧子枣烧 血竭乃南番木脂。禀荧惑之气而结。以火烧之。有赤汁涌出。久而灰不变本色。
夫结无瘀积者。不必用。(仲淳)此药性急。不可多使。却引脓。(日华子) 兹物理折伤。有夺命之功。然出外国。极难购。又有云。如蜡者用。散者不用。
龙脑香
俗呼冰片。又名梅花脑。方书多称脑子。出婆律诸国。南海深谷中亦有之。树名波律。(又名固不婆律)其肥者作花结实。断之脂溢为婆律膏。但枝干未经损动则有气。泄则无时。湿时无香。干之循理而析。状类云母。莹若冰霜。或解木作板。香溢缝间。劈而取之。大者成片如花瓣。气全力备。小者成粒。为米脑。为速脑。为瑞脑。为金脚脑。为苍龙脑。因其味辛而苦。气温。性善走窜。无往不达。阳中之阳。升也。散也。(诸香皆属阳。此更香之肾治热暴气闭生散窜通(门)芨白蔹乌存性。白散揩之。
躁。烦喘一丸。紫入龙脑 龙脑为群香之冠。火金合德。大辛兼苦而温窜。乃千年老树之精气。禀南方火土之毕达对治法)然凡壅风病在骨髓者宜用。若在血脉肌肉。辄用脑麝。反引风入骨。莫之能出。(东垣)凡中风因气眼目昏 莹白如冰。及作梅花瓣者佳。市肆多用番硝搀混。须知番硝质重色苍。如砂细碎钵轻樟脑即韶脑。乃樟树屑液造成。治疥癣。敷癞疮。
芦荟
俗呼象胆。药谱图经。皆言是木脂。
味至苦。气寒。为足厥阴肝经药。主疗小儿五疳。杀三虫。及癫痫惊风。大人风热烦闷。
胸虫。
砂仁汤细七钱。
及头面 芦荟为肝药。本草言其疗五疳。杀三虫。简疳方用此味者。十固八九。夫诸疳皆脾虚而用。
有积已久淫气风淫者。
独非阴。
寒作泻。及不思食者。禁用。(仲淳) 色如黑饧。用数块散水中化则自合者为真。入药。须另研。
安息香
树出波斯国。呼为辟邪。长二三尺。刻其树皮。胶出如饴。名安息香。取以和香。
安息油。六七月坚凝。乃取之。今安南三佛齐诸番皆有。形色类胡桃瓤。辛苦而平。气薄。阳也。入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腹恶气。鬼疰。传尸痨。邪气魍魉。鬼胎血邪。辟蛊霍乱。男子遗精。暖肾气。妇人血噤。产后血晕。方书治中风风痹风痫。鹤膝风。腰痛烧之去鬼来神。禀火金之气而有水。故味辛苦而气平。同鬼臼犀角牛黄丹砂乳香苏合龙脑麝香雄黄。治鬼疰尸疰。杀痨虫。寐魇暴亡。及大人小儿卒中邪恶气。
安息名为辟邪树。其脂不宜于烧。而能发众香。即萧氏去鬼来神之说。乃知鬼阴而
苏合香
从西域及昆仑来。色紫赤如坚檀。极香。性重。烧之灰白。煎其汁为油。如用油。气甚芬烈。
气味甘温。主治辟恶。去三虫。治瘟疟虫毒痫痉。通诸窍及脏腑。能辟一切不正之气。
苏合痢。
息香去核煨丸梧子合丸一 苏合丸开关透窍。为专逐寒中冷风之剂。若肺胃风热盛者。忌之。阴虚有热者。
尤助。
阿魏
有草木二种。草者出西域。可晒可煎。木者出南番。取其脂汁。熬作膏。名阿魏。出佛齐及暹罗国者。树不甚高。土人纳筒于树。脂满其中。冬月破筒取之。近惟广州有之。
木膏液滴酿而成。又有云树汁毒甚。系羊于下。自远射树。流脂着羊。羊毙即成阿魏。夫汁既毒。何以汁尽于羊。变成此味。而人用之不毒。然则此汁于羊。必有相剂以为用者。
根名稳展。用腌羊肉。转更香美。盛暑亦不变色。可以并参。体性极臭。故婆罗门谓之薰乃戎人常食之。云去臭气。而元时食用以和料。然则极臭而能止臭。岂不信然。用者即验真伪可也。
辛平而温。气味俱浓。阳也。入足太阴阳明经。破症积。消肉积。下恶气。杀诸细虫。
辟瘟故辛一切阿魏之。
吊。
阿忌羊肉醋面。此方治五噎膈气同。血鳖流走无定。一发痛不可忍。将鳖所到处紧捏住。抹真阿魏于其上。浓绵纸糊。不使气泄。捏仍不放。令鳖受药气之攻。如是三个时放手。鳖亦不动。久之自化而病愈也。此在皮里膜外。汤丸所不及奏效者乃然。
阿魏以极臭之性质。反能止臭。是其妙用之微。必有使气转化者。气化则形化。
故逐脾胃虚弱人。虽有痞块坚积。不宜轻用。(仲淳) 状如桃胶。色黑者力微。黄散而软润者佳。坚硬枯结者伪。凡使此。先研粉了。
胡桐泪
是胡桐树脂。一名胡桐律。律即沥。犹松脂谓沥青之义。出肃州以西平泽川谷中。
以西亦有之。脂沦入土。若矾石硝石之类。冬月采之。有二种。木泪即木律。状如膏油树脂流出者。石泪即石律。乃脂入土石间。成块如片者。以其得斥卤之气。故入药惟用咸苦大寒。气味俱浓。阴中之阴。入足阴明经。主治湿热齿痛。风虫牙痛。疳 。骨槽风劳治一女牙疳。
用五钱 胡桐泪极西所产。其木本风升。而受气于清凉。其汁入土。更酿咸苦。是展转受气入类以也 形如小石片子。黄土色者为上。
白胶香
一名枫香脂。其树霜后叶丹。南方及关陕甚多。二月花实如卵。至八九月熟时烧。其脂为白胶香。五月斫为坎。十一月采之。
气味辛苦平。主治吐衄咯血。活血生肌止痛。其性疏通。治一切痈疽疮疥金疮。烧过揩牙。
治筋皆丸治为化为外为一 枫脂味辛。金也。又苦。火也。而气之平者。亦金也。其叶霜后色丹。金为火用也因所之上之化也。致火于水。则仲冬所采之香脂。真为人身化血之神机。并活血之善物矣久泻。腹痛无休。有南白胶香散。用御米壳为君。龙骨胶香为臣。而甘草炮姜佐阴之化以为阳之守者乎。而岂止以活血为功乎。
与松脂皆可乱乳香。但枫香微白黄色。烧之可见真伪。以齑水煮二十沸。入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