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香木部(1)
柏
入药惟取侧柏。乃叶扁而侧生者。三月开花。九月结子。霜后采。
柏子仁气味甘而微辛。性润。肝经气分药。亦入心肾。主治惊悸。益气养心气。益血润肝恍惚虚损吸吸。治腰肾中冷。润肾燥及老人虚秘。烧沥。泽头发。治疥癣。方书治虚劳遗精白浊。痿痹挛痫。惊恐颤振。胁痛消瘅。盗汗便秘。关格。及目疾。治惊痫及大色者。盖肝木受制。怒则乘其所胜。是以青白之色见于便。而惊从脏发。匪实奚宜。
老人虚秘。柏仁松仁大麻仁等分。同研。熔蜜蜡丸梧子大。以少黄丹汤调。食前服三日二。女子经水虚涩。八珍汤倍用酒洗当归。加柏仁红花。神效。
缪氏。体性多油。肠滑作泻。及膈间多。痰者。勿服。肾有热。阳道数举者。亦忌之。
微炒去油。已油者勿用。
侧柏叶宜随月建方采取。取其多得月令之气也。(朱丹溪)气味苦涩而平。其性多燥。与酒宜。(权)主吐衄便血。及女子血崩。补阴益人。(本于风木得化)能除风湿。疗大风疾须眉脱落。治冷风历节疼痛。久服之。大益脾土以滋肺。(丹溪)神仙服饵法。五月五日采五方侧柏叶三斤。远志肉二斤。白茯苓一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再。并无所忌。治内风柏叶煎。取近上东向无杂枝者。置甑中久愈善。水淋数过。阴干煎服。则百病不生。中风不省。涎潮得病便进此药。可使风退气和。不成废人。柏叶一握。去枝。
酒一升。煎一二十沸。温服。吐血不止。用柏叶一把。干姜二一升。去渣。别绞马通汁一升合煎。取一升。绵滤。一服尽之疼痛。柏叶为散。米饮调服二方寸匕。衄血不止。柏叶榴花研焙研。酒服三钱。大肠下血。随四时方向采侧柏叶烧研。每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陈槐花炒黑一两。为末。蜜丸梧子断。侧柏叶炙芍药等分。每用三钱。水酒各半煎服。此药味苦。多食亦能倒胃。(仲淳) 或生或炒。随宜。
万物皆向阳。而柏独西指。盖得木之正气而顺受金制者。故于字从白也。经言金天气本燥者穷肺金生。
之气升者阴阳迥殊不易气不尝尽从气而结则血亦总归之之母。
由于金先绝诸味下尔。(须知叶便不能养心气。以木从金化。无母气也。)心气益。肺乃得贯心脉以行呼吸。又本经之所以谓为益气也。夫自肝和于肺。而俾心血生。肝即合于肺之阴。纾血以归血海。肺和于心。而俾心气畅。肺即合于心之阳。以归命门。然则兹味于后天血气之化源。若有当焉者矣。(所以疗恍惚虚损吸吸)统而参之。肝合于肺。肺合于心。以化血化气化精。从后天以味与。
松脂
俗名松香。
味苦甘。气温平。主治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本经)除胃中伏热。咽干消渴。
附方 历节诸风。百节酸痛不可忍。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以炼酥三升。和脂三升。
搅令瘥。
末。
松节气味苦温。主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炒焦。治筋骨间病。能燥血中之湿。疗风蛀牙痛。(煎水含漱。或烧灰日揩。效。)历节风痛。四肢如解脱。松节酒。用节二十。酒五斗慢〔合论松脂松节〕松禀真阳之质。凌冬不凋。松之有脂。如人有血。其主治痈疽疮秃疥瘙风气伏汞制燥言。
(阳中肺自润中之湿风。盖松花气味甘温。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治吐血久不止。有松花散。(准绳)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酒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恭)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颂)多。
桂
桂林桂岭。因桂得名。从岭以南际海。尽有桂树。(藏器)移植岭北。则气味殊少辛辣。
不三种。菌桂牡桂性止温。不可以治风寒之病。独有一字桂。本经止有菌桂牡桂。别录又重出单词肉桂桂曰木桂尤宜皮按肉桂桂心桂枝薄桂皆属桂皮。如肉多而半卷。味极辛烈。为肉桂。就肉桂去其皮之错者。取其近木而辛美之皮。为桂心。至桂枝乃肉桂之细条。非干枝也。就其嫩细而极薄为薄桂。俱以味辛甘气熟求之。特其气有浓薄。而投之各适于用耳。
气味甘辛大热。有小毒。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浓者。桂肉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肉桂入分。(好阴厥阴经血淳)麻黄遍彻而风邪去。急食辛以润相火与命门以寒为本。以不归元而外焰灰心冷志人。
(之颐)别录言小毒何施。与乌附参麦冬甘草同用。则英干地黄。疗吐逆。忌石膏知母人参麦冬竹叶。
赤芍僵蚕。治金疮为风寒花牛膝生地当归。治产后虚人。中寒腹痛不可忍。
长肉良。得姜黄郁金。治生地乳香没药桃仁。治跌扑损伤。瘀凝眠。腹不痛。大便不秘。小便赤。亦不汗暂止。少顷复热。此其候也。和童便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即一治两得别录故云利肝肺气。且与牡桂治胁痛胁言其堕胎。庞安时云。炒过则不损胎。
肉桂至浓如脂。肉质松。色紫。味极辛辣。而甘又过之。
气热。味大辛。纯阳也。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温脾胃虚寒。愈完谷不化。利肺气使下行热此阳桂心去外皮之粗浓无味者。止留近木一层。味极甘辛者。故名曰心。治九种心痛。(九者系气不鬯而血不和)中焦虚寒。结聚作痛。通脉利关窍。治一切内风壅痹。手麻脚痹。疗癖失音喉痹。消瘀血。破 癖症瘕。内托痈疽痘疮。(寒气外覆者。并能消其浮冻之气。)引血化汗化脓。通利月闭。胞衣不下。并产后恶血冲心。气闷欲绝。入桂心三二分于补阴中。能行血药凝滞而补肾。由味辛属肺而能生水行血故也。(丹溪)外肾偏肿痛者。亦验。
性气者疏理桂枝即桂树之嫩细枝条 薄桂 又细嫩枝条之极薄皮其性轻扬。能行上焦头目。通手臂肢调营血。和肌表。除伤风头痛。肢节痛风。去皮肤风湿。散下焦蓄血。直行为奔豚之先(奔豚为肾气。肾气出膀胱。)横行为手臂之引经。世医不悟桂枝实表之义。几以此味为补卫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参 耶。夫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气。冬月寒风。卫为所不能为营气之固而与之和。故汗出。惟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风。又通血脉。故合于白由卫之固以达营。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芍药酸收。即出地之风木。风木为阴中之阳阴出地。真阳藏于地。桂能导引真阳而通血脉。故合于芍以和营卫。能去下焦蓄血。大焦蓄血。多因热气上逆。血不循经而致。然若下焦蓄血。则是寒气冰凝。血不流行而蓄故散以桂枝辛热之气。仲景桃仁承气汤中用之。(类明)薄桂和营之力。似不及枝。薄桂薄飘扬。横行手臂。能引南星苍术等以治痛风。(类明)牡桂扁阔平薄。另是一种。其味淡。其气不辛烈。以之温上焦虚寒。能和气血壅逆。
亦不概置。不若菌桂仅为昔人食料之用。
气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疗胁风痛。补中益气。不治沉寒痼冷之和。
焉。
调气气之温和。则木 桂禀天地之阳。洁古谓为纯阳。东垣目为阳中之阳。故取其用于气之浮。而精专在气有反特其味浓而趋阴者。入足少阴血分。消阴翳以发阳光。(是为阴中之阳)其味精而趋阳者。
入即剂纯厥阳表风即就和血而还调气。乃营卫之剂。非风寒之药。又补元阳虚寒。即可祛外受凝寒。亦非专司外寒之药也。但就气之浓者。走里而入阴分。则凡在里之阴滞而阳不足者。皆可治。气之薄者。走表而入阳分。即凡在表之阳壅而阴不和者。皆可治。审乎此旨。将所谓入经散寒。出表祛风。用者当以意逆之矣。桂性独热偏阳。表里俱达。和营气。散表邪。出汗实腠理。则桂枝为长。肉桂桂心走里行血。除寒破血。平肝入右肾命门。补相火不足。其功能也。然用桂大忌于阴虚暑热温病。及一切内热伏热阳厥脱阴等证。若误投之。祸不旋踵。谨察病因。
万无行所疑也。慎之慎之。(仲淳)忌生葱。忌火。
收之不可见火日。用时刮去粗皮。旋切。有余以纸重裹。使不泄其辛气。妊娠。
辛夷
宜于花未开时收之。正二月采。
苞气味辛温。气清而香。味薄而散。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芎 为之使。主治风头脑痛。面肿引齿痛。通鼻塞涕出。疗鼻渊鼻鼽鼻疮鼻窒。及痘后鼻疮。(并研末。入麝之湖) 辛夷之所用者苞也。其花开于正二月。花落乃生叶。叶间随含花茁。经伏历冬。
茁阳中鼻者。亦同足太阳以行矣。所以鼻渊固病于脑。而必出于鼻。即鼻塞鼻鼽。虽未尝病于脑。
而不能于阴极。而阳之蓄于阴中者渐以滋长。犹阳之蓄于地也。至三阳交泰之候。而阳之出于阴中者。顿以宣发。犹阳之达于天也。蓄于地而达于天。犹人身之真阳首于足太阳。丽于足阳明。
乃至脑之类。虚如脑冷以及肾虚脑漏之类。虽各有攸宜之剂。而必以此味为关捩子。不得徒以辛温壅而皆属于脑。脑者阴也。又曰何以能充髓于脑。而阴亦达于上乎。
其性辛香走窜。气虚人不宜。头痛属血虚火炽。及齿痛属胃火者。皆禁用。(仲淳) 去毛。免射人肺。去心。不致人烦。水洗。微炒。
沉香
辛苦微温。体重。气浓味薄。可升可降。入胃脾肾。兼入心肝。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主治调中去怯。安神养诸气。去恶气。止冷气。降真气。开结气。破症癖。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补右肾命门。补脾胃及痰涎。血出于脾。能治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禀阳气以生。兼得雨露之精气而结。故其气芬芳。治冷气逆气。气郁气结为要药。(仲淳)上而至天。下而及泉。与药为使。最相宜也。(东垣)行气而不伤气。温中而不助火。惟气虚下陷者。忌入。(士材)保和卫气。为上品药。独行则势弱。与他药相佐。当缓取效。有益无一切神枣朱雀丸服。胞转药可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