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钞玄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第二明教攝者教有二種。

一者通相十二分教亦分大小至下十藏品辨。

二者諸宗立教不同今當略釋。

二者諸宗立教等者由前經藏有權實等故有此門於中三一標舉將說二總辨深玄三開章別解今初可知。

夫教海沖深法雲彌漫智光無際妙辯叵窮。

夫教海沖深下二總辯深玄有標釋結今初教海總含深廣文略語深法雲智光略明其廣下經云一切諸佛雲雨說法唯十地菩薩能安能受能攝能持佛剎微塵法門海故雲雨說法故夜摩偈讚品勝林菩薩云譬如孟夏月空淨無雲曀赫日揚光輝十方靡不充其光無限量無有能測知有目斯尚然何況盲冥者諸佛亦如是功德無邊際不可思議劫莫能分別知故云智光無際妙辯叵窮者法華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故四辯八音不能談其狀也。

以無言之言詮言絕之理以無變之變應無窮之機。

以無言等者二釋即出叵窮所以全依體上起大用故非是無言非在言故然能說之妙謂無言之言所說之深謂言絕之理故經云了法不在言善入無言際而能示言說如響徧世間法華云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等以無變之變者能說多端故下經云一法門中無量門無量千劫如是說所演法門廣大義普運光天之所了等應無窮之機者所感非一故故九地云如是乃至不可說世界所有眾生一剎那間一一皆以無量言音而興問難一一問難各各不同菩薩於一念頃悉能領受亦以一音普為解釋各隨心樂令得歡喜等菩薩尚爾何況如來出現品云如來音聲亦復如是普入一切處一切眾生一切法一切業一切報中而無所住者即無變之變也又云佛子如來隨一切眾生心行欲樂無量差別出若干音聲而轉法輪者即應無窮之機也廣如下說是知如來教法能深能廣能高能遠其猶大海周天雖涉而難越孤峰四絕可仰而叵昇也。

極位所承凡情難挹。

極位所承等者三結成難思唯十地菩薩位極能承故十地經云譬如娑伽羅龍王所霔大雨唯除大海餘一切處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攝不能持如來祕密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亦復如是唯除第十地菩薩餘一切眾生聲聞獨覺乃至第九地菩薩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攝不能持第五經云佛子眾會廣無限欲共測量諸佛地諸佛法門無有邊能悉了知甚為難唯精進力夜神云諸佛法海無有邊我悉一時能普飲等證上可知。

今乘理教之力略啟四門一大意離合二古今違順三分宗立教四總相會通。

今乘理教下第三開章別解也於中先標後釋今初應有難云既極位方知何以凡情輙窺大教故云依憑教理聖教許故故涅槃經云具縛凡夫能知如來祕密之藏毗盧遮那品云如因日光照還見於日輪我以佛智光見佛所行道即因佛教能了教也即仰推之智信解而知耳。

今初且西域東夏弘闡之流於一代聖言或開宗分教或直釋經文以皆含得失故耳。

今初且西域下釋第一門於中三初雙標開合次且不分下雙釋開合後以斯多義下雙結開合今初也西域開合者如龍樹之釋大品無著之解金剛等皆合而不分也智光戒賢各分三時皆開而不合也東夏開不開者如僧肇之解淨名僧叡之釋思益等皆合而不分也生公之立四輪智者之分四教等皆開而不合也故諸德見開有失則合見合有失則開不應局執也。

且不分之意略有五焉。

一則理本一味殊途同歸故不可分也二一音普應一雨普滋故三原聖本意為一事故四隨一一文眾解不同故五多種說法成枝流故。

殊途同歸者周易云天下殊途而同歸百慮而一致謂若千逕九逵王城不二九流百氏大道寧差今疏借用乃通三義一約教始隨機異故殊途終歸顯實故一致二約機則異就理常一三體外無權權即是實故殊途同致也二一音普應一雨普滋者一音即是淨名一雨即法華藥草喻品謂三草二木不同同承一雨之潤五性三乘不一法雨一味無差故彼經云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等三原聖本意為一事故者亦是法華中意故彼經云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等又云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皆為一事也四隨一一文眾解不同者此是通明諸經如經說一無常或有解者以生滅代謝故云無常或云無彼常故名為無常或云不生不滅名為無常或即無法可常也或云真如一法隨染淨緣轉變不常故名無常或聞無常便知對常以說無常非常非無常以為中道等明知隨人解不同也又苦集滅道四名則同隨機解殊乃有四種又涅槃云十二因緣下智觀者得聲聞菩提中智觀者得緣覺菩提上智觀者得菩薩菩提上上智觀者得佛菩提又如中論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即有多人解不同也或云既言因緣所生那得即是空要須析因緣盡方乃會空呼十方空為即空亦為是假名者有為虗弱勢不獨立假眾緣成賴緣故假非施權之假亦是中道義者離斷常故名為中道非佛性中道若作此解者雖三句皆空尚不成即空況即假即中此生滅四諦中義也或云因緣所生法不須破滅體即是空而不得即假即中設作假中皆順入空何者諸法皆即空無主我故假亦即空假施設故中亦即空離斷常二邊故此三翻語異俱順入空退非二乘析法進非別圓乃是三獸渡河之意耳或謂即空即假即中三種迆邐各各有異三種皆空者無主故空虗設故空無邊故空三種皆假者同有名字故假三種皆中者中真中機中實故謂空名中者約真諦故假名中者就機設化不住化不化故中名中者約一實諦之中道故此得別失圓或謂即空即假即中雖三而一雖一而三不相妨礙三種皆空者言思道斷故三種皆假者但有名字故三種皆中者即是實相故但以空為名即具假中悟空即悟假中餘亦如是是知隨聞一法起種種解圓機受教無教不圓偏機受教圓亦偏矣既隨一文異解何須分判不同五多種說法成枝流者上義亦傍該諸經今正引當經立理法界品云法欲滅時有千部異千種說法等何不尋條以得根便欲派本而為末混淳源之一味成澆薄之枝流。

以斯五義故不可分分之乃令情構異端是非競作故以不分為得。

以斯五義下三總結也夫子云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何得執異述同是非競作。

其分教者亦有多義一理雖一味詮有淺深故須分之使知權實。

其分教者下釋分教中乃有十意前五對前五義後五顯過於前今初一理雖一味等者謂今欲分教非欲分理迷於權實寧契佛心。

二約佛雖則一音就機差而教別。

二中一音但是教本非即是教教乃在機隨機不同今分彼教故淨名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今分隨所解耳其猶長風是一百竅異吹豈以一風不殊便謂百竅齊響一雨亦就佛說三草即就機殊今分三草教殊非析一雨令異故經云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以一音一雨義相不異故但說一音。

三本意未申隨他意語而有異故。

三中本意未申者如佛本為一事出現於世四十餘年未顯真實今分一代時教豈妨判有淺深言隨他意語者佛有三語一隨自意語說自所證一實等故二隨他意語一向方便引眾生故三隨自他意語半稱自證半隨機故今分後之二語不分初一隨自意也。

四言有通別就顯說故。

四中言有通別者如前所引此通隨聞異解有不通者就此分之如說人空法有斯即小乘不可名大若說二空此可名大不得名小說有五性非是一性說一性處非是說五如是等文無容異解故須分之。

五雖分權實須善會佛意有開顯故。

五中有二義故雖分權實不成枝流一善會佛意所說權教乃是隨宜所說實者稱理究竟二有開顯者說彼權教是方便門說於實教是真實相不隨方便為真實則方便門開知實理之普周則真實相顯故法華經云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今就開顯故不滯枝流約佛施張故須分權實。

又王之密語所為別故不識權實以深為淺失於大利以淺為深虗其功故莊嚴聖教令深廣故諸聖教中自有分故諸大菩薩亦開教故。

又王之密語下有五意顯過前不分此初一也涅槃第九說先陀婆一名四實一者鹽二者器三者水四者馬釋中一水二鹽三器四馬故彼文云如是四種皆同此名有智之臣善知此名若王洗時索先陀婆即便奉水若王食時索先陀婆即便奉鹽若王食已將欲飲漿索先陀婆即便奉器若王欲遊索先陀婆即便奉馬如是智臣善解大王四種密語是大乘經亦復如是有四無常大乘智臣應當善知若佛出世為眾生說如來涅槃智臣當知此是如來為計常者說無常相欲令比丘修無常相或復說言正法當滅智臣應知此是如來為計樂者說於苦相欲令比丘多修苦想或復說言我今病苦眾僧破壞智臣當知此是如來為計我者說無我相欲令比丘修無我想或復說言所謂空者是正解脫智臣當知此是如來說正解脫無二十五有欲令比丘修學空想以是義故是正解脫則名為空亦名不動謂不動者是解脫中無有苦故是故不動是正解脫為無有相謂無相者無有色聲香味觸等故名無相是正解脫常不變易是解脫中無有無常熱惱變易是故解脫名曰常住不變清涼或復說言一切眾生有如來性智臣當知此是如來說於常法欲令比丘修正常法是諸比丘若能如是隨順學者當知是人真我弟子然彼經疏不釋不次所以但案次配釋而云前四彰權隱實後一彰實隱權今謂前別瑜中即無常苦空無我而為其次以水方圓任器是無常故鹽是味故苦器是當其空有器之用故馬由人策不自在故合中無常苦無我是三修法屬生死故四合空者是正解脫故而解脫中空無我苦不淨及無常即是常故故一空中明有四義並以器喻而最後佛性彰其妙有即合前馬然空中四義遮無常等佛性一義顯是真常亦應具說我樂淨等含在正解脫中不動是樂無相是淨無變熱惱即是常義馬又我義是則此中具彰八行由於生死無常等中密顯常等故為密語又初標中鹽在初者亦是苦空無常無我而為其次如常所明故此釋不同古師之義然引此文意令隨所說言須善得意豈可混然不分權實言不識權實以深為淺等者第二意也如言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而謂但是如來方便說者是以深為淺也不能正修高推聖境即不能速證無上菩提故云失於大利離世間品云修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菩提等言以淺為深虗其功者由如世尊為止亂想令數息看心為厭苦者令出三界眾生不了耽味為真勤苦不已多用功力所獲至微不得涅槃一日之價故云虗其功故即虗廢功力也言莊嚴聖教令廣深故者第三意也謂分析權實空有取捨偏圓遲速方知佛法微妙深玄無不包攝譬猶不泛大海豈識邊涯不識木石安知真寶故智論釋法施云依隨經論廣作義理為立名字皆名法施又若不分權實則謂三教大同今明大乘尚有權實何況小耶小乘比大猶若螢光方於日照故小是佛教尚被斥訶況於儒道比之佛法則天地懸隔矣以此重重揀之方知佛法深奧言諸聖教中自有分故者第四意也如解深密立三時不同解節金光明立三輪之異涅槃自分半滿又約五味之差皆佛自分也言諸大菩薩亦開教故者第五意也若無著之扶五性及與三時龍樹之判四門共與不共皆揀權實有取捨也。

以斯多義開則得多而失少合則得少而失多但能虗己求宗不可分而分之亦何爽於大旨故今分之。

以斯多義下第三雙結離合而捨合從離。

第二古今違順曲分為二先敘此方後明西域今初諸釋雖眾略敘數家勒為五門。

第二古今違順中一一師中多分為二先敘昔義後辨順違。

一立一音教謂如來一代之教不離一音然有二師一後魏菩提流支云如來一音同時報萬大小並陳二姚秦羅什法師云佛一圓音平等無二無思普應機聞自殊非謂言音本陳大小故維摩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

上之二師初則佛音具異後則異自在機各得圓音一義然並為教本不分之意耳。

一音中疏上之二師下辨順違先出彼意言各得圓音一義者言含縱奪縱之則順下出現品明如來圓音有其十義十義之後復六句融通今但得十義中之一耳初師即順善口天女一聲之中與百千種樂而共相應則佛一音之中有多音也後師即順如水一味隨器成異則如來本無多音故云各得一義耳又此二義若不會釋敵體相違互不相許則齊楚俱失並應奪之若取各自所宗故各得一義而與之耳然並為教本下又都奪耳。

第二立二種教自有四家一西秦曇牟讖三藏立半滿教即聲聞藏為半字教菩薩藏為滿字教隋遠法師亦同此立。

隋遠法師亦同此立者彼涅槃疏初云聖教雖眾略有二種一聲聞藏二菩薩藏是也。

斯則文據涅槃蓋是對小顯大通相之意未於大中顯有權實亦含半滿。

斯則下順違先明其順順於至教涅槃半滿前已廣引言蓋是對小下辨違上言順者但順通相之意未知佛之深旨半滿之言顯在小大密意復有以機為半以實為滿則大乘中有半滿矣亦猶緣覺聲聞開之有異則成二乘合之有同總稱為小權實亦爾開之有異權可稱半合之大同故並稱滿是則實教唯滿小教唯半權大乘者亦半亦滿也。

二隋延法師立漸頓二教謂約漸悟機大由小起所設具有三乘故名為漸若約頓機直往於大不由於小名之為頓。

此雖約機說有漸頓而所說法不出半滿。

此雖約機下辨順違直出立意不離半滿半滿順違即此順違也言不出半滿者頓即前滿漸具半滿以具有三乘二乘是半大乘是滿故以機就教有直有曲故分漸頓耳。

三唐初印法師亦立二教。

一屈曲教謂釋迦經以逐機性隨計破著故如涅槃等二平道教謂舍那經以逐法性自在說故如華嚴經。

又此二教略有四異一主異謂釋迦化身與盧舍那十身異故二處異謂娑婆界木樹草座與華藏界中寶樹寶座等異故三眾異謂為聲聞及菩薩說與唯菩薩及極位同說異故四說異謂局處之說與該通十方之說異故。

三唐初印法師下第三師先敘昔義中有三初總標二一屈曲下正立三又此下揀異。

此約化儀以判。

此約化儀以判下辨順違先順後違順中三初一句總出立意第二遮破釋成第三結成昔義今初第一半滿結所說法立第二漸頓約機以立今此一師約化儀立謂佛以法化生有曲直故即化法儀式不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