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之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威尼斯之死(4)

“先生免费乘坐了一次,”老人说着,把帽子递了过去。阿申巴赫扔了一些钱币进去。他吩咐把这些行李送到旅馆里,跟着手推车穿过一条两边开满白花的林荫道,林荫道两边有很多客栈、百货店及提供膳食和住宿的地方。这条一路一直横穿小岛到达海滩。

他沿着花园的草坪从后面走进宽敞的旅馆,穿过大厅来到办公室。由于已经预订好,因此他得到了礼貌和周到的接待。经理是一个个子矮小、说话和气、态度殷勤的人,长着黑胡须,穿着法国式的双排扣常礼服。经理亲自陪他乘电梯到三层,把他领进房间。这是一个舒适的房间,樱桃木制成的家具,房间里装饰着桂花,香气扑鼻,高大的窗户面向着大海。经理走后,他走到一扇窗户旁,观看着景色。这时,有人把他的行李搬了进来。此时,正值午后,窗外的沙滩上空无一人,阳光没有照射到的大海正好涨潮,连绵起伏的波浪一阵阵涌向海岸,发出有节奏的拍打声。

比起那些更合群的人来,个性孤独、沉默寡言的人在观察和感受上没有那么清晰,但却更为深刻,更加与众不同。他的想法更为真实,更加奇特,而且从来没有一丝忧伤之情。有些景象和感受,在别人那里可以一笑置之或三言两语就可轻易做出结论,而在他这里,却会一直盘踞在脑际,久久无法忘怀;而且会在沉默中变得更加意味深长,更加重要,同时成为经验、冒险精神以及情感。孤寂能产生独创精神,酝酿出敢做敢为、令人震惊的美丽的诗作。但孤寂也会促成相反的东西,会养成人们不近人情、荒唐怪僻的极端性格,也会使人萌生非法之念。因此,旅途中的种种不寻常的景象依然令这位旅行者久久无法平静——那个奇装异服、鲁莽地和他谈论情人的面目可憎的老头儿,那个没有拿到船费的船夫。尽管这些都不妨碍他的理智,却也无法给他任何真正的精神食粮,但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些怪异的现象,这种矛盾令他内心困惑不安。不过在这样的心绪中,他还是举目眺望大海,为这么轻易和快速地到达威尼斯,感受到这里的文化而倍感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转过身,洗了洗脸,让女服务员过来帮着布置一下,以便住得更舒服,然后一个穿绿色制服的瑞士电梯工开着电梯把他送到楼下。

他在朝大海的阳台上喝着茶,然后走到下面,朝着伊克塞尔斯奥宾馆的方向散步,走了好长一段距离。当他返回来时,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他慢条斯理、小心谨慎地换下衣服,去餐厅吃饭,到那里后才发现他仍然来得太早了,饭店里许多客人聚集在休息室里等待着吃晚饭,大家彼此互不相识,装得很冷淡,气氛有点压抑。他拿起一张报纸,在里面的一张大椅子上坐了下来,察看着周围的同伴。这些人看上去举止文雅,令人惬意,与早些时候在岛上见到的那些人迥然不同。

这里有一种令人眼界开阔的感觉,大家都压低了声音,操着不同的语言交流着。到处都是文明世界的夜礼服,使得这里不同的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你可以看到拉长面孔的干巴巴的美国人,前簇后拥的俄罗斯大家庭,英国的太太们,有法国保姆陪伴的德国孩子等。宾客中大部分是斯拉夫人,他的旁边,有人在讲波兰话。

在一张小桌子旁,坐着一群由家庭女教师照看的青少年:其中三个是少女,大约在15到17岁之间,还有一个大约14岁左右的男孩,头发长长的。阿申巴赫惊讶地注意到这个男孩儿长得是如此完美。他的脸色苍白,神态优雅,蜜色头发,鼻子挺拔,有一张迷人的嘴。表情纯净圣洁,非常迷人,让人想起希腊艺术鼎盛时期的雕塑。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完美无比,阿申巴赫觉得无论在自然界或造型艺术中,都从未见过这样一个有吸引人的作品。还有令他吃惊的事,从孩子们的穿着和举止上来看,他们的教育方针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三个姑娘穿着朴素,甚至可以说影响了们的整体形象,其中最大的一个看上去已经成人。她们穿着统一尺寸的修女式样的制服,不太合身,翻转的白色衣领是身上惟一的亮色。这身装束把身材上的任何曲线都给掩盖了,显得十分压抑。平滑的头发紧贴在头上,没有任何表情,让她们的脸蛋显得毫无生气。这肯定是母亲的杰作,很显然,她并没有把对三位姑娘这种学究式的严格要求,强加到男孩子身上。肯定他一出生就得到了格外的宠爱。家里人显然不愿意剪掉他引人注意的头发,象拔刺男孩的雕塑一样[ 一尊著名的希腊风格青铜像,塑造的是从脚中取刺的裸体男孩形象。],他的头发蜷曲在前额上,垂到耳朵上,甚至垂到了颈背上。他穿着一件英国的水手服,折起的袖子上端稍微收紧,正好包住了孩子般精致的关节和纤弱的手腕。衣服上的丝带、网眼和刺绣,让这个娇小的身躯看上去带了几分阔气和骄纵。他坐在那里,阿申巴赫只能看到他的侧面。他的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一只肘部靠在柳条椅的扶手上,一只手托着腮帮儿,看上去神态悠闲,完全不象那几个姐姐那样古板、拘谨。他生病了吗?因为在一头金色浓密的头发衬托下,他的皮肤像象牙一般苍白。或许他只是一个由于大人们溺爱而娇生惯养的人?阿申巴赫更倾向于后面的这种想法。几乎每个艺术家都会有一种奢华和任性的倾向,那就是承认美所引起的不公平性,并对这种贵族式的偏袒心理表示敬意。

一个侍者跑来跑去提供服务,用英语通知说晚饭已经准备好了。这群人慢慢散开,穿过玻璃门走进餐厅。迟到的人也纷纷从前厅或电梯里走过来,里面,大家开始用餐,但这些年轻的波兰人仍然坐在小桌子旁。阿申巴赫本来坐在椅子里感到很舒适,更不用提周围还有赏心悦目的美景了,于是也和他们一起坐在那里等着。

面色红润、健壮结实的女家庭教师最终作出站起来的姿态。此时,一个身材高挑、穿着灰色衣服,打扮得珠光宝气的夫人走了进来。女教师扬起眉毛,把椅子向后推了推,向这位夫人鞠躬致意。这个妇人冷若冰霜,端庄稳重,略施香粉的头发发型和衣服样式简洁大方,在把虔诚看成是美德的圈子里,人们往往崇尚这种风格。她可能是一位德国高级官员的妻子。但是她的外表中仍然显出某种奢华,尽管只能从她的饰物中看出来:一副耳环,一副长长的三股式项链,上面饰着樱桃般大小的、隐隐闪光的珍珠,看上去都极其昂贵奢华。

孩子们立刻站了起来,吻了吻妈妈的手。她冷淡地朝他们笑了笑,用法语跟女教师说了几句话。她的脸经过精心打扮,保养得很好,鼻子高耸,此时,面色略显疲惫。接着,她向玻璃门走去,孩子们跟在她后面,姑娘们按年龄顺序先后走着,后面是女教师,最后是那个男孩。不知什么原因,这个男孩在迈过门槛前,回头看了看。这时休息室里只剩一人,他那双独特的、暗灰色的眸子与阿申巴赫的视线相遇。阿申巴赫正端坐着,膝上摊着一张报纸,目不转睛地看着这群人离去。

从细节上看,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在母亲来之前不入席,等着她,向她致意,按照通常的礼仪进入餐厅。但不知何故,这一切所表现出来的出色的教养、责任感和自尊心让阿申巴赫深受感动。他又等了一会儿,然后也走进餐厅,坐了下来。不过位置离波兰人一家很远,他不免有点遗憾。

尽管有点疲惫,但他的思绪仍旧很活跃。在这段沉闷的就餐时间里,他用一些抽象的、甚至是超然的主题来排遣。他仔细思索了自然法则和个人之间所存在的神秘联系——人世间的美莫非就由此产生。他又从这里出发,思考形式和艺术的普遍性问题,最后,他发现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只不过像睡梦中某些显然偶然得到的启示,一旦头脑清醒后,这些事情就会显得陈旧而不着边际。吃完饭后,他走进充满黄昏气息的花园,抽了抽烟,偶尔坐一下,偶尔来回漫步,后来就去睡觉了。尽管天仍然很早,他仍然睡着了,而且睡着很熟,不过,一晚上的梦境让这一夜充满了生气。

第二天,天气没有什么改善,陆地上吹来阵阵微风。阴云密布的铅灰色天空下,大海风平浪静,没精打采,好像萎缩了一般。地平线清楚地显现在眼前,海水已经差不多退尽,露出了几个巨大的沙洲。阿申巴赫开窗凭眺时,闻到了礁湖发出的腐臭味。

他感到很不舒服,已经打算离开这儿了。几年以前,当他度过了两周阳光明媚的春日后,也是这种天气让他萌生离开之意。他觉着这样的天气实在影响自己的情绪,他必须得逃离威尼斯。当时那种像害热病般的低落的情绪,太阳穴上隐隐的胀痛,眼睑沉甸甸的感觉,不是又在袭击着他吗?再花一段时间换一个环境太烦人了,但如果风向不变,他也不想再待下去。考虑到这种情况,他决定不把自己的行李全部打开。九点时,他在大厅和餐厅之间专门吃早餐的房间里吃了早饭。

餐厅里静寂无声,这是每个大饭店里所特有的气派。服务生静悄悄地走来走去,为客人们提供服务。除了给客人们提供茶水时茶具的碰撞的叮当声和低低的耳语声外,什么也听不到。在斜对着门、与阿申巴赫隔着两张桌子的一个角落里,他看到了那几位波兰姑娘和她们的女教师。她们笔直地坐在那儿,穿着呆板的蓝色亚麻布上衣,白色的小衣领和小袖子,灰黄色的头发刚刚梳平,眼睛红红的,看起来睡眼惺忪。她们把果酱递来递去,早饭差不多已经吃完了。可那个男孩子还没有来。

阿申巴赫自顾笑了起来。“这样看来,真是个小费阿克斯人[ 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居住在谢里亚岛的一个民族,以航海为生。]!”他想,“比起你的姊姊们来,你似乎有睡懒觉的特权!”他突然兴致勃勃,信口背诵起一首诗来:

“珠宝,

热水澡,

休息,

是生活中最紧要的事儿。”

他不紧不慢地吃完饭。这时,门房摘下帽子走了进来,他从门房手中接过一些信件,打开几封信,边抽烟边读了起来。因此,他看到另一个桌子上正等着的那个睡懒觉的男孩走了进来。

这个男孩穿过玻璃门走了进来,慢慢地斜穿过静寂的餐厅走到姐姐们的桌子旁。他的步态——无论姿势、膝部的摆动,还是双脚举步的姿态——异常优雅、轻巧,显得既柔软又自豪。走进餐室时,他两次回头左顾右盼,这种稚气的羞赧又平添了几分妩媚。他笑盈盈地坐下,轻声地、用含糊不清的语言说了些什么。这时,他把全部的外形都展现在旁观者的面前,阿申巴赫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对方。这时,他再一次震惊了,对这个男孩神圣的美惊异不止。今天,这个孩子穿着一件亮色的蓝白条子的棉布上装,胸口扎着一条红丝带,一个简单的白领子。这种衣领并不能很高雅地配上衣服的其他部分,但上面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王冠之花。这是爱神丘比特的头颅,有帕罗斯岛大理石淡黄色的光华,有着精致而端庄的眉毛,一头鬈发浓密而柔顺地盖住了鬓角和耳际。

妙啊,妙!阿申巴赫用专家那种冷静的眼光鉴赏着,欣喜若狂,就象艺术家们有时面对着一个杰作拼命掩饰自己的喜悦的心情一样。接着,他又进一步思考:真的,要不是大海和海滩在等着我,你在这儿待多久,我就会在这儿待多久!接着,他穿过大厅,接受服务生的致意,然后沿着大露台,直接通过木板路,来到了专门为旅馆客人准备的私人海滩。那里有一个赤脚的老头,穿着麻布短裤,水手上衣,戴着一顶草帽,他是这儿的浴室服务员。他让服务员把他带到自己的小海滩屋中,从里面拿出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放在前面的木板平台上,然后把一张折叠躺椅拖到离海近一点的蜡黄色的沙滩上,舒服地坐在上面休息。

像平常一样,海滩的景色、大海旁如画般的轻松自在的快乐心情让他心旷神怡,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海滩上热闹起来,孩子们在涉水,有人在游泳,有人穿着花花绿绿衣服,还有一些人正双手交叉搁在脑袋下,躺在沙滩上休息,灰色平静的大海因此而变得生机盎然。还有一些人则在没有龙骨的、漆成蓝色或红色的小船上划着桨,船倾覆时发出阵阵笑声。海滩上伸展着一排排的凉屋,前面的那些平台就象小阳台一样,有的人在上面玩耍,有的人在慵懒的休息,有的人在相互拜访,有的人在聊天,有的人穿着讲究的晨妆,有的人则半裸着身子,尽情享受海滨上自由自在的乐趣。在近海处潮湿而坚实的沙滩上,有些人穿着白色的浴衣或宽松艳丽的衣服,安闲地溜达着。在右边,一群孩子们搭起了一座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的沙质城堡,上面插满了各个国家的彩色小旗。卖贝克、糕饼、水果的小贩蹲在地上,把货物摊开来。在左面有一排小屋,这排小屋与另外一排小屋形成直角,那边就是海滩的终点。在这个小屋前面,有一家俄国人正在搭帐篷:这里的男人长着胡子、露出一排阔牙,妇人美丽娇懒,还有一位波罗的海小姐正坐在一副画架前,描绘着大海的风光,不时绝望地撕扯自己的头发。此外,还有两个长得难看但很有教养的孩子,一个缠着头布的、奴颜婢膝的老年女佣。他们在那里自得其乐,不知疲倦地喊着不守规矩、吵吵闹闹的孩子们的名字,说几句意大利话跟那个老头儿打趣了很长时间,有时买点糖果,有时互相亲吻着面颊,丝毫不在乎旁观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