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御膳房(2)
不管是“正餐”还是“小吃”,每个菜都是精品,值得大写特写。只是花样实在太多,一般人难以记清楚,所以我就不再多说了。我们中国人在吃的问题上有很深、很广的研究,单独出本书恐怕都不为过,这里篇幅有限,只能简单介绍一下。
太后非常喜欢吃的一道菜是清炖肥鸭。做的时候先要去掉鸭毛和内脏,洗干净之后放上一些作料,用一个瓷罐子装起来。这还不算完,还要准备一个坩埚,倒进半锅清水,把那个瓷罐子放在里面,最后用锅盖盖严实,放在文火上蒸着,三天之后才能出锅。到那时候,整个鸭子都酥透了,只用筷子就能毫不费力地夹开,大饱口福。鸭皮是皇太后最爱吃的,它是这道菜的精华,最好吃的地方。
除了清炖肥鸭,太后餐桌上常见的最讨她喜欢的菜肴还有下面几种。
最合乎太后口味的是熏炙一类,比如烤鸭、烧乳猪、熏鸡、煨羊腿等,这些在太后的餐桌上几乎从来没有间断过。不过,这些东西在普通百姓的酒宴上或寻常的酒馆里都能看到,也没什么稀奇的。区别只在于烹调的方法,宫里面毕竟要讲究得多。
太后曾经说过,她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吃的菜就是烧猪肉皮。做这道菜的时候,要先将带皮的猪肉切成小方块,之后用猪油煎,一直煎到肉上的皮非常脆才行。这道菜不仅好吃,名字也动听,北方人都管它叫“响铃”,大概是因为吃它的时候能脆到发出声音来吧。如此说来,“响铃”做得越松脆越好。
不过,上了年纪的人牙口不大好,吃“响铃”恐怕不适合。所以,晚年的太后只好放弃“响铃”,偏爱别的食物,樱桃肉就是其中一种。做这道菜的时候,先得将上好的猪肉切成小块,再加上调料,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加樱桃了。樱桃最好是新鲜的,如果季节不对,没有新鲜的,也不用担心。宫里随时都有已经蜜饯过或经过其他处理的樱桃,只要拿来用温水泡一泡,就会像新鲜的樱桃那样娇艳欲滴了。把切好的肉块和樱桃用一个白瓷罐装好,清水浸泡,放在文火上煨十多个小时就可以了。那时候,肉已经酥透,樱桃的香味同肉味融到一起,令人垂涎欲滴。汤的味道要比肉还要好上几倍!
至于蔬菜,太后最喜欢吃的是豌豆。宫里头的豌豆一定要保证非常鲜嫩,那样不光吃到嘴里感觉爽口,就是看着也令人心动。白色瓷碗盛着嫩嫩的豌豆,看上去如同一粒粒翠玉珠子,实在是赏心悦目。
萝卜本来不被宫里人看好,认为这种蔬菜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御膳房里面没有萝卜的一席之地。在宫里人看来,萝卜是一种低贱的蔬菜,只有普通百姓才会吃,甚至有时还会用它喂养牲畜,这样的蔬菜如果弄到宫里来,简直是对太后不恭。不过,后来太后自己想起来了,准备尝尝鲜,御膳房这才敢去准备。
厨夫们聪明得很,不仅想办法把萝卜本身的气味去掉了,还将它同火腿汤或鸡鸭汤混在一起,味道绝非一般的好。
除去上面说的两种蔬菜外,太后还喜欢吃鲜嫩的竹笋和非常细的姜芽,无论是“正餐”还是“小吃”,哪顿饭都少不了它们。
我们中国的菌类,大概有七八十种之多吧,蒙古那里出产的应该是最好的,不仅比别处的大,味道也很鲜美。太后非常喜欢吃这类东西,不管是什么样的菜肴,只要可以往里放香菇或蘑菇,就一定少不了。
我不大喜欢菌类的菜。在我看来,山东的胶菜才是少见的美味。它的叶子几乎全是白色,嫩嫩的、甜甜的,让我总也吃不够。
在中国,有名的菜多得数不清,胶菜只是其中很平常的一种,最名贵的蔬菜应该是四川的特产。银耳就是其中之一,价格总是居高不下,一二十两银子,只能买来很小的一盒。
据说,银耳是在老松树上寄生的植物,由于非常难找,就显得极为珍贵,价格总是特别高。对于普通人,甚至包括官员们,即使愿意花上很多钱,也未必能买到最好的银耳,因为最好的银耳都拿去孝敬太后了。四川的官员们为了讨好太后,专门雇了一批人,一门心思地搜罗最好的银耳。
银耳一般都是烘干晒透之后才运走,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把它们装到盒子里。这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等级的银耳要装在不同级别的盒子中。这些盒子都是锦盒,最好的锦盒要好几两银子一个,至于里面银耳的价钱,就不难推想了。
尽管银耳很名贵,味道却很难恭维,那是说不清楚的一种味道,不咸不甜,更谈不上独特。因此,它一般都是同鸡汁或别的什么汤一起煮的。
同银耳比起来,更让人觉得稀罕的就应该是猴头了。它也产自四川,大小同网球差不多,基本上都运到宫里孝敬太后。同样也是用锦盒装着献进宫里,一般是两个猴头装在一起。同装银耳的锦盒比起来,猴头的盒子更为精致、华贵,就连里面的衬布都是非常好的黄绸。
猴头入菜的方法很多,蒸、炒或同肉食混在一起吃都可以,整个弄熟后切成片吃也都没有问题。不过要论味道,把它和羊肉炖在一起味道最好;另外,如果用它来做汤,比鸡汤还要更胜一筹。
还有一种菜现在已经难得一见了,由于它细得像头发,所以当时人们都叫它“发菜”。实际上,发菜也是菌类的一种,而且同样出产于四川。尽管金贵,可同银耳一样,味道并没有什么出色之处,只能同猪肉一起炒着吃。
至于海产品,鱼翅、鱼唇、鱼肚、海参等,是宫里头常用的,吃法与外头没有太大差别,这里就不多说了。
同普通的牛羊鸡鸭比起来,海味总是要贵一些,大概也是因为来之不易吧。不过,味道却难以称得上有多好,太后也不大看重。她最不喜欢的就是海参,不仅没有什么味道,看起来更是令人不舒服,只是因为人们盛传的滋补功能,它才得以同真正的美味并列在一起。说到偏爱,太后对清炖鸭舌倒是情有独钟。炖的时候鸭舌要和鸭肉一起下锅,一次至少要二三十条左右。出锅之后要放到一个专门的大碗里,这碗是杏黄色的,每次都要放到太后身边,因为太后最喜欢这道菜。
除了清炖鸭舌,一种盐水制的鸭掌也很讨太后欢心,“小吃”上必备的特色菜肴之一就是它。不过,这种吃食我不敢恭维,除了那层蹼皮能让人吃下去之外,剩下的就光是骨头了。
说到这里,读者大概也猜到了,太后对鸭子可真是宠爱有加,不光是鸭舌、鸭掌,就连五脏六腑都不放过,除了奇臭无比的鸭屁股之外,厨夫们想尽各种方法把余下的部分做成菜肴,供太后享用。
夏季来临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瓜果都下来了,御膳房的厨夫又开始忙着做一些以时鲜瓜果为原料的小菜,让太后品尝。太后最喜欢的是“西瓜盅”,顾名思义,西瓜是必需的,但是做这道菜需要的只是西瓜的皮。里面的瓤要全部挖走,然后把已经准备好的鸡丁、火腿丁,以及新鲜的莲子、龙眼、胡桃、松子、杏仁等装到里面,从外面看还是个完整的西瓜,只是里面的瓤却完全不同了。接下来把这个西瓜放到水中,用文火炖着,几个钟头之后,又鲜又美的味道就会令人垂涎欲滴了。
我感到很奇怪,太后的食欲真是太旺盛了。不管是在御花园里面散步,还是在宫中闲坐,厨夫们随时都要做好准备,只要太后一吩咐,太监们就会立刻取来那些特制的小炉灶,当着太后的面忙碌起来。太后则等在一边,准备品尝美味。
这次去奉天的路上,太后的胃口依然非常好。只要她觉得肚子饿了,或者仅仅是感到不那么饱了,就会马上下令停车,让厨夫准备餐点。这边太后嘴唇一动,那边御膳房就开始忙碌起来,五十个厨夫赶紧催着伙夫生火。一时间,五十把葵扇齐挥,那阵势像是做什么大型的团体操。很快,炉子里的煤球被烧得通红,可以烹饪了。
厨夫们忙碌的时候,太后又在做什么呢?她老人家正倚在窗边悠闲地远望外面的景物。这种地方平日里是可以见到几个人的,或者在田里劳作,或者是路过,但现在一个人也看不到。早在太后的御用列车经过这里之前,当地的官员便下了禁行令,任何人都不能在附近活动。
炉火生好以后,厨夫“下手”们便开始行动了。他们一个个迅速地把用得到的酱油、糖、醋什么的,给“上手”厨夫搬到跟前,对方就开始精心烹饪了。大部分菜弄好之后,太监就开始用食匣给太后送去。他们往往要拉出很长的一队才能把菜送完,因为菜实在是太多了。
可是太后呢,见到这些菜的时候或许已经没有了饥饿的感觉,于是,这些菜便又一个个被端回到所谓的“御膳房”车厢里,列车又开始前进了。实际上,这次停车的目的完全变了,似乎不是为进餐,而是专门为了让太后好好地看看自己治下的土地。这可苦了她身边服侍的人,那扑鼻而来的菜香令人不住地咽口水。
我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我觉得,自己的胃口似乎也大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