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各方赞誉

雪莉·特克尔是一位平和、睿智、富有穿透力的女性。在众多被互联网裹挟着、踉跄前行的人们当中,生理年龄超过40岁,就会慨叹“老了”。雪莉·特克尔是少有的依然保持睿思和洞察的思想者、演说家和著作家。她用她可以做祖母的岁月记忆、人生体验,透过对孩子们玩耍、学习、交往行为的观察和分析,透过对电子玩具、机器人、虚拟现实的追问和思考,牢牢抓住“孤独”这一人类掩藏颇深的情感脉络,点中了网络时代人与机器关系中,焦灼多变、令人遐想的“命门”。文笔出彩、引人入胜。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特克尔认为,我们为了连接而牺牲了对话。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本书虽有将连接与对话过度对立之嫌,但特克尔还是提出了一个充满挑战性的问题: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洞察中国社会数字化进程第一人

《群体性孤独》一书将人与计算机、人与互联网互动时产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最新发展,以及特克尔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了读者。可以说,要了解人类的未来,就必须要了解人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这一切,可以从这本著作开始!

王煜全

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

有一天,我们将习惯用文字而非声音,用数据而非抚摸,来传递感情。有一天,我们将依赖技术,超过依赖彼此。这就是真正的“机器人时代”。对于这种所谓的“机器的美好和技术的美好”,我有一种由衷的恐惧与憎恶。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

关于我们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创造虚拟“自我”的,雪莉·特克尔说得最清楚。她是我们技术界的“弗洛伊德”,远在我们洞察自己的内心之前,她就阐明了我们内心的转变。《群体性孤独》是一本令人回味的书,是洞悉未来自我的一次深度之旅。

凯文·凯利

《连线》创始主编,畅销书《失控》、《科技想要什么》作者

对于人类与计算机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学者,雪莉·特克尔有着更广阔的观察和更深入的思考。

霍华德·加德纳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

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畅销书《智能的结构》作者

雪莉·特克尔是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无论为人父母,还是老师,当你的孩子在当今科技世界的感情暗流中只身航行时,如果你想理解和支持他们,这将是一本必读之书。它的每一章都富有洞见、精彩纷呈。

米切尔·雷斯尼克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教授,“终身幼儿园团队”负责人

《群体性孤独》是一本才华横溢、见解深刻、令人兴奋,有时却也让人不安的好书。在这本美国最顶尖的学者写作的未来之书里,可以看到计算机是如何影响我们人类的。她披露了“瓦尔登湖2.0”的奥秘,并告知我们更应去拥抱比关怀型机器人更好的东西。现在就关上你的智能手机,拿起这本好书,汲取雪莉·特克尔这些富有力量的启示吧。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

哈佛商学院教授,《进化!自信和超级公司》作者

这本书的写作基于庞大的实验项目,文字一针见血,引人入胜。它能同时吸引学者和普通读者的兴趣,也将成为社会媒体影响力研究中的经典之作。

吉尔·克尔·康威

史密斯女子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库伦来时路》作者

《群体性孤独》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书,文字既大胆

又委婉,观点既振聋发聩又令人欣慰,描述了人们如何在一个日益调和的环境里试图找到彼此。如果互联网和人性可以有治疗专家,那一定是雪莉·特克尔。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

《程序还是程序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