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做好哺乳前准备
母乳是人类繁衍的根本条件之一,母乳喂养历史悠久,现代母乳喂养总结出许多科学的新方法,需要妈妈们不断学习以促使母乳喂养的成功。
有些女性认为哺乳、乳房护理是孩子出生后的事,其实人的生乳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分娩前12周开始;第二阶段在产后2~3天开始。新妈妈乳房护理要在孕期开始。乳房护理分为三个阶段:产前乳房护理、待产、分娩期及产褥期乳房护理。
产前检查应注意乳房的大小、形状、包块、有无手术史。尤其要注意乳头是否正常,发现乳头凹陷应及时纠正。
孕妇妊娠7个月时开始做乳房按摩,促进乳腺血液循环及乳腺发育。用手掌外侧轻按乳房壁,露出乳头,并围绕乳房均匀按摩,每日一次。
为防止乳房下垂,孕妇应带合适的乳罩。不要用肥皂水洗乳房或乳头,因乳房蒙氏腺分泌的物质对乳房有保护作用,肥皂会破坏其作用。
孕妇待产过程应按常规将乳房擦洗干净,以便孩子出生后进行“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新生儿断脐后医护人员协助将婴儿趴在母亲胸部实行皮肤早接触。约10~15分钟,婴儿会自发地开始吸吮奶头,这叫“早吸吮”,半小时后再次喂奶称“早开奶”。实行“三早”对刺激泌乳起到重要作用,许多产妇还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紧张、害怕,这是不利于母乳喂养的。
产褥期应强调早开奶及按需哺乳。生后就让婴儿吃奶,每当小宝宝哭闹、不安时都要喂奶。不要受时间限制,夜间不要停止哺乳。目前仍有人认为刚刚分娩后没有奶,先喂些牛奶或糖水,这样做同样不利于母乳喂养,只有早吸吮、勤吸吮才能使乳汁分泌。刚分娩后的乳汁称为“初乳”,量少而稀,但却营养价值高,能够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产妇喂奶时应选择舒适的姿势,肌肉放松。母、婴的胸、腹应贴紧,婴儿的下巴贴紧乳房。婴儿要将乳晕全部含按,不要只吸吮乳头。喂奶时应先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每次喂奶都应将剩余的乳汁挤出来,彻底排空乳房能够有效地刺激泌乳。
在挤奶时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晕上下方,用大拇指、食指的内侧向胸壁处挤压。挤压时要有节奏,并在乳晕周围反复转动手指位置。
产妇每次喂奶后将一滴乳汁涂在乳头上,晾干后带上乳罩。
乳房主要依靠自我护理,作为母亲学习有关护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乳头凹陷是产妇常见的乳房缺陷,通过孕期检查及早发现是能够矫正的。乳头伸展练习是矫正乳头凹陷的好方法。可以拉开并断离与内陷乳头“绑”在一起的纤维,练习时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地向内侧外方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重复多次。
然后,将两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方,同样向上下外方牵拉。乳头伸展练习应每天练习两次,每次6分钟。因刺激乳头有时会诱发宫缩,若有早产生或本次妊娠有早产危险的产妇要推迟到怀孕36周后再做乳头伸展练习。
乳胀是产后常见的症状,产妇可伴有发烧,一般体温不超过38℃。乳胀时可进行乳房按摩操。先湿热敷乳房5分钟,随后按摩、拍打,抖动乳房。减轻乳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婴儿早吸吮、勤吸吮。
乳头皲裂是影响母乳喂养的常见原因。乳头皲裂导致乳腺炎而终止母乳喂养的情况很多,预防皲裂发生是重要的。孕期应做好乳房护理,喂奶的姿势要正确,尤其是婴儿的含接姿势特别重要。婴儿的嘴要含接成“鱼唇样”,既要含接乳头,又要含接乳晕。喂前先按摩乳房,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易于婴儿正确含接是预防皲裂的有效方法。
如果发生皲裂也不要停止哺乳。除注意上述问题,还需注意喂奶的先后顺序,先喂没有发生皲裂的乳房,再喂患侧的乳房。喂奶后在乳头上尤其是皲裂部位涂上乳汁,风干,再戴上乳罩。经过精心护理,皲裂会很快好转的。
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应以预防为主。正确的哺乳,尤其是注意排空乳汁,防止皲裂对于预防乳腺炎是很重要的。过去认为得了乳腺炎就要停止哺乳,担心乳汁里的细菌及所用药物对婴儿有不良影响。现代观则认为患乳腺炎可以继续哺乳。因为母、儿间感染的细菌是相同的,继续喂奶,婴儿能够从母亲乳汁中获得抗体。母亲接受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对婴儿没有不良影响。但应避免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如果发生乳腺炎,喂奶时要先喂患病侧乳房,婴儿开始吃奶时因饥饿而吸吮有力,先吸患侧有利于疏通乳腺导管,控制炎症发展。
母乳喂养不但是母亲的天职,而且还是一门科学,需要认真学习才能将婴儿养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