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系列(第6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专家论道(1)

企业风险防范的六大要素

文/郭广昌

企业是社会各种关系的综合,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了其处理社会关系行为的模式和结果,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心态,不能正确处理问题,就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很多的风险,如何防范处理是每个企业家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维持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平衡

民营企业想持续发展,就要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运转都存在着冒险主义因素,如果资金非常雄厚,企业一般不会失败,但是,企业总会有缺乏资金的时候,所以维持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有限资源如何利用是很关键的问题。企业长期业务和短期风险之间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长期业务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要拿出30%的资金进行风险性的尝试,如果这个比例搞错了,企业就很难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的速度要有科学的控制,环境好的时候,要快一点,环境差的时候,要慢一点。作为企业的负责人,要明白自己的家底、负债能力、人才状况等,如果在这些方面都没有清晰的了解,只是想不断地加快发展的速度,就很可能会撞车。我们企业80%的问题,不是发展太慢而是发展太快所造成的。解决了快和慢的问题,就解决了生和死的问题。在进和退之间,进比较容易,退比较困难,中国人经常说“舍得”,但是“舍”比较容易,“得”比较难。

二、清晰多元和专业的思路

不少企业都在实行多元化经营,这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企业是否善于进行多元的经营?是否有能力经营多元的公司?作为一个多元的公司关键是要做得比别人强。比如复兴集团,虽然我们进入地产业的时候是从很小的规模做起,但是这些年注重在专有品牌方面下功夫,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现在我们能在香港上市,国际资本对复兴也持认同态度,这证明复兴在经济上实现了良性的循环。企业如果要做多元化的投资,就要具备多元化的结构和多元化企业的文化能力,需要做得非常专业。

三、看清内涵的增长和外因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企业要发展,就要在跑马圈地的同时将地种好。如果民营经济长期停留在跑马圈地的阶段,不具备将地种好的能力,那么,这块地迟早要交出来。所以,我们要培养精耕细作每一块已有土地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复兴集团还是值得自豪的,刚做南钢的时候产能只有200万,而且都是中低型的钢材,这些年我们提升了产品的类型,扩大了规模,南钢的竞争力慢慢体现出来,具备了较好的营利能力。

有的企业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的规模足够大,即使出现问题,政府也会出面救助。其实不然,从做企业的第一天开始,企业家就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决策负责,每一个决策都会表现在经营结果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做每一个决定,并不是简单地将资源堆积在一起而已。

四、摆正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既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也不能用非法的手段,保持过分密切的关系。没有政府的支持,企业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但是,如果使用非法的手段换取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企业会很脆弱,怎么经营起来的就会怎么倒下去。

企业利益和政府利益的角度不同,企业关心的是如何赢利,政府考虑的是企业发展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美国的一个企业,本来想盖一座18层的大楼,政府的领导来视察之后,提出可以盖得更高的要求,于是大楼的规划就慢慢变成了28层、38层……最后确定的方案是78层。本来这个企业盖一幢18层的大楼是不会死的,但是盖78层楼就一定会死。这不能怪政府的领导,只怪这个企业的经营者没有把握好决策的尺度。

五、处理好和银行、股东之间的关系

我们得到第一笔银行贷款的时候就要有原则,可以公开任何资料,能够做到透明、公正。企业要立足于自己的现金流,要做有利润的现金流和有现金流的利润,这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同时,还要多渠道地发展资金的来源,一味地依靠银行也存在风险,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体系还不健全,大部分的资金是短期融资。

如何加大资本的融资和股权的融资,这对于企业来说存在价值观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利益分享,只有乐于与别人分享,才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复兴集团的五个股东,经历十三年的风雨一直荣辱与共。股东之间,坦诚的沟通最重要,不能互相猜忌。如果在这13年里,我们五个人分几次家,每次分家都会导致企业停滞不前,就不会有复兴现在的规模与成绩,所以,股东的支持非常重要。除了坦诚沟通之外,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公司结构,将话摆到桌面上说,利益权责清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管理和经营上。

六、恰当监督职业经理人,善待员工

企业很多风险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职业经理人的问题而产生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会聘用职业经理人,在充分信任职业经理人的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两者少了任何一项,都要出问题。

企业的根本价值,除了为股东、社会创造价值外,还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企业应该善待员工,让员工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得到满意的报酬,我不希望听到复兴的员工说:“我是来为公司做贡献的,不计较报酬。”这样不对,员工应该说:“我做得很努力,我也要得到公司回报!”要让员工愿意为复兴努力工作。我也不希望通过开除员工来增加效率,作为企业家,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处理好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家以及企业家的价值观。做企业,只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企业和方方面面的关系,就可以起到防范企业风险的作用。

并购能否一定给企业带来增长?

文/斯特凡·斯特恩

如果政治学者詹姆斯·弗林是正确的,发达国家人的智商每10年就会提高大约3分,那么2007年1月,我们应能获得到2010年预计将增加的3分中的第二分。我确信,你的自我感觉已经好一些了。

那么,2007年并购市场将更为稳健,打破去年的创纪录水平,这一前景能让新年的乐观情绪持续下去吗?发表在最新一期《麦肯锡金融报告》上的一篇文章显示,交易撮合者确实越来越擅长并购交易,他们学会了避开估价过高的风险,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这一分析和伦敦卡斯商学院斯科特?莫勒与咨询公司韬睿共同研究的结果不谋而合。或许投资银行和企业高管已开始感受到“弗林效应”。

对于并购从业者受到新启发的说法,我迄今仍未完全信服——尽管与去年5月我就此撰文时相比,我的怀疑程度已有所降低。即便全球股市在新年伊始整体表现活跃,可以归结为市场对并购热潮将持续下去的预期,但也不能据此认为,所有与大额交易相关的老问题已得到解决。

咨询机构埃森哲最新研究结果的出炉适逢其时,它提醒那些最大胆的交易撮合者,并购活动仍相当复杂、危险和不可预测。这项对美国154名高级经理进行的调查发现,交易前计划不充分仍会造成一系列人们熟悉的现实问题,在分析师吹风会或为宣布并购消息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些问题往往不会得到讨论。

造成价值毁灭的问题包括:协同效应低于计划;供应链中断,影响销售;库存增加,销售产品成本上升;产品质量下滑。不一而足。

所有商界领袖都明白(不过有些人选择了忘记)的是,最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是有机增长,即企业增长的基础是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而非受到另一宗交易的急速推动。但有机增长需要更长时间,要付出大量艰苦而乏味的努力,而且可能得不到股市的认可,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会令一家企业容易向被收购这一非有机事件低头。难怪事实如此多次地证明,并购交易快速成功的诱惑是不可抵御的。

学者和咨询顾问有时声称,一两个的简单进展——或者是彻底的、有破坏性的创新,或者是文化方面的转变——都会阻碍企业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但总体而言,这条窄路不会比直接收购较小的竞争者更有助于实现持续增长。

那么你该怎么做?那些通过有机增长成长起来并在继续有机增长的企业有什么特点?去年底,英国美世德尔塔咨询公司出版了关于所谓“增长冠军”的研究报告——《决意增长》,公司董事长玛格丽特·埃克斯利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截取的212家美欧公司中,只有23家可赢得增长冠军的称号。在5年的时间内,这些公司都努力实现了持续的同比增长,其中多数公司收入增加、净营运收益增长、股价上升,增速是其它公司的两倍。

美世德尔塔发现,在这23家表现优异的公司中,有6种行为是相同的。增长冠军们非常清楚哪些领域是它们的增长点,知道如何在这些领域赚取利润。

这些公司各个级别的执行都非常出色,而且会努力发扬这个优点。它们对投资机遇做出了有效取舍。它们有强大的衡量文化,能很好地使用反馈,而且业务重心只放在少数几项举措上。

这些行为得到了4个“能够”的支持:增长冠军能够培养企业领袖实现内部增长的能力;能够形成一种让人们可以适应变化的文化;能够减少管理层级,加速决策过程;能够组织跨领域或区域性的正式论坛,以引导创新。

这些听上去都非常棒。但现实又如何呢?增长冠军简单行事的方式让埃克斯利深受震动。

埃克斯利在报告中将美国房地产公司世邦魏理仕首席执行官布雷特·怀特奉为一位明星见证者。她援引怀特的话称:“我们不会把自己隔离几周,专门研究战略计划,因为业务的变化比计划快。我们非常依赖经验。我们不说废话,专注于什么能挣钱。”

埃克斯利还提到了钢铁制造商哥鲁氏的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瓦兰。在瓦兰的领导下,2002年濒临破产的哥鲁氏,如今成为了正在进行的50亿英镑竞购战的收购目标。

埃克斯利表示:“他只是非常直接地问了问,该公司到底应从事哪些业务。他砍掉了许多业务。这是一种非常强硬但却有效的方式。”另外一个精简业务的典型是宝洁,该公司也在年复一年地减掉一些品牌。

长期的成功基于明确且坚定的管理决策。如果你希望下一季度的报告更吸引人,用另一宗交易人为制造一些增甜剂的确不错。但要得到健康的、更诱人的、持续更长久的结果,就该转向有机增长了。

远见卓识与目光短浅的悖论

文/王育琨

企业家善于创造新秩序,他们太懂得无边界的价值。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还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去掉内置的帽子”。那一年埃里森被邀请去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作演讲。面对期盼的学生,他却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劝告:“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退学吧,开始行动。我要告诉你,一顶帽子和一套学位服必然要让你沦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