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散打训练理论滞后于训练实践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过多年训练实践的探索,我国许多优秀的散打教练员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成功经验,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由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并没有能及时地升华为训练理论,进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训练实践,提高我国散打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这不能不说是散打运动的一大缺憾。因此,如何将这些散落在训练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使之转化为散打专项训练理论已成为当务之急。
文章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个案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训练特征进行了探讨。希望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对我国散打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从而丰富散打专项训练理论体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散打训练实践,为我国散打运动科学化训练更上一个台阶做出贡献。研究成果如下。
(1)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这些阶段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训练体系。在训练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不同阶段的特殊性,合理设置各自的训练目标和任务,并采取相应的训练措施;同时又不能破坏运动员成长过程的完整性,任何阶段的训练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应的训练措施都必须服从于使运动员在适当的年龄达到最高竞技水平,并在重大比赛中创造出优异运动成绩的最终目标。
(2)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不同成长阶段的训练应以训练适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培养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过程中,应该适时、适量地对运动员的机体实施有效的刺激,使机体机能不断产生良性的应激反应,从而促进竞技能力快速、有序地提高。
(3)散打专项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独特的擂台竞技形式;立体攻防的短时间、高强度、间歇性的变速运动;技术上表现出复杂性、开放性、实用性、无序性和相克性的特点;战术上注重灵活多变、以巧制胜;心理上表现出临场的敢斗性和必胜的信心、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决策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高超的调控能力;参赛方式上表现为按体重分级别竞赛。散打专项特点是训练的重要依据,在培养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专项特点来组织训练。
(4)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可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基础训练阶段为13.54岁(SD =1.74岁)~16.53岁(SD =1.85岁)、专项提高阶段为17.1 3岁(SD=1.70岁)~20.05岁(SD=2.30岁)、最佳竞技阶段为20.63岁(SD =2.1 3岁)~24.20岁(SD=2.09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4.3岁(SD =2.2岁)~27.8岁(SD=2.8岁),各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及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应该符合运动员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物学特征。
(5)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特征有:训练体系多样化,培养运动员的专项兴趣及自信心;狠抓踢、打、摔单招及组合技术的规范性及实用性训练;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突出速度和耐力;安排比赛时高度重视对抗匹配。
(6)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特征有:重视因势利导,培养运动员的特长技术;全面掌握战术形式,促进技、战术一体化;突出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训练;注重提高运动员的操作思维能力和调控焦虑状态的心理能力。
(7)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的训练特征有:围绕散打制胜主导因素突出针对性的训练;注重赛练结合来提高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以特长训练为中心来发展绝招;重视赛前的系统备战,力争创造佳绩。
(8)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的训练特征有:维持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比赛经验;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来维持运动员心理稳定;注重控制运动员的负荷水平,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促进机能恢复;以“得分”为中心,加强技术创新;精心调控运动员的体重来选择合适级别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