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功能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简洁、概括、直观性
教学模式不是对教学活动的“复写”,而是在能充分显示自己个性的前提下,省去了开展某一教学活动的不重要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从理论高度简明、系统地反映模式自身。因此,它是对某一理论的浓缩,对实践的提炼,具有概括性。某种体育教学模式反映了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且对教学模式的各环节进行简化,以教学程序的方式展现出来,具有简单、明了、概括的特点。
教学模式的概括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和表现种类上。表现形式的概括性,即用不多的笔墨、少许的线条、符号或图表就可以基本反映整个教学模式。表现内容的概括性即对单元体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或实践加以浓缩、提炼,虽然教学活动的实践或理论为教学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源泉,但它毕竟不等于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从教学活动中概括出来的活动框架,它略去了教学活动中的次要因素,一针见血地反映模式的操作框架及理论核心。表现种类的概括性,即把具有共同特征的模式归结为一类,如此可以更为明确地表达某一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使体育教师更明了地理解与选择体育教学模式,而不至于对多种体育教学模式产生相互混淆的现象。
(二)可模仿、可操作、较稳定性
可操作性一方面是指体育教学模式易被教师模仿。因为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操作化,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每一教学模式都提供了教学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一步骤的主要做法,即操作程序。教师在教学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一目了然,易于操作;另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师、学生以及环境等因素既不能也没必要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受到精确控制,所以模式的操作程序只能是基本的和较稳定的。如魏书生同志创立的“六阶段教学论”【9】,虽然从总体上看教学是按“提出要求—→开展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小结”的程序依次进行;运动技能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教师的示范讲解—→动作分解教学—→学生初步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次练习—→动作部分的结合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完整动作练习—→强化练习、过度练习—→掌握动作”,它们的教学程序是不可逆转的,但其中某些步骤可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压缩、省略和重叠。所以我们说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
虽然体育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会随着体育教学各种外在条件和环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也会因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而体现差异性。然而体育教学模式一旦确定,就代表了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也表示了某一特定的条件下的具体操作的稳定性和可模仿性,具体相同的理念和外在条件,便可以容易地被体育教师所模仿,这种特性就是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性。当然随着时代变迁,指导思想与外在条件等发生质的变化,体育教学模式也会相应地加以调整、变更,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三)具体针对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针对教学实践的问题或问题的某个方面而建立的,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对象,以及不同的外在体育教学环境都会形成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体育教学模式有自己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使用范围,而不能包罗万象。例如:情景教学模式是针对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体育基础不够,而以体育故事形式把各种简单的体育活动动作组合起来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形式是不适合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又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强制性教学,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不到快乐而设计的,它适合于学练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动作,但不合适体育复杂动作的教学。从这一意义上讲,世界上不存在普遍有效的可能模式,也不存在最优的模式。然而教学模式与目标又决非是一对一的关系,而往往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
一般而言,一种模式具有多种目标,而多种目标又有主、次之分,其中主要的目标便是此模式与彼模式相区别的特征之一,也是人们有针对性地选用模式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启发式教学模式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中都有发展学生技能、运动参与、情感方面目标,但它们的主要目标是有明显区别的。即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开启学生的学习智力,发展学生的运动思维,以利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在学练一些较为简单的体育活动动作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并有创造性地组合一些简单的动作,体验运动成功的感觉,增加自信心。
(四)整体性
体育教学模式从整体上处理教学活动,它既要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课程等主要因素的地位作出规定,又要对影响体育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其他因素,如教学物质条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或空间、教学群体、学生合作、师生互动关系等加以说明。这几乎涉及体育教学论体系中的基本内容,所以人们又称为教学模式为“微型教学论”。这一特点提醒我们在认识和运用体育教学模式时,必须全面、整体地把握确定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要素,如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年龄特点、体育基础特点、课程内容特点等。同时还要兼顾它的一些次要要素,如教学场地条件、环境条件、教学班级人数、外界天气气候特点等,并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注重各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衔接,使之成为一定的教学程序。这种多部分、多要素、多环节的有机组合就体现了体育教学整体性,也说明了体育教学模式并非是多环节、多要素的简单堆积,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五)优效性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但它必须经过教学实践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而形成。因此它的主要着眼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改进体育教学过程,使体育教学各环节更为科学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重复,从该角度而言,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优效性特点。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功能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中介功能
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之间承上启下的“中介”,一方面它能对教学活动进行理论指导,使教师能在深远的背景中思考教学的若干问题;另一方面,它又能为教学实践提供操作程序和策略。体育教学模式的“中介”功能也是如此,它既是一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相关理论的具体体现,又能为体育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以便更有方向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启发式体育教学模式体现的指导思想是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使体育学习活动既有学生肢体的参与,又有大脑的积极活动,提高体育学科的科学性。它的操作程序则为:设置教学情景—→进行初步的尝试性练习—→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探究动机—→洞察、展望、分析、比较,提出假说,进行选择思维—→从事操作,验证假说,得出结论—→进行正常的运动技术教学—→结束单元教学活动,可为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使用程序。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简化功能
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仅靠人们的思辨和文字的方式去处理显然是不完全的。如果采用图示去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作用和相互关系,就可先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形象。我们可以从体育教学结构的图式中看出各环节各要素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看出其组织结构和流程框架,这种结构既注重了原则、原理,也注重了行为技能的学习。因此,从客观上看它是符合现代体育教学任务的,既重视了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注重了体育技术、体育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既着重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又着眼于教师的设计方案;既反映了教学理念,又注重具体的操作策略,所以它具有可操作性,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它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化,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基本操作框架,更接近教学实际,有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易被教师理解、选用、操作与认可。
(三)体育教学模式具有解释、启发的功能
体育教学模式可以用简洁明了的方法来解释相当复杂的现象,如发展体能教学模式的建立给人以整体的框架,通过文字的解释使我们加深了对模式的理解,蕴含的理论包括:
1.体育教学系统地、长期地发展体能的指导思想;
2.阶段性的体能目标实施与反馈控制理论;
3.非智力、非体力因素参与体育活动并促进技能教学的发展理论,如体能的发展是比较枯燥的,如何激发发展体能的兴趣是一种非智力、非体力的关键因素。
具体的某种教学模式核心环节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形成性评价,它包括:
1.预先体能测验——诊断性评价;
2.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与身体素质的侧重点安排好教学单元;
3.对单元中诸体能目标进行练习;
4.学习终结——总结性评价;
5.依据评价的结果实施矫正措施。
这种模式体现了诊断、确立目标、定向、反馈和矫正这五种功能,体现了集体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认识发展。模式的建立引导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关注某一教学环节,使模式又有了启发的功能。
(四)体育教学模式的预测功能
体育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体育教学内在规律及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的,因此,它可以帮助人们对体育教学的进程或结果进行推断,至少可以根据其内在规律来估计各种不同结局,甚至可以建立其假说。当一个模式建立后,可以根据其内在、本质的规律及其现象来完成推断功能。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体育,并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学会一种基本的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若在教学中没有达到这种预先的目标,那么就可作相应调整;若达到了,则与事先的预测相吻合,证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五)调节与反馈功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环境和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安排的体育教学模式最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某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则应对操作过程中的各环节、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利弊,分析原因,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教学程序设计与实践操作打好基础,这就是体育教学模式的调节反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