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再认识
摘要:“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竞技体育多年训练探索的经验概括和理论升华,是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反映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对运动项目制胜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出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内涵的不同理解。从难从严围绕从实战需要出发展开,从实战需要出发的难,越难越有价值,从实战需要出发的严,越严效果越好;从实战需要出发就是认清项目本质特征和制胜规律,反映在专项训练与比赛的一致性上;大运动量训练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可持续进行的,可持续大运动量训练要求优化调整负荷结构,统筹处理训练要素,结合实战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律、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使运动员机体受到的总刺激达到“大运动量”,大得科学有度。正确理解和深化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认识,才能避免“时间战”和“消耗战”,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
一、问题与现状
(一)“三从一大”原则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适应当时国内外形势的需要,中央军委提出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等练兵方针和原则,要求全军各部队进行训练改革与实践探索,并从1961年开始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到1964年掀起了全军大比武的热潮。2002年,李德生将军回忆说,“当年郭兴福教学法、大比武的精神实质,就是坚持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把兵练硬、练强、练精、练活,切实提高部队战斗力。”[李德生.我军训练史上光辉的一页——对郭兴福教学法和1964年大比武的回顾与思考.理想战争网站www.idealwar.com,2002-6-2]
也正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女排在有魔鬼之称的大松博文教练的率领下异军突起,在1960年之后的连续118场国际比赛中,以仅负9局的骄人战绩获得全胜,震惊了世界排坛,被誉为“东洋魔女”。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亲临现场观看了大松博文率领日本女排进行的比赛和训练后要求我国教练员学习大松那种严格的精神。他说:“他那种严格的精神是和我们提出的‘三从爷是一致的。’三从爷的实质就是练为战。所以要从实战需要出发来从难、从严。”[袁伟民等主编.中国排球运动史.武汉出版社,1994年7月版,134页]
在全面总结我国已有训练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大松博文训练中的精华,学习解放军郭兴福教学法,我国体育界提出了至今仍指导我国各运动项目训练实践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即在解放军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基础上,加上了大运动量训练。[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促进训练工作革命化.体育报,1964.3.16]
遵从“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我国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量”的安排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遵从“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我国运动训练在经历文革动乱岁月后迅速崛起,竞技体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超前发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的职业化,运动队管理模式和竞赛模式发生了变化。一些运动队由专业体工队模式变成了职业俱乐部模式,一些比赛由赛会制变成了赛季制,多种赛制的走训制代替了集训制,教练员由清一色的国人变成了许多项目直接由外籍教练训练,运动员的价值观在不断变化,运动队伍的管理难度加大,人们对“三从一大”提得少了。直到新的世纪来临,不少项目在训练工作会议上才再次重提“三从一大”。
(二)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现状与问题
当人们重提“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时候,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对它的理解却出现了偏差。有些项目的训练工作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训练蜻蜓点水,难度降低、要求下降,练战分离;有些项目片面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忽视艰苦训练、严格要求的基础作用,训练次数和负荷偏少偏小;有些项目把“三从一大”同科学训练、技术创新割裂、对立起来,片面的理解“三从一大”就是苦练,就是增加训练次数、延长训练时间,运动员长期处于被动训练状态,训练效益很低。
1.训练形式化、表面化现象较为普遍,严重脱离比赛的实际需要
邓亚萍等体育界政协委员,2003年3月9日向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大会提交的《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指出,“因90%以上的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员,从事专业训练都是从少儿时期开始,常年超负荷和向生理极限挑战,绝大多数运动员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病伤。运动员是以健康为代价,为国家为民族争得了荣誉。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问题对竞技体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情况非常严重,一些优秀后备人才不愿意再进入专业运动队。”[中新社北京2003年3月12日电(记者郑珊云、徐足之)十四位体育界政协委员联名建议,把退役运动员作为特殊群体,纳入社会保障。]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与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中未能正确理解“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将“大运动量训练”等同于增加训练时间,单纯强调“大”和“苦”,打“时间战”和“消耗战”,训练形式化、表面化不无关系。
然而,形式化和表面化的“时间战”和“消耗战”致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群体出现较高的运动损伤比率。2003年1月11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羽毛球业余训练工作会议上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谈及,羽毛球国家队队员的伤病率是100%,2001年中国青少年羽毛球队的伤病率几乎是200%,42名集训队员查出83处伤病。[数字解析羽毛球业训的昨天和今天[N].中国体育报,2003.1.13]2002年9月23日我国前著名排球运动员郎平接受北京电视台《往事再说》栏目采访时回忆说:“我26岁那年就退役了,主要是因为我的膝伤再也承受不了那样的训练了,一跳膝关节就积水,肿得老高。现在国外选手每天只训练2~3小时,但她们到36岁也还照样能跳。我们练10年的运动量可能是人家练20年的运动量,但我们10年就耗尽了。”[《往事再说》——郎平访谈录.BTV一2002.9.23.15:30]
形式化和表面化的“时间战”和“消耗战”使得运动员容易对训练产生厌倦,这是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就不愿再继续训练,希望早日退役的原因之一。我国体操运动员李东华,16岁入国家队,17岁训练中受伤摘除脾、肾,19岁训练时双脚跟踺同时断裂,21岁训练中头触地锁骨、脊柱严重挫伤。这之后退役出国到了瑞士。29岁时代表瑞士获1996年奥运会鞍马冠军。而与他同期的我国体操运动员早已退出了现役,那年代表我国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子体操金牌的运动员只有李小双,在拿到奥运金牌后便退役了,时年23岁。对比我国体坛常见的“流星”与国际体坛常见的“常青树”现象,可以想象这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多大的浪费。
同时,形式化和表面化的“时间战”和“消耗战”使得运动员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化学习和其他活动,这是为什么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很多家长不愿意让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从事竞技训练的主要原因。200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高收入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比例高达77.8%,中等收入家庭为74.6%,低收入家庭也达69.8%,而在不支持原因的调查中,64.3%的家庭怕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数字解析羽毛球业训的昨天和今天[N].中国体育报,2003.1.13]2000年公众对中国体育代表团内部行为识别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对文化素质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仅为13.6%和4.7%,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高达22%和8.4%,而对专业力量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为50.5%和10%,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有4.2%和0.5%。[邱招义.中国奥委会无形资产营销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R].北体大博士论文,2003:8]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我国著名体操教练员高健就曾呼吁,“提醒教练员一定要关爱运动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体操训练一定要改革,观念一定要转变,否则会使体操训练走入盲区。”[高健.2002年体操高级教练员培训班讲稿[R].2002.12]
此外,形式化和表面化的“时间战”和“消耗战”使得教练员在训练课结束后也身心疲惫,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回顾、思考、总结自己及其工作,无暇顾及自身的提高和高质量的备课。在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周教学工作量一般定额在8~12学时(1学时约50分钟),这是保证其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难以想象一个周教学时数达到30学时的教师能把课上好。在法国工作的我国排球教练就曾提及,国内教练员在训练场上的时间多于法国教练员,法国教练员在训练场外用于专业的精力和时间多于国内教练员,他们必须查资料、看录像、观看其他队的比赛、分析数据,以数据来指导训练。众所周知,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是中国体育腾飞的关键。2001年12月徐寅生谈到教练员的创新意识时说,“中国乒乓球的地位就是靠着教练员的不断的思想解放、创新以及运动员的努力拼搏获得的。”而“创新来自于对平时训练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发展。”[贺遐.徐寅生谈教练员的创新意识[N].中国体育报,2001.12.11]如果教练员训练课后已筋疲力尽,何以有对训练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发展创新。
2.片面强调特殊性,“快乐”性,忽视艰苦训练、严格要求,练赛脱节
对“三从一大”原则片面理解的另一个极端是以提高训练质量为由否定“苦”的作用,强调“快乐”,丢掉了“从实战出发”这一核心,忘记了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向人体极限挑战的过程,致使运动员骄娇二气滋长。而没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奉献精神作后盾的运动员,是不可能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例如,竞走运动员朱红军在2003年90天冬训过程中,高强度下连续快走的训练课进行了52次课,接近于比赛速度的长距离节奏训练课进行了26次课,在训练课上接近或超过本人过去比赛强度的高水平训练课进行了11次课。这说明,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针对上述状况,原体育总局李富荣副局长在2003年3月召开的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上就呼吁,“重新认识并坚持和完善三从一大爷已是当前训练工作的当务之急。”[李富荣副局长在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武汉,2003.3]2005年11月22日段世杰副局长在总局备战2008奥运会暨2005冬训动员会上讲话中强调,“在新形势下,对三从一大爷训练原则必须重新学习,重新认识,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思想上有新突破、在实践中有新作为。”[总局召开备战2008奥运会暨2005冬训动员会2005-11-22华奥星空]
二、重新认识“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三从一大”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竞技体育多年训练探索的经验概括和理论升华,是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反映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对运动项目制胜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出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内涵的不同理解。
规律是指事物和事物之间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必然的联系。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联系,就把握了规律。因此,认识事物的规律,应当从事物的本质和事物本质之间的关系开始。“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反映的恰是运动项目制胜规律中各训练要素的合力,即训练过程中,各个要素对训练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孤立地、简单地产生的,而是在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换言之,训练过程的每一要素都在产生一定的力,但最终导致训练效果的力并不是各要素之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在诸要素之间的实际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合力。诚如体育总局肖天副局长说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所涉及的四条实际上不是一个平铺直叙的关系,概念上是一总三属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从实战出发,是原则的核心。从实战出发的难,越难越有价值,从实战出发的严,越严效果越好,从实战出发的大运动量训练,强调的是结合实战的大运动量,大运动量要有度。1964年国家体委召开的足球训练工作会议上,当时的体委副主任黄中同志也指出过,“只有在从严、从难的条件下,才能练出过硬的本领。但从严要严得合理,从难要难得可行,大运动量要大得科学。”[黄中.认真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提高训练工作水平[J].新体育,1964.4]
(一)从难
赛事的增多和参赛成绩的极值化,决定了“难”必须要从实战需要出发。“难”,就是要强调训练的针对性和高质量;难,就是要依据运动项目特征和规律以及运动员的个体特点进行实战性训练。竞技运动训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训练量与强度以及各种方法手段的组合运用等,都存在着很多的变数,绝不是练得越多越好那么简单,而是根据项目的的特点和比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例如,对于速度和爆发力项目来说,如果只注重数量而忽视强度,那么运动员所训练出来的肌肉收缩速度、动作节奏、供能方式以及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等,都会与项目的规律和比赛时的要求有极大的不同。目前,我国部分技术相对简单的周期性体能项目,如游泳、赛艇和田径的部分项目,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其差距并不在于练习手段的专项化程度,而在于实施练习时的专项强度。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部分一线运动员在准备期的专项训练仍遵循以“量”为主的训练原则。这种低强度的专项训练显然不可能使参与运动的器官和系统达到符合专项要求的生理负荷,当然,也就无法冲击现有运动能力的“极限”(陈小平,2005)。孙海平教练对刘翔的训练安排充分地体现了实战性和针对性。比如从冬训(准备期)开始改变传统常用的大周期、长节奏、低质量、大运动量的训练模式,而采用小周期、短节奏、多课次(适当减少每堂负荷量)、高质量的安排方法,使刘翔从冬训起就一直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同时,注重在训练中解决实际比赛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浪费时间进行那些低效的重复劳动,尽可能使机体通过高质量的训练得到足够的的适宜刺激。另外,孙海平教练认为,任何训练中的实战要求只能接近于实战而不可能等同于实战。因此,多参加比赛、把比赛与训练融为一体、赛练结合、以赛促练,这是国际田坛发展的趋势,也是刘翔近几年逐渐走上的成功之路。
(二)从严
从实战需要出的严,最根本的就是要突出“专项”训练,这是现代运动训练中的核心。因为当运动员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之后,各项运动素质及其它们之间的协作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可塑的空间有限,一般训练能力的单一改善不仅很难使专项成绩得到提高,有时还会影响到整体的发展。此时,只有从实战需要出发,严格按照比赛的要求运用完整和高强度的专项练习手段,才能充分挖掘那些与专项密切相关的器官和系统的潜力,从整体上促使不同素质间、素质与技术间以及心理、环境等因素与技、战术的发挥之间协作更加均衡和稳定。从运动生理学的观点看,保持和提高运动成绩的最好办法是不断进行该项目比赛时的最基本的运动(练习)模式。因为在有类似的神经肌肉募集方式的两种活动之间,训练效果才有可能被更好的转移。当然,“专项”从严的界定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当竞赛规则发生变化时,对专项的理解也应随之转变。比如,中国乒乓球队针对规则的变化,在对原五大制胜因素“快、准、狠、变、转”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在新的层次上又提出“凶、拼、抢、搏”和“技术精炼、全面,没有盲区”的制胜特点。
对专项训练的从严,不仅要体现理念上,而且还要体现在每个练习的细节上。因为如果施加在肌肉上的强度的不同,那么参与活动的同一块肌肉中所动员的运动单位也是不同的(包括参与收缩的快慢肌比例不同和被动员的总的肌纤维数量不同)。错误的动作练习或者疲劳引起的动作变形的练习,实际上是练习了与专项要求不同的神经-肌肉联系。比如,进行杠铃负重下蹲练习,两腿站立的宽度分别为肩宽的75%、100%、140%,同时保持杠铃的重量不变,结果臀肌和中间大腿肌的活动明显受到影响(Mccaw,1999)。
(三)从实战需要出发
1964年周恩来总理就说:“三从爷的实质就是练为战。所以要从实战需要出发来从难、从严。”[袁伟民等主编.中国排球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7 pp134]
2002年体育总局李富荣副局长在全国国家级教练培训班上说,“从实战出发是‘三从一大爷科学训练原则的核心内容。能否真正贯彻执行’三从一大爷,关键在于训练中是不是从实战出发。”[李富荣谈如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练员[N].中国体育报,2002.12.10]2003年3月在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上李副局长再次强调,“三从一大爷的核心是从实战出发爷,就是要将奥运赛场的残酷性、对抗强度、比赛压力体现在训练中。”[李富荣副局长在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武汉,2003.3]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蔡振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指出,“在进行技术训练时,教练员紧紧抓住从实战出发爷这一核心环节,想方设法使技术训练在有针对性的对抗气氛中进行,尽量纠正那些不难、不严、不结合实战需要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蔡振华.发扬传统从零开始与时俱进再创辉煌[R].武汉: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2003.3]
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杜兆年在介绍浙江省体育工作经验时也说,“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三从一大爷,其灵魂是’从实战出发爷,也就是解决好训练中的针对性问题。”[杜兆年.打造精品工程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做贡献[R].武汉: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2003.3]
2005年体育总局刘鹏局长提出,“在坚持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时,必须紧紧抓住从实战出发爷这一核心”。[刘鹏局长在体育总局备战2008奥运会暨2005冬训动员会上的讲话[R].北京,2005.11]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从实战需要出发是“三从一大”原则的核心,是专项训练与比赛一致性的具体体现和要求。从实战需要出发的立足点在于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打得赢,能取胜。围绕从实战需要出发,即围绕打得赢,去组织从难从严大运动量的训练。
(四)大运动量训练
对“三从一大”原则分歧最大的是在对大运动量训练的理解上。
我国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量”的安排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使训练开始有了质的飞跃。
1964年4月21日~5月23日大松博文来华训练,平均每次训练课5小时,平均活动距离4972米。训练初期,100%的人出现大量尿蛋白。后期队员都能适应了。这期间,游泳教练陈运鹏在训练过程中也提出了“过强度关”的训练理念,他从日本女子排球训练中得到启示,认为“人体生理的潜在能力还有很多可以挖掘,谁能挖掘出更多的潜在能力,谁能忍受大数量高强度的训练负荷,谁就能上去。”[袁伟民等主编.中国排球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7]
我国运动训练在经历文革动乱岁月后迅速崛起,竞技体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超前发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恢复训练以后对大运动量的要求。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卡莱尔的大运动量的训练理论观点被我国游泳界所接受以后,在全国都基本采用了超长距离游的训练方法。年游泳距离由1975年前的75~100万米,增加到1976年后的200~300万米。[许琦.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的研究[R].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4]
进入21世纪,不少项目在训练工作会议上开始重提“三从一大”。但对大运动量有了新的理解。
金昶伯执教国家女曲初期,进行了大运动量训练,许多队员吃不消,国内曲棍球界也有不同看法。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不是简单迎合运动员的意见,而是专门请生理生化专业人员为队员做会诊,当会诊结果认为这是上量之后正常的反应时,小球运动管理中心肯定了金昶伯的做法,在科学监测的保障下,继续执行大强度训练计划,从而造就了女曲今日的辉煌。[胡建国.顽强拼搏勇于突破[R].武汉: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2003.3]
田管中心主任罗超毅讲到,从实战要求出发,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思想是刘翔取得突破的关键。刘翔的训练安排与要求改变了那种大周期、长节奏、低质量、大运动量的训练方法,采用小周期、短节奏、多课次、高质量的安排方法,每天训练不超过3个小时,使刘翔从冬训开始就一直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
以往,浙江游泳队也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一堂训练课游上1万米是常事,但训练效果并不好。近年来,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学习并掌握先进国家的训练模式,把大运动量的训练安排得更为科学,同样是每堂课要完成8000~10000米的量,以前是单纯讲求一堂课的量,现在是通过对训练时间和训练间歇的严格控制,结合对泳姿泳程的巧妙编排,合理安排了大运动量中的密度和强度,从而达到了提高训练质量的目的,在一个只有5条泳道的简陋游泳馆里,培养出了一批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杜兆年.打造精品工程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做贡献[R].武汉: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2003.3]
从以上对大运动量的认识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中提到的“运动量”,应理解为“运动负荷”,也就是运动员在承受一定的外部刺激时,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承受的总刺激。[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R].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8]而运动负荷则包括负荷强度与负荷量这两个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结构。负荷强度指在单位时间或单个(单组)动作中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负荷刺激,或者说是在单位时间或单个(单组)动作中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一定外部负荷刺激量所引起的内部应答反应。负荷量指在持续、连贯的身体活动过程中,运动员机体在承受一定外部刺激总量时所表现出的内部应答反应的程度。运动员在一次训练课中所承受的总负荷是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综合效应,同一个总负荷可以由不同的量和强度匹配组合而成。从以上有关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可以知道,同一个较高水平的总负荷既可以通过突出负荷强度控制负荷量达到,也可以通过突出负荷量控制负荷强度来实现,关键是要根据每次训练课的目的和具体要求确定一个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最佳组合方案。
运动训练中片面地靠延长训练时间来追求大的总负荷的做法,既违背了负荷控制理论中负荷强度与负荷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又不符合现代运动训练由突出负荷量转变为突出负荷强度的发展趋势,不仅影响训练的效率,也浪费了运动员大量宝贵的休息和学习等其他活动时间,更违背了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三从”原则。
2002年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高健在给教练员培训班讲课时就提出,“从效益成本理论分析,就是用相对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效益、最好成绩”,要辩证看待训练时间减少问题,“训练时间减少的同时其他活动的时间增多,例如电脑、游戏、看书、电视、聊天购物的时间增多;知识增长多,摄取的知识丰富,处理矛盾的能力强,抗干扰的能力就强;积极性休息的时间多,对心理恢复、体力恢复有益,训练的效益更高,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可以享受到训练及比赛带来的愉悦和高峰体验,这是竞技运动员的最高境界。”[高健.2002年体操高级教练员培训班讲稿[R].2002.12]
孙海平教练更是从他对刘翔等人的训练中获得了对训练负荷的深切体会,“从目前世界优秀选手来看,在训练中的变化,特别是训练负荷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训练强度上,这是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对此,我的体会是:长期大量的低强度训练容易造成疲劳;低强度的训练不会对专项形成有效的刺激;低强度大负荷训练不利于专项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强度要求的训练有助于运动员稳定状态,在比赛中发挥水平。”[孙海平.科学训练与竞赛[R].北京:2005年国家级教练员岗位培训材料,2005.8]
由此可见,“一大”中提到的“大运动量”,应理解为“大运动负荷”,也就是运动员在承受一定的外部刺激时,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承受的总刺激,包括负荷强度与负荷量这两个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结构。“大运动量训练”要大的科学或科学的大,其实质就是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律、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使运动员机体受到的总刺激达到“大运动量”。
三、结束语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竞技体育多年训练探索的经验概括和理论升华,是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反映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
对运动项目制胜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出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内涵的不同理解。从难从严围绕从实战需要出发展开,从实战需要出发的难,越难越有价值,从实战需要出发的严,越严效果越好;从实战需要出发就是认清项目本质特征和规律,反映在专项训练与比赛的一致性上;大运动量训练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可持续进行的,可持续大运动量训练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调整负荷结构,统筹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要素,结合实战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律、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使运动员机体受到的总刺激达到“大运动量”,大得科学有度。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核心是从实战需要出发,只有抓住这一核心,钻研训练、改进训练,在对项目本质和规律深刻理解基础上发展创新,把讲究训练质量和效益作为训练工作追求的目标,才能为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才能避免“时间战”和“消耗战”,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
遵从“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我国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量”的安排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遵从“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我国运动训练在经历文革动乱岁月后迅速崛起,竞技体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超前发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随着人们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全面理解,讲究训练质量和效益将是训练工作追求的目标,注重细节的高标准训练管理将是训练成败的关键,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训练将是取得成效的根本,围绕竞赛有针对性训练将是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优化调整负荷结构统筹考虑训练过程各要素的合力将是提高成绩的保证。
(执笔人:钟秉枢)
四、参考文献
1.黄中.认真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提高训练工作水平[J].新体育,1964.4
2.李德生.对郭兴福教学法和1964年大比武的回顾与思考.理想战争网站www.idealwar.com,2002-6-2
3.袁伟民等主编.中国排球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
4.刘鹏局长在体育总局备战2008奥运会暨2005冬训动员会上的讲话[R].北京,2005.11
5.徐寅生谈教练员的创新意识[N].中国体育报,2001.12.11
6.李富荣副局长在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武汉,2003.3
7.蔡振华.发扬传统从零开始与时俱进再创辉煌[R].武汉: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2003.3
8.高健.2002年体操高级教练员培训班讲稿[R].2002.12
9.胡建国.顽强拼搏勇于突破[R].武汉: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2003.3
10.杜兆年.打造精品工程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做贡献[R].武汉:全国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2003.3
11.刘爱杰.关于一个落后项目短期内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思考[R].北京:2005年国家级教练员岗位培训材料
12.孙海平.科学训练与竞赛[R].北京:2005年国家级教练员岗位培训材料,2005.8
13.钟秉枢.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14.邱招义.中国奥委会无形资产营销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R].北体大博士论文,2003
15.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R].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