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问题与任务述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发展相依相存,与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呈现相互交融的态势。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66年;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阶段。第二阶段:1967年到1977年;中国竞技体育的停滞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中国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走向世界阶段。
我国社会学家认为:从1978年开始,我国社会结构进入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社会转型是指“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期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我国价值理论的研究形成了自身的体系,为研究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价值学的视角,促使人们从更深的层次去认识问题。运用价值理论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竞技体育的价值,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竞技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竞技体育十年的活动停滞,十年的理论沉寂,积淀了许多需要人们重新认识和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竞技体育有了飞速的发展,对于竞技体育的理论研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探寻,人们不仅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进一步分析竞技体育内部诸现象方面有了质的突破,而且在引进新学科理论和方法对竞技体育进行整体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竞技体育理论研究,在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竞技体育的实践,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的研究体系。(图1-3)
图1-3 竞技体育研究体系框图
竞技体育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及竞技体育实践所取得的大量成果,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各种效应,而人们并不满足于对竞技体育内部结构和规律的事实认识,一直在探求着竞技体育对于人的意义究竟何在?在进一步正确地认识竞技体育整体的同时,人们也对竞技体育的价值进行了广泛的认识和研究,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人们以哲学的方式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于事物是从不同视角加以审视和研究的,并依据研究任务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这就是建立在实践论基础之上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在对于竞技体育的研究中,在本体论研究范畴里,其主要的任务是探讨竞技体育“是什么?”的问题;在认识论的范畴里则以研究竞技体育“怎么样?”为重点;运用价值论研究竞技体育,是从竞技体育“应如何?”出发,探讨竞技体育对于人的意义,是着重于人的主体性研究。竞技体育重要的并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人们愿意相信它是什么,换句话说,重要的是竞技体育究竟能够在哪些方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体现出对于人的价值。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是从竞技体育的主体性方面来进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竞技体育这一人类特殊活动形式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性;二是指在竞技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的主体性。但是,竞技体育只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方式,它本身并不能成为主体。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作为一种主体性研究,归根结底是从对于竞技体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探讨进行的。人的主体性集中体现在世界与人的关系中,体现在人作为主体创造价值的活动中,也体现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体系中。价值研究揭示了人在创造价值、价值尺度、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展现了人的主体性的核心内容。贯穿价值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而价值理论的研究主题则是:存在对于人的价值是什么。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人的主体性地位是价值理论的思想中枢,而价值理论是主体性理论的典型形态。价值理论研究与主体性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打开了探求主体性问题的新领域。价值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使人们哲学视点的重心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从方法之道转向目标之道。对于竞技体育的价值进行主体性研究,也是将价值研究与主体性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其理论出发点建立在对于主体问题、价值问题和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将研究竞技体育的视角放到一个新的位置上,即着重从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认识和理解竞技体育的价值本质和特征,这是一个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它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需要在对纷繁复杂的竞技体育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竞技体育的价值理论体系,并对重点问题予以深入的探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价值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探讨,从主体性研究的角度,初步分析竞技体育的价值问题,并完成以下任务: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竞技体育的价值的概念群及对相关因素的分析。
(2)竞技体育的价值结构、价值活动中介、价值评价、价值活动代价的研究,提出并论述价值场的理论假设。
(3)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竞技体育的发展做价值理论上的初步分析。
(4)初步构建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