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养生桩坐桩功法
大成拳养生桩坐桩功法,按坐位分为平坐势和高坐势(椅位)两类。平坐势坐桩又分平坐正盘膝和平坐交叉盘膝式。高式椅位坐桩根据身位不同,分为正身直坐和侧身坐势,根据腿脚位不同分为直腿势和分腿势等不同。坐势桩功法分述如下:
一、盘膝平坐势
坐功也是养生功法静功的重点功法之一,为坐于平地地面,采用盘膝形式的功法,有正盘膝和交叉盘膝(也称过宫盘膝)两种体位。手位有撑抱、腹抱、撑按、平推、斜飞等不同形式,外形近于佛家坐禅和道家打坐,而内意中没有内视、守窍、导引或只专门练气的纯气功等非大成拳静功内容。大成拳坐功练气而不想气,调息而不导引,应在己身与外物之间做神意训练,所以大成拳的原则是“执着己身一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练者应在己身与外界的关系上入手方为正轨之途。一定要从本质原则的不同上区别于其它功法,否则容易出偏。大成拳没有出偏的功法,只要按大成拳的正确拳理和功法练用,就不会出现象伪气功的损害神经系统或迷信害人等戕生现象。
1. 正盘膝休息势(平坐桩准备势)
此功采用左右双腿交叉盘膝体位,平坐在地面、床或蒲团上,左右小腿和脚在交叉时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或右腿在上,左腿在下,习者可自行选择;膝关节处弯曲成锐角,两膝向身左右两侧略分,小腿外侧朝地面;身体正直,由臀部下坐承受体重,正头、顶项、含胸、圆腹、身略后靠;两目前视,正对前面目标。然后两手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左右两肘自然弯曲略向左右外撑。间架确定后,微闭双目,平心定意呼吸为静、长、细的腹式呼吸,全身放松约3分钟,待身体舒适、心情安定后即完成坐功准备。初练坐功者亦可以此功为坐功基础功法习练,练功时间半小时左右为宜,精神应注意以放松、平静为主,意念上应与外界目的物产生关系,有相互呼应的定向意感。初练时应多注意两肩放松,两腿相盘应适度,不要过于用力盘腿有碍下肢气血运行;两手朝下按在大腿上以自然轻放为宜,不要用力下压,否则失去松灵造成局部紧张,不利整体放松,达不到内调功能的练功效果。(图11)
图11
当坐功练到预定时间即可收功,收功要求间架结构不变,头上顶,体放松,只是放弃练功神意活动,3分钟左右即可将两眼睁开,向目的物注视片刻,便可收功,放弃练功中的间架坐势,恢复自然体态。练功时出现感觉等现象,与卧功大体相同,只是个别练者有时练功出现上体左右或前后晃动现象,应即用意念控制身体的动作,恢复静态,同时将两眼睁开,注视面前定位目的物1、2分钟即可恢复正常,然后用意念控制一下身体保持静态,定意练功,自然很快会将此现象纠正。造成上身练功时晃动的原因大多是由于间架结构的体位定形时身体不够中正,或前倾、或后仰、或左右歪斜所至,只要在练功时掌握好上述要领,很快就能进入正常练功的松静状态。此功为练卧功有一定基础者要求提高功效的首选功法,是暂时练站桩不适宜者,练站桩功的基础,对行动不便或下肢腰腿不利者具有较好调整和疗效的作用。练此功日久,习者神明体健,对腰、腿、脚和脾、胃、肾均有较好的内调、温养和治疗作用,更有利于下肢不便者的恢复。
2. 正盘膝撑抱势
先按正盘膝休息势做功前准备3分钟左右,然后将两眼睁开前视目的物,左右两手徐徐向身体前方抬起,五指撑开,掌心向内,抱六撑四,两手抬至胸肩位,两手之间和手胸之间均约两拳左右距离,肘低于肩,手高于肘,头上顶,身体放松,意念中与外界具有推拉撑抱之意,不即不离,应以自然和谐为度;指分、腕顶、肘撑、肩坠。练此功时间,以半小时为宜。可在每日睡前坐于床上训练,是进行内养和放松功法的一种训练形式。此功与平坐休息势不同的是,不闭双目,手臂、肘以撑抱位训练,而神意活动比平坐休息势也有加强,练功力度略强于平坐休息势。此功要点是在坐桩时调好上身及手臂的间架,并增加与外界的神意活动。此功在训练和功效上是上下身同时得到调练的坐势功,为练其它坐功和练站式桩功的基础。准备势和收功均采用平坐正盘休息势功法。(图12)
图12
3. 正盘膝腹抱势
准备势同平坐正盘膝休息势,调整3分钟后,将两手抬至小腹前部,十指撑开,指尖内抓,掌心含虚,手心正对小腹中部,两手之间,手与腹之间的距离两拳左右,沉肩坠肘,两肘自然弯曲,肘关节成大于90度钝角,两手臂意向小腹内抱,抱六撑四,正头、顶项,两眼注视目的物,意念中应有内抱外撑之意。此功为坐功之选,不是日后练站功的基础功(胸肩位平坐正盘膝撑抱坐功才是日后站桩功的基础功),所以此功以平坐、内调、温养为主旨,而重在坐功的上下体同时训练,更宜于养生调息和对腹部内脏器官功能的调节、温养,对内脏慢性病人的治疗恢复亦有一定功效。练功选时可在半小时左右,亦可选练40分钟至60分钟,以增加其功用效果。此功因手位低于平坐正盘膝胸肩位撑抱坐功,所以宜于肩部的放松,在内调、温养方面此功的效果好,功法要领也宜于掌握。收功与上述坐功同。(图13)
图13
4. 正盘膝撑按势
准备势同上,然后将两手臂向左右分开于身体左右两侧,肘部弯曲时,小臂于身体两侧斜向垂直向前,十指撑开,指尖向身体前方,手心朝下与地面平行,高于坐平面一拳左右,手指向腕部上提,腕有向左右两侧微撑之意。此桩练功时,较上述坐桩的力度略强。由于手位要保持与地面平行,手腕向小臂上抬,所以手、腕、小臂部确定间架时,相对紧张,初练时有酸痛之感属正常现象,训练一段时间后自会消失,而续之为沉、胀的感觉是用功得当的好现象,如酸痛之感还不消失或加重,是因手腕、小臂过于紧张、用力之故,宜以放松纠正,自会趋于正常。此功对胸、腹内脏有温养、内调作用,于颈、肩、臂、背、腕和手的训练功用较大,对上述部位机能有不适者,或有病痛者均宜选练此功。此功有利于调节手、脚梢节微循环和内脏微循环功能。收功与上述功法同。练功时间应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为宜。(图14)
图14
5. 正盘膝平推势
准备势与上同,然后将两手抬至身体两侧,肘部下垂略外分,肘关节为略大于90度的钝角,手与小臂向身体前方平推,手腕部略低于肘部,十指撑开,手背自腕部向小臂方向后拉,手心向身体前方平推,十指向上,意念中推四拉六,与外界之间应充实意感。此功力度与平坐盘膝撑按势接近,练功时应重点注意调整好手、腕、肘、臂、肩部位的间架结构之间的配合、统一调整好各部间松紧,以适度为佳,过与不及均对功法练用不利。此功间架比上述各功法较易开展,故撑、推、拉、按之意力较为平衡,于开展中求紧凑,局部配合求均整。此功力度较大,但反有易于掌握的特点。因其易在桩中找均整劲,所以虽属养生坐功法,而对日后练站功和与发力有关的试力功均有助宜。今后在技击练用中,坐势发人、放人与此功练用亦有相关联系。此功还有利于手臂、肩、背与腰整体的协调功用,对颈、背、肩、腰等部位均有保健医疗作用。收功与上势同。选练时间应以半小时为宜。(图15)
图15
6. 平坐正盘膝斜飞势
准备势后,下肢体位同上势,然后将两手臂同时抬起,手心向下,左手高于肩,右手低于肩,在胸前成下按势,肘部弯曲为大于90度钝角。两手之间相距两拳左右,两手距胸部两拳左右,左右两手指尖斜向相对,肘撑、腕顶、手按、两肘略下垂,沉肩、坠肘、正头、顶项;然后上身由腰部向身体左侧扭转,头颈、手臂亦同时转向左侧,以面向左斜前方为宜。两眼同时向左斜前方注视目的物,同时用意,与之产生意念关系,有按、提、推、拉、分、合之势。也可采用右式训练,要领同上,只是左右方向及手位高低与其相反。此功手位近于站桩功的浮云势,但站桩功的浮云桩是全身向一侧转,此桩为半身扭转,所以以斜飞势称之。此桩力度在平坐桩中也属较强者,初练者以10分钟一次为宜,日后可以半小时一次桩功为宜。此桩很少出现不良感觉,要领较易。收功同上势。(图16)
图16
7. 平坐交叉盘膝撑抱势
准备势同上,平坐时左腿在下,膝部成大锐角弯曲。膝部盘时应尽量向右内盘坐,使左膝达身体正前方盘坐为度。然后将右腿盘坐于左腿上,膝部也成大锐角。右膝部与左膝上下重叠,即右膝也盘至身体正前方,两小腿向身后侧盘时,左腿盘向身体右后侧,左脚向身右后侧,而右腿盘向身体左后侧,左脚向身右后侧。上肢手位与平坐正盘膝撑抱势同。此桩坐练时因两腿交叉向双侧后盘,所以初练时多不适应,开始几天练功时间应每次以10分钟左右为宜,日后逐渐增加练功时间。另外练者须先练好平坐正盘膝式,能达一次桩功半小时以上没有不适感后,再选练此功为宜。练功时如出现腿麻或过于酸痛时,即为练功时间过长,应即停功,日久慢慢增加练功时间,自会使不适应感消除。此功对腰、背、腿、膝、脚、腕和腿的训练强度较大,但如能坚持日久正确训练,下肢强健有力。此功在坐功中最利下盘功效,利腿脚,健腰胯。此功手位也可按平坐正盘式的其它手位练用,只是下肢为交叉盘膝体位。此功练功时亦可右腿在下,左腿在上,要领相同。收功同上势。(图17)
图17
二、坐势桩法
坐势桩也称高坐势桩,练功时椅高为45厘米左右,以膝关节弯曲为90度角为宜,坐于椅上,练功因身位不同分为靠背坐桩和正身直坐桩两类;因下肢体位不同分为分腿坐势和斜坐势两类桩法。坐势桩为老年养生、下肢不利、慢性病人和技击习练者作为休养、调整、温养功选练功式。
1. 正身直坐休息势
练功时端身坐于椅上,臀部应略向前坐,上身正直,正头、顶项,两目前视,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掌平踏于地面上,脚尖向面前,膝部为90度角弯曲,小腿部与地面垂直,约成90度角,然后将左右两手分别按放于大腿上,掌心向下,指尖指向身体前方,十指撑开,沉肩、坠肘、含胸、圆腹,间架结构和体位确定后,微闭双眼,口微闭;平心定意,用腹式呼吸,呼吸静、长、细,全身放松,神注外物,轻松自如,静思与外界之景融为一体,忘我中又有我,有我而不执着,意多应在有意无意之间,内意笃实,外象虚空,似有轻灵之感。此功为坐功首选第一势,每次桩功应以半小时为宜,初练时宜可练十分钟左右,慢慢增加练功时间,以舒适自得为宜,扫除万虑,默对长空,体宜松静,意应切实,休息势坐功是练其它式坐功的基础功,日后练其它式坐功时,休息势坐功即是练功的准备势,也是练功后的收功形式。练此功时,极少有不适情况,只要掌握功法要领,很易增加练功时间,也容易掌握功法要领,也容易出现卧功、平坐功中的良好感觉和效果,在此不赘述。此功对疾病患者的保健医疗作用及疗效均较明显,技击习练者也宜选此功作为放松和调节功法训练,或在练用技击功法同时,于睡前当作养生静功配合训练,亦功效显著。(图18)
图18
2. 胸肩位撑抱坐势
以休息势坐桩为准备势3分钟左右,将两眼睁开注视目的物,同时按平坐撑抱势确定上身手、臂间架,下体位不变,意念中对外物有推拉、撑抱的意念诱导,神宜放松,但不要失目标定位和神注要领,头项,背肩部与下肢的其它要领与休息势同。此桩神意与桩功力度均强于休息势,所以初练时练功时间宜稍短,适应后逐渐增加练功时间。收功时,应将手、臂复原为休息势,放弃神意活动,闭目3分钟后收功。此桩于上身的肩、臂、肘、腕、手部和整体配合训练求整劲有利,内调和温养兼顾,为日后训练站桩中撑抱势功法的基础训练形式,但因手位上抬,具撑抱意念,有时会在练用中出现肩、项、背部的不适,如酸、痛等现象。如出现不适,第一,应了解肢体间架结构和手、腕、肘、臂、肩的桩位是否正确;第二,应了解坐功时肌体是否放松;第三,是否练功时间过长;第四,是否出现不适部位有病或过去有伤。如属第一、二、三种情况,即时纠正解决很快会趋于正常;如属第四种情况也属正常现象,可在日后的练功中随训练日期的增加,伤病处自会逐渐好转,但如果重伤未逾,或有严重病变者应先遵医嘱治疗;或在恢复期配合此功作治疗训练为恰当。收功同休息势。(图19)
图19
3. 撑按坐势
准备势同上。身位、手位按平坐势撑按桩要领要求,下身按休息势不变,其要领要求和训练效果与平坐按桩近似,只是下肢腰、腿、膝、脚部更有利于气血运行,而对下肢的锻炼力度却不如平坐势撑抱桩功用大。收功同上述。(图20)
图20
4. 腹抱坐势
准备势同上,上身手臂位按平坐势腹抱桩要求,下身按休息势不变,其效果含两功之长。收功亦同上述。(图21)
图21
5. 下托坐势
准备势同上。然后将两手心向上翻转,手背放于左右大腿根部,屈肘外撑,左右手指尖相对,十指分开,左右手中指间距为一拳左右,意念中两手有上托之意,似有球拖于手上,但练功时不要用力,应尽量以意念诱导,如出现手涨、热现象,亦是正常,证明气血运行和手部梢节微循环良好;如练功时手心出汗亦为好现象。此功日久,手指、掌比未练功时增厚,亦属达此坐功功效的体表部位出功结果,无论是出现良性感觉或肌体部位良性变化,练者千万不要有意追求,自然出现才是《大成拳论》中“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正常、自然、本能效用的结果,刻意强求某种现象或变化,均非自然原则,反不利于功法训练,也不合于拳学原理。收功同上势。(图22)
图22
6. 推托坐势
准备势同上。然后左右两手分别上抬至头左右两则,高于头顶,两手向上翻,手心向天空,十指分开,左右两手指斜向相对,左右两手指间距为一尺左右,肘外撑,两手有向上推托物体之意,松肩、顶腕,两手臂位向头前上方,手在面前方左右分撑,手背距面部约半尺左右距离。此功对肩、臂、肘、腕、手的练功力度较强,练功时最易出现肩臂酸痛和劳累现象,所以练者应以放松肩部为主。此功向上有推、托之感,向下亦有拉、坠之意,千万莫单方向执着而行,初练此功时间宜短不宜长,否则反而会引起肩背部僵紧于功不利。此功为上手位坐式功法,在坐功中力度消耗较大,应在掌握多种坐式功后,最后再练此功。此功对上肢训练功用甚好,养生方面内调作用亦很显著,对心、肺、胃、肾、肝、脾内调作用较大,只是练者应循序渐进,日久自会体认其中微妙。收功同上述。(图23)
图23
7.分腿势坐功
上述诸坐功的下肢体位均可用分腿势训练,上身功法各势不变,以休息势为例。练功前以休息势为准备势约3分钟,上肢体位不变,然后睁双眼前视,再将两脚,左右分开,相距约二尺至二尺以上,脚为外八字形,左右脚尖指向身体前左右两侧,然后将两脚上翘,只后脚跟部着地,脚尖与脚背由脚腕部向小腿方向勾拉,成上翘状,其它要领与坐势桩同。此功对下肢、腿腕、脚指部均有练用功效,利行走,对下肢气血运行和下肢不利者疗效甚佳,对日后习练大成拳步法亦有助益。练功时应注意,初练者千万不要过于用力将脚上翘,应在体认中逐渐加大力度,方能得法。练功时如出现小腿、足腕部酸痛或抽筋现象,均属力度过大所至,应放松调整,以适度为宜,坐功各式的下肢均可采用分腿势,以利下肢训练力度的加强。收功同上述。(图24)
图24
8. 侧身坐势
此功上肢功法要领同坐式。上身与下肢均为侧坐势,练功前以坐势准备势自调约3分钟,两手下按于大腿根部不变,然后上下身同时向身体左侧转约45度角,头、颈亦同时左转,两眼睁开目注左前方,左大腿及左脚尖指向左前方与目注方向一致,左腿膝部变屈为略大于90度角,小腿与地面垂直,右脚向身右后侧外后方伸约一尺左右,此时右脚跟翘起,以右脚尖着地,右大腿自右膝部向下,右膝关节成40度的锐角,右膝因身体左转,所以右膝亦指向身体左前方向,两腿之间在练功时有向内互相夹持之意,前脚下踩,后脚前蹬,两腿之间合为六分为四,有分合之感。此功为侧身位桩的坐功功法,有利下肢和增进上下肢与全身整体之间松整力的功效,练时也可采用右式坐功身体转向右侧,要领不变,只左右方向不同。各坐势桩,均可采用侧身式训练。(图25)
图25
9. 背靠式坐桩
背靠式坐桩,是将身体在椅上向后靠坐,以后背靠在椅背上练坐功,坐功诸势均可采用上身背靠势练功,其要领要求均不变,只是增加靠背形式而已。此功多因练者个体身体条件较差或年老病弱者选用,练功力度较弱,也为纯养生者初练坐功的首选形式。(图26)
图26
另外,坐式桩还有平推势、提按势、肩撑势、提切式等其它多势功法形式,内容、要领、要求及效果多与上述功法有相近之处,在此从略不作专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