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国民健身意识大大增强,对健身的科学性和指导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人们的这一要求,首要的问题是提高体质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而现行的体质测试指标主要是针对群体的,评价方法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心血管机能的评价指标和运动中心血管风险发生的筛查指标目前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监测及评价体系。因此,在大力提倡科学健身的今天,有必要在评价心血管机能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监测指标,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20~59周岁成年人26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试验,观察不同负荷下成年人心率、血压、脉搏波传播速度(ba-PWV)、中心动脉增益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在运动负荷试验中,40岁以下人群运动中收缩压变化幅度较明显,40~49岁人群中舒张压的变化幅度较大,50~59岁人群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均发生明显的改变;(2)在相同年龄段的情况下,女性完成的负荷量和运动时间均小于男性;(3)在运动负荷的刺激下,BMI正常组人群心率值上升得较快;而肥胖组和超重组血压变化较明显;(4)在男性受试者中,终止标准占前3位的分别为ST段异常(16.8%)、RPE≥17(15.0%)、收缩压≥200mmHg(14.2%)和下肢疲劳(14.2%);在女性群体中,占前3位的终止标准分别为下肢疲劳(52.9%)、RPE≥17(26.1%)和ST段异常(20.0%);(5)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与安静时和运动终止时血压的变化呈中度相关,尤其与女性终止收缩压呈高度相关;(6)在女性群体中,血液指标中的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TC)与运动时间、终止心率、终止SBP、终止DBP及安静脉压和baPWV均有较好的相关。
结论:(1)安静状态下的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在不同年龄段及BMI水平成年人中反映的差异比较明显;(2)从年龄特征分析,在运动负荷试验中,40岁以下人群主要是心率和SBP增加的幅度较大,而40岁以上人群运动中SBP、DBP和PP均出现明显升高。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SBP、DBP和PP它们或单独起作用或联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使运动中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能增加;(3)从性别特征分析,随着负荷增加,男性心血管机能的反应以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为主,而女性则是心脏泵血功能和收缩功能的增加;(4)从不同身体质量指数分析,在逐级递增负荷试验中,不同BMI人群血管功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肥胖组人群心血管机能的反应以外周阻力的增加为主;(5)评价成年人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的指标有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脉压、动脉增益指数、安静舒张压。
关键词:血管机能;逐级递增负荷;成年人;心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