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次备受媒体关注的人事变动(1)
在周明臣多少有些偏执的推动下,中粮在1992年外经贸领域放开、外贸企业从几百家扩大到几万家的情况下保持持续增长,到现在为止连续九年进入全球企业500强。周自己也承认,中粮的增长取决于一个“好的班子”,而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好的制度。周直言说,在国有体制下,中粮的激励机制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南风窗》
冲锋之时却也是告别之时
2004年是国资委动作频繁的一年,其中最值得人们关注,最具有争议性的要属国资委在人事方面的动作: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国资委公开“选秀”的同时,也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企老帅们的退休运动。
这场暴风骤雨般的国资人事风暴自然吸引了无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作为中国首选财经日报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张馨月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历时半年,经过资格审查、统一考试、考察了解层层关口,曾兵,这位一直为外企服务的‘海归派’将就任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34岁的他成了此次国资委公开招聘高管最终人选里最年轻的一位。”
2004年11月1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发布公示,22户监管企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的23个高级经营管理者人选名单正式出炉。其中,包括曾兵在内的11位人员将出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大型央企的“二把手”,其余12位将分别成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等企业的总会计师。
签订经营责任书、薪酬激励、对中央企业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公开招聘高管,国资委在市场化用人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5月31日至6月1日,国资委召开了“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此后四天,国资委敲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等七家中央企业作为董事会试点单位;6月28日,国资委又发布公告,第二次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央企业的高管人员。
新浪网对本书作者率先发布文章的转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中央企业对所属企业都要积极开展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者的工作。部分企业可以先从企业“副总”开始,向全球公开招聘人才。选拔的人才第一年试用,合格的签订三年聘用合同。条件成熟后,再逐步上升为“一把手”的公开招聘。
对于国资委的“选秀”,人们更多的是保持一种关注和谨慎的态度。相比之下,国资委对国企老帅的连番调整则引来了人们的质疑。11月30日,在国资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情不自禁地笑着说道:“现在国企的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可谁都明白,一直为国企改革打拼的国企高官们的心情和境况似乎却没有所说的那么好。
2004年1月9日下午,中盐总公司中层干部会议上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姜志刚局长代表国资委宣布关于中盐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的任免通知。会议在中盐大厦三楼召开,由林家骅副总经理主持,总公司总部全体中层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及在京直属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王礼处长出席会议。姜志刚在会上宣读了国资委、国资委党委关于任命茆庆国为中国盐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杜茂华任中国盐业总公司党委书记;免去董志华总经理、党委书记职务的任免通知。在会议上,姜志刚指出,此次调整是根据发展的要求,企业的现状,改革的需要,经过组织考察、集体研究决定的,是新老干部的正常交替。
这次并不引人关注的会议,却拉开了国企高官更替的大幕。而每一次的更替,国资委的说法是“因为年龄原因,属正常退休”。之后,5月中旬长城集团董事长王之,5月16日三九集团董事长赵新先,7月8日四川长虹电子集团董事长倪润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三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国字头”企业元勋因“年龄已过60岁”而卸任。
人们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60岁”对于这些曾经叱咤多年、把企业带上巅峰的功臣们来说,真是“廉颇老矣”的时候了吗?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11月,中组部、国资委有关领导先后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上宣布了中央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主要领导人调整的决定。这次会议传递的信息是:经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王晓初同志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免去周德强同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的职务。
同时,国资委党委决定,冷荣泉同志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常小兵同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的职务。常小兵同志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尚冰同志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免去王建宙同志的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的职务。王建宙同志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免去张立贵同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的职务。
这次电信行业巨头高管的变动,首先遭到了专家学者们的“炮轰”:这到底是要解决恶性竞争,还是要带来同业间更恶劣的竞争?
争论也罢,“炮轰”也罢,国资对国企高管们的更替已经无声息地进入高潮。于是人们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那些还没有被宣布任免通知但事实上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大型国企高管们是否也会是这样的结局呢?已经带领中粮集团连续十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周明臣,自然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对象。
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中粮已经成为股份制改革的重点试点单位,已经63岁的周明臣似乎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就被替换,否则,不仅会影响到中粮既定的改革战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周的才华。
不知道人们传出这种小道消息的初衷是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人们更愿意看到像周明臣这样既有非凡领导力又有企业改革精神和气魄的国企高管还能够继续在他们的岗位上发挥他们的才能,而不是过早地退下来。
但往往事与愿违:周明臣还是没能坚守住已经坐了12年的中粮集团董事长的位置。
2004年12月28日下午,中粮集团会议室里,周明臣被宣布退休,原华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宁高宁接替周明臣的位置任中粮集团董事长。中粮集团是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之一。至2003年底中粮集团的总资产为46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41亿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国资委规定副部级干部60岁退休,正部级干部65岁退休,而那时周明臣的年龄已是63岁。
周明臣本人的感慨“就在宣布决定时,在场的人都向周总致敬,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粮集团公关新闻部的经理们先后向媒体透露了任免会议上的情形。周明臣之所以备受中粮集团上下的尊重和爱戴,一个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在执掌中粮的12年里,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重组和向实业型企业转型的改造,并使其成为一家典型的新国企,从而向人们证明了“国企也可以赢”的事实。周明臣2004年8月初与本书作者在一次长达3小时的谈话中,激动地描述了他的理想和抱负:“一是在中粮总部层面以增资扩股的形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大型国企、国内银行、基金等投资商作为发起人,引入发起人所持股份不超过中粮全部股权的20%;二是各主要发起人派代表进入董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建立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员工激励计划在内的薪酬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四是在中粮各下属经营层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现有核心业务。”他预计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能够基本完成此项系统工程。
同时,周明臣有着进军国内资本市场的想法,他曾表示:“我们并不否认在国内A股上市的打算,A股市盈率普遍比较高。”中粮集团在2004年10月末已并购重组深宝恒(000031)。
随着周明臣的退休,中粮的战略是否有变?周明臣的继任者宁高宁自然也就成为被人们关注的对象。
与周明臣的“官员”背景不同,宁高宁是一步步从华润的基层员工做起来的,而且具有中西合璧的学识背景。宁高宁出生于195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1986年进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2年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6年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999年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华润总公司总经理。
他被媒体誉为“中国摩根”。
与周明臣相同的是宁高宁也利用资本工具频繁对公司进行重组改造,希望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起,宁高宁就率领华润利用资本在内地掀起并购浪潮,如啤酒业、地产业、纺织业和电力行业等。目前华润集团已拥有6家香港上市公司和4家内地上市公司。
有一种说法是,国家之所以让宁高宁接任,是因为宁高宁有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而且,由于华润与中粮都是原外经贸部老外贸企业,都是红筹大佬,因此,中粮集团不至于因人事变动而影响既定战略。宁高宁曾坦言自己最爱看《资本论》。他在华润也上演过一幕资本大戏,至于这出戏能否在中粮续演,至今还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
无论如何,人们对周明臣这位老帅怀有相当尊敬和佩服的心情。本书作者是第一时间发布“周明臣退休、宁高宁接任”这一新闻的,该消息刊登在中国首选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12月30号的头版头条上。新闻报道发表后,立即引起了无数媒体的注意。
随后,这条新闻以“宁高宁掌门中粮”的标题长时间挂在中国第一门户网站新浪网的财经首页头条专题版位上。人们对这次在国资委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人事任免怀着浓厚的关注兴趣,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网络上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评论,有对周明臣的,有对宁高宁的,也有对国资委的。
“冲锋的时机,就是告别的时机。”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甘尼特的前任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艾伦·纽哈斯的话让人们无法不感慨岁月的匆匆易逝。也许更让人们感慨的是国企领导人的任期规定带给人们的一种无奈。一向以报道企业家这一群落而著称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在给予周明臣很高评价的同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1992年进入中粮,周明臣便不断打乱着这个时年40岁的、庞大的、与恐龙极为相似的国企的习惯性步伐。他极具预见性地引领中粮由贸易型企业转向实业型企业。1993年顶着政策收购障碍将中粮带到香港资本市场,90年代末期将中粮庞大的产业体系收缩为四大主业:房地产与酒店、粮油贸易、食品加工及金融。周不讳言他在中粮的12年里始终处于深重的危机感中。作为一种对危机感的释放方式,他在中粮内部频频发动各种形式的变革。但这并没有使63岁的周明臣感到满足,进入2004年的老帅愈老弥坚,中粮四大主业的拓展速度更加迅疾:重组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收购深宝恒、重组德隆旗下ST屯河、12月22日完成与美国油商ADM公司的合作。显然这一系列动作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即进一步加快中粮的产业整合速度和加大整合深度深度。提前获知退休时间的周明臣,在感叹时不我待的同时,更加渴望为其整合梦想划上一个更完满的句号。”
其实在周明臣退休之前,他就在2003年11月对《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表达了自己对国资委的大胆看法:“国资委对国有大企业的监督管理,我认为不能成为‘老板’+‘婆婆’式,国资委管的重点应该是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这样的企业领军人物,其他的具体事务可以交由企业自己来完成,国资委还可以从战略的角度对企业提出发展规划、远景目标,但绝不能事无巨细。”周明臣的话里有话。
值得欣慰的是,对于周明臣这位国企老帅来说,12年中粮的征战史,老去的只是转瞬即逝的光阴岁月,永远不会老去的则是他用智慧、胆识与毅力谱写的花样年华。
周明臣退休后不到半年的时间,2005年5月8日,国资委宣布,将组织25户国资委监管企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其中,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招聘的是企业“一把手”,而且都不限国籍。国资委公告说,这是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高级经营管理者的重大突破。对此,权威的《第一财经日报》特意撰文说:“这是国资委组织央企市场化选聘高级经营管理者以来,首次公开招聘正职高管。专家建议,不仅正职、副职要实行公开招聘,还要建立起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
周明臣告别中粮
一个有着恐龙和土狼双重特征的中粮是一个真正令人生畏的中粮。而在背后推动恐龙式中粮前进的,是它的掌门人周明臣……无可否认,中粮在不少领域还占据着垄断的地位,但是周明臣之所以被人尊敬,是因为他虽然利用了以前和现在的垄断所积累下来的各种优势,而他做的,却是为一个垄断性公司搭建了一条通往市场化的道路。而这是消除垄断的办法。——《南风窗》
周明臣希望中粮能成为一个标本,一个克服“恐龙病”:中国国有企业原罪的标本。——《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