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年时随父参加革命
在我的记忆里,父母终年劳累,仍然是缺衣少食。自己得不到上学的机会,很少穿上新衣服。庄里的大多数人家,与我家的景况差不多。比我大几岁的人,他们小时候曾领着我一起放牧牛羊。后来长大了,他们一个一个被拉去当了兵。
我还记得国民党的官员们,三天两头到村子里来,打人骂人,催粮要款没个完。惊人的是,时常有如狼似虎般的军队,进到村子里来乱打枪,乱抓人,把青年男子一串串、一串串地绑上去当兵。抓了去跑回来,跑回来再抓去,每一次都是鞭打绳拴拉走的。我曾在哭叫着的人群旁边看到,这些可怜的母亲和妻子,伤心地久立村头,远远望着亲人被抓走,泪流满面,难舍难分。当时,我也心酸了。人都说:“养下儿子是老蒋的,挣下银钱是保长的。”
一天晚上,住在白崖子的马国璘来到沙沟。他对大家说:“这种日子叫人怎么活下去啊!”有许多人听了后在叹气,马国璘接着说:“叹气没用,起来拼吧!”“对!反正活不了,倒不如拼了。”饱受反动派残酷压迫的回民像起了风暴一样,你一言我一言地响应起来了。
那时候我才13岁。记得我父亲听了马国璘的鼓动后,回到家中,把藏着的一把长刀找了出来,一面磨一面说:“反正活不下去了,起来干,怕什么!”这时候我也在寻找武器。父亲见我要去,劝阻说:“你还小,别去了。”我说:“我不小了,能顶一个大人呢。”父亲想到我如果不跟着大家干,难免被抓去,就同意我也去。于是我到处找,终于找到一支长矛,把它磨了个雪亮,还安上了木把。
1938年农历11月25日,海固回民第一次起义爆发了。这一天,沙沟和红崖子的起义农民奔向红套村聚合。沙沟村的领头人是马德仓,他带领我们赶了去。红套村有联保主任王国义的堡子,住着王国义和他的儿子王连、王成,还有两个保长也住在里面。提起那王连人人痛恨,领上队伍抓壮丁,心毒手辣。我们把他的堡子团团围住了。开始这些反动家伙把堡门关得很紧,拒不投降。我们寻了些柴草,堆在堡门上点燃,火哗啦啦地烧起来。王国义着了急,站在堡子墙头上,拿出一本《古兰经》,要我们对《古兰经》说话(其用意是要我们发誓不伤害他)。我们大喊:“缴枪不杀!”他和他的儿子见骗不了我们,终于开了寨门。愤怒的人群拥上去,缴了王国义父子的枪,还对他俩连打带踢地指着骂。马英贵阿訇举起缴来的枪,要枪毙王国义,马国璘急忙阻止了,说:“他已经缴枪了,就饶了他吧。”马英贵很不满意地停了手。
在缴了王国义的1支短枪、7支长枪和一些子弹以后,我们在马国璘的领导下进军李俊堡。这时,已经聚集了上千人,有的拿着大刀、斧头,有的扛着土枪和长枪,也有拿矛子、铁锨的,有的人还牵着自己的马、骡子,浩浩荡荡到了李俊堡,一举攻克保安队长穆玉清的堡子,收缴了几十条枪。接着又围了官堡子。正在发动进攻,忽然马国璘不叫打了,马英贵对马国璘的意见更大了。
这时,受压迫的回民都起来了,声势越来越大,起义农民越来越多,发展到近5000人。马国璘已经是我们的司令了,马德仓是沙沟一带起义农民的团长。在研究下一步去固原还是去隆德时,马国璘和马英贵的意见不统一,就兵分两路,两人各带两三千起义队伍,去攻打固原和隆德县城。结果因兵力分散,既未打下隆德,又没有攻克固原。起义队伍在敌人的军事压制和政治诱骗下解散了。
过了3个月后,马国瑞亲自领导第二次海固回民起义,我随父亲又参加了。在起义队伍南下前,我因到家里看望母亲,回来再没有跟上起义队伍,感到非常遗憾。
1941年5月,马国璘、马思义领导的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时,我已经15岁了,跟着马思义转战南北,再也没有离开过起义队伍。起义队伍进入陕甘宁边区后,编为抗日回民骑兵团,我也由此步入了革命生涯。
摘自《海固回民起义与回民骑兵团》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