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穿越先过语言关(3)
三是“姓”+“官名别称”。比如唐人称县令为“明府”,于是张县令、李县令会被叫为“张明府”“李明府”,中书舍人和门下省高官都别称“阁老”什么的。
①魏晋以下,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大姓垄断地方选举等权力,一姓与其所在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
总之,您要想见了什么官员都叫“大人”混过去的话,这种偷懒方法是行不通的。被叫“大人”者会轻抚你头,笑而不语,您的真正大人尊公在旁边听见了,大概会气得拿棍子抽您一顿。
回到您穿越成功的第一现场,皇帝阿耶进来看您了,坐下说说话,室外就有人进来禀报各种事务。进来的这个人,如果是那种明代以后叫作“太监”的,那么在唐代他是被称为“宦官”“宦者”或者“给使”。如果进来的是女的,就是“宫人”“宫婢”“侍女”,倒与后世差别不大。
这些奴婢进来,拜过“大家”“皇后”,随后向您行礼。至于他们怎么称呼您,要看您到底穿越成了谁。
如果穿越质量高,成了正式册立的皇太子,奴婢以及官员们会叫您“太子殿下”。如果您当时还只是一个封了王的皇子,下面的人一般是叫您“大王”[觉得很山寨、很难听,好像上了花果山水帘洞?哈哈,其实当时的发音,还真就是叫“戴(daì)王”],非皇太子,基本不会被称为“×王殿下”啥的。
至于公主,也是被当面称为“公主”或者“贵主”,变化不大。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进来的是您父母很看重的奴婢,摆出一副“我们就像普通家庭里那样亲切温馨”的架势,那么他们有可能不叫您太子公主,而像普通家庭里一样,叫男性主人“郎君”“(排行)+郎”,叫女性主人“娘子”“小娘子”。
“五郎”“六郎”和“大娘”“七娘”这样的“排行+郎/娘”词组,是唐代社会里,对于男性和女性最普遍、最亲切的尊称,上至皇室,下到贱民,通行无阻。
您要到一个普通贵族或者平民家庭里去观察他们的生活的话,会看到奴婢们叫男主人“阿郎”或者“主人”,叫女主人“娘子”“夫人”,叫男女主人的儿子们“郎君”“大郎”“二郎”“三郎”……叫男女主人的女儿们“小娘子”“大娘”“二娘”“三娘”……至于叫男女主人的媳妇、女婿,也是在“娘”和“郎”之前之后加上姓氏、排行等各种修饰限制语,变化很多,就不细说了。
奴婢称男性为“郎”,女性为“娘”的叫法,因为尊卑含义很明显,流传到社会上,就变成了广泛应用的尊称,大家都相互称对方为“×郎”“×娘”,以显示自己有礼貌,有修养。
比如穿越者某天自己偷偷溜出来上街迷了路,要找人问路,如果面前这个人是有年纪的老人(男),就叫人一声“丈人”“老丈”;是老女人的话,称一声“阿婆”“老夫人”;是青壮年男子,叫“郎君”;青壮年女子叫“娘子”;少年男女叫“小郎君”“小娘子”这样。
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太熟的人,您不要像现代社会一样随便叫人家“大哥”“大姐”“叔叔”“阿姨”,这种“亲属称谓语外化”的现象,在唐代并不普及,被叫者说不定会吓一跳,以为您要分他的家产什么的。
那么对于很熟的亲人以外的朋友怎么叫呢?
除了“郎”以外,“君”“卿”“公”“足下”之类的一般尊称,都可以作为当面称呼语。如果您跟这个朋友的感情亲密到了某种程度,还可以直呼他的“姓+排行”,双方都会觉得这是一种关系非同寻常的表示,比如大量唐诗诗题中的《送元二使安西》《宴兴化池亭送白二十二东归联句》《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夏日南亭怀辛大》……这就跟现代人给朋友打电话,一开口“老六”“猪头”“老狗,你在哪儿呢?”的意思差不多。
叫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比如子侄,可以直接叫他的大名或小名,当面说话时用“你”“汝”“尔”。叫自家奴婢,也是叫名字,生气起来可以骂“狗奴”“贱婢”等,但是不要叫“奴才”。您家的奴婢也不会自称为“奴才”,这个词在唐代不是一个称呼语。奴婢的自称有“贱奴”“婢子”等。
最后说说您穿越过去以后,跟不同人说话,都应该自称为啥。
跟尊长或者平辈说话,要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自己就应该用谦称。比如跟皇帝说话当然要自称为“臣”,您穿越成王子公主了也可以对着皇帝皇后自称为“儿”,但是不要用“儿臣”,唐代未见此称呼。
另外比较普遍的是称呼着自己的名字回话。“回大人:阿穿喝过药了。”“张公莫恼,阿穿在此赔罪。”……《隋唐嘉话》里有一条八卦:“太宗……初嗣位,与郑公语恒自名,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李世民刚当皇帝的时候,跟魏徵(后封郑国公)说话,总是“世民”(见识浅陋,敬待公以教我)、“世民”(快要累死了,魏唐僧你少唠叨几句行不行)这样非常谦恭有礼地作秀,于是公共知识分子们大为激动,认为“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
男性用的谦称还有“仆”“愚”“鄙人”“下走”等历代通用词,不详说。想说说的是比较有唐代特色的“某”(某甲、某乙),这个算是谦称里语气较为不卑不亢的那种,全社会上下通用。如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杨坚启言皇后:‘某缘力微,如何即是?’皇后问言:‘阿耶朝廷与甚人诉(素)善?’‘某与左右金吾有分。’”—这里杨坚是皇后杨丽华的父亲,但皇后地位比杨坚尊贵,二人说话,称呼上比较尴尬,于是杨坚用了“某”这个万能自称词。
女性用谦称除了一般的“婢”“妾”之外,具有唐代特色的是自称为“儿”,而且不必对着父母,对一般尊长平辈客人也这么自称。在各篇敦煌变文里,女性自称“儿”的占大多数,如《伍子胥变文》:“女子答曰:‘儿闻古人之语,盖不虚言……儿家本住南阳县,二八容光如皎练……’”
还有一个您大概听着非常别扭的自称语,是“奴”(阿奴),唐代男女上下尊卑都能用。《韩擒虎话本》:“时有金璘陈王,知道杨坚为军(君),心生不负(服)。宣诏合朝大臣,惣在殿前,当时宣问:‘阿奴今拟兴兵,收伏狂秦,卿意者何?’”—这里的“阿奴”是南陈皇帝陈叔宝自称。“皇帝宣问:‘阿奴无得(德),槛(滥)处为军(君),今有金璘陈叔古(宝)便生为(违)背,不顺阿奴,今拟拜将出师剪戮,甚人去得?’”—这里的两个“阿奴”,都是杨坚自称。宋代以后,“奴”系列自称才演变为女子专用,男性一般不再使用。
唐代的“奴”含义非常广泛,而且是各种阶层人士的小名、闺名常用字,可以用来骂人,表贬义,做父母的也经常用来称呼子女,表示怜爱。
以上说的是对着尊长们的谦称语,下面来说对着下属子侄的自称。
首先要说您穿越成皇帝、太子、诸王以后,其实不必在所有场合都自称为“朕”“寡人”“孤”等。史官们写史的时候喜欢按照礼制加工帝王言论,使之尽量往“朕”“孤”“寡”上靠拢,但是大量笔记小说和一手史料里,都有帝王在不那么严肃的非正式场合里自称“我”“吾”,甚至“奴”的记载。
举一条很有代表性的材料,唐代一手史料、记述魏徵进谏故事的《魏郑公谏录》里,有这么一段:有人对李世民说很多高官、大臣都看不起他的宝贝儿子李泰。性子急、耳根软的李世民大怒跳脚,把三品以上的大臣叫来骂道:“我有一口语,欲向卿等道。往前天子是天子,今时天子即非天子邪?往前天子儿是天子儿,今天子儿即非天子儿邪?我见隋家诸王,一品以下皆不免其踬顿①,我自不许儿子纵横,卿等何为蔑我儿邪?我若教之,岂不能折辱卿等?”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抱怨大臣们不够尊敬他这个天子,以及他的儿子们(当然后果是被魏徵一顿板砖抽回去,蹲墙角反省)。虽然内容其实是跟皇家礼制很有关系的,但因为开篇点明了“口语”,即“不论君臣礼节的大实话、心里话”,他就通篇都用“我”,而不是“朕”。
所以一般人在一般场合,对着下属、子侄说话,无论男女,自称为“我”“吾”就可以了。对儿女可以自称为“阿耶”“阿娘”,祖父母对孙辈可以自称“阿翁”“阿婆”(孙辈也这么叫祖父母)。
综上所述,您穿越到唐朝之后,容易用错,最好避免出口的称呼语有:皇上、父皇、母后、儿臣、大人,爷(老爷、少爷)。小姐、奴才,建议使用:奴(自称)、郎君、娘子。
①踬顿,折磨、羞辱的意思。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全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项楚.敦煌变文选注(全二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
哑巴亏不能吃,教您几句唐代骂人话
俚语
介绍完日常称呼,再讲一些穿越回唐朝时大概可能会用到的骂人脏话吧。为什么?万一您在长安大街上被官二代们欺负了,打是打不过五大三粗的唐人,骂还不会骂,白费口水喊半天“草泥马”“son of a bitch”,人家根本听不懂,施施然策马而去,那多没成就感啊……
好,咱先穿回去听听唐朝人的骂架。不过我先提醒您,作为一个习惯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生活的人,您去听唐朝人骂街,可能听一会儿就烦了,感觉就像韦公小宝听俄语骂战。
次晨拂晓,众将各领部属,分头办事。朋春督兵挑土筑围,郎坦指挥放炮,巴海挖掘地道。洪朝率领五百士卒,向罗刹降兵学了些骂人的言语,在城下大声叫骂。只可惜罗刹人鄙陋无文,骂人的辞句有限,众兵叫骂声虽响,含义却殊平庸,翻来覆去也不过几句“你是臭猪”“你吃粪便”之类,那及我中华上国骂辞的多采多姿,变化无穷?韦小宝听了一会,甚感无聊。①
听多了现代汉语脏话,您大概会觉得唐朝人骂街也太过简单无聊,基本上就是“畜生”“去死吧”这些,不流行问候对方女性亲属,也不会把各种器官挂嘴边。
①出自金庸《鹿鼎记》。
那么唐人流行骂啥呢?
一大流行是骂人为“农民”,当然原词是“田舍”系列,如“田舍汉”“田舍儿”“田舍奴”“田舍郎”……
来来,您跟我穿到贞观初年的太极宫里去,咱先来围观太宗李世民陛下骂街。瞧这位,下班以后气冲冲回来找老婆诉苦,批判办公室政治,说的啥呢?
“会杀此田舍汉!”①(有机会一定砍了那个农民!)
下面就是历史上的著名剧情了,长孙皇后问:谁又惹你啦?李世民答:魏徵这小子不尊重领导,经常当面提意见。—唉,那位客人!您跟着皇后走干啥?想去偷窥人家换衣服?太猥琐了!赶紧给我回来!
您不回来的话,我们可又要穿走了!这次要穿到玄宗年间去看妹子们K歌哦!
①出自刘《隋唐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