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为什么女人天生就有不安全感?——哈佛人的行为心理学(1)
为什么大多数女人都喜欢挽着男人的胳膊?从行为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行为心理学创始人华生认为,每个人的外在行为与他的潜意识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女人之所以挽着男人的胳膊,主要是因为在女人的潜意识里总有不安全的感觉。
在原始社会中,男性外出狩猎期间,女性会待在家中等待男人狩猎归来。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就把男性当成是生活中的依靠,随之对其产生依赖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这种潜在的心理并没有改变,始终认为男性能够给她们带来安全感。
华生对行为心理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和理解,他主张行为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和意象等过多主观性的东西,深入研究人们在现实中观察到的能客观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心理反应。在他看来,只有弄清楚环境刺激和行为直接的联系,人们才可以预知心理反应,以达到预测并控制自身行为的目的。
1.“适应环境”现象:人心理上的适应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武德在哈佛大学执教期间曾做过这样一个测试:
一些哈佛大学生作为被测试者,在一间有光的小屋子里待24小时。同时,学生们的感觉输入被严格控制,安德武德用塑料眼罩罩住学生们的眼睛,虽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塑料眼罩感受到一些光亮,但却看不到任何图形。此外,安德武德还给被测试者套上了手套,不让其触碰到任何东西,而且屋子里还放了一台能发出嗡嗡声的破旧风扇以干扰学生的听觉。最后,安德武德还将用海绵包裹的枕头固定在学生们的头上。至此,安德武德告诉学生们可以在屋子里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也可以进行思考或睡觉。
24小时过去了,安德武德结束了对学生的测试。当他将学生的眼罩取下来时,有些学生竟然出现了错觉——当他让被测试者们走出屋子,来到温暖的阳光下时,很多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有的人表现出了紧张焦虑的情绪,有的人的情绪出现波动,有的人则出现了思维迟钝的情况,甚至还有人出现了重度呕吐。
因此,安德武德将被测试者出现的这些情况归纳为“感觉被剥夺后遗症”。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感觉被剥夺后,这个人的心理功能以及身体机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这个人的理性思维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混乱。
其实在很早以前,心理学家便对人类的行为是受理性操纵,还是由感性支配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深刻讨论。虽然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心理学家却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人类在接触外部事物的时候,大多是先从感觉出发的。
安德武德曾经对感觉给出这样的定义:“人产生的感觉其实是人们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自身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具体反映。”外部环境或事物的特征和属性通过对人多种不同感觉器官的刺激引发兴奋,并经神经传输到人类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从而产生反应。而感觉的综合也就让人们形成了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在心理学中,人们习惯将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根据人们接受刺激物的性质以及作用的感官性质,又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种。外部感觉是指,人类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的感觉,比如:看到一件美好事物产生的视觉,听到一段美妙的音乐产生的听觉,品尝一道可口饭菜产生的味觉,闻到花香时产生的嗅觉;而内部感觉是指,人类接受机体的内部刺激后产生的感觉,比如:进行长跑后心脏急速跳动的感觉。
此外,感觉还有敏感性强弱之分。感觉的敏感性是一个人的感觉器官对来自内外部环境刺激的认知和分辨能力。感觉敏感性因人而异,不存在两个感觉敏感性完全相同的人。大多数情况下,感觉敏感性强的人受到的刺激比感觉敏感性低的人要多。
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进入一个声音嘈杂的工厂车间后,起初人的耳朵可能对这种令他们心烦的声音感到很不适应,甚至有想尽快离开车间的冲动,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人的耳朵感觉到的不适就会减少,甚至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适应环境”。对此,安德武德这样解释:“其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于这个人心理上的变化。当产生的声音令他心烦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排斥,并产生了厌烦的感觉,可当他认为自己很难改变这种嘈杂的环境时,他就会努力去适应这种给他带来不愉悦感觉的声音,而这样一来,他也就不会产生厌烦的感觉了。”
2. 为什么女人喜欢在大街上挽男人的胳膊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伯科威茨作为哈佛大学特邀的心理学家,每个月都会到哈佛大学进行行为心理学方面的授课。这一天在课堂上,他向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他自身感受非常强烈的事情:
每当走在大街上或者在等公交车时,我总能看到一些女士面带微笑地挽着男人的胳膊,而且看上去她们非常陶醉,也非常开心。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女人在大街上挽男人的胳膊是年轻人才会做的事情,但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女人挽男人的胳膊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很多中年女人或者老年女人都会有这样的动作表现。其实,这与女人自身的心理需求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促使女人做出在大街上挽着男人胳膊的行为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她们对男人的好感和渴望被保护的心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女人挽男人胳膊的动作就会非常自然。相反,如果女人对一个男人不感兴趣或者不喜欢时,就很难做出挽着男人胳膊的行为,即不会对男人产生希望被保护的心理需求。
伯科威茨通过对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女人都喜欢用身体接触来向自己喜欢的男人表达亲密和善意,而男人似乎不喜欢这样,他们更习惯于直来直往,很少会像女人那样去用身体接触的方式来表达亲密感。其实,儿童大多也喜欢依偎在家长面前,这是人类本能属性的一个缩影。随着年纪的增长,人逐步摆脱了不成熟的状态,动物最原始的习性也开始呈现出“下坡路”的状态,被隐藏起来。当一个女人不善于或者不好意思去表达自身情感时,她往往就会用最原始的身体接触等一些方式向外传递出自己的情感,而接收情感的对象大多是男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女人与儿童比男人更具动物特性。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女子大多是注重感情的人,在考虑事情时大多也是凭感觉去做,即她们十分相信感觉。因此,女人更习惯于将触觉的感受作为表达的一种方式。伯科威茨博士甚至还开玩笑地和学生们说道:“当你们在与女朋友甜蜜约会时,要养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习惯,即不仅要学会用耳朵仔细聆听女友在说什么,还要用眼睛去看女友在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洞察到女友心里的真实意图。”
伯科威茨在研究中还发现,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警觉心理,即人的“安全范围”感觉。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向四处蔓延,形成一个圆形的“心理防御阵地”。通常,这个阵地是人们认为最安全的。而一旦有人误闯入自己的“心理防御阵地”,很多人都会感觉到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于是其心理就会发出预警,随即便会产生反抗。
伯科威茨认为,两个越不熟悉的人,其心理距离就会越大,而身体距离也会被拉大。但如果是两个熟悉的人在一起,这种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比如,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等,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可能会缩小至零,而如此一来,也容易产生肢体上的亲密关系。因此,如果你的女朋友在走路时总是喜欢亲密地挽着你的胳膊,或是触碰你的身体,说明她和你的心理距离已大大缩短,即她不在乎你侵入她的“安全范围”,你们之间也不存在心理上的距离。
由以上内容来看,女人之所以在大街上做出挽着男人胳膊的亲密动作,并不完全是为了想要身体上的接触,而更多的是来自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即用这样的方式拉近与男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并使彼此间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3. 乘坐电梯时,人们为什么习惯仰头看显示的楼层数?
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带着他的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心理测试:
霍华德·加德纳找来20名学生,将每两个人分为一组,自己一个人一组,一共十一组。然后,他让每组人到不同地方有电梯的场所进行观察,观察电梯里面的人有哪些行为方式。布置好任务后,各组成员便开始行动起来。
霍华德·加德纳来到一家高档写字楼的电梯间里进行了测试。从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观察电梯里人们的行为方式。他发现,电梯里很少有人进行沟通,大多会仰着头盯着显示楼层数的屏幕看。在电梯运行到自己想要去的楼层后,这些人的面部表情明显要比之前松弛很多。
参加测试的学生陆续回来,霍华德·加德纳问他们在电梯里观察到什么时,第一组学生说道:“教授,我们进入一家商场的电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人对周围的人似乎都不感兴趣,而是对电梯的顶部感兴趣,可我们看了半天也没有发现电梯顶部有什么特殊之处。”霍华德·加德纳听完之后并没有说话,问第二组学生:“你们在乘坐电梯时发现了什么?”
“电梯里的气氛非常压抑,没有人进行交流,在电梯运行到人们想要去的楼层后,他们都急切地走出了电梯,真搞不懂他们为何会有如此表现?老师,您能告诉我们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吗?”霍华德·加德纳同样没有说话。当问到第三组学生的时候,这组学生这样表述道:“教授,我们进入一家医院的电梯后,虽然里面有人在交谈,但他们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聆听者身上,而是盯在楼层显示器上。我们不禁联想到,他们或许在和显示器说话。”
这些话说完后,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霍华德·加德纳问其他各组的观察情况,其他组学生回答也与前面几组类似。于是霍华德·加德纳对学生们说道:“同学们,从你们在电梯里的观察可以看出,人们在乘坐电梯时总是习惯仰头看着上面,或者是电梯的顶部,或者是显示楼层数的屏幕。我说得没错吧?”
“是这样,教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随后霍华德·加德纳从心理学的角度向学生们讲述了电梯里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在霍华德·加德纳看来,人们在乘坐电梯时仰头向上看的行为其实与自身“私人空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那么,什么是私人空间呢?事实上,在人们身体周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只属于自己,一旦他人进入属于自己的空间,人们就会表现得不舒服、不自在。当有学生问霍华德·加德纳私人空间大体上是什么概念时,他这样说道:“私人空间大小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私人空间前后的范围在0.5米至1.5米之间,而左右的范围在1米左右。也就是说,私人空间最小的空间面积是0.5平方米。”所以,在拥挤的环境中人们的私人空间很容易被侵犯,以致心理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电梯里的人要么盯着电梯的顶部,要么盯着显示楼层的屏幕看,只不过是为了舒缓内心的焦虑不安,同时也确认自己是否到了想要去的楼层。当你急于离开某个狭小的空间,比如电梯间时,通过盯着不停变化的数字,你感到电梯在快速移动,感到自己将要从被人侵占的状况里解放出来,自身焦急不安的心理从而得到缓解。
当然,和乘坐电梯一样,在拥挤的地铁或者公交车里人们选择座椅的位置体现出类似的心理特征。当一辆车进站时,很多人都会选择靠走廊或靠窗的座位,而中间的座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有人去坐。显然,人们的这种行为方式就是由自身的私人空间引起的一种心理现象。因为人们坐在靠边的座椅上时,只有一侧会和其他人发生接触,而中间的座椅两边都会和别人发生接触,这样就会使人感觉到不舒服,所以人们往往选择坐在靠边的座椅上。然而,在一些咖啡馆或者快餐店,靠近过道的座椅通常不受欢迎,因为在一些人看来,这些座椅不能确保自身的私人空间,也容易与过往的人发生接触,因此他们会选择内侧的座椅。霍华德·加德纳在研究中发现,人的私人空间会因为旁边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人们在和亲密的人交往时,私人空间会大大缩小,而和陌生人接触时,私人空间就会拉大。当然,如果是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接触,私人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甚至会选择远远回避。
乘坐电梯时仰头看电梯屏幕上显示的楼层数字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人们心理上的私人空间在作怪,霍华德·加德纳在哈佛大学日常授课中通过测试和研究发现了存在于人们身上的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
4. 为何人们无法招架住“登门槛效应”与“留面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