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ECT2005 Definition's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
Abstract:The article puts aside the superiority and insufficient of the AECT2005 definition,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that tak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rom the appearance of the definition a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And find out five major enlightenments that the AECT2005 definition br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AEC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ECT2005定义的提出,在我国教育技术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许多专家、学者对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研究。这是因为美国1994年提出的AECT1994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教育技术界的许多理论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以AECT1994定义为指导的。因此很多专家学者拿之与AECT1994定义做比较,审视它的存在价值。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2005定义的优劣,仅从定义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看看它给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一、AECT2005定义的基本内容
AECT2005定义是由莫伦达教授等人于2004年6月起草的一个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草案。2004年8月美国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在我国“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会议上首次提出,并于2005年5月正式公布。
由莫伦达教授等人起草的《AECT 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 document #MM4.0》中,AECT2005定义的原文为:“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1]
该定义出来后立即引起了我国许多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老师将其翻译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2]。”
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及其学生对2005定义的翻译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3]
北京师范大学刘志波博士翻译的2005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便利学习和提高绩效为目的的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和实践。”[4]
从定义原文及我国专家学者翻译的译文可以看出:新定义中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为“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研究内容为“创设、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研究目的是“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和实践”。它不同于以往定义的几个显著特点是:强调“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增加了“提高绩效”;列入了“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定义术语本身也较通俗易懂。
二、AECT2005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
对定义内容有个大概了解后,我们就从2005定义的出现以及上文提到的几个特点来看看AECT2005定义给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启示一: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
AECT2005定义的出现意味着美国学术界对教育技术又有了新的认识。美国从1963年首次给教育技术下定义以来,一直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改进,AECT 1970定义、AECT1971定义、AECT1972定义、AECT1977定义、AECT1994定义陆续问世。那是因为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程序也要不断地发展变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的一份子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积极作出调整、创新更是义不容辞的。而我国的教育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似乎存在着“追风”、“依附”倾向,缺乏“一条摆脱依附、自主创新”的“中国道路”[5]。我国引进教育技术不是为了追赶潮流,赶发达国家的“时髦”,而是为了解决我国的问题,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因此,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建属于自己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我国的教育技术应该有中国自己的定义、自己的研究领域、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当然并不是说要闭关锁国,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参考别国的经验,但一定要使之本土化,因为借鉴、参考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应该采取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6],使我国教育技术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启示二:构建学科自己的知识体系,创建独立学科。
2005定义强调要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而非技术过程和非技术资源则不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7],这一界定凸显了教育技术的学科特点,使之与教学论、课程论等其他教育科学内的二级学科区别开来。而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特定的研究对象、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8]。因此,教育技术不仅是一种实践技术,也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而是一门既有理论层面又涉及教育、教学实践的学科。它既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和理论前沿,又有自己特定的实践领域[9]。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往往是依附于其他学科之下的,如有的高校将教育技术专业归于教育系内,有的则划分到计算机系,有的挂在物理系名下,很难以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也往往会受到影响,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向。基于这种情形,我们更要搞清楚教育技术与其他领域的界线,确定教育技术专业的地位。还有“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属于自然科学,没有国界、没有阶级属性,而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法、艺术等则属于教育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应该是有本国特色和阶级属性的”[10]。因此我们应该总结、提炼出运用技术解决我国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并由此构建属于教育技术学科自己的知识体系。
启示三:拓宽学科的研究与实践领域,提高学习绩效。
AECT2005定义将“提高绩效”也作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绩效”一词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倾向和结果,是企业组织所期望的、符合总目标的业绩,既包括行为,也包括行为的成绩和效果”[11]而AECT2005中的“绩效”主要指的是“学习绩效”即“学习者的能力及其在新环境中的迁移能力。”[12]也就是指学习者能够更好、更快地以最小代价获得更多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真实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都习惯了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自己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辨别信息的能力逐渐减弱。更不用说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发明创造能力的发展了。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那么将如何面对充满挑战的、科技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如何应对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如何跟得上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如何使自己在网络时代很好地生存下去。这一切都有赖于学习绩效的提高。虽然学习绩效问题是整个教育系统、甚至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不只涉及教育技术一门学科,还有许多其他学科。但由于教育技术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及它本身的规定性特征:技术性,使它必须承担比其他学科更多的责任,这是时代赋予它的重任。
另一方面,对于教育技术专业本身来说,随着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也要不断变化以跟得上社会的需要。绩效技术中“绩效”比教育技术中“绩效”的含义更广泛。绩效技术所用到的知识不仅包括与教和学相关的科学知识,还包括企业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绩效技术的出现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教学系统设计发展成熟后,绩效技术才在领域内发展起来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绩效技术进入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研究视野是大势所趋,这有助于拓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领域”[1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要不断拓宽学科的研究与实践领域,提高学习绩效。
启示四:规范行业道德,建设高水准的学科。
AECT2005定义首次将“道德规范”问题纳入教育技术定义的陈述中。新定义中提及道德规范问题,充分说明了行业伦理规范问题已经引起了专业人员的注意,人们开始对技术至上主义进行反思,开始关注人的问题,彰显出对人的尊重。在我国由于片面借鉴国外经验、过度重视技术等原因,导致有部分人在教育技术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如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给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急需对行业道德作出一定的规范。要对个体、对社会、对行业作出承诺:“对个体的承诺,如对获取研究材料的途径的保护,努力保护专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对社会的承诺,如对教育问题提出真实的公众声明,从事公正、平等的专业实践活动;对行业的承诺,如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发表的著作和观点给予准确的评价”[14],以此来规范行业道德、行为准则,建设高水准的学科。
启示五:教育技术的发展要面向大众化。
2005定义较之1994定义更容易为普通大众所理解。新定义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更易于被非专业人士理解和接受。1994定义的引入对我国教育技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专业人士影响更甚。但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学科,要像物理、数学等其他学科那样发展下去、发扬光大,单靠专业人士的努力是不够的。尤其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起步比较晚,大多数人对教育技术很陌生,提及从事电教工作,许多人头脑中还会呈现出“制片子、放带子、修机子”的映像,对于什么是教育技术更是一无所知。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学生选择专业时还会选“教育技术”吗?教育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在学校中还能继续开设下去吗?所以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应该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应该让每个普通民众、非专业人士都能够了解教育技术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教育技术专业学些什么,将来能够干什么,这样才能把使教育技术这门学科推广出去,教育技术专业深入开展下去。
虽然AECT2005定义产生于美国的文化背景之上,它的科学性、合理性还处在论证中,但定义本身的出现及其特点依然给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指明了一些方向。因此,我们在审视其存在价值的同时,既不能全盘否定它,也不能完全采取“拿来主义”,而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利用其可用之处,来促进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3,12,14] 黎加厚.2005AECT教育技术定义:讨论与批判[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1):12-14.
[4] 刘志波,李阿琴.AECT2004定义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44.
[5] 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1):8.
[6] 冯秀琪.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2):31.
[7,13] 孟红娟,郑旭东.对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批判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6):36.
[8] 龙春阳.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文教资料,2006(26):14-15.
[9] 余武.从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迁思考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1(9):61.
[10] 张小红.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给中国电化教育带来了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2004.5:12.
[11]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