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Network Course Design Which is Based on Gagne's Nine Phases Instructional Processes Model

Abstract:The quality of Network Course Design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arning. Therefore,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of Network Course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al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Network Course Learning. However, taking a wide view of the many Network Courses, we can discover that many Network Courses neglected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educational theory, lacked of the system desig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thus affe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arning. Based on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rticle analyzed Gagne's nine phase instructional processes model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rom three stages organized and arranged the nine external instructional event:before-teaching(the preparatory stage of learning), teaching(acquisition and performance stage), after-teaching(learning transfer stage), activated and supported the internal learning process, thus enhan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arning and achieved the Network Course System's overall optimization.

Key words: instructional event; network course; instructional design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网络应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育中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课程的重要形式,它以其资源共享性、时空不限性、多向互动性、便于合作性等诸多优点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网络课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学习的效果,影响到网络课程系统整体优化的实现,因此,应用系统方法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网络课程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是网络课程学习的重要前提。然而,纵观众多网络课程,可以发现许多网络课程忽视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缺少了对教与学过程的系统设计环节,只是把传统课堂的教学大纲、授课方案简单地搬到了网络课程上。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依据加涅的九段教学过程模型理论对网络课程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一、加涅九段教学过程模型理论

九段教学过程模型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在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见图1)[1]基础上推论出来的九个重要而有序的教学过程阶段。这九个阶段可以被划分为三个时段: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其中,教学前,即学习的准备阶段,包括引起注意、呈现学习目标和回忆先决条件或相关知识;教学中,即习得和操作阶段,包括呈现新的学习内容、为学者提供指导、提供练习和反馈;教学后,即学习迁移阶段,包括测量行为表现及提供保持和迁移[2]

图1 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在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暗含着一系列与不同学习过程相对应的连续的学习阶段。这九个教学阶段就是加涅根据每个学习阶段而设计的外部教学事件(见图2)[3],这些外部教学事件与内部学习过程相结合,支持各个信息加工阶段的进行。而只有当教学事件支持内部学习过程时,才会促进学习;相反,就会阻碍学习。因此,加涅认为,教学就是为了支持内部学习过程而对这九个教学阶段进行有意识的组织和安排。

图2 学习阶段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二、加涅九段教学过程模型理论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网络课程不仅是网络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更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与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新型的课程表现形态,有着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功能。因此,网络课程设计不能简单地把传统课堂教学大纲、授课方案等进行“大搬家”,而应该在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有意识、有组织地安排外部教学事件来激活和支持内部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网络学习并实现网络课程的整体优化。本文在加涅信息与记忆加工模型以及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关系模型基础上,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进一步设计了学习阶段与教学过程、教与学设计过程的关系模型(见图3)。下面就依据此模型,以河北大学一年级“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的开发为例,介绍加涅九段教学过程模型理论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图3 学习阶段与教学过程、教与学设计过程的关系模型

(一)教学前(即学习准备阶段的设计)

学习准备阶段是教学前安排学习任务的时段,它包括注意、预期和提取相关信息,对应的外部教学事件就是引起注意、呈现学习目标、激发动机和回忆先决条件或相关知识。在这一阶段,学习者首先从学习环境“接受”或“理解”相关刺激从而激活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信息,并对学习结果形成预期。

1.引起注意

学习者从外部环境中接受刺激,从而激活了感受器,并将刺激转换成神经信息。这些神经信息在感觉登记器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几百分之一秒),其中只有那些必须成为注意对象的感觉表征成分才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其余成分就会消失掉。因此,为了让学习者以某种方式定向并接受所输入的信息,我们在教学中就需要提供各种刺激来引起学习者注意。

唤起学习者注意的基本方法有提供新异刺激和刺激强度的变化两种。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可以使用背景声音(包括声音的变换、音量大小的变化)、图片(使用对比鲜明、新奇的图片)、字体的变化(如加粗、倾斜以及字号大小等)、色彩的搭配、主题的突出显示、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中,我们利用Moodle平台中自带的“标记该主题为当前主题()”功能来突出当前学习主题,以唤起学生对当前学习主题的注意。

2.呈现学习目标

给学习者呈现学习目标就是向学习者传达对其知识、技能的预期。这种预期指向目标的完成,使学习者在随后的信息加工阶段能够做出合适的选择。例如,如果学习者意识到并且准备去学习某些信息时,他们就会对与目标有关的刺激更警觉[4]

在网络课程中,师生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大多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不能像传统课堂学习中那样依靠反复重复或解释来向学生呈现目标。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向学习者呈现目标时除了要注意明确、具体、规范等要求外,还应注意:

(1)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突出显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放在突出位置或在目标处放上图标等加以突出;

(2)学习目标的呈现要避免使用新术语、生僻字,以免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避免产生不安情绪。如“能说出媒体、教学媒体、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含义和分类”。

3.激起对先决条件或相关知识的回忆

回忆先决条件或相关知识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先前习得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技能对将要进行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新学习总是建立在对已知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的。然而,当学习者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并不能总是回忆出先决条件或相关知识。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注意激起学习者对先决条件或相关知识的回忆。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激起学习者对先决条件或相关知识的回忆的方法主要有:

(1)设计再认性的问题,如在进行专题学习前对学习者进行一个简单在线测试,或者设计一个思考性的问题;

(2)提供先前知识概要,以帮助学习者回忆,如在当前学习主题的内容概要设计上做到承前启后,对先前内容进行概述。例如,在“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专题四”的设计中我们应用了此法,在专题四的内容概要部分进行了,如下设计:“在专题三中我们对教学中的技术(幻灯、投影、电视、多媒体教室等)进行了感性上的讨论,这一专题我们将从理论层面上系统学习‘教学媒体与学习资源’相关知识。”

(二)教学中(即习得和操作阶段的设计)

习得和操作阶段是学习过程的核心阶段,主要包括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和强化四个学习阶段。其中,语义编码是学习中的核心和关键阶段。对应的外部教学事件是:呈现新的内容、提供学习指导、提供练习和反馈。对应的教学中的核心和关键阶段是提供练习和反馈。

1.呈现新的内容

感觉登记器中的已登记的信息进一步以选择性知觉的方式进行加工。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将物理刺激转换成可识别的特征,并允许那些特征简要的信息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进行可能的编码[5]

网络课程设计中,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刺激呈现来突出决定选择性知觉的各种特征:

(1)利用思维导图来呈现专题内容的基本结构,以强调概念的重要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2)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来对资源进行组织,从而体现内容的整体特征和系统性。如“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教育技术的功能——技术与教育”专题内容的呈现,见表1。

表1 “教育技术的功能——技术与教育”主题资源

(3)通过加粗、倾斜、下画线等排版特征来促进学习者对局部必要特征的知觉。

(4)通过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来促进学习者对视觉、听觉或视听觉的选择。

2.为学习者提供指导

在短时记忆中以选择性知觉形式存在的信息在这一阶段转换成了概念形式或有意义的形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指导,又称为提供支架,也就是在学习者先决条件或相关知识和新的内容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提供支持与帮助。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对学习者提供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课程学习中,如果学习者遇到困难时不能得到有效指导,将会给学习者带来孤单感,甚至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学习。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指导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1)在线同步指导,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自带的在线聊天工具,如Moodle平台中的“ ”功能;也可以借助一些免费的聊天工具,如QQ、MSN等。

(2)在线异步指导,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讨论区来实现,如我们在“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中就利用Moodle平台中的“讨论区()”功能来实现对学生技术问题的指导。在线异步指导还可以设计“常见问题解答区()”,以方便学习者遇到问题时进行对应查找。

3.提供练习

信息加工流程的下一转换由反应发生器完成,以生成有组织的外显行为。外显行为的发生具有两个好处:

(1)可以使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回忆起短时记忆中习得的内容,以便完成认知。

(2)为接下来的“反馈”提供了机会。

网络课程设计中为了促进学习者外显行为的发生,要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练习。网络课程中练习的设计要以多种题型、多种形式来实现。题型设计上可以有选择题、填空题、随机题、匹配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形式设计上可以有在线测验、在线文本、在线讨论()、作业上传()及Wiki等多种形式的结合。

4.提供反馈

反馈是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事件的后效进行观察来提供的,目的是证实学习者行为表现的正确性。如果行为表现不正确,就要进行及时的矫正。

网络课程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的行为表现形式提供不同形式的反馈。对于有固定答案的客观题,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迅速判断,进行及时反馈;对于有参考答案的试题,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给出参考标准,进行对照反馈;对于没有参考答案的主观发挥试题,需要认真研讨,进行建议反馈。

(三)教学后(即学习迁移阶段的设计)

学习迁移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新的技能并将该技能泛化到新的情境中去[6]。学习迁移主要包括提取知识和技能一般化两个学习阶段,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测量行为表现和提供保持与迁移。

1.测量行为表现

测量行为表现是对预期行为目标的检验。如果合适的行为表现被引发了出来,就证明预期的学习已经发生[7]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测量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保证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如在具有丰富资源的网络课程学习中,如何避免学习者的行为表现不是毫无过滤的“复制粘贴”?又如在具有多样交流工具的网络课程学习中,又如何避免学习者的“疯狂共享”? ……这就要求网络课程设计者在对学习者进行行为测量时要从多维度、多角度来进行,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2.提供保持与迁移

保持与迁移在九个教学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防止所学知识技能的遗忘;第二,促进新知识与技能在新情境中的泛化。因此,网络课程设计中也不能忽视促进学习者保持与迁移能力的设计。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可以利用图表、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保持;还可以为学习者创设各种新情境或提供新任务,来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迁移。

三、结束语

网络课程设计是一个教学系统设计过程,运用加涅的九段教学过程模型理论来设计网络课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安排外部教学事件以支持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内部学习过程,符合学习者的记忆与信息加工模型,从而提高了网络学习效果,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程的优势,实现了网络课程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3] [美] 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70,308.

[2,7] [美] 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8,177.

[4] [美] M·P·得里斯科尔著;王小明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314.

[5,6] [美] Margaret E.Gredler.Learning and Instruction:Theory into Practice(Fifth Edition)(影印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