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行走着的大陆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特立独行的。它是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唯一有板块运动的行星。也就是说,在这颗星球上,大陆和海洋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当然,这种变化的进程相当缓慢,相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来说,我们很容易认为大陆并没有行走。
大陆为什么会动?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地球上的大陆不停行走呢?一个行星要想让自己“动起来”,首先它的个头要恰到好处,岩石圈和地幔不能太厚,地核的引力不能太强,同时环境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
除此之外,岩石圈的密度和厚度必须有所不同。在相互碰撞时,总会有一个板块俯冲到另外一个板块的下面。在许多深海中,地壳较薄,密度较大,温度较低,我们把它们称做洋壳,它们更容易俯冲到密度较小、浮力较大的海盆边缘的陆壳之下。这些洋壳在陆壳之下缓慢滑行,最终俯冲进入地幔。
早期的地球比现在的地球温度要高。它的地壳有一定的黏(nián)性,整个地球表面就好像铺满了浓稠的沥青。可是小朋友,你能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地球破裂出了它的第一个板块吗?至今还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猜测,是地壳下面有一处地幔温度非常高,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喷薄而出,在地球上凿出了第一个孔。但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是小星星或彗星的“突然袭击”,穿过地球黏稠的表面,创造出了一个或几个独立的板块,当地面温度降低后,这些凝固成了岩层,形成了可以移动的大陆。
大陆的“第一步”
关于大陆行走的另一个未解之谜就是,大陆板块是在什么时候踏出“第一步”的呢?一次俯冲从开始到结束大概需要两亿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经过两亿年的时间,旧的大洋中脊就会因为板块的运动被新的大洋中脊所取代。因此,在地球上,我们很少能见到古老的洋壳。
幸运的是,绿蛇岩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珍贵的资料。在俯冲区,绿蛇岩带并没有像岩石圈中的其他部分那样俯冲到地壳之下,而是经常被推到地壳之上。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人们发现,格陵兰岛的一个绿蛇岩带出现在38亿年前。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大陆移动的证据。
板块的运动带动了水、碳和氮气的循环,正是这些物质共同创造了一个生生不息的适合生命繁衍(yǎn)的环境。而大陆的行走也在适当时烘烤和挤压着岩石,从而为人类带来了石油和天然气及丰富的地下矿藏。
超级新大陆
板块的运动也导致了海洋的开启与闭合、山脉的上升与沉降、陆地的汇集和分裂。每隔5亿年至7亿年,板块运动都会使陆地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超级大陆。也就是说,再过2.5亿年,今天分裂为几个大洲的地球可能会再度形成一个新的超级大陆。等到这一切发生时,人类在这个星球上也许早就成为了遥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