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
胆固醇、甘油三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必须与血液里的蛋白质和磷脂等结合成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运行。所以,任何导致血浆中携带胆固醇、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水平升高的原因都可以引起高血脂。
什么是血脂
血脂,又称脂质,是人体血液中所含脂质成分的总称,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其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主要成分。由于脂类物质不溶于水,所以它们要与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载脂蛋白)结合,形成可溶于水的复合物,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和代谢。这种复合物叫做脂蛋白,也就是说,脂蛋白是脂质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血脂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各类脂蛋白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是否正常。
甘油三酯(简写为TG)是中性脂肪,约占血浆总脂的1/4。
胆固醇(简写为CH)约占总脂的1/3,有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种形式,其中游离胆固醇约占1/3,其余的2/3与长链脂肪酸酯化为胆固醇酯。
磷脂(简写为PL)由卵磷脂、肌醇磷脂、脑磷脂等组成,约占总脂的1/3,其中70%~80%是卵磷脂。
脂蛋白的存在形式
游离脂肪酸(简写为F FA)为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约占总脂的5%~10%。
血脂的来源
血脂的来源有两条途径: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是指我们吃进去的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脑组织、内脏(尤其是肝脏)以及脂肪丰富的鱼肉类。
内源性,是由体内自身合成的,如甘油三酯在肝内合成,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和小肠黏膜合成。
这两种来源的血脂是可以相互制约的。正常情况下,当我们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后,食物进入肠道,就会造成肠道内的血脂水平升高;而此时,内源性脂肪就会受到抑制,肝脏合成脂肪的分泌量就会减少,使血脂的浓度保持相对平衡。相反,如果减少外源性脂肪的摄入,人体的内源性脂肪就会增加,就避免了人体内血脂水平偏低的情况,这样使人体的血脂水平始终保持在平衡、稳定的状态。
但是一旦机体肝的代谢发生紊乱,而又继续进食高脂肪的食物,就会导致血脂浓度的持续增高,形成高血脂。久而久之,则会引起血管系统及其他脏器的严重病变。
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每100克食物含胆固醇量)
脂类的生理功能
脂类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是人体重要成分之一,其含量占人体体重的10%~20%,与机体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脂类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的代谢,是人体产热、储能和供给生命的重要物质。
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磷脂:是细胞膜和血液的组成物质,在脑、神经、肝的组成物质中都离不开它。
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载体,如果摄入食物中缺少脂肪,将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胆固醇水平太高带来的全身性疾病
血管遍布全身,大到心脏,小至眼睛视网膜的微血管。胆固醇过高,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血管硬化”,极易导致各种全身性疾病。
胆固醇过高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一般来讲,胆固醇轻微增高时,大多数人不会感到不适,只有当胆固醇高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出现头晕、胸闷、心悸、全身无力、失眠、健忘等现象。但是,这些症状易与其他病症混淆,很容易被人忽视。有的患者直至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中风、痴呆、甚至下肢坏死等相关疾病时,才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自己的血脂已经飙升很高了。因此,有高血压、糖尿病、身体肥胖,或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平日里应仔细观察,格外小心。
胆固醇过低危害大?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养分,太多不好,过少也不行。据统计,胆固醇水平越低,患尿道感染、菌血症、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几率就越大。此外,还可能患营养缺乏、后天免疫不良等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什么是“好胆固醇”与“坏胆固醇”
“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就像血管里的“清道夫”,能将黏在血管上的多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带回肝脏排除,起到疏通血管、保护血管的作用。
“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血管中的“垃圾”,坏胆固醇越多,血管里堆积就越多,引发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就越高。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甘油三酯是由三种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的,是人体的脂肪成分。如果以猪肉或牛肉为例,那么甘油三酯就是白色的肥肉部位。一般情况下会成为脂肪酸的储藏库,根据身体所需而被分解。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