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关键(2)
例如,三国时期的周瑜,智商很高,领兵打仗能力可谓是足智多谋,年纪轻轻地就当了将军。最初,许多老将都不服他,这么年轻的后生怎能担当如此大任?后来火烧赤壁,打了一次漂亮的大胜仗,大家这才对他另眼相看。智商这么高的一个人,后来怎么死的?说来可笑,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的。《三国演义》第56回就有记载,不管是真是假,它告诉我们有这样一类人,即使他是成功者,也有软肋,如果不能克服的话,那就是致命伤。孔明三气,他竟然马上昏厥,断气了。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年寿只有36岁,这应该是周瑜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最佳时刻,他本来应该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的,但是他在顺利的时候趾高气扬,遇到逆境的时候,竟然抑郁成疾。总之,他是一个心胸狭窄容不得人、爱动怒、爱生气、嫉贤妒能的人,还多次想把诸葛亮干掉。所以,他不仅没有取得更大的胜利,还因过度的生气而早早地撒手人寰,可悲,可叹!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怎样的,决定了他将来能够承担什么样的大事,以及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在现代社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不少神童长大后最后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有大出息,为什么?只能在性格上找原因。
通常情况下,普通人的智商介于90~110,而智商高于130的人则被称为“天才”。有统计数据表明,“天才”在同龄人中的比率约为2%。人们常说,“天才与白痴只有一步的距离”。“高智商”有时候会被认为“低情商”,“高情商”有时也是一种“低智商”的表现。
风靡世界的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就是一个典型。他是天才的运动员、战士、商人,可是我们知道他从小就是被人嘲笑的白痴。他真的是白痴吗?智力的迟钝固然令人与成功有了距离,但是成功不一定永远属于高智商的天才。成功属于高智商与高情商完美结合的人。我们可以从阿甘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天才”与“白痴”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执著于一点,竭尽全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帝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人生道路上,面前的困难重重,因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阿甘呢?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中都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
没有心灵杂念的人,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若轻。正是因为他的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可爱的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绝不是仅仅用“傻人有傻福”就可以解释的。所以,我们宁愿相信,只有保持阿甘这种生活态度和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够用信念减轻自己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从而达到生命之巅,获得最终的辉煌。
《阿甘正传》获1995年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导演是罗伯特·泽梅基斯。重要的是这部片子影响了一代人关于人生的思考:在我们的身边,究竟谁是傻瓜谁是天才?
人们常常认为,智商高的少年与普通少年相比情商往往有缺陷,如爱独处、易怒、脾气不好等等。但德国马堡大学心理学教授德特勒夫·罗斯特教授却指出,这一偏见并无根据,“天才”少年的情商与普通少年并无明显差别。这些少年由于智力上的超常而往往被认为在生活等其他方面也具有较强能力,因此往往需要独立自主地处理更多的事情,人们对他们的要求也会比普通孩子高一些,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显得离群索居。而普通少年则要轻松一些,在生活等方面受到的优待相对更多。这可能是导致两者性格表现方面出现差异的原因。如果一个高智商的“天才”没有正常的“情商”,这样的“天才”是站不住脚的,爱因斯坦的例子最明显。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降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便对各种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5岁时,父亲给他买了一个指南针,那是一个儿童玩具。当阿尔伯特注视着那根指向南方的“魔针”时,他兴奋得简直坐立不安了。他觉得这个小东西是那么的神奇,当时虽然不懂得什么是磁场理论,但他却本能地感觉到,自然界蕴藏着无数的奥秘,自己正站在一个令人着迷的世界的门前,于是,他从小便产生了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凭着自己的高智商,爱因斯坦在科学上提出的理念非常新颖,不可思议。直到今天,他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论——相对论,关于微小粒子的理论——量子论等,仍极大地影响着科学家对原子和宇宙的看法。
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名副其实地被称为“天才”,但爱因斯坦肯定当之无愧。他的理论几乎改变了物理学的每一个范畴。如果没有这些理论,现在的激光、电视、电脑、宇宙航天和其他很多事物根本就不会出现。但是,爱因斯坦在童年的求学时期并不愉快,老师们都认为他并不很聪明,对待他也很不友善。一次,教师送来了他的成绩报告单,他的父亲看了感到很痛心。老师对他的父亲说:“这孩子智力迟钝,不喜欢同人交往,老是糊里糊涂地在自己的梦呓中游荡。”同学们还给爱因斯坦起了一个绰号——“孤独小老头”。但阿尔伯特并没有察觉到长辈的担忧,他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奇观,他的心智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想要奔驰。他觉得自己是孤零零一个人来探索这个世界的,他不需要什么伙伴。他在花园里玩耍,或者在街上边走边唱自己编的歌曲,他难以置信地过着快乐的日子。
情商的锻炼与艺术的修养密切相关,爱因斯坦对音乐的迷恋不亚于对自然的痴迷。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位颇有才华的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和教育下,他从6岁开始学拉小提琴。音乐使他兴奋异常,每当他的母亲在钢琴上弹奏一曲莫扎特或贝多芬的奏鸣曲时,他就一动不动地站在旁边,出神地听着。虽然他精于音乐,但很多学科的成绩都很差。可是,他对数学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在12岁到16岁这段时期,爱因斯坦熟悉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并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久,他的数学和理论科学的专长得到了公认。
1896年,他进入联邦工技学院物理数学系就学,4年后毕业。直到1902年,他在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了一个“三级技术鉴定员”的职位,他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伏案计算着数字,而心里却梦想着天上的群星。他告诉他的女朋友:“我一直在试图解决空间和时间的问题。”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提出了量子学说,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所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开拓了量子力学领域的研究,这也使他在1921年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论运动物理的电动力学》。这一理论的创立,不但揭示了力学运动和电磁学运动在运动学上的本质统一性,而且也为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0世纪的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写信对爱因斯坦说:“您的理论将要带来的是如同曾经为哥白尼的世界观所进行的战斗。”并推荐爱因斯坦于1908年成为了伯尔尼大学的副教授。但是普朗克没有意识到相对论给物理学带来的深刻变化。爱因斯坦以时空相对观念取代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向束缚人类几千年的经验和流传科学界近300年的权威提出了挑战。1919年的日全食观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做出的预测吻合。11月10日《纽约时报》以“天上的光全是歪的,爱因斯坦的理论胜利了!”作为醒目的标题发表。对爱因斯坦来说,科学重于一切。科学就是他的生命,他虔诚地为此献身。直到晚年,探求上帝的微妙、寻求秩序和谐的自然法则的愿望仍盘踞在他的心中。
因此,我们对于“天才”的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智力的高低,“情商”因素的影响绝对不能忽视。爱因斯坦的心境可以说是一种执著与痴迷、平静而辽远的,并且在音乐艺术的世界里,他能找到自己的心灵家园,他不会孤独、寂寞、绝望、忧郁成疾。这些所有的“情商”因素对他的成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情绪掌控术 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
一名儿童保健专家介绍说,曾有一位10多岁的男孩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医院咨询。这名男孩非常内向,在医生询问情况时总是低着头不说话。
从孩子的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小时候还是挺活泼的,嘴也非常甜。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父母从小给他购买各类益智玩具,此外还帮他报名书法班、围棋班等。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内向,话越来越少,做什么事情都显得没有信心。
经过医生的询问了解,原来孩子的父母非常重视对男孩的“智商”培养,但在平时却并不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对他性格的变化也不甚关注,医生得出的结论是:孩子的“情商”比较低。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情感智力》。该书系统而全面地将情绪智商方面的内容介绍给了大众,一时风靡全球。与此同时,“情商”这一概念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广受关注。在这本书中,戈尔曼教授提到了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如人们普遍感到孤单、忧郁、任性、焦虑、冲动等——这引起了大众的强烈共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生活状态呢?人们虽然找到了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属情商。
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其能否取得成功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戈尔曼教授认为,情感智力方面的主要技能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自我意识
拥有它,你就能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在它们发生时,认识到这一点。你的情绪反应把你引导进不同的情景中,当你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时,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能量。
2. 自信
自信建立在对自己的局限性的现实认知的基础上。自信的人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信任自己的决定,以及什么时候应该顺从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为了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量,自信的人敢于持续地去面对新的挑战,因为这些挑战可以不断拓展个人的潜力。
3. 自我调节
这种能力能够促使你始终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自己的目标上,在目标完全实现以前,不会因进步过于细微而裹足不前;它还能使你迅速地从挫折中恢复过来,重新看清自己的终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必须排除破坏性情绪的回应。你将通过持续地与自己最重要的需求保持联系,而不断地激励自己。
4. 激励
这种能力能够促使你去关注他人的需要、偏好、价值观、目标和个人实力,并以此激励他们。
5. 移情作用
具有移情作用,你就能与他人的需要、价值观、希望及观点相契合,你可以通过积极地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位置上而感知对方的感情和思维。
6. 社交敏感性
快速而又良好地解读当下的情景,无论是口语的还是非口语的,它能够让你了解和适应与你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的意图。你在团体交往活动中的敏感性,使你能够确认团体中谁是最有势力的人,并与他人的文化类型保持一致。
7. 说服力
拥有良好情感智力的人擅长于解读他人的意图和希望,并创造出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他们具有不断开发双赢思维的习惯,努力寻求使个人目标与他人目标保持协调的途径。
8. 冲突管理
具有这种能力,你就能够在冲突发生以前预防它,并把注意的焦点转移到更富有成效的行动过程上。如果冲突不断升级,你可以通过聚焦冲突双方的意图来解决它,因为冲突双方都是出于关心自己最大利益的意图。
研究表明,仅看智商,基本不能说明人们在工作中能否有所成就或生活是否幸福。如果说智商高低与人们事业成功与否有多大联系的话,智商高低所起的作用,最高估计也不过25%。有一份较谨慎的分析报告认为,更准确的数字是不超过10%,大概为4%。
但是,在强调认知能力的学科中,也会有情感智商似乎影响不大的现象。出现这种矛盾,是因为这些学科的入门要求极高。进入专业技术领域工作的智商门槛通常为110~120,跨过了高智商这个拦路虎,进去的每个人都是佼佼者,在承担相对独立的专业技术工作中,情商也就无竞争可言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取成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功,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部下成功。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成功的方法有千万个,但是看我们周围,真正成功的又有几个呢?
尤其是身处当今飞速发展社会的人们,如果不能及时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最终败在自己手里的人绝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