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简明药浴疗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药浴的历史与发展(8)

现代研究发现药浴常用的中药如麻黄、桂枝、细辛、羌活、独活、苍术、丹参、杜仲、附子、苦参、冰片、樟脑、麝香、菖蒲等都含有挥发性成分,还含有多糖、氨基酸、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易透过皮肤被吸收,有的还能透过血脑屏障。研究表明:这些药物本身就具有抗炎、镇痛、促汗腺分泌,降血黏,调节免疫等作用。如有学者对《外台秘要》药浴有关的117种药物进行分析,发现以辛苦甘为主。其中常用的辛味药有白芷、细辛、香附、菖蒲、秦艽、藁本、麝香、当归等;苦味药有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苦参、栀子等;甘味药有甘草、黄芪、白术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辛味药多含有挥发性物质,易于被皮肤吸收,适合于皮肤给药;苦味药含有生物碱和苷类,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甘味药主要含有机体代谢所需的氨基酸、多糖类等营养物质,以扶正祛邪。可知中药本身的多种特性也是药浴的优势所在。

小贴士

(18)促透药:

酒(白酒,米酒,黄酒):具有膨胀和软化皮肤角质层的作用,能够促进汗腺、毛囊开口,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醋(食用醋):具有软化皮肤角质层的作用,促使小血管扩张,制造酸性环境从而有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桉叶:具有促进透皮吸收的作用。

药浴方法的选择

对症用药是选用药浴方法的基本原则,药浴方法的针对性是药浴疗效的根本保证。因此,患者采用药浴疗法之前,要认真了解自己的病情,经医检查诊断,根据病症请医生方法用药或从本书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浴方法,不得自行用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种疾病随着治疗症状不断发生变化,治疗方法、用药也应随之变化。如湿疹的急性发作期的症状是糜烂、渗出或水泡,应以清热燥湿药物治疗;转入慢性期,症状是皮肤干燥、肥厚、脱屑,则以选用养血通络、润肤祛风药物治疗。另外,同一种疾病因其产生的原因不同,故而用药方法亦有差异。如失眠患者若出现心烦多梦、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则属于心肾不交型,需对症用药;若出现睡后易醒,兼有心悸、纳少乏力,舌淡脉虚者则属于心脾两虚型,证型不同则用药有别。这就是辨证治疗的具体运用。具体而言,辨证论治包括辨证与论治两大方面,它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所谓“证”,有“证据”之意。在中医学中,“证”是指对机体在疾病发展的某一阶段病理特性的概括。其病理特性包括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程度、邪正盛衰、转归预后等多方面因素。这些特性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病理变化的本质所在。可见,“证”与“症”“病”有着很大区别。患者诉说的如头痛、腹痛、恶心、发热等症状,其同一症状均可由许多不同的病因引起,病理机制和转归预后等也可大相径庭。同种病可有不同的病理特点,更可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证”比单一的症状或笼统的病名更能全面、深刻、确切地揭示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本质。

所谓“辨”,有“审辨”“辨析”之意。辨证,就是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全面了解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及其他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邪正关系及发展趋势,从而把握疾病的本质,确定其为某种病机或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即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也就是实施治疗的过程。可见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论治是辨证的目的,两者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现以常见的感冒为例加以说明。

患者发热(体温38.4℃)两天,微恶风寒,咽喉肿痛,头痛身痛,鼻塞流涕,稍有咳嗽,舌边尖略红,苔薄白而干,脉象浮数,属风热袭表证,治拟疏风清热解表,银翘散治之。案中“风热袭表”,即是该病案的辨证结果。其病因为风热,病位尚在表。因其为外邪入侵为主,故属实证。因其病位较浅,故转归预后一般良好。辨证一经确立,“疏风清热解表”的治法即随之而出,进而确定选用具有解表清热利咽功效的银翘散加减治疗。由此可见,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它能辩证地看待病与证的关系,既看到一种病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类同的证,故在临床治疗上又存在着“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情况。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反应的不同或发展阶段的不同,其所反映的病机及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随之有异。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病,既可指中医传统所言之病名,亦可指现代医学所谓之病名。前者如同为水肿病,临床上可辨出多种证:就脏腑而言,多涉及肺、脾、肾;就性质而论,有阴水、阳水之分,虚证、实证之别;就病因而说,有风热、风寒、水湿之异。后者如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根据其症候表现的不同,也可有多种辨证结果,有证属肝气犯胃的,有证属肝脾不和的,有证属脾胃虚寒的,有证属气滞血瘀的。凡此种种,方法均有不同。至于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更是因证而异,不可雷同。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出现类似的症候,或在发病过程中病机相同,可采取相同的方法治疗。如久痢脱肛,与妇女子宫下垂或月经崩漏是不同的病,若均出现中气下陷的表现,就都可用补中益气、升阳的方药治疗。再如高血压、肺结核和慢性尿路感染是现代医学的不同病种,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时均可出现阴虚火旺的症候,其治疗均可用滋阴降火的方法。

上述可见,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病机的区别。相同的病机,可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病机,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治法。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其实质是由于“证”包含着病机的缘故。进而可知,药浴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医生的诊断,在辨证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方能见疗效,如病属阳证、热证宜选用清热解毒、泻火消肿的方药;如病属阴证、寒证则宜选用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的方药;如病属表证宜选用祛风解表的方药。若证未辨清就盲目用药,不但难以起到治疗作用,亦可能延误病情,甚至使病情加重。

药浴的方法在选对药的同时,还需注意用量的把握。药浴疗法需要的药量较内服药量大,为了保证药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足够高,用药时,各味药的用量也宜增加,一般为内服药量的两倍。药液作用于人体皮肤,由于皮肤的屏障功能,对药物的吸收较肠道少,药浴疗法较内服药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对一些有毒性的药物在用量上允许稍大一些。一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