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药浴的历史与发展(1)
药浴疗法的渊源与原理
药浴疗法的概念
药浴是中医学的瑰宝。药浴疗法,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合理选用一定的中药,煎汤熏洗患部或全身,利用药物的药效与水的温热作用、物理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历经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此法是一种在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美肤美发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的重要方法。这些方法是历代劳动人民和医药学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该法简便易行、作用迅速、安全可取、效果显著,易于被患者接受,不仅在治疗疾病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同时在防病强身、降脂减肥、护肤养颜、美容美发等方面效果也特别显著。尤其是在当今崇尚“回归自然”的社会热潮中,在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频发及药源性疾病日益严重的今天,药浴疗法更显示出了它独特的优势,受到世人的重视。在国外药浴已成为时尚,许多中药浴液的高新技术产品也声名远扬,倍受欢迎。
药浴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药浴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古今医家在采用药浴疗法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实践中,创制出许多卓有成效的药浴方法和药物疗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上获得了神奇的效果,为解除广大患者的病痛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沐浴能清洁卫生、强身健体,如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两千多年前写的《离骚》中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礼记?曲礼》中亦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的记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感受外邪引发的疾病,提出了明确的治疗方法:“其邪者,渍形以为汗”,就是利用热浴发汗以祛邪治病的方法。
随着药物的研究,医疗活动不断发展,沐浴的方法也由纯水浴逐渐演变出药浴,即在水中加入适当药物,煎汤沐浴。用这种方法能够治疗更多的疾病。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熏浴方8首,如用雷丸水浴治疗婴儿疼痛,韭和酒煮沸以其热气熏蒸来治疗外伤等,这是我国目前最早发现关于药浴的文字资料。另外,《黄帝内经》中记载了用姜、椒、桂和酒共煮,熏洗治疗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痹证。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介绍了一些药浴疗法,如:治狐惑病“蚀于下部”,用苦参汤洗之;治妇人“阴中蚀疮烂者”,用狼牙汤洗之。在外治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治疗体系。不但说明了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还说明了使用药浴后的调理及注意事项。
至晋朝,药浴疗法有了长足的进步。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收录了对不同病因采用的不同方法,如酒洗、醋洗、黄柏洗,如:“若有息肉脱出,以苦酒三升,渍乌梅五枚以洗之。”其最可贵的就是运用药浴开创了急救的先河:“救猝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足,又取牛粪一升,温酒和灌口中。”
隋朝,药浴的应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食毕当漱口数过”的记载,虽作为口腔保健方法介绍,但实为含漱药浴治疗方法的起源。
到了唐朝以后,药浴治疗疾病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常见外科皮肤疾病,如痈疽、冻疮、丹毒外,还运用于妇科、儿科以及临床急症抢救等。到了宋明时期,随着各大医家流派的出现,人们对药浴的作用机理有了更深的见解,药浴治疗方法的内容更加丰富,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用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用其治疗全身性疾病、皮肤病、眼科病、妇科病、儿科病等,如用青木香汤浴洗,治疗小儿发热;当归洗汤浴洗阴部,治疗产后阴肿;以洗眼药浴洗,治疗目生障翳;以防风散洗手足,治疗头风眩目等。不仅如此,在美容护肤方面也开创了先河。如《千金要方》中记载千金洗面药除面部褐斑、增白悦色。另外,还运用熏蒸急救治疗中风不语脑卒中,如在《千金要方》中载有柳太后中风不语,许胤宗用黄芪、防风熏蒸而醒,为药浴疗法增添了新的内容。王焘的《外台秘要》中也较多地记载了药浴疗法,如痈疽、隐疹、白屑、丹毒、烫伤、冻疮、手足皲裂等多种疾病。在骨科方面,我国第一部骨科学专著《仙授理伤续断方》,蔺道人在对骨伤的处理中,不仅重视手法复位,而且重视药浴外洗,其所载方中多有浴洗方药。
宋明时期,随着整个中医学的迅速发展,药浴疗法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充实。《太平圣惠方》记载有熏洗方163首,除了大量的内科药浴方外,还包括眼科方24首、扭伤骨折方11首、阴疮湿疹方24首。其中有记载治发黄令黑方:用生柏叶500克、猪脂500克,捣柏叶为末,以猪膏和为20丸,用布裹1丸,纳泔水中,化破,沐发。此方具有营养毛发、变黄为黑的作用。又如治白屑立效方:用大麻子250克、秦艽250克、电荚末32克,捣碎,以水10升,浸一宿,去滓沐发。此方用于治疗头痒,有去屑止痒之功。
《圣济总录》是宋徽宗时政府组织人员编撰的一部大型医书,在药浴方面也有不少记载,如升麻汤洗浴治疗丹毒、秦皮洗眼汤洗浴治疗目赤肿痛、蛇床子散洗浴治疗大风癞病等,均为有效的药浴方剂。书中言:“治外者,由外以通内高熨蒸浴……藉以气达者是也。”“渍洗法,所以宣通形表,散发邪气,善邪之伤人,初在肌表,当以汗解,若人肌肉坚浓,腠理致密,有难取汗者,则服药不能外发,须借汤浴,疏其汗孔,宣导外邪,乃可以汗……”
至金元时期,药浴疗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周达观《真腊风土记》中记载:“国人寻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擦洗,便自痊也。”元代御医齐德之的《外科精义》,不仅注重内治,同时重视药浴浸渍的应用。对阳证肿疡创洗毒汤,药用苦参、防风、白芷、蜂房、甘草,煮汤熏洗,用以除湿消肿、祛风解毒;对阴证疮疡,立升麻溻肿汤,药用升麻、黄芪、防风、川芎、生地、细辛,煎汤溻渍,用以疏通腠理、祛风消肿。
《御药院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宫廷方法集,其在美容养颜方面有独到之处。其中记载皇后洗面药方,药用川芎、细辛、藁本、白附子、藿香、冬瓜子、沉香、土爪根、广茯苓、白檀、甘松、白芨、白芷、白茯苓、白蔹、白术、生栗子内皮、楮桃、炒阿胶、皂角末、冰片、糯米粉、丝瓜,元代皇后用于治疗面部黚黯。此方由滋养肌肤药、芳香药、润滑药组成,具有通经络、行气血、祛黑斑、润肌肤等作用,为当时皇后洗面用的秘方。另外,还有治疗头发脱落的菊花散煎,以及治疗其他各种疾病的浴洗方剂。
《普济方》是由明太祖第五子朱棣等人汇编而成的一部大型方剂书籍,也是我国历史上收方最多的一部方书。此书共收方61739首,其中有许多浴洗方剂,如普济洗面药就有6个用不同药物组成的美容浴方。
李时珍《本草纲目》收集了明以前的单验方万余首,在外治中介绍了含咽、沐浴、药磨、擦洗、热浴等多种药浴方法,治疗范围扩大很多。在药浴的具体操作方面也有所创新,如明《伤科补要》中详细记载了熏蒸疗法的具体操作:“凡宿伤在皮里膜外,虽服行药不能除根,服瓜皮散,次用落得打草、陈小麦、艾叶三味,用河水共煎一锅,滚透,入小口缸,横板一块,患人坐在板上,再将单被盖身,其汗立至,不可闪开,恐汗即止,病根不除也。”与现代药液蒸浴法几乎相同。
到了清朝,药浴发展到一个高峰时期,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一些宫廷秘方中,有许多沐浴、洗头、洗眼睛及其他外洗的药浴药方。临床应用基本与内科治法并力,并广泛用于急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等,数百种疾病的治疗。赵学敏的《串雅外篇》,其中介绍的外治疗法达120余种,其中熏洗方近20种。《急救广生集》是中医外治的第一部专著,该书又称为《得生堂外治秘方》,是程鹏程经10年积累,参考400余种医书编撰而成。可以说,此书是集清代以前外治疗法之大成。该书载方1500余首,治疗病症400余种,除选录嘉庆前诸种外治法外,还补录了239种病症的外治方法。之后,吴尚先在潜心研究前人外治的基础上,对外治疗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及理论探索,历十数年,著《理瀹骈文》一书,标志着外治中医理论的建立。该书共收外治法近百种,载方1500余首,其治病范围遍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方面。首先,他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与内治一样,均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所不同的是一服药于内,一施方于外,“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不穷”。该书药浴疗法应用广泛,大大突破了前人的应用范围。在药浴的种类上论述了洗、沐、浴、捏、渍、浇等法,辨证用药贯穿于整个临床药浴过程,理、法、方、药具全。此书探讨了外治理论,并提出“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开后世外治之法门。此后,《外治寿世方》问世,使中医外治疗法走向成熟。
与此同时,许多外科专著的问世也大大丰富了药浴内容。如陈文治的《疡科选粹》、顾世澄的《疡医大全》、祁坤的《外科大成》等,均从不同角度对药浴外治法进行了探讨。
延至现代,药浴疗法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著述方面,出现了如黄宗勖的《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陈惠藩的《中医外科常用外用方选》、韩家驹的《中医外治方药手册》、裘沛然的《中国中医特色疗法大全》以及赵尚华的《中医外科外治法》等一大批外治及药浴专科书籍,使药浴经验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播,并广泛应用于急症、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等数百种病症的治疗。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疗养院,多数都有药浴治疗设备,商业性洗浴场所也越来越多,使药浴疗法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浴疗法、洗浴设备进入家庭,为普及药浴创造了物质条件,使药浴成为大众乐于接受的医疗保健方法。
到了现代,药浴疗法这一古老的传统医学得到充分的重视,有关药浴疗法的新方法和新经验层出不穷,各种医学书籍和医学杂志中都介绍了很多药浴疗法的临床运用情况,特别是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对药浴的方法、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确立了药浴疗法在现代医学的地位,为进一步推广药浴疗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药浴疗法得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药浴的特点
药浴具有使用方便且适用面广、给药途径独特而安全、养生与康复治疗相结合、作用迅速且药效明显等优势。
使用方便且适用面广
药浴疗法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家庭治疗,对于医疗条件较差和就诊不便的患者,尤为实用。不论在浴液的制备上,还是在使用上,都很方便,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至于所用器材,大多是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如盆、桶、缸、沙锅、毛巾、布单、凳筒等。一些常用药物也可以就地取材,如葱、蒜、花椒、明矾、盐、醋等,至于其他一些药物基本都能在药店买到,因而家庭使用极为方便,易于推广。
药浴疗法历史悠久,经过漫长岁月的历史验证,不断总结创新,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等均可包罗其中,男女老幼各年龄段皆可使用,目前临床已可运用病种达百余种。
给药途径独特而安全
在药浴过程中,药物多在局部外用给药,经皮肤、黏膜吸收,挥发性有效成分还可经口鼻吸入,药物在血中的浓度低,而在治疗部位却形成较高的浓度。这样不仅避免了某些药物口服对口腔面膜和消化道的直接刺激,而且还能避免药物直接进入体内大循环,对肝、肾等器官造成的毒害作用。因此这一给药途径既独特又安全。对于口服药物有一定困难的患者,如婴幼儿、咽喉部及消化道难于给药者,此种给药途径更是具有明显的优势。
养生与康复治疗相结合
药浴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方法,还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药浴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少或不留后遗症。作为保健措施,药浴可以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药浴可消除疲劳,促进机体代谢,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目的。
作用迅速且药效明显
药浴属中医的外治法。将药物直接浴洗于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以调整机体、疏通经络、联系上下、沟通表里内外。由于药物的直接接触,局部组织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其血中浓度,但对局部兼具清洁、消炎、杀菌等作用。如治疗妇女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阴痒,口服药物较难奏效,而应用熏洗、坐浴等法治疗,则药专力宏,奏效迅速。用此法治疗皮肤病、跌打损伤等症,其疗效远胜于内服药。
药浴由于其疗效可靠,简便易行,既可避免病人打针怕痛、服药怕苦的弊端,又可通过简便的外用方法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并弥补内治的不足,故深受欢迎,广大病人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