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结语

综合以上观察,我们大概可以为林传甲的《京师大学堂国文讲义中国文学史》做一历史的定位。这是京师大学堂附设优等师范科的“中国文学”科讲义。因为是讲义性质,所以与用心致志的著述不同;为了在短时间内编就,匆忙急赶之中难免有疏漏驳杂之处,而且很可能会随手摭拾一些可用的材料、可借用的观念。我们以为“中国文学史”之题,只是摭拾的观念之一;林传甲的主要目标是编“国文讲义”多于撰写“中国文学史”。这份师范教育的“国文讲义”,既要照顾“国文”科的语言文字的知识,修辞成文的写作法则,以至经史子集的基础学识,又要兼顾教学法的讲授,以及乘隙推广维新思潮,以期造就“有用”之才。“历代文章源流”是林传甲因为教学需要而追补的课程,只占他的许多思虑的一部分。因为讲义封面题上“中国文学史”的字样,林传甲又在卷前以“仿日本《中国文学史》之意”作口号,所以我们会对它做出错误的、过分的要求;这本著作根本承担不了“文学史”的任务。

今天如果我们还要深究这本“国文讲义”如何模仿日本从西方学来的“文学史”体式,创为国人“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典范,就一定会失望。上文提到郑振铎批评林传甲“不懂文学史的体裁”;他的判断根据虽失之疎简,但结论却不无道理,因为这是一本“错体”的“中国文学史”。

引用书目

中文部分

王永健:《中国文学史的开山之作——黄摩西所著中国首部《中国文学史》》,《书目季刊》,29卷1期(1995年6月),13-26页。

王永健:《“苏州奇人”黄摩西评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年版。

王桂云:《现代“地学巨子”林传甲》,《福建史志》,1997年4月,47-48、46页。

北京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1年版。

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1898-191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古楳:《现代中国及其教育》,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版。

李江晓:《黑龙江近代教育奠基人杰出教育家林传甲》,《黑龙江史志》,1993年6月,37-39页。

李明滨:《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的发现》,《北京大学学报》,39卷1期(22年1月),92-95页。〔又题《发现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中央日报》(台北),《中央副刊》,21年7月26日。〕

李明滨:《中国文学在俄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年版。

周兴陆:《关于窦著《历朝文学史》的答复》,《中华读书报》,22年3月1日。

周兴陆:《窦警凡《历朝文学史》——国人自著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中华读书报》,22年1月16日。

林传甲:《大中华吉林省地理志》,《吉林纪略》,杨立新等整理,247-491页。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台北:学海出版社,1986年影印武林谋新室1914年六版。

林传甲:《京师大学堂国文讲义中国文学史》,广州:广州存珍阁,1914年版。

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胡云翼:《新著中国文学史》,上海:北新书局,1932年版。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北京:新民国书局,1929年版。

胡怀琛:《中国文学史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苗怀明:《国内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究竟何属》,《古典文学知识》,17期(23年3月),95-97页。

夏晓虹:《作为教科书的文学史——读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书写文学的过去》,陈国球等编,345-35页。

孙景尧:《真赝同“时好”——首部中国文学史辨》,《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7-19页。

容肇祖:《中国文学史大纲》,北平:朴社,1935年版。

郝平:《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马放主编:《黑龙江省志》,第76卷,《人物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高树海:《中国文学史初创期的“南黄北林”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3期(21年1月),115-119页。

张长弓:《中国文学史新编》,上海:开明书店,1935年版。

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梁容若:《中国文学史研究》,台北:三民书局,1967年版。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庄吉发:《京师大学堂》,台北:台湾大学文史丛刊,1969年版。

郭预衡:《19世纪末2世纪初东西洋《中国文学史》的撰写》,《中华读书报》,21年9月24日。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陈玉堂:《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合肥:黄山书社,1986年版。

陈思和:《一本文学史的构想——《插图本2世纪中国文学史》总序》,《中国文学史的省思》,陈国球编,48-73页。

陈国球、王宏志、陈清侨编:《书写文学的过去——文学史的思考》,台北:麦田出版社,1997年版。

陈国球:《导言:文学史的探索》,《中国文学史的省思》,陈国球编,1-14页。

陈国球编:《中国文学史的省思》,香港:三联书店,1993年版。

陈福康:《再谈“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民国文坛探隐》,上海:上海书店,1999年版,238-239页。

陈福康:《谈“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民国文坛探隐》,上海:上海书店,1999年版,234-237页。

笹川种郎:《历朝文学史》,上海中西书局翻译生译,上海:中西书局,194年版。

黄霖:《日本早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5月,96-1页。

黄霖:《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杨立新等整理:《吉林纪略》,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万福麟修,张伯英纂:《黑龙江志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影印,1932-1933年北平印本。

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年版。

郑振铎:《我的一个要求》(原刊1922年9月《文学旨刊》),《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36-38页。

郑振铎:《评Giles的中国文学史》(原刊1922年9月《文学旨刊》),《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31-35页。

郑振铎:《文学大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平:朴社,1932年版。

戴燕:《把旧学换了新知》,《读书》,2年4期,98-15页。

戴燕:《文学史的权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2年版。

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外文部分

Brwnstein,Michael C。“Frm Kkugaku t Kkubungaku:Cann-Frmatin in the Mei-ji Perid。”Harυard Jurnal f Asiatic studies。47.2(1967.12):435-46.

Dle□zelvá-Velingervá,Milena,and ld□rich Král。the Apprpriatin f Cultural Capital:China’s May Furth Prject。Cambridge,Mass。:Harvard U Asia Center,21.

Dle□zelvá-Velingervá,Milena。“Literary Histrigraphy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194-1928):Cnstructins f Cultury Memry。”the Apprpriatin f Cultural Capital:China’s May Furth Prject。Ed。Milena Dle□zelvá-Velingervá and ld□rich Král。123-166.

Giles,Herbert Allen。A Histry f Chinese Literature。Lndn:William Heinemann,191.

Karatani Kōjin(柄谷行人)。rigins f Mdern Japanese Literature。Durham:Duke UP,1993.

川合康三编:《中国の文学史观》,东京:创文社,22年版。

末松谦澄:《支那古文学略史》,东京:丸善书店,1882年版。

松本肇等:《日本ご刊行された中国文学史——明治から平成まご》,《中国の文学史观》,川合康三编,“资料篇”,13-13页。

长谷川泉:《近代文学评论史》,东京:有精堂,1966年版。

笹川种郎:《支那文学史》,东京:博文馆,1898年版。

§§第三章 “革命”行动与“历史”书写——论胡适的文学史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