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3章 自我形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我就是我。不要说,我若是某人,我就一定会成功。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许多西方和东方的心理学家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不约而同地将自我认识作为主要的指标,一致认为基本的自我接纳是达到心理健康其他标准的先决条件。

(一)自我形象影响心理健康

理查德(Ri chard T。Kinnier)博士1997年在总结归纳前人大量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之后,提出心理健康的九条标准,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关于自我意识的:自我接纳;自我认识;自信心和自制能力;清晰洞察(带点积极乐观)现实情况;勇敢,有挫败时不会一蹶不振,具复原力;平衡和进退有度;关爱他人;热爱生命;人生有意义。艾里克森指出,人们必须首先去爱和尊重自己,才能真正地爱其他人。马斯洛指出,一个有稳固基础的自我形象是迈向自我实现的先决条件。偏低的自我形象往往隐含在许多精神病症里,例如情绪抑郁、人际关系问题和滥用药物等。相反地,与个人健康有最高和最持久关联的变数就是自我形象。日本心理学家前田重治提出从成熟度看三种水平的自我,非常清楚地描绘出自我影响心理健康的程度。可见,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对自己有客观认知,能够接纳自我,自尊自爱,自我觉察力强。

(二)大学生自我形象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探索更加主动自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更加强烈的时期。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评价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科学地发展自我,以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2000年清华大学樊富珉、付吉元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 C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 C1 90)”,对1006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r=0.601)。自我概念总分与忧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强迫有直接关系。其中消极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自我心理与忧郁、人际关系敏感有较高的正相关。

这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2)大学生消极自我概念容易诱发忧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不健康的心理。因此,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有助于预防、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3)大学生心理疾病(尤其是忧郁)的发生与其自我认同程度、自我接纳程度和自我调节能力均存在较高负相关。正确引导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积极悦纳自己、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三)认识自我的渠道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哈里(Jone Hary)提出了关于人自我认知的窗口理论。

他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一般而言,认识自我的主要渠道有以下三方面。

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第一,跟别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还是行为后的结果?大学生来大学学习,如果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别人,开始就置自己于次等地位,自然影响心态和情结。而大学毕业后看行动后的成绩才有意义。

第二,跟人比较是看相对标准还是绝对标准?是可变的标准还是不可变的标准?经常有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其实他们关注的可能是身材、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没有实际比较的意义。

第三,比较的对象是什么人?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还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或极不如己的人?前者会造成极度自卑,后者则会造成极度自负,都是有害无益的比较。

所以,确立合理的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对自我认识尤为重要。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效应来分析自己,却又常受成败经验的限制。其实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他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对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失败的经验会使其更失败。这也是最常见的现象。因为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且挫败后形成害怕失败的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甚而至于失去许多良机。而对于有些自我夸大的人而言,成功反可能成为失败之源。他们可能侥幸成功便骄傲,以后做事便高估自己,往往遭失败的多,或成长过于顺利,又有家世、关系,一旦失去“保护源”便一蹶不振,不能支撑起独立的自我。因此一个大学生由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己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我”中去认识自己:①自己眼中的我。个人实际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②别人眼中的我。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应而觉察自我。不同关系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不同,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归纳的结果。③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即理想我。我们还可以从实际的我、自觉别人眼中的我、自觉别人心中的我等多个我来全面认识自己。

但是,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虽然有多个“我”可供认识,但形成统合的自我观念比较困难。因为现代社会急剧变迁,受改革开放后多元价值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自我认识往往难以客观、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