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在挫折中完成蜕变(1)
No.3
失败只是说明了你暂时的不成功,并不代表你将永远与成功无缘。挫折正是自我形成、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一个契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对不可以被打败。诸多哈佛学子们也正因懂得如何战胜失败而实现了人生的意义。
01做沙子,还是珍珠?
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对此,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选择了前者,他给出的解释是:
“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创伤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面对磨难,你是主动迎接,还是被动承受呢?如果你暂且不知如何选择,那就给你一个选择,你想做沙子还是珍珠?
相信很多人会说,沙子那么普通,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又是那么卑微,而珍珠比较稀有珍贵,又是那么光鲜,那么高贵,当然选择做珍珠了。但你是否知道,每一颗动人的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普通的沙子。
在海底生活的一粒沙子,它和众多的沙子一样,每天享受着阳光和海水的抚摸。它常想:“我一辈子只能做沙子吗?我不甘心。”直到一天它听说了一粒沙子在海蚌身体里变成珍珠的故事,它决定也要那样做。旁边的沙子都嘲笑它太傻,蚌壳里见不到阳光、雨露、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孤独为伍,多不值得,可它还是无怨无悔地跳入一个海蚌的身体里。
没过多久,沙子的周身被河蚌分泌出的白色黏液包裹起来,越裹越紧,让它透不过气来。沙子想,原来变成珍珠的过程这么痛苦,但它没有放弃,默默忍受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忍受着疼痛的煎熬……许多年过去了,海蚌打开了自己的身体,一道绚丽的光射出来。那粒沙子终于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的那些伙伴们,有的依然是海底平凡的沙子,有的已化为尘埃。
毫无疑问,珍珠是非常昂贵的,它之所以昂贵,完全体现于它自身历经的那段磨难。珍珠与沙子的价值天壤之别,可细想想,它们之间相差的只是短短的那么一段经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谁都想成功,想从“沙子”变成“珍珠”,可大多数人又害怕随之而来的痛苦、磨难、艰辛等。
哈佛有句名言:“要想比别人优秀,就要比别人承受更多的磨难。”磨炼难免会有伤、会有痛、会有累,吃得了苦,受得了罪,才是以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和财富。
对此,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深有体会。年幼时,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身为长子的松下幸之助不得不早早辍学,背井离乡,打工养家,他先是到大阪的一家火盆店当上了小学徒,冬季室内又潮又冷,他每天要不停地擦火盆,手被冷水泡得红肿起来,皮肤都裂开了,疼得厉害,他就咬牙忍着。三个月后火盆店关闭了,他又到自行车店当学徒。每天早晨5时起床,他就开始扫地、擦桌子,后来他开始修理自行车、补轮胎等……
1918年,23岁的松下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松下一直很努力,连续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等。谁知一战爆发了,物价飞涨,产品严重滞销,但松下没有抱怨,他对自己说:“不要害怕,因为这些磨难,现在我已经越来越有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为了跑市场,松下几乎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生意逐渐有了转机,慢慢走出了困境。结果二战又来了,产品再次滞销,松下欠下了高达100万日元的巨额债务。为抗议把公司定为财阀,松下不下50次去美军司令部进行交涉,其中辛苦自不必言。如今,松下公司已是著名的跨国公司,松下则被人称为“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为什么取得了成功?相信你能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得出结论吧。苦难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让他变得越来越优秀,为他打好了成功的基础。他的成功故事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磨难,是成长的助推剂,是前进的发动机,“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拥有一切,也没有人能够拥有一切。从“沙子”变成“珍珠”,这主要取决于沙子内心做出的选择。同样,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力,这里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做好了接受磨难的准备,哪怕一路上布满坎坷荆棘,也要向着自己的目标一路向前冲,坚定地走下去。
莉斯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因酗酒被关进了收容所,母亲因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去世,外公不肯收留她,还常常殴打她,她只好离家出走,流浪街头。贫穷和苦难的童年并没有让莉斯变坏或者失去希望,她渴望获得新的生活,于是她自己申请进入了一所高中开始念书。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她没有地方睡,没有饭吃,只好一面读书,一面在一家餐厅靠洗碗赚取微薄的薪水。所有人都告诉莉斯:没有用的,不要痴心妄想进大学,但是莉斯不屈服。尽管累得腰酸背痛,但她每天坚持学习。她利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而且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因此获得了班级第一名,还得到了参观哈佛校园的机会。
看着走在哈佛校园里的男男女女,莉斯觉得他们的行为举止和别人不一样,她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于是告诉自己:“我要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个世界去。”哈佛的学费不算贵,但莉斯也负担不起,她只好申请助学金。她找遍了所有的助学金资讯,发现纽约时报社提供全额的助学金。面试时,她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只好向一位朋友借来一件大衣勉强充场面。虽然衣服又大又肥,不合身,但面试官们听了莉斯真诚的话语后,都被她感动了。12000美金的一等助学金,莉斯成功地争取到了进入哈佛的机会,她的命运将永远地改变。
这是一部著名的美国电影,叫作《风雨哈佛路》,讲述的是莉斯这个经历着贫困和各种磨难的女孩用顽强的毅力改变人生的故事。
当你为一事无成而懊恼时,当你抱怨生活不公时,请想一想莉斯的生活,不幸如莉斯都能坦然地接受磨难,主动挑战磨难,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你有什么理由退缩不前呢?记住,要想让自己卓然出众,就要经受一粒沙子的磨难,将痛苦尽可能地消化,努力使自我升值。
02挫折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前进力量
艾莎和莉卡是同一家广告公司的同事,由于公司近年来经营不景气,总经理决定要裁员了,艾莎和莉卡都不幸地上了解雇名单,被通知一个月之后离职。两个人都在公司待了十多年了,之所以被裁,一是两人学历比较低,二是两人年纪较大。在新人辈出的冲击下,心有余而力不足。
得知要被裁之后,艾莎逢人就大吐冤情:“我在公司待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解雇我呢?”她仿佛自己被人陷害了似的,对谁都没有好脸色,还把怒气发泄在工作上,敷衍了事。相同遭遇的莉卡也很难过,但她的态度截然不同。莉卡的想法是:“被裁证明自己平时工作做得不够好,如果我好好提高自己,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于是她更加认真负责地工作。
结果一个月不到时,艾莎因表现糟糕提前离职,莉卡却被总经理留了下来,还被提拔为了经理助理。总经理说:“被裁是职场上的常事,艾莎经受不了这一挫折,这样的人肯定干不成什么大事,不要也罢。即将被裁时,莉卡却能够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这样勇敢的员工正是我看重的。”
面对同样被裁的命运,艾莎深感失望,逢人就大吐冤情,对工作敷衍了事,结果提前被公司开除了;而莉卡则没有纠结于此,她奋起追击,努力工作,使自己更优秀,从而化险为夷。别怀疑,这样的事情并非不可能。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人而异,重点就在于我们怎么看,怎么做。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一些挫折,比如失业、失恋、疾病等等,即使没有这些,也总会有各种烦心事。哈佛大学常常告诫学生:每个人必须经历蹒跚学步才能走出优美的步伐,同样,每个人必须经历无数次挫折才能成功。如果我们改变态度,将每次的挫折都当作是考验和磨炼自己的机会,当作超越自己的一次机遇,那么,我们就不会消沉,甚至会走出平庸,铸就非凡的成就。
约翰·肯尼迪是美国前总统,毕业于哈佛的他一直是美国人民的骄傲,同时也是哈佛人的骄傲。在哈佛,人们时常会说起有关肯尼迪的故事。
在肯尼迪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和父亲赶着马车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肯尼迪一下子被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父亲关切地问肯尼迪:“你摔疼了吗?”肯尼迪带着哭腔说:“好痛,我感觉已站不起来了。”父亲收回了自己的目光:“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肯尼迪觉得委屈,想说什么,但还是挣扎着自己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又艰难地爬了上去。“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父亲问。“不知道。”肯尼迪摇了摇头。父亲吸了一口烟,目光直视着前方说:“一个勇敢的人就应该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
肯尼迪望着父亲坚定的目光,好像明白了父亲的话。从那以后,无论遇到多么不如意的事情,无论陷入怎样的困顿,他都不会退缩,不会逃避,而是继续向前。经过一番努力奋斗,他最终在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真正能检验一个人的便是挫折,看挫折能否唤起你更多的勇气;看挫折能否使你更加努力;看挫折能否使你发现新力量,挖掘潜力;看挫折之后你会更坚强还是就此心灰意冷。
所以你得明白,当挫折发生时,垂头丧气显然于事无补,你应该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如果你想像哈佛人一样优秀,那么就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挫折,不悲伤,不哀怨,并将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几经奋斗之后,你会领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童年是悲惨的,她经历了亲人的离去和国家遭受侵略,但是她不屈不挠,在战火中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居里夫人从小学习刻苦,她顺利考到了法国索邦大学,毕业后她申请回波兰克拉科夫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却被校长拒绝了,理由是女性先天能力不足,在科学领域存在劣势。居里夫人发誓要改变这一观念,做出一番成绩。就这样,她忍受着难以想象的性别歧视,在科学路途上艰难地行走着。
后来,居里夫人遇到了后来的丈夫皮埃尔,两人一起坚持着学习和科研。谁知皮埃尔英年早逝,有人便用流言蜚语来打击居里夫人,传言皮埃尔在世时,居里夫人和他的学生保罗·朗之万有一段韵事。于是,当时的法国人像豺狼一样袭击居里夫人的住所,用石头砸坏她的窗户,声称要杀死她,要她滚出法国,而与居里夫人同行的一些法国科学家,居然也联名写信要驱逐她。在这场舆论风暴中,有几乎三年的时间,居里夫人痛不欲生,后来她镇静下来,决定不向命运低头,向挫折发出挑战。经过多方努力她申请重新获得研究资格,继续埋头科学事业。最终,她以卓越的科学成就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她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并先后两次获得此荣誉。
是什么造就了居里夫人的成功?是挫折,是顽强拼搏的心,这是不可抗拒的前进力量。
若能从挫折中站起来,那么就能将经历变成财富;如果倒在挫折中站不起来,那么挫折的经历就是一场灾难。
挫折,强者和弱者的分水岭,你选择站在哪一边呢?
03错误可以拖累你,但也可以成就你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被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聘用,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爱因斯坦回答:“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
“大废纸篓?为什么?”管理人员好奇地问。
爱因斯坦轻轻一笑,回答道:“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我,他,有几个人敢担保自己的主张或行为是毫无差错的呢?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从没有说错过一句话,或从没做错过一桩事呢?每个人都会犯错。当他人犯错误时,我们总希望他能够承认并加以改正,可一轮到自己身上,却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或推卸。
回想一下,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你是否有过这些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其他部门的疏忽……”“我是按要求去做的,错不在我……”
你也许认为找到了合适的借口为自己做辩护,就能把自己的错误掩盖,把责任推个干干净净,但事实并非如此。哈佛的一位教授曾这样说:“犯错了就要勇敢地承担,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一味地隐藏错误或为自己的错误找开脱的理由,只会制约你前进的步伐,减慢你成功的速度。”
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从事化妆品实体营销的经理想转行搞服装网络销售,他的秘书劝他说:“现在服装网络销售行业已经人满为患,许多实力雄厚的公司都觉得生存艰难,我们没有经验,贸然投入,不见得是好事。”经理拍拍胸膛,说:“没经验怕什么?我刚从事这行时也没经验,还不是做下来了?”他执意转行。
一年后,因为缺乏竞争力,公司亏损累累,一些优秀员工眼见公司没有前途,连按时发工资都有困难,纷纷跳槽到别的公司。这时,秘书又建议经理说:“整个网络服务行业都不景气,如果从现在起退回到我们熟悉的化妆品行业,我们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谁知,经理不愿承认自己的决策失误,他坚持说:“不景气是暂时的,只要熬过最困难的时期,情况一定会好转的。”
即便秘书再怎么劝说和分析,即便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已经很糟糕,经理还是不愿意听从正确的意见,因为他担心公司的员工会笑话他,便继续坚持自己的决策。结果,由于网络服装业竞争太激烈了,这家公司的服装一天卖不了几件,一年后公司负债累累,经理只好宣布公司倒闭。
承认自己错了,并不会带来多大损失;而一意孤行做错事,却会让自己严重受伤。这位经理两害相权取其“重”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错误,不弥补错误,一错再错,这也正是许多人一直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错误,到底代表什么呢?哈佛流传一句名言:“错误可以拖累你,但也可以成就你。”在哈佛人看来,犯错不是无知或无能,而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因为犯错了,你才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你才能深刻地记住这次教训,积累了经验,下次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最终实现无误的自我。
哈佛大学的学者经过多年对事业成功的人进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成功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才能,一部分是机遇,一部分就是反省自己的错误。
在哈佛大学就读时,肯尼迪总统成绩并不突出,后来因考试作弊遭哈佛大学开除,这是肯尼迪人生中很不光彩的一页。几十年后,肯尼迪有幸跻身政坛,并作为候选人参加总统大选。当时,竞争对手为了打倒肯尼迪,便旧事重提,将这件事情抖了出来。果然这件事在政界引起了骚动,肯尼迪的形象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很有可能会断送他的政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