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挖掘银行卡里的财富(2)
如果你收入可观,可能就不会太在意如何在使用信用卡时节省费用,但了解一下这些问题还是有用的。要想避免因过度刷卡而债务缠身,以下是几点重要的注意事项:
尽管你可以用信用卡取现,但手续费一般相当高(可高达取款金额的3%)。如果你需要用现金,还是以普通的方式从银行取款吧。
理想的状况是,你每次都能在收到月度账单后尽快地付清贷款。
如果你偶尔不能付清货款,要记住你会被课以高额利息。
每月账单上标的最低付款额一定要付掉,不然的话,你会被课以很高的拖欠付款费,这笔费用会直接从你的信贷额度中扣除。
如果你在信贷额度已经用光的情况下继续刷卡购物,就不再拥有宽限期,而是必须把利息结清。
第七,保证信用卡的安全。信用卡犯罪正不断增多,所以你必须像保管现金一样小心地保管你的信用卡。你一定要检查每月的账单,把上面的消费项目和你手中的小票加以核对,以确保被划走的金额确实是你自己消费的。
多数发卡公司都提供信用卡失窃或损失保险,但有时需要你额外付些费用。发现可疑的付款或卡片丢失时要立刻挂失,这样发卡公司会冻结你的卡,然后再发给你替换的新卡。
以下是保证你的信用卡安全的基本做法:
努力记住密码,不要把它写下来。
收到信用卡后尽快签上字。
把信用卡号和紧急求助电话的号码记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样卡一旦被盗就可以立刻挂失。
永远不要告诉任何人你的密码,就连发卡公司和警察局的人也不要告诉。
不要让别人拿到你的卡。
保留所有的销售小票和ATM机提款收据。
出现损失时立刻报告——多数诈骗都是在卡主报告之前的那段时间完成的。
如果需要扔掉对账单或收据,记得把它们撕碎或烧掉,以免别人看到上面的具体信息。
如果你知道发卡公司会通过邮局给你寄卡来,却一直没有收到,就要和发卡公司联系——卡片可能在寄到你手上之前被别人偷走了。
你的信用值多少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用消费”也开始进入百姓的生活。然而,大多数人对出现在眼皮子底下的这个新概念,或一知半解,或敬而远之。
“信用”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就是言而有信,指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或不需要提供物质保证,可以按时偿付的,比如信用贷款。在国外,人们大多习惯于向银行借钱消费,有借有还,就有了信用的基础。如果借得次数多,注意积累自己的信用记录,银行对你的个人信用评价就会逐步升级。说不定哪一天你急需一大笔钱而筹措无门时,你就可以凭着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去银行贷款渡过难关。那些从来不借钱的人,被认为是信用空白的人,银行甚至会怀疑你的偿还能力。
中美两个老太太的故事
长期以来,中国人习惯把自己的钱存在银行里,借给银行用,而不是向银行借钱用。或许不少人也听说过中国老太太存钱买房,美国老太太贷款购房的故事:中国老太太到60岁时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存够了”,而60岁的美国老太太则说:“我终于还清了房子的贷款”。
两者的人生历程和生活质量迥然不同:一个是省吃俭用,一个是洒脱自在。可细想想,中国老太太的做法可能也是一种无奈。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个人消费活动缺乏信贷机制的支撑,我国公民还无法建立信用记录,靠个人信用消费基本上属于空白。几年前“信用消费”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也就是在这两三年,中国人才听说和知道类似“要买房找建行”、“中行圆你住房梦”、“贷款买车‘零首付’”这样的宣传广告。“花明天钱,圆今日梦”听来颇有诱惑,但说归说,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消费观念,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
培养个人信贷消费市场
纵然有一天,你鼓起勇气,兴致勃勃地到银行想要办理信贷时,才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住房贷款为例,从填写申请表开始,然后提供收入证明、所购房屋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综合贷款保险(包括所购房屋保险和贷款保险)、合同公证、申请审查等等,总之,又是签字,又是单位证明盖章,要办完这些繁杂手续,不知要跑多少次。这样的反复折腾,你或许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甚至因此放弃贷款的念头。
由此可见,没有一套简便易操作的程序,要提高消费者的信贷消费积极性也是不容易的。然而,对银行来说也有苦衷,由于我国没有一整套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对个人资信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个人信用评估困难,银行必然要承担很大的信贷风险。
因此,银行虽有大量闲置资金,却不敢轻易贷给个人,只能通过担保手段,强化申请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审批条件等措施,抬高个人信贷的“门槛”,从而达到防范和降低风险的目的。这些现象表明,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已迫在眉睫。
业内专家也强调,要让人们从传统的消费方式过渡到凭着个人信用去贷款消费,除了观念的转变之外,要培育和发展我国的个人信贷消费市场,首先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个人信用体系,让信用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信贷制度,才有可能使全社会认可信用消费。
有借准时还再借就不难
对个人来讲,信用是有价的。中国有句俗话:“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信用,人格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经济活动中守信用,对事业的发展也会如虎添翼。而对金融机构来说,信用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有借准时还,再借就不难”。个人有银行的信用,基本上是有借准时还的记录,借得越多,还得越多,累积起来,个人信用就越好,再借就更容易。而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则与其在银行的信用无关。实际上,我国从去年4月1日起实行个人储蓄实名制,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实施相关法律制度的重要基础。
现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个人要投资,要置业,要贷款消费,人与银行之间需要发生信用关系;而没有个人信用记录就无法取得银行信任。没有信用制度,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合作中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据报道,发达国家对个人的消费信贷,已占银行贷款总额的30%以上,而我国目前对个人的信贷规模尚不及银行信贷总规模的1%。由于全社会个人信用体制尚未形成,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个人信贷业务缺乏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因而个人申办信用消费手续复杂,制约了全社会个人信贷消费规模的扩大。所以,尽快建立个人良好的信用记录就显得尤为迫切。
建立个人信用三原则
Visa国际组织中国区总经理熊安平强调,个人金融信用已如同每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一般重要,每个人都要及早学习与金融机构打交道,以开始建立信用,才能充分享受金融服务。熊安平提出,人们在建立个人“信用”时,需记住三个原则。
一、早借钱、早立信。建立“信用”的开端始于向银行借钱。越早借钱,才能越早在银行建立借款记录,为逐渐建立个人“信用”打基础。
二、小额信贷是立信之初的最佳帮手。银行向来对个人借贷持审慎态度,特别是当人们在银行没有任何信用记录的时候,借钱是很困难的。在众多借款方式中,贷记卡作为一种小额信贷的工具,是申请信贷及建立个人信用最便利的工具。贷记卡的借贷额度相对小,银行的信贷风险也相对减少,而且目前政策正在鼓励贷记卡的发行和使用,因此利用贷记卡借钱是明智之举。但是,信用卡在申请之后必须使用,否则,它只是张睡眠卡,信用并未被启动,更谈不上建立信用记录了。
三、准时还贷,再借不难。尽早借钱、小额信贷都是在为建立个人“信用”做准备,但如果光借不还,您在银行面前就成了无信用可言的人,银行也不会再继续接受您的贷款请求。即使是有借有还,但却未按期偿还,同样也不会帮助您建立起良好的个人“信用”。只有准时还贷,良好个人“信用”才能建立,才能再借不难。
遵循这三项原则,就在建立个人“信用”之路上有了正确的开端。不过,银行还有它一套完备的信用评估标准。概言之,其标准包括评估人们的还款能力和借款、还款的记录。评估还款能力是通过看申请人的收入高低、收入是否稳定、资产多少(以净资产值为准)和是否有无形资产,包括社会地位、声誉等来评估的。评估借款、还款记录主要是看是否经常借贷及是否准时还款。
拯救“卡奴”
台湾的“卡奴”现象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卡债高筑,有些人甚至流落街头。而在上海,不少年轻人也十分热衷于刷卡消费,殊不知,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为“卡奴”。
在我们身边,如今有人因为过度刷卡而入不敷出,有人因为无力还债而被银行告上法庭,还有人尚未走出大学校门就负债累累……时尚带来的虚荣心,提前消费产生的快感,以及金融机构滥发信用卡的“圈地”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日益壮大的“卡奴”族群。
一卡在手,什么都有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看上一件心爱的商品但囊中羞涩无力购买而郁闷,如今,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手里有卡,心中不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界限被模糊了——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
人们青睐信用卡,不但因为其在消费时比现金更加方便,更因为其带来了可以提前消费——透支这一最大诱惑。在这种诱惑下,我们正进入一场狂热的透支消费大潮中,而由此引发的还贷危机,被暂时的快感和表面的美丽浮华掩盖了。
然而,当这种“提前型”消费,遇上日益庞大的“月光族”队伍,以及满眼皆是的“负翁”们,必将带来一个新的族群——“卡奴”。
支付罚息为银行“打工”
有人形象地将“卡奴”解释为信用卡的奴隶。顾名思义,它指的是那些拥有信用卡的客户在不合理的透支下打乱了自己的信用状况,为偿还信用卡本金和不断产生的高额利息而出现生活危机的人。
张然26岁,从事媒体工作,目前单身,是个很会享受生活而且喜欢玩的女孩。她的钱包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银行卡,其中光是信用卡就有6张。张然的这些信用卡都有不同的用途,有专门用来日常消费的,有出去旅游消费用的,有用来购买类似笔记本电脑等“大件”的,还有用来分期付款买家具的,等等。
起初使用信用卡时,张然体会到的是一种刷卡的快感与消费的满足。但最近,信用卡带来的还款压力已经让她透不过气来。“我现在简直就是在为信用卡打工。”张然郁闷地说。
工作4年,张然至今只有4000元的存款,这让她常常没有财务安全感。她每个月要收到6家银行寄来的信用卡对账单,总还款额每月不低于3000元。而一个月4000多元收入除了还信用卡账单之外,还要应付房租、水电费、交通费用等,这让她时常感到捉襟见肘。每个月的26日一临近,她的心就要砰砰跳,又害怕又无奈,因为这一天是她的信用卡还款的最后截止日。“这个月又有3000多元信用卡欠款要还,唉……”每月拿到刚发到手的4000多元工资,张然一点也兴奋不起来,她都会皱着眉头盘算这有限的4000元该如何分配,这个月才能躲过财务危机。
因为每月工资剩余部分逐渐不能全额偿还信用卡账单了,于是,张然自然而然地用上了信用卡的“循环信用”。其结果就是,她每月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要50多元,有时候超过100元。
对她来讲,信用卡导致的这些债务就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她快要撑不住了。每次与朋友聊天,她都大诉使用信用卡之苦和自己目前的窘迫处境。她说,做“卡奴”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卡奴”族群日益壮大
时尚带来的虚荣心,提前消费产生的快感,刷卡的快感与消费的满足使信用卡在现代化大都市里,变成了时尚一族,甚至是普通工薪阶层、学生一族都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很多人拥有了一张、两张甚至更多的信用卡。“卡民”数量日益庞大,而“卡奴”族群也在日益壮大中。
“提前享受生活”、“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一个个诱人的口号下,贷款买车、买房、买家电、买衣服,信用卡透支消费正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一项针对中国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调查表明,有57%的人表示“愿意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
据央行最新统计,截至2005年9月,我国银行卡发卡机构达190多家,国内银行卡发卡总量从2001年底的3.8亿张,增加到目前的9亿张。国内持卡消费金额从2001年的1280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近6000亿元,增长了将近4倍。2005年,迅速扩展的信用卡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各大银行零售信贷中增长最快的业务。预计到2008年,全国大中城市持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例将达到30%左右。
据上海某调查机构对上海市内信用卡使用者开展的调查显示,有26.4%的人承认自己每月薪水用到1元不剩,是典型的“月光族”。并且由于对消费、收入以及负债不能很好地调节,有32.5%的人担心自己会因为过度消费而步入“卡奴”行列。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生代一族中的“卡奴”会愈来愈多,甚至会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年轻人本来就容易冲动型消费,喜欢时髦的东西。我国台湾的银行业通过广告宣传形成了一种刷卡、向银行借钱是很时髦的风气,很多年轻人懵懵懂懂就刷卡上瘾了,很自然就成了“卡奴”。我们大陆的年轻人不也是这样吗?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惯着,虽然收入不高,花钱可比父母大手大脚多了,这样的人可能是今天的“卡奴”,也可能成为明日的“负翁”。
“卡奴”,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正视他们,拯救他们。
多方钱款汇一方的妙法
王先生有五个弟妹,平时大家都孝敬父母,近来决定大家出钱为年迈的父母购买一套40万元的新房。如何将钱凑到一起呢?四妹提议大哥用建行的龙卡信用卡和活期储蓄卡,大家可以约好时间一起将钱存到大哥的账户上。五妹认为这样不妥,一则大家约在一起时间凑不齐,二则提着几万元钱赶到大哥家附近的建行存钱也不安全。怎么办呢?
建行上海分行的工作人员介绍了多种可解决王先生难题的方法,让王先生兄妹们开了眼界,还非常实用。
1.电话转账
如果是建行95533的签约客户,只要拥有龙卡储蓄卡或信用卡,就可以足不出户地进行电话转账。拨打银行电话95533,按照语音提示,选择个人服务的转账功能即可完成电话转账。(前提必须是建行电子银行的签约客户,而且还要将大哥的即转入资金的储蓄卡或信用卡账户号也作为签约账户),当然这个账户只能转进资金,不能转出资金,大哥完全可以放心地将账户号告知弟妹们。建行网点都受理签约,柜台签约后,即可办理电子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