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尊重激励,激励员工的基础(1)
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当员工的利益以个体形式出现时,管理者会以企业全体员工整体利益加以拒绝,他们会说“我们不可以仅顾及你的利益”或者“你不想干就走,我们不愁找不到人”,这时员工就会觉得“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只是口号。显然,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这时,懒惰和不负责任等情况将随之发生。
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何谓尊重激励
“尊重”这个词在企业管理中并不多见,它多数是在论述道德范畴的问题时被提及,因此,更不要说上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了。我们所说的尊重,是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或者称为自尊和尊人。什么是自尊呢?自尊就是自我尊重,表现为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和能力被他人及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主观要求,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自尊既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等的愿望,也包括来自他人的敬重,例如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名誉地位和赏识等等。尊人,是指尊重他人、社会和自然。这里体现出尊重的二重性,即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因而确定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也就是体现了自尊和尊人的互动性。人要想得到尊重、得到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例如社会认识关系、社会实践关系,而其本质就是价值关系。一言蔽之,如果你不尊重他人,你也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尊重激励作为激励员工的方法,有两个很突出的特点:一,最人性化;二,最有效。企业管理者要尊重每一位员工,对待员工要有礼貌,不嘲笑任何一位员工、不轻视他们,尊重员工的人格,认真听取员工的建议,让他们感到自己对企业的重要性。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到尊重下属呢?日本的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便是这方面的高手。我们来看看他的做法。
有一天,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人都点了牛排。待他们都吃完主餐后,松下便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
助理这才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过一会儿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
主厨很快就过来了,他的表情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请自己来的人是大名鼎鼎的松下幸之助。
“有什么问题吗,先生?”主厨紧张地问。
“对你来说,烹调牛排不成问题,”松下说,“但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但我已80高龄了,胃口大不如以前。”
此时,大家都困惑得面面相觑,过了一会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当面和他谈,因为我担心他看到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心里会很难过。”
如果你是那位主厨,听到松下如此说,会有什么感受?是不是备受尊重?
松下的故事带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你应该尊重你的员工,让他感觉到他在企业中是有所作为的,是能得到上司肯定的,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他就会回报你更多的东西。
尊重是激励的根基
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有能够让企业发展的有战斗力的团队,团队的组成离不开企业的每个员工。但是,企业拥有了员工,并不一定就能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只有当员工被适当的激励,其潜能才能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当人对生理、安全和归属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并支配着人的生活。
谈到激励,利用物质和金钱作为奖励是企业常用的激励手段之一,但却不是长期有效的,原因是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加大物质奖励成本;再者是人的需求欲望是无止境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当旧的需求被满足或不完全被满足的时候,新的需求就又出现了。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论》所论述的那样,当人对生理、安全和归属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并支配着人的生活。显然,如果企业能基本提供相当甚至高于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同时,也能不断满足员工对尊重的需要,这种精神上的激励甚至比物质上的激励来得更持久、有效。
在企业管理中,要满足员工对尊重的需要,就要使员工所从事的工作能反映其个人价值,让“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观念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赞赏,甚至于社会的认同,那就是令其享受这种精神上的满足而达到激励的目的。这就是尊重激励。
在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如何运用“满足员工对尊重的需要”的激励手段,去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呢?此时,企业管理者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让企业有“尊重”的氛围,也就是要建立一种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存在价值的企业文化。并将这种文化糅合到管理实践的行为中去。
企业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东汉时期,刘邦被困巴蜀之时,筑台拜将,极大地满足了韩信的自尊心,终于在韩信的辅助下,杀出蜀中,取得天下。企业招贤纳士好比刘邦拜将,尊重才是取得圣贤归的良方,在企业的招聘行为中,一个好的招聘环境,认真而专业的考核程序,平等而友善的交流,没有歧视,没有质问,给慕名而来的求职者充分的礼遇和尊重,这一切会影响着人才对企业的认识,左右着他们的选择。当然,企业招聘的人数是有限的,并不可能把所有的应聘者都招进来,但企业礼贤下士的美名却会随求职者流传业界,这不失为企业树立形象的重要举措。所以说,尊重激励就是要从招聘开始。
如果老板了解员工的才能,人尽其才地进行任命,那才是对员工能力和价值的承认,也是对员工莫大的尊重。而员工的涌泉以报,不就是老板所期待的吗?三国时期,诸葛孔明能为刘备和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报刘备屈尊枉驾,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这正说明了尊重激励的重要作用。老板对员工价值体现需求尊重,同时员工也尊重企业使命,为公司贡献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双赢的关系。
老板或企业主管对企业拥有很高的权利和地位,他们在企业管理中将会获得很多企业的实际利益。因此,在日常的企业管理思维中,应该把员工视为合作伙伴而不是下属,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直面挑战,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尤其是对于有潜力、有干劲的员工,要相信他们不光是被雇佣来从早上九点干到下午五点的,而是要干出成效。明白这个道理的老板,就能吸引、留住人才,并且激励他们成为最佳员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企业应该扫清员工在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相反,如果管理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和道德修养,则难以获得员工的尊重,甚至会遭遇人心背向。曾经在IT业界闹得沸沸扬扬的“邮件门”事件,正是由于某外企的中国裔总经理因一些琐碎事情在电子邮件上严厉斥责了他的秘书,导致秘书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作出了过激的反应,致使企业的形象大受损害,而总经理本人也因此而丢掉了工作。可见,尊重员工是激励员工的根基,而不尊重员工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总之,激励员工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激励的根基却在于对员工的尊重。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做好自己的激励体制,打好激励的根基是成功激励的第一步。
用建议取代命令
很多的企业管理者,总以为自己手里有权,就可以在别人面前指手划脚,发号施令;就可以对手下人颐指气使,呼来唤去;就可以靠在软绵绵的椅子里,指挥手下去干这个,去干那个?其实,没有人会喜欢这种命令的口气和高高在上的架势!
有些企业管理者总以为自己是管理者就有权力这么做。可是,你要明白,尽管你是管理者,他是小职员,但是,在人格上你们两个是平等的。所不同的,只不过你们的分工不同,职务不同,而不是在你和他个人之间存在着什么高低贵贱的区别。就算是“管理者”比“下属”具有更多的权力或是其他什么,那么也是由“管理者”这个职务带来的,而不是你自身与生俱来的!
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想让下属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完成工作,自己就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和方式去下达任务。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该多用“建议”,而不是“命令”。这样,你不但能使对方维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且能使人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即便是你指出了别人工作中的不足,对方也会乐于接受和改正,与你合作。
有一个员工这样说自己的管理者:他从来不直接以命令的口气来指挥别人。每次,他总是先将自己的想法讲给我听,然后问道:“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当他在口授一封信之后,经常说:“你认为这封信如何?”如果他觉得助手起草的文件需要改动时,便会用一种征询、商量的口气说:“也许我们把这句话改成这样,会比较好一点。”他总是给人自己动手的机会,他从不告诉他的下属如何做事;他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去学习,去提高。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管理者身边供职,一定会让人感到轻松而愉快。这种方法,维持了下属的自尊,使他以为自己很重要,从而希望与你合作,而不是反抗你。
迈克尔·约翰是一家小厂的高层管理者。有一次,一位客户送来一张大订单。可是,他们工厂里的活已经安排满了,而订单上要求的完成时间,短得使他不太可能去接受它。
可是这是一笔大生意,机会太难得了。迈克尔·约翰觉得很矛盾。但他没有下达命令要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干活来赶这份订单,而是召集了全体员工,对员工们解释了具体的情况,并且向他们说明,假如能准时赶出这份订单,对他们的公司会有多大的意义。
“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完成这份订单呢?”
“有没有人有别的办法来处理它,使我们能接这份订单?”
“有没有别的办法来调整我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的分配,来帮助整个公司?”
工人们提供了许多意见,并坚持接下这份订单。他们用一种“我们可以办到”的态度来得到这份订单,并且如期出货。
迈克尔·约翰的这一招很高明。他没有直接下达死命令,让员工们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而是充分地尊重下属,把他们召集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去接受命令,主动地接受,而不是被动,把“要他做的事情”,变成“他要做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要向下属下达命令,让他们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或是要他改正错误,那就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不妨试试“建议”的方法。
将尊重进行到底
企业要想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就要有优秀的团队做支撑,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愈多并且知人善任,企业势必茁壮成长,反之则会日益衰落。可如何吸引人才,如何让优秀人才愿意追随?这是困扰企业管理者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找不到人才,那管理者自身是否存在某种缺陷呢?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吸纳人才的素质,创建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才能使身边人才济济。而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首先要从“尊重”开始,对人才做到尊重、尊重、再尊重。
“尊重”这个词听起来、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尊重”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是由里而外透射的人格,而这种人格是需要修炼积累的,这也成为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标准。
“尊重”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员工之所以愿意在企业工作,看的并非只是收入,更重要的是工作氛围,特别是对于高素质人才,更需要创造一种相互理解、轻松和谐的气氛,而管理者就是这个气氛的缔造者。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尽力,才愿与上级、平级、下级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有效的工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