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危害(2)
变化趋势
按行业分类的主要预估影响的实例
农业、林业和生态系统
水资源
人类健康
工业、人居环境和社会
大部分陆地地区,冷昼/冷夜偏暖/偏少,热昼/热夜偏暖/偏多
偏冷环境下产量增高; 偏暖环境下产量减少; 病虫害多发
影响依赖于融雪的水资源; 影响一些地区的水供应
因寒冷条件减少导致的死亡率下降
供暖能源需求降低;制冷能源需求增加;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由冰雪造成的运输中断减少;影响冬季旅游业
暖期/热浪:大部分陆地地区的发生频率增加
热应力造成偏暖地区产量下降;发生野火危险增大
水的需求增长;水质问题严重,如藻类大量繁殖
与热有关的死亡风险增大,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人、幼童和独居者
变暖地区无适当住宅者生活质量下降; 影响老年人、幼童和穷人
强降水事件:大部分地区的发生频率增加
农作物受损; 土壤侵蚀,土壤浸透导致无法耕种
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有不利影响; 供水受到污染; 水短缺或许缓解
死亡、受伤、传染病、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的风险增大
洪水破坏人居环境、商业、运输和社会生活;对城乡基础设施的压力;财产损失
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增加
土地退化,产量降低/农作物受损和歉收; 牲畜死亡增加; 野火风险增大
更大范围的缺水
粮食和水短缺的风险增大;营养不良的风险增大;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增大
人居环境、工业和社会的水短缺;水力发电潜力降低;潜在的人口迁移
强热带气旋活动增强
农作物受损; 树木风倒( 连根拔起);珊瑚礁受损
断电造成公共供水中断
死亡、受伤、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创伤后抑郁征候群的风险增大
遭受洪水和强风的破坏;在脆弱地区,私营保险公司撤出保险范围;潜在的人口和基础设施的迁移;财产损失
由极端高海平面所引发的事件增多(不含海啸)
灌溉用水、江河入海口和淡水系统盐化
海水倒灌导致可用淡水减少
洪水致死、致伤的风险增大,淹死的风险;与人口迁移有关的健康影响
海岸带保护的成本对土地利用重新安置的成本;潜在的人口与基础设施的迁移;热带气旋的影响
从表1.1中可以大致了解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粮食、生态系统、海岸线和健康等方面。
水资源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气候分析总监凯文·特伦贝斯(Kevin Trenberth)的研究报告表明,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全球水资源分布也在发生改变。全球水资源两极分化严重,水资源充足的地方水越来越丰富;水资源紧缺的地方水越来越贫乏。随着气候变暖,海洋上空会凝结越来越多的水蒸气,这意味着在原本干旱地区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全球变暖的趋势使得更多的水蒸气存留在大气中。气候变化将导致中纬度地区和半干旱低纬度地区的可用水减少、干旱增多,数亿人口面临更为严重的供水压力。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变化。近20年来,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南方的河流水资源总量略有增加;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干旱灾害更加严重,极端气候现象明显增多。预计未来气候变化将对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加大水资源年内和年际变化,增加洪涝和干旱等极端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特别是气候变暖将导致西部地区的冰川加速融化,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将进一步减少,对以冰川融水为主要来源的河川径流将产生较大影响。气候变暖可能将增加北方地区的干旱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形势和水资源供需矛盾。
粮食
气候变化引起的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会影响粮食产量,异常天气还会给粮食的储存和转运增添麻烦。气候变化加重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使得养活全球人口的巨大负担变得更为沉重。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第五任总裁卡纳犹·那万泽(Kanayo F. Nwanze)指出,气候变化加重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使得养活全球人口的巨大负担变得更为沉重。在东南亚,气候变化预计会影响该地区降雨形势,增加发生干旱的频率,抬高平均气温,威胁农业生产用水的供应能力;在撒哈拉南部非洲,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将显著增加;而在南部非洲,雨水依赖型农业的产出预计最早至2020年就会下降50%。因此,气候变化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将导致生产能力的下降,以及全面的粮食生产衰退,除非采取紧急行动,否则气候变化将无可置疑地恶化全球粮食安全局势,并大幅增加面临饥荒和营养不良人口的数量。当前的估算表明,到2020年气候变化将使得6300万以上的人口处于饥饿的风险之中。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严重;因气候变暖引起农作物发育期提前而加大早春冻害;草原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增大。未来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可能以减产为主;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化;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农作物病虫害出现的范围可能扩大;草地潜在荒漠化趋势加剧;原火灾发生频率将呈增加趋势;畜禽生产和繁殖能力可能受到影响,畜禽疫情发生风险加大。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随着极端气候的频发,物种分布迁移和野火风险增加,物种的灭绝速度加快,大范围的珊瑚白化甚至死亡,陆地生物圈趋于成为净碳源等。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介绍,由于气候变化,地球南、北两极部分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动植物物种地理分布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迁移,春季特有的树木发芽、鸟类迁徙和产蛋等现象提前出现,造成生态失衡。专家预测,未来如果全球平均气温比1980~1999年的平均值增加1.5~2.5℃,目前地球上20%~30%的物种可能会灭绝;如果超过3.5℃,将会有40%~70%的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将严重受损。另外,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也构成更大的威胁。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是:东部的亚热带、温带北界北移,物候期提前;部分地区林带下限上升;山地冻土海拔下限升高,冻土面积减少;全国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率上升,且分布变化显著;西北冰川面积减少,呈全面退缩的趋势,冰川和积雪的加速融化使绿洲生态系统受到威胁;未来气候变化将使生态系统脆弱性进一步增加;主要造林树种和一些珍稀树种分布区缩小,森林病虫害的爆发范围扩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和受灾面积增加;内陆湖泊将进一步萎缩,湿地资源减少且功能退化;冰川和冻土面积加速缩减,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岸线
气候变化将导致洪水和风暴造成的损失增大,未来全球海岸带湿地面临消失的威胁,每年将有几百万人可能遭受海岸带洪水灾害。IPCC预测,全球海平面可能在2100年之前上升800毫米。澳洲国会气候变化委员会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没有缓解的迹象,而两极冰帽继续融化,海平面每上升10毫米,海岸线就会往后退一米或更多,而且海平面上升还不是最主要的威胁,如果伴以更频繁的暴雨和惊涛骇浪,就会对沿岸房屋构成最大威胁。
近30年来,中国海平面上升趋势加剧。海平面上升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严重,损害了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降低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温升高、海水酸化使局部海域形成贫氧区,海洋渔业资源和珍稀濒危生物资源衰退。据预测,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升高,海平面上升还将造成沿海城市市政排水工程的排水能力下降,港口功能减弱。
健康
营养不良、腹泻、心肺疾病和传染病等疾病造成的负担加重,热浪、洪水和干旱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某些疾病传播媒介的分布将发生变化,卫生机构负担加重。气候变暖导致暴风雨、飓风、干旱、水灾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除直接导致死亡和伤残外,还为疟疾、登革热、霍乱、大脑炎等传染性疾病提供传染环境,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气候变暖带来的热浪和高温,能使病菌、病毒、寄生虫更加活跃,损害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导致与热浪相关的心脏、呼吸道系统等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科学研究还表明,随着气候变暖,空气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如真菌孢子、花粉和大气颗粒物的浓度,也会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增高而增加,使人群中患过敏性疾病,如枯草热、过敏性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气候变暖还会加重空气污染,使哮喘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
3.从区域层面分析气候变化的危害
从区域层面来看,主要应关注对非洲、亚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极地地区和小岛屿的气候变化影响。
非洲
IPCC第四次报告显示,到202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7500万~2.5亿人口会面临缺水压力;在某些国家,雨养农业将减产50%以上,许多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的获取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粮食安全,加剧营养不良;接近21世纪末时,海平面上升将影响人口众多的海岸带低洼地区,而相应的成本总量至少可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5%~10%;到2080年,非洲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土地会增加5%~8%。
图1-3 在饱受干旱侵袭的肯尼亚卢克瓦—莫森宁村,一个男孩拿着空杯子乞讨(
在非洲,气候变化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威胁,它现在就在发生,成千上万的人因此丧命。2006年,联合国就做出预测,非洲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大洲,而这并不是由于非洲自己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更让人揪心的是,由于非洲是这个星球上最贫穷、最缺乏管理的大洲,它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最为有限。根据联合国报告,大约有9000万非洲人处于“危险中”,这还不包括那些受战争和部族冲突影响的人们;另外一方面,许多战争和部落争斗都与干旱和洪水等的极端天气现象相关。今年,在10年缺雨对农作物造成大量毁坏之后,7个东非国家中有大约2300万人正在由援助机构供养。受害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北肯尼亚图尔肯纳地区如图1.3所示。在那里的一些社区中,多达35%的人口正遭受营养不良,相当于世界粮食计划署所定义的危机门槛(15%)的2.5倍。
亚洲
到21世纪50年代,气候变化将使中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大江大河流域的可用淡水将减少;由于来自海洋的洪水和某些大三角洲地区来自河流的洪水将增加,在海岸带地区,特别是在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人口众多的大三角洲地区将会面临最大的风险;气候变化会加重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这与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有关;由于水分循环变化,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因为腹泻疾病主要与洪涝和干旱相关,预计这些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上升15。
未来几十年,生活着世界一多半人口的亚洲将面临一次接一次的极端气候的考验,本就贫困的农民还不得不与干旱、洪水、疾病、食物短缺及海平面的上升作斗争。荷兰阿姆斯特丹“绿色和平”和其他气候预测机构声称,亚洲已深刻感受到气候的剧烈变化,更为可怕的是,给亚洲人民生活造成最严重影响的气候变化有可能在未来数十年内到来,这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移民和普遍的人道主义危机。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的速度将更快。人口的上升会使人类对食物、淡水和其他资源的需求激增。
沙特首都利雅德遭受沙尘暴的景象,如图1.4所示。
图1-4 沙尘暴肆虐沙特首都利雅德(
中国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川是亚洲七条主要淡水河流的发源地,人们亲切而形象地称它们为“亚洲水塔”。因为气候变化,这里的冰川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急剧融化。如果有朝一日冰川完全消失,“水塔”不在,亚洲依靠这些河流的十多亿人口每天的用水都将无法得到保障。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IPCC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到2100年,亚洲区将升温1.0~6.0°C,导致43%~81%的喜马拉雅冰川消融殆尽。近50年来,中国西部82.2%的冰川也正处于退缩状态。
马来西亚北部洪水中一块陆地的航拍图,如图1.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