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总统当御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为梦想打开的希望之门(2)

要知道那可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村走出的第一个中专生,而且还是学医的。卫校所在地在石家庄市新建的河北省医院(今河北省人民医院)院址,在那儿报到上课。具体地点在水源街北头与北马路(今和平西路)交会处西南角。到了开课这天我才真正明白,原来这个班的学生是以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的名义招来的,共50名同学,女生37人,男生13人。学制两年,学历中专,毕业后全部留在河北省医院工作。河北省医院院址当时在正定路(今胜利北街)上(河北省胸科医院)。卫校上课在河北省医院新院址,正在建设中,已初步具备住宿、学习、日常生活和饮食等条件。所以我们这个班每天课程安排的基础课、专业课都是由河北省医院各科主治大夫、科主任们来授课,需见习时则由医院安排到相关科室见习学习。毕业证由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颁发。那时上中专学习的机会非常来之不易,全班同学个个发奋努力,尤其是像我这样初次接触医学的毛头小伙子要比别人更得多付出十倍百倍的艰辛(全班数我年龄小,未满十八周岁)。实际上有几名同学入学前即是当地的“赤脚医生”,所以他们学起医学基础课程来并不感到有多吃力,相对较容易些。这样,等白天授课老师授完课走后,如遇到什么弄不明白的问题,这几位同学就成了我的临时辅导员和良师益友,随时可向他们询问请教,有了他们的帮助,我的学习进步很快,收获很大。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自入学以来几乎每天都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生活着,无忧无虑。就这样到了1975年的夏季,一个距放暑假不远的一天上午,按照课程安排是心脏学课程。这个专业课程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由河北省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赵树元大夫任主讲。因为讲了一段时间专业课的缘故,赵树元老师与班里同学相当熟悉,同学们也非常敬重赵老师。那天上午的两个学时课程由赵老师主讲,离中午下课还有十分钟时课也就基本讲完了。这时,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来到了教室,请大家静下来后向同学们宣布:“今天赵树元老师的课到此告一段落,剩余的课程由新的老师接着讲。赵老师要出国了,要去非洲的扎伊尔为那里的黑人朋友看病,赵老师参加的是中国医疗队,是国家派到非洲去工作的。”听到这里,坐在前排的我不由得“啊”了一声。

赵老师和班主任闻声看了我一眼,赵老师接着班主任的话说:“是真的,同学们。是中国派出的医疗队,是由河北省承担这个重任,我们省医院选派了我一个。时间是两年,等我回来时你们就毕业了。我相信,会在医院的工作岗位上再次见到你们。”赵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即响起十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一是特别感谢赵老师为我们认真授课,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二是热烈欢送赵老师参加中国医疗队去非洲工作。鼓掌时,我尤其带劲,双手拍麻了也不知道,这是我人生道路上首次近距离地接触能去非洲工作的人,是我熟悉的敬爱师长,况且又是我心中珍藏的那梦想的扎伊尔。我所敬重的老师能到扎伊尔工作,让我觉得他好伟大,让人尊重得不得了。下课后,同学们都去食堂吃饭了。我和班主任陪着赵老师向大院外面的公共汽车站走去。赵老师边走边问我,你知道非洲的扎伊尔吗?知道蒙博托总统吗?我很干脆地回答:“知道!我了解那里。”这回该轮到赵老师和班主任同时“啊”了一声,他俩感到很吃惊,便放慢脚步,一同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三言两语把以前蒙博托总统首次访华,卫校入学后蒙博托总统第二次访华(1974年12月份)的情况报道和在世界地图上查到的有关扎伊尔的人文地理知识简单向两位老师谈了一下,他俩听后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你真行!”赵老师接着说:“你这么小的年龄,这么年轻就关注非洲扎伊尔,关注扎伊尔总统,将来工作了一定会大有作为的。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努力工作,争取去一次你梦想的非洲,圆了你的梦!”后来我才知道,赵树元老师去的是扎伊尔赤道省省会城市——姆班达卡,一个十分艰苦的地方,那里距首都金沙萨约700余公里。两年后的1977年,赵树元老师回国后邀请我去他家作客。在赵老师家里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扎伊尔,关于蒙博托的事情……从那时算起,十一年后我被河北省卫生厅选拔为援非医疗队员,参加了中国医疗队,奔向非洲,

去了扎伊尔,成为蒙博托总统的保健医生。终于实现了向往已久的梦想。等待一个事情的结果是非常难熬的,尤其是你所期盼的这件事是一件很重要,在你心中占据着主要位置,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是等啊盼啊,成了你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仲秋的9月,一直等到严冬的12月下旬——临近1989年的一天,河北省卫生厅人事处给省人民医院人事处打来电话通知:“你院针灸按摩科李计留大夫、内科周海生大夫被河北省卫生厅选定为第九批援扎伊尔医疗队员,赴非洲执行援外任务。赴非洲前将于1989年1月4日到省卫生厅人事处报到,参加为期六个月的法语学习班,培训法语。望及时告知本人,办理工作交接,按时参加培训学习。”一搁下电话,我院人事处处长立刻将电话打到了针灸按摩科主任办公室,交代和说明有关情况。科主任听完放下电话立马来到我们诊室,将这个我们都期望已久的好消息告诉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能想象到我当时的心情是何等激动,窗外虽说是寒风呼啸的严冬季节,但在温暖如春的诊室里,我额头一下子冒出了汗水,激动得有点儿燥热。科主任见状开玩笑说:“高兴但别激动,还有病人在你手下做着按摩哩!沉住点儿气,这两天安排一下工作,与其他大夫交接一下没做完疗程的病人,并顺便安排休息几天,按时报到培训去吧。”忙忙碌碌地迎来了1989年元旦新年。元月4日,是河北省援外医疗队法语培训班开学的日子,报到地点在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大院东墙边的河北省直机关第一门诊部四楼教室。参加培训的学员基本都到齐时,墙上挂钟的指针刚好指向上班时间8点。这一批来参加培训的医疗队队员基本上都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各大医院即河北医科大系统附属二、三、四院和河北省卫生厅直属的省医院,彼此之间虽不太熟悉,但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坐到一起,在明亮干净、温暖如春的教室里等候河北省卫生厅领导来主持这次培训班开课仪式。

8点刚过,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赵银海等一行来到了培训教室,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河北省卫生厅外事负责人胡春堂主持开班仪式,并开始点名。除了几名翻译和几名厨师以及有几位已在扎伊尔工作的,实际参加培训人员为二十四名。援扎伊尔医疗队员总人数实为三十四名,

到达该国后将分驻三个医疗点执行医疗任务。这三个医疗点分别为驻首都金沙萨,驻赤道省省会城市——姆班达卡,驻蒙博托总统家乡即总统的母亲安葬地——格梅纳。三个医疗点人员和专业分配分别为:格梅纳的医疗点:妇产科一名,内科一名,外科一名,麻醉科一名,针灸科一名,翻译一名,厨师一名。姆班达卡医疗点:妇产科一名,外科两名,麻醉一名,内科一名,针灸一名,儿科一名,翻译一名,厨师一名。首都金沙萨医疗点:总统保健医生一名,翻译两名,内科两名,外科三名,针灸一名,儿科一名,药房一名,超声一名,化验一名,护士长一名,厨师一名,财务会计一名,麻醉一名(以上三个医疗点人员和专业配置一直延续到1997年5月,因扎伊尔内战中国医疗队撤回前。等到2006年复派时则只剩下首都金沙萨一个医疗点,人员缩减为十八人)。培训班的首讲是由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赵银海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简要阐述中国为什么要向非洲派遣医疗队,河北省为什么要向扎伊尔派遣医疗队的经历:20世纪60年代初,非洲各国反对殖民统治、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非洲的历史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欧洲殖民地列强的离开,许多新生国家在世人的欢呼与掌声中相继诞生,民族独立时代伴随着一段经济繁荣期翩翩而至,非洲大陆的一切似乎都充满了希望。而短暂经济繁荣的背后,同时伴随着一切都在百废待兴的阶段,这其中包括非洲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状况极为恶劣。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独立不久的阿尔及利亚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了紧急呼吁求救,请求中国医疗援助(阿尔及利亚为法属殖民地,1962年7月5日宣布独立)。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1963年1月,中国第一个向全世界宣布派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开创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同年4月6日,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遣了一支由二十四人组成的医疗队,该医疗队由湖北省负责派出,从此开创了中国援外医疗队跨出国门实行国际人道主义的伟大、崇高的历程。多年来中国共向四十五个亚非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医疗队的派遣,是以中国政府和受援国政府之间签署协议的形式来明确的。

根据各个受援国的具体国情,绝大多数国家除了提供住房以外,医疗队的费用全部由中国政府来承担,卫生部始终肩负组派和管理医疗队的重任(1990年代中期以前多是这种援助模式,今已改进了不少,大多采取“合作共赢”模式)。全国除西藏外,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都承担过或者正在承担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般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一个省(市、自治区)负责承担一个国家的医疗队的派遣。如内蒙古自治区对口卢旺达,天津市对口刚果(布),黑龙江省对口毛里塔尼亚,等等。河北省对口的国家是扎伊尔(1990年代中期又增加了亚洲的尼泊尔)。几十年来,中国援非医疗队的精湛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受援国人民的广泛赞誉,而中国对非洲的无私援助,也同时赢得了非洲的慷慨回报,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的正义立场总能得到非洲国家兄弟般的友情和有力支持。1971年10月25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七十六票多数赞成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其中有二十六票来自非洲。毛泽东主席闻讯后曾经满怀深情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别忘了,我们是被非洲兄弟抬进联合国的。”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在国外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多年来已有几十位医疗队员牺牲在那里,长眠于受援国的土地上……这其中就包括1979年在扎伊尔以身殉职的河北省援外医疗队翻译康登楷同志。说到这里,赵银海同志神情庄重地告诉参加培训的医疗工作者:为了做好援外医疗队的派遣工作,中国外交部、卫生部和其他有关部委以及驻外使馆一起协同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历史已经证明,

援外医疗队是中国加强同非洲国家友好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交往最成功的项目之一。你们大家能成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是无尚光荣的,能承担这一神圣使命,是无比自豪的!当天的第二个学时,我们这批二十四名援非医疗队员就开始了世界上公认的优美动听的语言——法语学习。在法语培训班学习的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半年过去了,又一个炎热的夏季来到了,平日的辛苦得到了回报,从一开始简单字母单独读起,到几个月后简易的日常对话熟记,应付工作已基本没有问题了,至于那些复杂些的生活和医疗词语需到实际工作中再边干边学,效果更好。为期半年的援非医疗队法语培训班圆满结束。1989年8月26日,河北省第九批援非医疗队走出国门,奔赴非洲扎伊尔共和国执行援外任务。当晚由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登机出发——飞往万里之遥的非洲中部扎伊尔共和国。援非医疗队一行二十多人8月24日上午乘火车由石家庄到北京。26日晚20点,医疗队员与到机场送行的家属好友同乘卫生部援外司提供的一辆大轿车驶向首都机场。21点30分左右进入北京首都机场候机大厅。这时,即将远赴非洲。我兴奋而紧张的心情,夹杂着对亲人友人的眷恋,颇为复杂。记得临从宾馆出发前,河北省卫生厅工作人员为这批援扎医疗队员预支了每人30美元作为路途上的零用钱,面额为10元(与人民币比值为1∶8)。当时我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的基本工资是70元人民币,这30美元可顶我三个月的基本工资。

而我在到达扎伊尔医疗队工作的月工资为105美元,按当时的国内生活水准已经是不低了。在机场大厅等待办手续的过程中我想把30美金交给来送行的妻儿,让她兑换成人民币补贴家用,抚养好五岁的儿子。妻子看透了我的心思,忙说:“路途遥远,中间还要停留转机,好几天才能到扎伊尔,你留作路上以备急需之时再用吧。”这30美元,我一路上没舍得用。直到抵达扎伊尔,与蒙博托总统见面,紧接着又陪伴他出访美国并出席第四十四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逗留期间,才用这仅有的30美元为五岁的儿子买了一套当时在国内最时髦的“变形金钢”玩具,托人捎回国内,这可让天性活泼可爱的儿子高兴了好一阵子。再见,中国!接近深夜零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07客机腾空而起,飞离了北京首都机场,在茫茫夜空中向地球的西半端飞去——目的地是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途停留沙迦国际机场加油补给。由于时差的关系,越向西飞与北京时间相差越大,半夜零时起飞后我们就一直在夜空中不停地飞翔。按北京时间计算到沙迦国际机场停留加油时,天早已应该是大亮了,可与北京时差四个小时的沙迦还是漆黑一片,只有机场辖区灯火通明。重新登机起飞后,飞机照例是在夜空之中飞行,舷窗外只有繁星点点,远处和云层下什么也看不见,只好调整座椅,伴随着颤悠的飞行状态,静下几小时前兴奋的心情,微闭双目,似睡非睡,尽情遐想,断断续续地又做起了梦……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道绚丽的霞光透过飞机的舷窗晃进了我的双眼,啊!天亮了!飞机在云上平稳地飞行着,脚下是变幻莫测的滚滚云海,而云海折射出道道霞光映入机舱内人们的眼帘。我找出随身携带的遮光墨镜戴在眼上,扭头紧贴舷窗,远近张望着满天绚丽多彩的太阳之光,这是生命之光,希望之光,它将照亮我未来无法预测的前程,把我带到盼望已久的非洲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