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4-09 17:36:49
封面
版权信息
走进原生家庭,找回爱与亲密的力量
序言
前言
什么是依赖无能?
依赖无能与依赖共生有何不同?
成人依赖无能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我可以改变依赖无能行为吗?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第一部分 逃避亲密
1 依赖无能:依赖的另一面
2 理解发展的依赖无能阶段
3 陷入依赖无能
第二部分 亲密的途径
4 获得自由的要素
5 同理心:亲密的途径
6 边界设置
7 我和我的阴影:收回投射
8 自我养育——治愈内心的孩子
9 冲突和亲密
第三部分 超越依赖无能 走向伙伴关系
10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11 创建伙伴关系社会
致谢
与原生家庭和解(畅销全球30余年,著名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经典之作)
第一章 天才儿童的悲剧和精神分析师的自恋障碍
导论
贫穷的富孩子
丢失的情感世界
寻找真实自体
精神分析师的境况
结语
后记
第二章 抑郁和自大——自恋障碍的两种表现形式
自恋需求的命运
纳西索斯的传说
精神分析中的抑郁阶段
内心的监狱和精神分析
抑郁的社会面
与其他一些抑郁症理论的共同点
第三章 关于鄙视
贬低孩子,鄙视弱者以及它们如何继续进行
心理分析所反映的鄙视投射
后记2008
参考文献
与童年创伤和解:化解内心冲突的深度指南
1.谁不是一边想改变,一边不断回到过去
创伤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你的过往还在吗?
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
我们对他人依恋的需要
主要要点
2.童年创伤对成年后的影响有多深
如何感知他人带来的伤害
3.深陷童年受虐的循环怪圈
当“在家里”变得沉重
对真相的揭露提升负重
怪圈
4.这不是你的错:用自我同情打破童年受虐怪圈
我的井象征着什么
井内的怜悯
在井中内化经历
自我同情提供受虐后的缓冲
格林奇综合征
打破怪圈
5.过度警觉:对亲密关系中真实或预感的风险极度敏感
什么是过度警觉
过度警觉个体的一些相关因素
过度警觉的特质
谁有过度警觉的趋势
6.从“在熟悉中寻找安全感或把痛苦当作深爱”的状况中走出来
了解你的故事
了解你的壁垒和防御
了解你的情绪
了解你的恐惧
了解你的需要
7.用全新的视角看待既往的行为模式和关系
如何产生这种过渡
什么是识别
如何训练你的感知力
是什么让你不同
在你被治愈之后,请回头去帮助其他人
附录A
附录B
自私的父母(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心理咨询师武志红作序推荐)
推荐
推荐序
你必须听话——父母的自恋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