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29 13:31:42
封面
版权信息
第1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
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1.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4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架构
1.5 32位嵌入式处理器
1.6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使用
1.7 嵌入式系统开发
1.8 嵌入式系统应用
1.9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0 学习嵌入式系统的意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流程
2.1 嵌入式系统的一般开发流程
2.2 需求分析阶段
2.3 设计阶段
2.3.1 硬件的选择
2.3.2 软件的选择
2.3.3 开发工具的选择
2.3.4 软件组件的选择
2.4 实现阶段
2.4.1 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
2.4.2 软件开发平台
2.4.3 软件开发过程
2.5 测试阶段
第3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3.1 操作系统
3.1.1 基本概念及功能
3.1.2 发展史
3.1.3 分类
3.2 实时操作系统
3.2.1 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
3.2.2 RTOS的发展历史
3.2.3 RTOS的特点
3.2.4 RTOS的分类
3.2.5 RTOS的性能分析
3.3 主流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3.4 典型的实时操作系统
3.4.1 Linux
3.4.2 μC/OSⅡ
3.4.3 Windows CE
3.4.4 VxWorks
3.5 如何选择合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3.6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分析比较
3.6.1 μC/OS和μCLinux操作系统的比较
3.6.2 其他实时操作系统的比较
3.7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发展前景
第4章 嵌入式处理器
4.1 重要概念
4.1.1 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
4.1.2 流水线技术
4.1.3 CISC和RISC
4.1.4 多核技术
4.2 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
4.2.1 嵌入式微控制器(MCU)
4.2.2 嵌入式微处理器(EMPU)
4.2.3 嵌入式DSP(EDSP)
4.2.4 嵌入式片上系统(SoC)
4.2.5 嵌入式处理器的变迁
4.3 各公司嵌入式处理器
4.3.1 ARM处理器系列
4.3.2 Freescale PowerPC
4.3.3 i.MX处理器
4.3.4 Intel Atom(凌动)处理器
4.3.5 TI OMAP芯片
4.3.6 SamSung的常用芯片
4.3.7 Philips(NZP)的微处理器
4.3.8 龙芯的处理器
4.3.9 国芯的32位RISC CPU
4.4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
4.5 32位嵌入式处理器的发展趋势
4.5.1 ARM技术的发展趋势
4.5.2 32位逐渐成为主流
4.5.3 32位市场格局
第5章 开发调试方法
5.1 简单设备的调试
5.1.1 串行口
5.1.2 发光二极管
5.1.3 示波器
5.2 Monitor方式
5.3 BDM、JTAG、Nexus
5.3.1 背景调试模式(BDM)
5.3.2 联合测试行动组(JTAG)
5.3.3 Nexus
5.4 ROM仿真器
5.5 实时在线仿真系统ICE
5.6 使用GDB调试嵌入式系统
5.6.1 GDB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5.6.2 基本的GDB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