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峨眉佛光 301一寇归天十镇生
冬至,寒风卷着雪花落下,天气渐渐冷了,冰冷的世界里,一切也仿佛变得严酷起来。严酷的天地间,往往会发生很多严酷的事情,有冻死雪中的鸟兽,有饿死街头的流浪汉,当然,还有更多表面看不到的阴暗丑陋事情,正悄悄地发生。
冬天,也有一些值得欣赏回味的东西,如美丽的雪花,如温暖的炉火,如绽放枝头的红梅。下了几场雪,洛阳皇宫的御花园里热闹起来,数千株红梅绽放枝头,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几抹春色。
踏雪寻梅,在一片白皑皑世界里欣赏那数点鲜红,当然是件很美好也别有情趣的事情。肯做这件事的人,是有闲情逸致的人,也是懂得欣赏美的人,而当今皇帝赵东阁,恰巧就是这么一个心里装着天下眼里还在寻找美丽的人。
在一片愉快的笑声中,皇帝赵东阁携着何皇后、贾妃以及众嫔妃踏雪而来,游赏着御花园里千株梅树枝头怒放的红梅花。
皇帝道:“白雪红梅,如此雅致。若不吟诗几首,岂不浪费了眼前美景?”
众嫔妃拍手叫好,何皇后道:“陛下如此兴致,何不先赋诗一首,我等也好细细思量准备。”
皇帝点头,略想了想,吟道:“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众嫔妃齐声叫好,赞道:“陛下文采斐然,我等难及也。”
皇帝笑道:“联已抛砖引玉,众爱妃不可藏私。梓童先来。”
何皇后吟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皇帝笑道:“梓童此诗极有傲气,果是梅衬骨,诗言志。”
何皇后谢道:“陛下如此恩宠,本宫幸甚。”
皇帝道:“贾妃也作一首,今日尽兴比赛,切不可谦让。”
贾妃手托香腮,略想一想,吟道:“折得寒香不露机,小帘斜日两三枝。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皇帝道:“其他爱妃也做几首诗来听听。”
张妃吟道:“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又有周妃吟道:“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皇帝和众嫔妃一边赏梅,一边吟诗,不觉行到一株梅花前,那梅却是南蛮异域送来的珍品,花瓣漆黑如墨,还透着一股奇香,与寻常红梅全然不同。
贾妃眼前一亮,兴口吟道:“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皇帝道:“好好好,贾爱妃此诗别开生面,想象别致有趣,深得联心。”又道:“梓童,联知你一向文才出众,何不也以此墨梅作诗一首?”
何皇后看了一眼怪异的墨梅,忽觉头晕恶心,极不舒服,勉强吟道:“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皇帝道:“梓童此诗十分切题应景,果然好诗。众妃何不再献几首,与联解闷?”
张妃吟道:“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周妃吟道:“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皇帝与众美人以梅花为题吟诗作对,自在取乐,作了数十首梅花诗,犹未尽兴。皇帝又以梅花为名,命众乐师弹琴吹笙,命众宫娥歌唱舞蹈。皇帝复在御花园的梅树下摆下酒宴,与众美人以梅花行令,游戏饮酒,尽欢而散。
何皇后起驾回宫,当晚头痛如爆,腹痛如绞,初时只以为受了些风寒,遂命宫女找太医开了几副药服下。谁知第二天仍不见好,惊动皇帝,皇帝急命太医院速速处理此事。太医院派得几个精通医术的御医,匆忙来到宫中会诊。几个御医望闻问切,拿出平生本领,只觉何皇后脉象怪异,从没遇过,都诊不出病因,只得试探着用些专治风寒的草药,又是针灸火灸驱寒,忙得不亦乐乎。治了几天,大约药不对症,始终治不出效果,这一番治疗,何皇后越发头痛腹痛,一病不起。何皇后三餐喝药,米食难进,几天后竟瘦成皮包骨头,体虚无力,病势沉重待死。几个太医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虽竭力医治,只不得其法,何皇后的舌头竟喝药喝成了黑色。这夜何皇后大叫了三声“墨梅”,吐血而亡。皇帝赵东阁大怒,把给何皇后治病的几个太医通通革职,发配到边关充军。
何皇后突然殡天,十五岁的大皇子赵元宗顿成了失去母亲爱护的可怜儿子,加之天性柔弱,赵元宗整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九岁的小皇子赵元吉就不那么悲伤了,反而心里有一丝欢喜,因为何皇后一向在赵元吉面前不苟言笑,摆足母仪天下的威风,令小小年纪的赵元吉心生几分惧怕。如今何皇后已死,赵元吉再也不用面对那张臭脸了。小皇子赵元吉的母亲贾妃哭得很伤心,至于真哭还是假哭就不得而知了。
哭了两天,贾妃又恢复了甜蜜的笑容,因为她深知皇帝赵东阁是个喜欢快乐的人,最怕的就是整日面对一张苦瓜脸,即使那张苦瓜脸属于下凡的天仙。祸兮福之所倚,何皇后的殡天,反成就了贾妃的荣升。皇帝龙头一拍,御笔一挥,正式册立贾妃为新皇后,凤仪天下。
于是两位皇子的地位,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先前倍受何皇后冷眼的小皇子赵元吉,得到了一国之母的贾皇后百般疼爱,而以前倍受贾妃追捧的大皇子李元宗,却得到了贾皇后冷冷地对待,贾皇后更摆出以前何皇后对待小皇子的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冷冰冰的脸。更为糟糕的是,贾皇后还不时挑剔出大皇子赵元宗的错误罪过,严厉斥责其娇生惯养学习不用功。大皇子赵元宗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如坐针毡,昼夜烦恼。而皇帝赵东阁自何皇后死后,对大皇子赵元宗也不冷不热,甚至很少去东宫探望赵元宗了。大皇子赵元宗唯一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似乎也只剩下他的授业师傅太傅贾似儒了。
另一方面,因贾皇后是护国公贾似道长女,父凭女贵,护国公贾似道扬眉吐气,纵横官场。群臣中大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之辈,纷纷投靠其下,贾似道渐有凌驾群臣的威势。无疑,何皇后的殡天,最利益的正是贾家。
正是有人悲来有人喜,几家欢乐几家愁。
皇宫里的大皇子赵元宗,是捧着金饭碗发愁,而另一个处境艰难的可怜人,却是泥饭碗也自己摔破了,更是愁上加愁。这个人,就是领导“黄巾军”揭竿而起,又率领“黄巾军”移战巴蜀,搅得天下纷乱,令朝廷震恐的“黄巾军”首领补天道人。现在,补天道人正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发愁:曾经攻下数座城池,掠夺了大量府库财物的“黄巾军”,如今一无军,二无钱,三无装备,最难过的是——没有饭吃。
补天道人的最初战略是率“黄巾军”攻占巴蜀,建立新根据地,仿效楚汉相争时被霸王项羽驱赶入蜀的刘邦,借着富饶的巴蜀之地重整旗鼓,推翻皇帝赵东阁的政权。为了实现这个战略,补天道人甚至暂时背叛了自己的信仰,联手西北另一支完全由绿林草莽组成的叛军“瓦岗军”。按补天道人的计划,只要两支反叛军在巴蜀会师,就会凝结成一支强大的反军,这股新形成的反军有信心有力量对抗朝廷的任何一支武装力量。补天道人的苦功没有白下,“瓦岗军”大首领晁天王也破除了一贯对“黄巾军”夺取天下的野心的成见,与补天道人建立起了牢固的相互信任。当两个叱咤风云的巨人的两只手握在一起,这股力量甚至可以惊天动地,扭转乾坤。幸运的是,“瓦岗军”首领晁天王慷慨贡献了友情,全力支持补天道人,“瓦岗寨”已出动一半瓦岗军攻打汉中城,以尽快打通与“黄巾军”的会师之路。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黄巾军”大造木筏准备强渡大渡河深入川内时,大渡河上游突遇山洪暴发。泥沙滚滚而下,造成大渡河水位暴涨,“黄巾军”所造的木筏无法冲过湍急的江流。天公不作美,“黄巾军”失去了最佳渡河良机,补天道人进攻巴蜀的大计遭到了空前的挫折。
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尤其对交战双方来说,一方的不利恰好就对另一方有利。就在“黄巾军”短短停留的这几天,朝廷的四路围剿大军已在大渡河沿岸集结,并作好了充分稳妥的布署,防线十分严密:扫北大元帅朱令公一路军扼守大渡河北岸,阻截“黄巾军”正面渡河;平东王赵东窗一路军扼守支流松林河水路,阻截“黄巾军”沿水路转移;护国公贾似道一路军砍伐南面山上的大树,磊上巨石,截断了“黄巾军”的归路;镇南侯刘季鹰一路军重兵防守猛虎岗,控制了打箭炉一带通川之路。
“黄巾军”前无去路,后路又被巨石大木塞住,各处的要隘路口都有官军派兵封堵,处境十分危机。“补天道人”亲率“黄巾军”主力强渡了大渡河几次,无奈官军防备森严,“黄巾军”被杀得大败而回,优秀的将领大多在冲锋中死去,部队死伤惨重。
“补天道人”被迫放弃渡河,率领“黄巾军”残部向险要的山地林间突围转移,沿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勉强闯过了几处隘口。当最困难的时刻到来,“黄巾军”所有人都发现了一个事实:最危险的事情不是跟敌人斗,而是跟自己斗。“黄巾军”士气低落,给养全断,最宝贵的战马也被杀来充当食粮。战马吃光了,只得把草根树皮强充来裹腹。草根树皮也吃光了,为了生存,叛军被迫遵循了大自然的原始法则“弱肉强食”。伤兵最先倒霉,睡着时被残杀吃掉。谁也不敢再放心大睡了,老弱的仍跟着遭殃,被强壮的杀倒吃掉。发展到后来,每个人心里都充满恐惧和邪恶,叛军互相争斗杀戮,突围变成了吃与被吃,谁比谁先死的比赛。
补天道人并不怕饿,他的修行已能辟谷半个月,仅是一点点食物,也足够补充他消耗的体力;他也不用担心生命安全,他的武功已高到普通人杀不了的地步,何况就算现在最糟糕的处境,他还是众人爱戴的领袖,没人敢杀他;补天道人身上唯一缺少的,是当初揭竿而起时的万丈豪情,残酷的失败让他变得麻木,让他觉得死亡反而是一种珍贵的馈赠,可以让他在沉沦的苦海中解脱;补天道人对手下互相杀吃的野兽行为置若罔闻,人性本恶,他也懒得去管,他已作好了赴死的准备。
仿佛临死前的回光返照,四大寇之一的“瓦岗寨”首领晁天王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瓦岗寨”二首领秦向前率领一半军马进攻汉中城,节节胜利,大败官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探听得“瓦岗军”异动,一直对“瓦岗军”束手无策的征西大将军李无敌出招了,他派出二儿子李轩城率领精锐主力,长途奔袭“瓦岗军”巢穴瓦岗寨。
年终,“瓦岗军”在二首领秦向前的指挥下,果然不负晁天王所托,顺利攻下了汉中城。然而,这一切来得太晚了,胜利的战果演变成了苦果,而这颗苦果还得“瓦岗寨”首领晁天王亲自吞下。
“黄巾军”首领补天道人阵亡,他永远走不出地势险要的巴蜀群山了。“黄巾军”残部被官军重重包围截杀,全军覆没,补天道人的最后一丝救国希望也被埋没到了九泉之下。随着补天道人的归天,“四大寇”中势力最大,实力最强,影响最激烈最深远的“黄巾军”被历史抹去。
补天道人死了,围剿“黄巾军”的四路官军头子贾似道、朱令公、赵东窗、刘季鹰都有些失望,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最想要的东西——两卷天书。相传就凭那两卷天书,补天道人得道崛起,领袖群雄,而两卷天书却失了踪,既没有在补天道人身上找到,也没在乱军中找到。
天书的去向,成了一个朝廷未解的迷,也成了武林中梦寐以求寻找的答案。
在补天道人阵亡的同时,“瓦岗寨”被李轩城部奇袭,仅仅抵抗了三天,瓦岗寨就被攻破,大首领晁天王阵亡。“瓦岗寨”首领晁天王没有能力救出补天道人的命,也没有能力救出自己的命,一代绿林巨枭殒落了。群龙无首的“瓦岗军”再无力抵抗,残兵纷纷投降。最后犹在山头死守的瓦岗寨三当家罗三笑被李轩城劝降,归顺了征西大将军李无敌。
镇南侯刘季鹰不欲李无敌专美,修书劝降占据汉中城的“瓦岗军”秦向前余部,秦向前写了回书,有投降镇南侯之意,言明尚需时间作手下劝服工作。
“黄巾军”贼首补天道人的人头和“瓦岗军”贼首晁天王的人头双双送京,被挂上洛阳城门示众。
补天道人的死讯,就象天上飘下的仙乐福音,比一千只喜鹊叫上一天也来得好听,贵为天子的赵东阁,有生也只有这一次机会听到。皇帝心里既兴奋又得意:太难得了,一直以来,他都以为补天道人就是上天派下来专门跟他作对的魔头,又厉害又高明,搞得他头昏脑胀,寝食难安,如今补天道人这魔头终于还是被他搞定,世上还有谁可以是他赵东阁的对手呢?肯定没有。
欣喜之余,皇帝赵东阁即刻颁旨,宣召护国公贾似道、镇南侯刘季鹰、平东王赵东窗、扫北大元帅朱令公、征西大将军李无敌等五位功勋大臣回京庆功。皇帝在洛阳宫殿通宵达旦大宴群臣,一连庆贺了十日,真是吃不尽的珍馐异果,喝不完的玉液琼浆,听不完的悦耳百乐,看不完的千裙舞蹈。酒酣耳热之际,皇帝传旨大赦天下,普天同庆,群臣无不欢喜雀跃。宫中洋溢着一派热闹和谐、花团锦簇气象,庆贺太平盛世又将到来。
十日的热闹庆贺完毕,就如锅里沸腾的水失去了加热的柴火,温度自然就渐渐冷却下来。皇帝赵东阁的最初兴奋也冷却了下来,他开始冷静地思考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对一个好皇帝来说,怎样坐稳江山是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皇帝赵东阁无疑是一个好皇帝。想着想着,皇帝赵东阁眉头大皱,他突然想起一件刻不容缓的棘手大事,而这件大事处理不好,可能比“黄巾军”反叛更来得严重。
次日升朝,皇帝带着疑虑,将左右两班文武大臣扫视了一遭,忽看到太傅贾似儒,皇帝心中一动,有了主意。
退朝后,皇帝赵东阁独留下太傅贾似儒,召入偏殿,欲讨论安邦定国之策。
太傅贾似儒为护国公贾似道族弟,为人机敏,极有谋略。因贾似儒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广有才名,为群臣举荐入宫,得皇帝赏识宠幸,被封为太傅,主要指导大皇子赵元宗的读书学习。此次围剿“黄巾军”的过程中,贾似儒虽没有深入前线,却也表现突出,无论“黄巾军”首领补天道人的前期入蜀计划,还是后期的强渡大渡河计划,均被贾似儒慧眼识破,更向皇帝密献剿匪良策,故补天道人一代雄才也终落得个失败结局。贾似儒和贾似道虽是同族兄弟,暗里却互相排挤,极不和睦,原因在于:贾似儒是大皇子赵元宗师傅,贾似儒自然偏帮大皇子;而小皇子赵元吉是贾似道外孙,贾似道自然偏帮小皇子。而两位皇子作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自然造成拥护两位皇子的两派暗里争斗不休。再加之贾似道和贾似儒都是皇帝面前红人,二人都想在皇帝面前争宠,故二人虽属亲族,却同仇人相差无几。又或许,贾似儒和贾似道的亲族不睦,正是皇帝看中提拔贾似儒的原因。皇帝虽然说不上英明神武,却也颇懂得权谋,太傅贾似儒跟护国公贾似道唱对台戏,正是一种合理的权力制衡。
皇帝赵东阁命宫人取来大棋,道:“今日难得有闲,联与爱卿对弈一局。”众嫔妃随即取出棋枰,摆设御案。贾似儒谢了恩,与皇帝对弈。皇帝与贾似儒执黑弄白,一递一着,摆开阵势厮杀。
下了一会,皇帝手举棋子不落下,道:“棋之乐,闲人之乐也。联心有所思,举棋不定,竟无法体会下棋之乐。”
贾似儒道:“今黄巾贼党已除,贼首补天道人伏诛,陛下也当消去挂怀放松心情才是。”
皇帝道:“补天贼道授首,虽然可喜,却也只值联欢喜十天,并不能长久。”
贾似儒道:“陛下有何烦恼?臣必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皇帝道:“联之意愿,只要长治久安,民乐太平。”
贾似儒道:“陛下万金之躯,天之娇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巨寇已除,天下太平,有何难治难安?”
皇帝道:“联思量养臣如养鹰,需养得半饱不饱,有功时升迁其功,有罪时惩罚其罪,群臣方知联恩浩大,才得尽忠竭力为联抓拿补天贼道、晁贼王这类狐兔之辈。而一旦官升极品,岂能再升?”
贾似儒道:“陛下莫不是担忧护国公、平东王、扫北大元帅、征西大将军、镇南侯五家权力太过,象喂饱的鹰一般饱食远飚,再不受控掌心?”
皇帝道:“爱卿果然智略过人,深知联心,一言即中。”
贾似儒道:“陛下大宴群臣之际,臣也在席间暗暗观察护国公等五人举动,只觉五人均有恃功傲物之意,护国公尤其居功自傲,群臣巴结献媚者众。臣有一点担忧,此五人势大难制,需防其心变。”
皇帝道:“连爱卿也看出五位功臣的异举,联如何放心得下?”
贾似儒道:“此事易解,陛下只需将护国公等五家藩镇权力削减分散即可。”
皇帝道:“此五家势力已如长成的大树,上面枝叶繁茂,下面盘根错节,极难动摇。况且五家虽有傲慢之意,反形尚未显露,联怕动手过急,惹出兵灾,反为不美。”
贾似儒道:“臣有一计,手段并不激烈,并不会使五家怀疑,或可达成陛下愿望,望陛下明鉴。”
皇帝道:“爱卿一向智谋过人,联正欲详听爱卿妙计,可速速说来。”
贾似儒道:“今“黄巾贼”已除,陛下可将天下兵马,置于十镇,却将天下兵权皆收归朝廷,则兵祸自解。”
皇帝道:“此法如何处置,爱卿细细说与联听。”
贾似儒道:“今可将天下兵马集结在十个重镇,设十节度使,原五家兵仍可不动。护国公为洛阳节度使,平东王为临安节度使、扫北大元帅为北平节度使,征西大将军为长安节度使,镇南侯为成都节度使,另立襄阳、太原、长沙、辽东、岭南五镇,各设一名节度使即可。此法表面看并不动摇护国公等五家势力,实则却将权力分散,间接削减了五家影响,为十分安稳之法。”
皇帝道:“此法虽好,只是兵马大权仍有一半归五家功臣所有,不由联作主也。”
贾似儒道:“臣之法还有后招。陛下可把兵马调动的兵符收一半归朝廷,却将另一半兵符与十节度使,这样天下兵马一半虽仍留在护国公等五家处,却得陛下兵符玉玺才可调动,陛下岂不是兵权重握了吗?”
皇帝大喜道:“爱卿果然妙计。”忽又皱眉,道:“倘若另五个节度使被五家功臣拉拢收买,并入一党,岂不是横生枝节,乱上加乱?”
贾似儒道:“陛下如不放心,臣倒知有五人与护国公等五家极不咬弦,且对陛下忠心耿耿,更兼五人均有大才,当可制约护国公等五家势力独大。”
皇帝大喜道:“爱卿真知联肺腑也。”又道:“取纸笔来。”众嫔妃随即取来笔墨纸砚,铺设御案。贾似道在御纸上写下五个名字,将御纸递呈皇帝。皇帝观之,却是:襄阳节度使刘宁,太原节度使曹节,长沙节度使孙呼雨,岭南节度使严黑虎,辽东节度使公孙勇。
皇帝道:“有爱卿为联分忧,实朕之幸。朕的大皇儿也烦爱卿多多教导,勿负联意。”
贾似儒道:“陛下深恩,臣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次年元月底,皇帝颁下诏书,将天下兵马分为十镇,钦命十人为十镇节度使。
哪十镇?第一镇护国公兼洛阳节度使贾似道,第二镇平东王兼临安节度使赵东窗,第三镇扫北大元帅兼北平节度使朱令公,第四镇镇南侯兼成都节度使刘季鹰,第五镇征西大将军兼长安节度使李无敌,第六镇襄阳节度使刘宁,第七镇太原节度使曹节,第八镇长沙节度使孙呼雨,第九镇岭南节度使严黑虎,第十镇辽东节度使公孙勇。
十镇颂布,天下震动,群臣私下议论纷纷,都有风云变色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