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落户京城
转眼已过了两月,大明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并没有因为陈正的到来而有所改变。
陈正在庄子安顿下来之后,雇佣几名佃户种田。
起初他还心惊胆战,整个京城都在议论北伐活捉北元太子之事,李景隆已经成为闪闪发亮的明星。
他还担心李景隆说漏嘴。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事情的热度终于下降。
陈正放心了不少。
不过对功臣的封赏一直没有着落。
李景隆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立了这么大功劳,想着封赏之后能够人前显圣。
两个月了,朝廷还没有落实封赏。
“老陈,你说朝廷是不是把咱的功劳忘了?”郁闷的李景隆来找陈正吐槽。
“我不是交代过你,别来找我吗?”
李景隆:“我心情不好,找你倾诉,再说都过两个月了,谁还记得你。”
陈正无奈,迟早被他害死。
李景隆抓住陈正的衣服:“你这么聪明,给我分析分析,为啥封赏一直没有着落。”
陈正两手一摊:“没钱呗。”
明朝初年,对外一直用兵,先是北伐,又是的西南战事,国内还有元朝留下一堆烂摊子。
干什么都要钱。
偏偏国库早就穷的能跑耗子。
封赏不止口头封赏,还要真金白银。
李景隆一听朝廷缺钱,自己封赏遥遥无期,顿时就焉了:“那也不能这样一直拖着啊。”
对于这种事,陈正只能出声安慰:“朝廷还能少了你的封赏?”
李景隆挠了挠头:“少是肯定不会少,就是……对了,你有没有办法搞到钱。”
陈正一听,大大地翻了个白眼,我只是人,又不是神。
况且那不是一笔小数目。
满朝诸公都搞不定的事,他哪有这种本事。
李景隆贱兮兮地凑到陈正面前:“你有没有法子?”
“有,去抢啊!去敲诈勒索啊!”陈正没好气回道。
李景隆一听,顿时精神起来:“这倒是个好办法,抢谁?敲诈谁?我这就去上奏皇上。”
“……”陈正一阵无语。
李景隆又泄气道:“老百姓都是穷鬼,抢他们还不够塞牙缝。”
陈正没好气道:“你也知道老百姓穷,你还把主意打到他们身上,你还是不是人。”
“那你说抢谁?”
“北元贵族。”
李景隆道:“鞑子都逃到大漠了,这怎么抢?”
陈正:“你不是抓了北元太子吗?”
“他……”李景隆一脸鄙视:“他比我还穷,能有几个钱。”
陈正笑道:“他是没钱,但是北元贵族有钱,他们肆虐中原这么多年,收刮了多少金银财宝,若是放出消息让北元贵族拿钱赎这位太子殿下,那些鞑子会不会出钱?”
“咦……”李景隆眼睛一亮,然后很快就暗淡下去:“陛下不会同意的。”
他们花费千辛万苦才抓住北元太子,不可能放回去。
“老陈,你这方法不行,那是放虎归山。”
陈正道:“北元内部也并非铁桶一块,有人想让他回去,也有人不想让他回去。”
比如王保保,现在当着北元的权臣,并不想让北元太子回去。
也有人想让他回去压制王保保。
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陈正也喝了不少酒,迷迷糊糊道:“若朝廷真的同意让鞑子拿钱赎回北元太子,不仅可解眼前燃眉之急,还能分化北元势力,咱们可以拉拢一批听话的,打一批不听话的。”
李景隆眼珠子贼溜溜的转:“你说的倒有几分道理。好了,天色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下次再来找你喝酒。”
李景隆就屁颠屁颠的离开庄子。
次日早朝,各级官员有条不紊的进入大殿。
与其他朝代相比,明初的官是最难当的,别的皇帝许久不上一次朝,但朱元璋这个工作狂几乎天天早朝。
牛马中的牛马!
朝堂上,朱元璋身穿黄袍坐在龙椅上,俯瞰着下面众多大臣。
早朝的气氛很压抑。
位列右首位的徐达从群臣中站出来:“启禀皇上,臣有事启奏。”
朱元璋:“准奏。”
徐达:“皇上,北伐大军班师回朝已有两月,然朝廷定下的封赏、抚恤金一直没有落实,还请皇上定夺,以安军心。”
朱元璋眉头微皱,看向下方一位六旬老者,此人正是当朝左丞相李善长。
“李相,关于将士们封赏抚恤一事各部讨论的怎样?”
李善长出列:“禀皇上,各部已有结果,只是国库空虚,无银可发,所以才没有落实。”
“杨卿,户部还有多少钱?”朱元璋看向户部尚书。
杨思义站了出来:“禀皇上,户部现有存银十五万余两。”
朱元璋大怒:“堂堂大明朝国库居然只有区区十五万两,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皇上息怒。”群臣连忙跪在地上。
朱元璋冷静下来,看向李善长:“封赏将士以及所需抚恤金需要多少银两?”
“三十万两。”
朱元璋顿时一阵头大,亏空太大了。
李善长道:“皇上,眼下朝廷也有困难,只能再苦一苦将士,等秋税上来之后再行封赏。”
“不行!”
这时,常遇春站了出来,大怒:“凭什么要将士们受苦?他们在前线流血杀敌,而你们这些鸟官在朝堂里张嘴就是苦他们,为什么不苦一苦当官的?”
“自古大军凯旋,封赏就已经下发,如今两月有余,你们居然还想等到秋税,这岂不是叫将士们寒心。”
“反正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下面的将士交代,不如李相亲自去跟将士们说,让他们等到秋税。”
李善长苦笑:“郑国公,不是我故意拖延,而是国库里面真的没钱。”
常遇春大声道:“我不管,这是你们文官操心的事情!”
李善长黑着脸:“郑国公说的轻松,不如你来当户部尚书。”
杨思义附和道:“郑国公若有本事弄到钱,下官愿退位让贤。”
“你们这是耍无赖……”常遇春一阵语塞,让他冲锋陷阵还行,让他掌管户部,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你说的是真的?”
“谁能弄来钱,谁就做户部尚书?”
这时,人群中传来一道兴奋声。
众人寻声看去,就见到李景隆眼里泛着光亮,蠢蠢欲动。
一直默不作声的李文忠见状脸上已是乌云密布,严肃喝道:“你干什么,还不退下。”
“我不退!”
李景隆对老爹一向是针锋相对。
“这里是朝堂,陛下都没让我退下,你凭什么让我退下!”
李文忠快气炸了,本以为李景隆消停两个月有所收敛,没想到在朝堂上整了个大的。
他连忙跪在地上,惶恐请罪:“陛下,小儿无知,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挥挥手:“他说的没错,这里是朝堂,谁都可以说话。”
说完朱元璋看向李景隆:“你有办法弄到钱?”